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保健百科
10871000000007

第7章 从中医观点看妇科保健

生理期减肥法示范菜单

主食调整的注意事项有4个:

1.当天不要连续两餐进食淀粉(糖类),或含糖高的食物。

2.多吃钙质、碘、铁等食材(不是药品而是食物)。

3.多喝水、茶(含糖饮料不算在内)。

4.切记!是少吃淀粉而已,不是不吃或节食!

所谓淀粉(糖类)食材包括:米、米粉、面、面粉制品、麦粉类以及含糖高的食物食材,例如:甜点、蛋糕、冰淇淋、含糖量大的水果、糖果等均是。

每天饮食习惯两餐或三餐都无所谓,但必须记得不能连续两餐吃到淀粉。而如果你每天只吃两餐,晚餐尤其要避开淀粉类食物。多喝牛奶、吃鱼干类,有助减肥;多喝绿茶、水则可加速身体新陈代谢。

最近为什么老是感觉到头晕晕的?

相信很多女性都有头晕、贫血、疲倦、胃口差、发育迟缓、心悸、面色腊黄甚至是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精神疲惫、月经不顺及手脚发麻等毛病,其实这些症状很有可能都是身体免疫功能失调的警讯。从中医观点来判断你的体质到底属于哪类型,才能调理身体体质,摆脱这些小病痛。

但是中医有许多名词根本就无从了解,像是血滞、气虚、津液滞塞等,一般人根本连听都没有听过,更不用说自己好好地学会食疗法来调整体质了,所以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医的概念,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用中医判断你的体质

以前大家总是把中、西医作明显的区分,甚至认为二者会互相冲突。其实现在很多医院都设有中医门诊,许多医学研究,甚至将中、西医作对照和深入了解。使用中、西医各自的优点互相加乘搭配,将优、缺点相互比较以及对照呼应,以期将病症做通盘了解与提出解决方法。像我本身虽然学西医,但是我也建议,甚至推广大家可以使用中药来调体质,毕竟中国传统五千年的文化,自是有它珍贵道理和学问在。

生命根源腑脏、经络、气血津液

在中医学上会把人体结构分为腑脏、经络、气血津液三大部分,它们在人体中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密切联系。

其中“脏腑”是掌管理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而“气血、津液”则是由脏腑活动生长的必要元素,也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再通过经络的传送,分布到全身每一个地方,以供给你维持生命的需要。

中医学认为之所以生病,就是来自于这三者之间的失衡或淤滞,结合中医所谓的“望、闻、问、切”四诊,再根据人体的症状和表现,得以判断让你所患的究竟是什么病。

什么是“阴”与“阳”

你一定常常得到“阴阳”二字,传统上把阴阳概念全面而系统地运用在医学的书籍,首推《黄帝内经》,许多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都是透过阴阳这种思维,加以分析病理构造来治疗。

大家对于中医都有一种“雾里看花”的距离感,总觉中医理论都很深奥,但是“阴阳”最初的涵养,其实很简单,它仅仅指的是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其涵养是后来才逐渐被延伸,诸如寒与热、日与月、静与动、气与形……都属于阴阳,后来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面。

阴阳对立的观点,被古代中医学家所吸收,并与长期所积累的解剖、生理知识和疾病防治经验结合,从而形成中医学的阴阳理论,并被用来详加阐释身体的状态与病症的程度。

基本上阴阳属性的普通性和相对性,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如热为阳,寒为阴,却又有相互联系的相对性,如:人体气为阳,血为阴;药物的性属阳,味属阴等。

什么是五行?

看完了阴阳,你一定很好奇,那什么又叫做“五行”呢?其实简单地说,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5种基本物质元素的变化。古人认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5种属性物质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法,再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也就是“五脏”: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透过这个立论,为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奠定了所谓的中医学基础。

为你的健康打分

以中医的观点来看,阴阳是否维持平衡?五脏六腑功能是否协调?气、血、津液是否充沛?这些观察重点,都是可以评估你的健康指数到底有多高的项目喔!

