“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投射法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案例,是一种间接搜集有关个人态度及人格结构方面资料的技术。它运用模棱两可的刺激物作用于被试,使他在不知道测试的目的,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会暴露什么的条件下,从而不知不觉地将其内在的态度、品质和行为方式投射出来。
投射法的理论根据是被试在模糊不清的刺激面前的反应行为很少受到认识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可以自由反应,不受什么约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潜藏于被试心底深层的东西,必然会活跃起来,并主导个体的反应行为。
第一,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有其原因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不是偶然发生的。
第二,这些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者情境,但是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结构、过去的经验、对将来的期望,也就是他整个的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去。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
“知识链接3—1”
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瑞士精神科医生H。罗夏于1921年首创的一种测验。这种测验的材料是,将墨水涂在纸上,折叠而成对称的浓淡不一的墨水污渍图,所以它被称为墨渍(或墨迹)测验,又称罗夏测验。测验材料共有10幅图,其中有5幅水墨图、2幅水墨加红色图、3幅彩色图。罗夏墨迹测验适应于成人和儿童,主要用作性格测验,也可用来观察智力。临床上可用于作诊断测验和发现病人内心冲突的内容。
罗夏墨迹测验的实施过程包括自由联想和询问两个阶段。在自由联想阶段,让被试看图后回答所看出的东西,对每一图可作多个回答,直到回答不出新东西时才换下一图。在询问阶段,要询问的是回答所指图片中什么部位和决定回答的因素。
例如,被试将图例看成为蝙蝠,询问时则要查问其所指的是什么部分,以及是什么因素使他看成是蝙蝠。罗夏墨迹测验还要求对自由联想和询问的结果做出分析。其分析的方式很多,但在各种分析系统中所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分析变量有:(1)回答总数。(2)回答时间,又分为总时间和每张图的第一个回答时间。(3)W、D、d为回答所指墨渍图的部位。W表示整图,D表示图中的某一大部分,d表示图中的细小部分。(4)F、C、M、Y为决定回答的因素。
F是图的形状,C是图的色彩,M是将图形看成有运动,Y是墨色的浓淡。(5)A、H以及Obj为联想的内容。A联想的是动物,H是人,Obj是物。(6)P、Orig为反应的创意性。P为大多数人的共同回答,Orig表示个人独出心裁的回答。
每一回答都要用上述诸变量加以评定。例如,蝙蝠这个回答是指整图,因为它的形状像蝙蝠,记为WFAP。也就是说,这一回答是指图的整体(W),由形状(F)决定回答,如很像记为,不像或不太像则记为F-或F;蝙蝠是动物记为A,很多人都这样回答记为P。在按上述变量总结了被试的回答后,即可概括出测验的结果。R的多少、在所有F回答中的比率、Orig回答的有无和质量以及联想内容的宽窄等,均与智力有关。一般来说,智力高的人,R、的比率较高,有一定数量的Orig而且质量高,联想内容丰富。C回答与M回答的比率说明被试的内倾或外倾个性特点。C>M为外倾,M>C则为内倾。P的多少说明该被试的见解与众相同的程度及其社会适应能力。P多说明见解与大众相似的多,也就是独特见解少,同时也说明他易于适应;P少、Orig特别多,一方面说明见解与众不同或者有独特见解,另一方面若P过少而Orig又过多,则可能是被试很难适应。此外,还有一些测验特征具有病理意义。由于墨迹测验不受语言文字限制,也可用于跨文化研究。对墨迹测验的批评主要是记分困难和对结果的解释带有主观性。
罗夏墨迹测验已有一些修订本,其中有名的是W。H。霍尔茨曼的墨迹测验(HIT)。霍尔茨曼1961年出版了A式和B式两套HIT,各包括45张图片,其中有些图不呈对称性。该测验与罗夏测验最不相同的是每图只作一次回答。由于霍尔茨曼将测验标准化了,所以比罗夏测验容易解释。
心理投射测验依据测验目的的不同、测验材料的不同,测验的编制、实施和对结果的解释方法的不同,以及受测者的反应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着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的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语句完成测验、画像测验、玩偶测验等。
1)投射法的特点
(1)测评目的的隐蔽性。被试所意识到的是对图形、故事或句子等刺激的反应,但实际上他们的反应行为却把内心的一些隐蔽的东西表现了出来。
(2)测评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在投射法中,试题的含义是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不像一般的测评方法中的试题那样含义非常明确。一般来说,试题的结构性越弱,限制越少,就越能引发被试的内心情况。
(3)反应的自由性。一般的测评技术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对被试的回答(反应)进行了这样那样的限制,而投射法一般对被试的回答(反应)不作任何的限制,完全是自由性的反应。
