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生不能不看的经典名著
10877400000005

第5章 5、《聊斋志异》

作品及作者简介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他生在一个世代读书但却科名不显的没落地主家庭。蒲松龄一生的作品数量很多。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性格独特的人物形象。他们既有与同类人物相似的特点,又有自己特殊的个性。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往往抓住他们个性色彩最鲜明的一两点,进行层递式的描写,使这些特点得到充分展现,令人难以忘怀。

《聊斋志异》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创造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在这里,现实与幻想可以自由地交错变换,人的生存空间因而扩大了,上可以通神界,下可以通地狱。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万物,无论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也可以一一相通。这样,蒲松龄就给自己的艺术创造带来了他人所没有的自由,能够比较方便地实现作者的艺术构思,比较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全书想像丰富奇特,故事变幻莫测,境界神异迷人。这种艺术风格使读者在阅读时往往陶醉其中。作者显然是继承了六朝志怪和唐宋传奇等前代小说传统,并加以创造性发展。

此外,《聊斋志异》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又使人觉得这些分明是幻异的故事合情合理,并非全出臆造。这是《聊斋志异》又一个突出成就。此外,作品的语言大都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精雕细琢而又自然流利,恰到好处。蒲松龄把文言文的表现能力发挥到极致,《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章段落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阅读。

《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中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另外,作者还把真实的人情和幻想的场景、奇异的情节巧妙地结合起来,从中折射出人间的理想光彩。

作品内容梗概

《聊斋志异》共四百九十一篇,涉及内容极为丰富。从题材上看,全书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描写爱情婚姻,表现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含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如《小翠》、《婴宁》、《连城》等。

《小翠》说的是一个浙江人王太常在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后来王太常中了进士,并做了侍御。他膝下只有一子,但是个傻子。一日一位妇人到他家,并将自己的女儿小翠留给他做儿媳。小翠聪慧过人,深得公婆喜爱,但就是整日里和傻儿子疯闹。有一个官员王给谏想诬告王侍御,小翠扮成宰相亲临王侍御家,让王给谏看到,从此收起了诬告王侍御的恶念。一次王给谏到了王侍御家,看到傻儿子扮成皇帝模样,王给谏上告了王侍御谋反之罪。皇上验明不过是疯儿傻媳的玩闹后,反倒将王给谏发配充军。王侍御觉出小翠不是寻常之人。一日傻公子洗澡,小翠趁势捂死了他。等公子又活过来后,傻病全好了。过了一年,王侍御被王给谏的同党参奏被罢了官。他准备拿一只玉瓶送给朝中之人,好给自己找路子。谁知玉瓶被小翠打碎了,公婆二人将小翠一顿大骂。小翠不堪忍受公婆的辱骂,决定离开王侍御家。临走时告诉丈夫,说自己是狐狸,母亲因避雷灾曾受过王侍御的庇护,送自己来报恩。小翠走后公子痛哭欲死,王公夫妇也知自己铸成大错,追悔莫及。两年后公子偶然又遇到小翠,但小翠不愿再回他的家。和公子在外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小翠的模样渐渐变了。小翠为公子找了个于家姑娘为妻,自己便消失了。婚后公子发现于家女儿就是小翠的模样,方才知道小翠模样变化的原因。她将自己变成于家姑娘的模样,为的是公子见到于家女儿就像见到她,以解公子对她的思念之情。

第二类是揭露政治黑暗,颂扬反抗精神的作品,如《促织》、《席方平》、《向杲》等。

《促织》写的是一个人虫幻化的故事。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他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他想尽办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也许还有找到的希望。”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于是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即使捉到两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里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据说,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少女和老婆婆挤满门口。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里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替他们祷告。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成名的妻子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相像。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拄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都没有。他正用心搜寻着,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却看到了一只蟋蟀。抓住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他们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一天,看到父亲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结果把蟋蟀给放跑了。等抓到手后,蟋蟀已经死了。孩子害怕父亲打他就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直到傍晚时,才拿了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但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情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成名连眼睛也没合一下。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忽然他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听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可是,等到抓到再仔细看它,形状像土狗子,梅花翅膀,方头长腿,觉得好像还不错。成名高兴地收养了它,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少年,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天都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一直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蟋蟀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于是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一开始,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的像个木鸡。不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搏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好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一番。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于是试着让小蟋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县官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

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房屋,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他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官宦人家还阔气。

第三类是通过谈鬼说狐传达生活哲理。如《画皮》,写王生贪恋一女子美色,将其置于家中。一日,王生在集市上遇到一道士,说他身上有妖气缠绕,定是碰到了妖邪。王生不以为然,回到家中,却不经意间发现一厉鬼正在书斋里描画一张美女人皮,穿在身上,便化作美女。王生向道士求救,道士给他一蝇拂,让他挂在门外。但厉鬼把绳拂弄坏,吃了王生的心。王生之弟二郎请来道士,杀死厉鬼。王生之妻陈氏听从道士指点,找到一疯癫乞丐,把王生救活。这一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被某些心如蛇蝎貌似善良的人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