阴阳维持动态平衡

人体的功能活动,必须有营养物质的滋养才有原动力,这样的平衡理论,就是建立在阴阳概念之上,因此也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动态的平衡,阴阳的增长消退,不断相互的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循环,是对立,却也互相依赖。

五脏六腑功能协调正常

人体消化器官、循环器官、呼吸器官及五脏六腑的运作正常,均是人体健康的基本要件。正气是抗御、祛除外邪。脏腑要协调才能维持机体内其他器官的正常运作,才能消除内部堆积的邪气,从而使经络、血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若是脏腑运转失调,则会有血气衰败,发生病变症状等。

气、血、津液充沛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所谓的气要足、血要活、津液要充沛,才能在全身正常地循环,供给身体营养。万一体内的气、血、津液不足、过剩或者无法完成循环时,身体就会感到不舒服。正因为如此,调整好体内的气、血、津液,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喔!

什么是“气”?

中医观点认为“气”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举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与变化的结果,因此“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具有流动性的,并可以成为构成生命能量或动力流遍作身,用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才会有人说:“气聚会形成有机体,而气散则形体灭亡。”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脏腑及经络生理功能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质,同时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所有生命活动都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因此必须从外界摄取,包括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以及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是如何生成的?

人体的“气”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自父母传下来,也就是先天之精气;其二是来自自然界的物质,包括来自空气的“清气”,及来自食物及水的“水谷之精气”,两种都是“气”的原料,并通过脏腑加工及转化形成人体之“气”。人体的肾脏会将先天的精气往上输送,并与脾化生的水谷之气结合,并与肺所吸入的清气结合而化为人体之气。

“气”具有哪些功能?

1.推动作用

人体的“气”推动着身体各种功能,是身体重要的能量。中医认为“气”能激发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人体脏腑、经络及组织的生理功能。此外,“气”会促进血的生成及循环,增加津液的代谢。如果你出现气虚的情况,“气”的推动功能及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就会减弱,生长发育会因而变得迟缓,血的生成也会出现不足,造成一连串的健康问题。

2.温煦作用

在自然界中,气态的热能比液态的热能还高,相同地,身体中的“气”也有像热能般的温煦作用,作为身体热力的来源。“气”为身体提供温暖,并保持人体的体温,万一有气虚的情况,就会引起体温下降、四肢不温等症状。

3.防御作用

中医上认为人之所以患病的一个原因就是受到“外邪”的入侵,而外邪正是引致疾病的环境因素之一,它们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而“气”的防御功能可理解为身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透过抵御外邪的侵袭,“气”得以保护身体,并且维持健康的生理功能。

4.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就是说对身体物质及脏腑的巩固,让身体组织维持在应有的位置,例如:气使血液运行血管中,气也控制了汗液、尿液及唾液的分泌及排泄,防止津液流失等等。

人体如果气虚,“气”的固摄功能便会减弱,进而导致健康出问题,例如出血、尿频、早泄、肾虚或胃病等。

5.气化作用

气化是指在“气”的作用下,从体内所发生的各种变化。透过气化作用,“气”能将身体的物质相互转化,如:食物经过气化作用后,会化为水谷精微,然后转化为“气”及“血”。

“气”的问题有哪些?

“气”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气”一旦发生病变,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也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一般说来,“气”的问题可分为“气量不足”以及“气流失调”两大症状,以下我就列举气虚、气陷、气滞、气逆4种症状略加说明。

1.气虚症

症状:全身疲惫,头晕目眩,疲倦乏力,食欲不振,活动时症状会加剧,精神衰弱。

起因:“气虚”是指体内营养物质受损,或者脏腑功能活动衰退所出现的症候,造成气虚的原因,多半是元气及摄取的营养不足,或者因为过度劳累、身体有疾病所导致。

一旦发生气虚症状时,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跟着减缓,身体内脏的功能也会跟着变差。