2)投射法的种类
(1)按刺激的内容与形式来分类,可分为三种:图形投射、语言投射、动作投射。
在图形投射中有墨迹投射(这是出现最早、用得最多的一种投射法)、主题统觉图投射;语言投射中有逆境对话投射、词语联想投射、句子完成投射、创作投射、故事投射;动作投射中有音乐投射、玩具投射、游戏投射(如捏面团、泥团)。
(2)按投射的具体方式来分类,可分为六种:联想投射、构造投射、完成投射、选择排列投射、表演投射和他人动机态度描述投射。
第一,联想投射。在这种投射中被试看过“试题”或接受刺激后,要求其说出他的第一感想,即测试最先引起的联想。
第二,构造投射。在这种投射中当被试看过或听过有关的试题后,立即要他们编造或创造出一些东西,如故事、诗歌、论文、图形等,从中获取有关测评的信息。
第三,完成投射。这种投射一般要求被试补充完成试题的残缺部分。句子完成投射有点类似填空题,但题目限制很少。它要求被试用自己的话将句子补充完整,从所补充的词语中即可获取有关测评的信息。
第四,选择排列投射。在这种投射中,一般要求被试对投射物进行挑选、归类或排列。例如,给儿童一些玩具,叫他自由排列、归类,然后从其行为中获取有关测评信息。
第五,表演投射。在这种投射法中,一般让被试自由地扮演某种戏剧的角色,或者让被试自由自在地做某种游戏,在其扮演角色的自由游戏过程中,就容易将内在感情表露出来,因此,可以从中获取有关测评信息。
第六,他人动机态度描述投射。在这种投射中,一般要求被试描述他人的动机或态度,从而理解其动机与态度,因为人们通常会把自己所喜欢的但又是社会反对的东西说成是他人喜欢的东西。
3)投射法的操作步骤
投射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
(1)给被试以刺激物(如墨迹图片、玩偶、图画),此物无固定意义与结构,能引起多种反应(墨迹可想象为不同的东西,图画可表现出许多故事)。
(2)了解被试的反应,着重于他对刺激物总的感觉,让其讲出或用行为表示出来(他认为墨迹像何物,或按图画编个故事)。
(3)对反应记分。如对墨迹的反应按其所利用墨迹的部位(整体、局部、空白等),反应时的主要依据(外形、色彩、人的动作、阴影),以及反应内容(人、动物、器具、景物、抽象概念、艺术等)进行记分。
(4)解释被试的态度、人格结构、人际交往方式(如社会取向、内倾!外倾、智能特征和水平等)。这种解释不是对被试的反应进行直接推断,而是基于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做出的。
虽然投射法在个性测评中很有价值,但这种技术的实施与解释都要求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才能胜任,而且编制起来也相当不容易。一般情况下,被试的反应及主试的解释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信度与效度也难以检验,因此它只能是一种辅助性的测评手段。
4)投射法的注意事项
投射法由于其对被试心理观察的非直接性,能有效减少被试的社会掩饰心理,因而使内容较为真实可信。但是,在使用投射法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投射法内容涉及被试内心机密,因而主试应该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投射法判断的主观性较强,往往会受主试自身经验、阅历的影响,因而其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一种辅助,结果仅供参考;再次,投射法要求主试有一定的场面控制能力,要亲和可信,否则被试会觉得滑稽可笑;最后,在编故事法和空椅子技术中,如果被试过于投入,有可能引发其内心的心理情结,造成场面失控,因而要谨慎使用。
“知识链接3—2”
主题统觉测
验主题统觉测验常简称TAT,是由莫瑞(H。A。Murray)和摩根(C。D。Morgan)于193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编制的另一个人格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包括30张内容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以及部分景物。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主题统觉测验实际应用时,主试按被试的年龄、性别从实际30张黑白图片中选取20张图片,让被试根据图片自由陈述图片所代表的故事。测验中不对被试所编故事的内容进行任何限制,但可事先提示被试故事必须涉及图示情境、意义、背景、演变及其个人感想四方面。对被试所编故事进行的分析是以被试在每个故事中涉及的主题(theme)为核心的,这在莫瑞的人格理论中是被假定反映着个体深层需要、欲望、矛盾、恐惧等状态的。该测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被试的自由陈述将其内心的情绪自然投注于故事,从而寻找出个人生活经验、意识、潜意识与其当前心理状态的关系。TAT的施测与分析对主试有较高的要求,一般需经严格培训后才可使用。
“案例分析3—2”
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员工对企业薪酬制度的意见和想法,以便促进公司薪酬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您的认真配合是对我们工作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将以加倍努力的工作来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同时,对您提供的一切信息,我们会信守承诺,绝不外泄!