2.气陷症

症状:身体出现倦怠感、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脉搏细弱。

起因:气虚病变是以“气虚无力”为主要的症候,气陷者不仅头昏眼花、脏腑功能衰减,内脏下垂等症,在摄取食物上要避免吃滋润性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吃了会让身体内部的湿度升高,造成潮湿体质。

3.气滞症

症状:闷胀、疼痛、胸闷、焦躁、失眠等。

起因:当体内某些部位或某一脏腑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时,就会引起各种问题,进而发生气滞。通常是因为营养失调、外邪入侵、精神压力与血液循环不良所导致。一旦发生气滞,气所停滞的部位就会觉得疼痛,且也因为气的停滞不前,会使血液的循环减缓,故而成为病变症状。

4.气逆症

症状:咳嗽、喘息、呕吐、头痛、眩晕、昏厥、呕血为特征。

起因:简单来说,气流逆向运行就是所谓的气逆,会发生身体“气逆”的原因,通常是因为精神不安定、外邪入侵、摄取过量或是过于生冷、燥热的食物。当外来邪气侵犯肺部,上逆后的病变症状就是咳、喘;如果犯胃,就会产生饮食积滞、气变、呕吐、打嗝;如果犯肝,就会出现头痛、眩晕、昏厥甚至呕血等症状。

什么是“血”?

顾名思义,“血”大家应该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吧?“血”是指流动在血管中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原料来自于脾脏将食物消化后所得的水谷精华,经过直接制成。或是从水谷中抽取出来的营养与津液合成,如此所生成的血液,将经过心脏,陆续送往全身各处循环运用。

这些被送往全身的“血”,就是支持我们身体活动最重要的营养源,负责运送各种营养到身体各处。这些营养使我们的身体肌肉及骨骼能够强壮结实,例如眼睛能够看清楚事物,肌肤及毛发能有光泽……这都是因为“血”的缘故。

如此可知,人体之中若是具有充沛的气血,我们的精神状态才能维持稳定,活动力才能旺盛并且持续,而意识也才能保持清晰,体力也才会持续在最佳状态。

“血”的功能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的主要功能就是营养和滋润全身,循环到达脏腑,外至肌肉、皮肤、筋骨,不断为全身各脏腑器官提供充足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此外,“血”也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你的精神、神志、感觉、活动的活泼度,均有赖于血液的营养和滋润。

“血”的问题有哪些?

血液充盛会使人的思维清晰、精力旺盛,记意力超好,不过一旦是“血”发生了问题,便会发生血虚、血淤或血热,会丧失身体涵养的功能,对健康的影响甚巨。

1.血虚症

症状:容易有头晕、贫血、疲倦、胃口差、发育迟缓、心悸、面色萎黄、失眠多梦、记意力下降、月经不顺、手脚发麻等现象。

起因:造成“血虚”是因为造血功能减弱,或是血量不足所引起。造血功能减弱则是因为营养不良、脾胃功能减弱,或是造血功能的脾脏出现异常,就很容易引起血虚。而血量不足,往往是因为失血,例如:月经量的出血量太多、造血功能减弱、血消耗量太过,如此就算造血量再多,但出血量过大,一样会造成血虚。

2.血热症

症状:平时容易口干、心烦、口苦、胸闷、经来潮时出血量较多,皮肤油腻粗糙、烦躁易怒、失眠、流鼻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起因:热气淤积在血中的状态,就称之为“血热”。发生血热是因为热气作用在血中、血的循环停滞,使得热累积,或者吃太多辛辣食物所引起。血中若带着燥热,会让血的循环速度增快,会引起身体异常,此外,也会伤害血本身及通过的经络及腑脏。

3.血淤症

症状:痛经、神痛经、便秘、皮肤失去光泽、黑眼圈、脑血管异常、痔疮、月经延后、经量过少或有血块、经血颜色紫或暗黑。

起因:“血淤”是指身体的血循环变慢,血液呈现停滞的状态。倘若血淤的状态一直没有获得改善,就会容易造成瘀血。

造成“血淤”的原因,多半是因肝脏及心脏的异常,寒邪使得血液循环发生停滞,热邪使得血液过度黏稠,或者因为气虚而使得血液动能降低,这些都是造成血淤的原因。而摄取过多的油脂、抽烟或酗酒等不佳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血淤的重要因素之一。

什么是“津液”?