调查问卷说明:
1.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道题,均为单项选择,题目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2.本问卷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用于改进公司的薪酬制度。
一、员工基本信息
职位:进入公司时间:
二、调查问题
1.您对自己目前的薪酬()。
A。非常不满意B。不满意C。一般D。比较满意E。非常满意
2.您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相比,()。
A。付出远大于回报B。付出稍大于回报C。等值D。回报稍大于付出E。回报远大于付出
3.就您所在的职位,您认为薪酬中浮动工资的比例占到()比较适合。
A。 5%以内B。5%~10%以内C。10%~15%以内D。15%及以上
4.与外部平均薪酬水平(同一职位)相比,您觉得自己的工资水平处于()状态。
A。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B。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C。基本一致D。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E。高出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30%左右
5.您觉得您的薪酬水平比与您同职位的老员工()。
A。偏低B。基本相称C。偏高
6.您觉得工资各个组成部分的比例设置()。若选择A或者B,请予以说明。
A。非常不合理B。不太合理C。不确定是否合理D。基本合理E。非常合理说明:()
7.您对自己薪酬涨幅的评价是()。
A。非常不满意B。不太满意C。一般D。基本满意E。非常满意
8.对公司提供的福利总体满意度评价是()。
A。非常不满意B。比较不满意C。基本满意D。比较满意E。非常满意
(1)若选择A或者B,请予以说明。
说明:
(2)您希望公司再提供哪些福利项目?
具体项目:
9.您对加班工资的计算与支付感到()。
A。非常不满意B。比较不满意C。基本满意D。比较满意E。非常满意
10.您对公司奖金项目的计算与支付感到()。
A。非常不满意B。比较不满意C。基本满意D。比较满意E。非常满意
11.公司薪酬制度的设计()。若选择A或者B,请予以说明。
A。非常不合理B。不太合理C。不确定是否合理D。基本合理E。非常合理说明:
12.您对目前公司实施的薪酬体系有何评价?
评价:
13.您觉得公司的薪酬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
A。很弱B。较弱C。不确定D。有一定的吸引力E。非常有吸引力
14.您对公司在薪酬管理工作方面的评价是()。若选择A或者B,请予以说明。
A。非常不满意B。不太满意C。一般D。基本满意E。非常满意说明:
15.您对公司假期安排方面的评价是()。
A。非常不满意,假期较少B。不太满意,制定的假期制度过于僵化C。一般D。基本满意E。非常满意,可以灵活休假
16.您认为目前的薪酬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A。非常小B。较小C。一般D。较强E。非常强
17.您对公司薪酬支付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评价是()。
A。薪酬的支付经常拖延B。基本准时、准确C。比较满意D。很好
18.你认为公司中哪些部门人员的薪酬水平偏高(),理由()。
资料来源根据亚太人力资源网(http://bbs。17hr。com)的资料改写。
问题:这个问卷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分析提示:该问卷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公司的薪酬状况:(1)目前员工对公司薪酬水平、薪酬制度的满意情况;(2)该公司薪酬结构是否合理;(3)薪酬是否具有竞争力(公平性问题);(4)薪酬的支付情况;(5)福利构成的满意情况。了解这些情况,会对公司下一步薪酬工作的改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情境模拟3—1”
场景:假设某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就该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请他们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操作:(1)分组:全班人员分成若干组,一部分是调查者,另一部分是调查对象,调查者运用自己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模拟调查。
(2)操作要求:
调查者:①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②设计调查问卷;③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被调查者:①了解调查目的;②做好被调查的准备工作;③了解调查的程序、步骤及其注意事项;④答好调查问卷。
小结:根据自己在模拟调查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学到了什么知识?养成了什么技能?受到了哪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