“津液”是指除了血之外,人体中各种正常水液的总和,主要还是指体液而言。包括各脏腑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唾液、胃液、肠液和泪涕等等,与气、血一样,“津液”也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的生成是通过胃对饮食的初步消化,再经由小肠输送到脾脏进行合成循环。脾脏一方面将液输送到全身,借以滋润和灌溉各组织器官;另一方面,再将津液传送至肺脏,再由肺脏进一步将“津液”经过气化形成汗液排出体外。亦或者是将“津液”输送到肾脏和膀胱,经过肾脏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排出体外。

“津液”的功用

“津液”也有滋润的作用,可以用在滋润肌肤、毛发、眼睛、鼻子、口腔;对于内脏、骨髓及脑髓,“津液”也有极佳的滋润作用。另一方面,“津液”可以化为血液,并有滋养血液的作用,是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而身体当中的关于“津液”的代谢,则是有助于稳定体温并加速体内废物的排出。

“津液”的问题有哪些?

“津液”具有滋润身体各部位的作用,人体中的“津液”如果发生问题,就会连带地影响身体的运作。

1.津液不足

症状:嘴唇、舌头、咽喉及皮肤的干燥及松弛,便秘、尿少,毛发失去光泽等等。

起因:如果每天摄取的营养素不够、脾胃异常,或者津液的过度被消耗及排出,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津液的不足。此外,因热邪入侵而损害津液,也是造成体内津液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2.津液滞塞

症状:过敏性鼻炎、风湿痛、关节炎、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等。

起因:会发生津液滞塞,大多是因为“肺与脾的功能失调”所引起,过剩的津液会引起体内的湿,当湿在体内泛滥,吸收周遭的热气,囤积之后就会变成痰。而痰会使体内的气血流动速度更加缓慢,因此当痰湿发生时,就会引起身体的诸多不适症状。

生命要如何才能更健康?又该如何做才能减缓老化?这就必须要从去除体内的浊气开始。将体内脏腑不必要的废物、废气,藉由身体的皮肤排除,进而使气血、筋骨、脏腑之间的互动与循环良好,这就是中医最佳的养生之道。

全身“气血顺畅”是身体健康的第一要素。但是也唯有从个人的日常习惯与饮食方法来改善,身体才能拥有最佳的状态,所以无论是中医或西医的说法,养生都是追求健康的过程,真正的关键还是在自己有没有去身体力行。

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吗?

怎么知道我的体质是否偏寒?

中医习惯将疾病分为“虚证”及“实证”两大类。所谓的“虚证”,指的就是身体器官中,气、血、阴、阳4种基本型态的不足;而“实证”就是指外来的病气,如:暑热、寒冷、病毒、细菌、霉菌、毒素等病原过多,进而引起身体一连串的异常变化,例如:肿瘤、发炎、过敏反应等症状。

如果你有唇色淡、面色苍白、畏寒、经常手脚冰冷、不容易觉得口渴、喜欢喝热饮、小便色淡,若你有上述特征的人,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就是属于偏寒的体质了。

中医习惯将疾病分为“虚证”及“实证”两大类。所谓的“虚证”,指的就是身体器官中,气、血、阴、阳4种基本型态的不足;而“实证”就是指外来的病气,如:暑热、寒冷、病毒、细菌、霉菌、毒素等病原过多,进而引起身体一连串的异常变化,例如:肿瘤、发炎、过敏反应等症状。

如果你有唇色淡、面色苍白、畏寒、经常手脚冰冷、不容易觉得口渴、喜欢喝热饮、小便色淡,若你有上述特征的人,基本上八九不离十就是属于偏寒的体质了。

的原理,另外再针对个人体质以及强调衡饮食的前提下,给予不同处方食疗,借以调和人体阴阳及调理脏腑的虚实盛衰。而我在书中一再提到的“辨证”,其实就是辨明体质,并且给予不同方式的调理,诸如:体虚的人比较需要滋补性的食物,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而患有口苦、口干、火气大、嘴巴破、便秘等体质过度亢进的人,就必须以凉补的方式来对症下药。

基本上中医将疾病分为“虚证”、“实证”两大类。所谓的“虚证”,就是身体器官中,气、血、阴、阳4种基本型态的不足;而“实证”就是指外来的病气,如:暑热、寒冷、病毒、细菌、霉菌、毒素等病原过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异常病理变化,如:肿瘤、发炎、过敏反应等疾病。

如果想要医治这些疾病,中医养生治病的基本原则就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谓“虚则补之”,也就是虚证要以滋补改善不足的,大略具有四种,如补气、补血、温阳及滋阴,运用药膳调理,是滋补最常使用的方式之一。而“实则泻之”,就是将体内过多的致病因素,或因而产生的病理废物排出体外,如解毒、清热、退火、散寒、除湿、行气、活血等症状,再依个人的体质,配合药膳调理。以下我就针对4种“常见虚证”及5种“常见实证”的表现症状,再搭配基本的饮食,为大家逐一说明。

体质不一样,吃的食物差很多

不同的人在器官功能、表征、心理上,均存在着不同的表现特质,这种表现在生理上的身心特性,就是所谓的“体质”。体质不仅影响人对环境的适应力,甚至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以及发病过程中疾病发展的倾向性,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想要吃出健康、活力,除了必须选对食物以外,更要了解自已的体质属性,尤其是对于身材相当注重的女性朋友来说,体质才是影响胖与瘦的重要关键。

我相信绝大数的人吃东西都很随性,但是你一定不知道其实食物跟中药一样,都有所谓的属性;食物的属性和中药的药性一样,都与体内的五脏六腑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我们应当参考自己对于寒、热、虚、实体质的适应,再来找寻适合自己的食物,所以并不是每样食物都适合每一个人。

大环境的污染,我们要想百毒不侵成为“天方夜谭”。再加上我们若是不清楚自己的体质,吃进过多“不合适”的食物,那想要身体健康,真的是难上加难!但是你真的清楚自己的体质吗?想要粗略地了解自己的体质属性,倒也不是真的有多困难,因为通过一些简单的身体症状与饮食习惯,你也可以大略地知道自己应该是哪种体质。想要试试看吗?不妨做做的体质测验评估吧!

利用不同食物做好食疗

所谓的“味”,指的就是甘、辛、酸、苦、咸等5种味道,利用五味配合中医五脏功能,如甘入脾、辛入肺、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利用这些不同味觉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达到真正的食疗效果。

食物属性大解析

找出自己是属于何种体质之后,还必须清楚各种食材的属性,彻底了解食材是属于寒凉、平和还是温性后,不仅对于养生保健有极大的帮助,对日常生活的饮食宜忌,也是很好的指标。

中医减肥,保证见效

我过胖吗?该怎么减肥?

“减肥”对女性来说,永远是一个不会退出流行的话题,讨论造成肥胖的原因及如何对治的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撇开外表的美丑不说,肥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确不少,因为肥胖的人血脂浓度较高,中性脂肪、胆固醇上升等等,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骨质关节炎等致病因素,因此为了健康着想,应该要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这几年来减肥越来越盛行,许多的医院都附设减肥门诊中心,甚至是所谓的“针灸减肥”更是十分热门。我曾跟中医门诊的主治医师聊过,据她表示,会来要求医师帮忙用针灸减重的病患,多半都是在减重过程中已是屡战屡败的人居多。因为除非是病理性的肥胖,否则透过“少吃多动”的原则,其实都可以得到极佳的效果。

而针对想要控制体重的人作饮食的设计,肥胖是指过多的热量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并且贮存于体内,体重也超过标准值,才称之为肥胖,在临床上通常以测量体重来衡量肥胖的程度。

世界各国对BMI值的标准不尽相同,台湾公布建议的标准是:“身体质量指数24”为“过重”的切入点,27则为“肥胖”的切入点,以18.5作为“过瘦”的切入点。

从中医观点看肥胖问题

女人希望身材曼妙有致,男人期待自己玉树临风,为了满足男女老少减重的需求,各大公私立医院、诊所纷纷设立减重门诊,而中医在减重市场,成分也因此逐渐加大起来……

中医古籍认为“轻身延年”,意思是说“体重轻的人比较长寿”,这和现代医学的看法刚好不谋而合。毕竟人一旦吃得太多,结果就是“膏量脂己”;而中医认为肥胖是由“痰湿所成”,所谓“痰湿”就是指“半流质的东西,不该存在体内而存于体外的东西”。

中医认为肥胖主要是由于“痰”与“湿”蓄积而成,医书有云,所谓“肥人多痰、多湿热”,肥胖既是因为饮食过量、运动过少导致,因此体质容易痰湿这是自然的。中医一般将肥胖分为压力造成的“肝气郁滞型”,以及摄取过多食物而造成肌肉精实的“胃躁热型”,还有产生虚胖的“脾虚型”,与老年及更年期的“肾虚型”,并且针对不同的类型,自有不同的减重方式。

◎肝气郁滞型

减重必胜招:转换情绪、调整至安定的状态。

我们身体当中的“肝”系统,是用来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因为现代人工作忙碌、压力大,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所以常会用“吃”来当做心灵的安慰剂。而情绪不好可是会严重影响肝的运作失衡,造成肥胖的喔。所以平时可以多喝点疏肝理气的玫瑰花茶、桂花茶或是陈皮等食物来缓和情绪,或者泡泡澡也是不错的选择,既可兼顾瘦身、美容,也有不错的纾解压力的作用。

◎胃热痰淤型

减重必胜招:多补充青菜、瓜果类等寒凉性食物。

根据医学研究,约有36%~38%肥胖的人属于这型,而且以男性居多。这类型的肥胖者减重最容易成功,且复胖率不高。

此类型的肥胖者大多是压力大、工作繁忙的人,生活作息不正常加上压力,往往就让脏腑功能失调。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胃中积热”,体内如有一把火一般,冰品越吃往往就越渴。加上胃热容易引起饥饿感,就会造成食欲突飞猛进的恶性循环,进而成为顽固型的肥胖。此类型的肥胖可以通过针灸,使胃部的蠕动减弱和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的排空时间,促进体脂肪代谢,消耗积存的脂肪,进而达到减肥目的。

◎脾虚湿阻型

减重必胜招:可补充利水、?湿的食物,如薏仁、红豆等。

当脾胃功能出了问题,水肿现象就会跟着加剧,尤其是喜欢吃冰品的女性,更是容易导致阳虚体质产生。这种体质的特征就是夏天不容易出汗、尿频亦跟着出现。久坐办公室或生活中久坐少动的人,也比较容易患有此种肥胖。这实在是因为久坐好静易伤气,气血容易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脾胃呆滞;而气血无法被顺利送至全身充分利用的结果,就是导致肥胖因子爬上身。

◎肝肾两虚型

减重必胜招:多补充有益肝肾,延缓老化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肝肾两虚型发生在更年期妇女及50岁之后的中老年人,此时因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脏腑功能也会随之减弱,加上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跟着趋缓,自然就增加了减重上面的困难度。

此外,肝肾功能衰退会出现骨质疏松或关节酸痛的症状,不妨在饮食当中多补充黑芝麻、龟苓膏或枸杞子来滋补。由于这类型人的减重速度一般说来较缓慢,所以建议多增加一点运动量,减重效果会更佳!

身体的三阴交、曲池、足三里、关元、肾俞等穴位,皆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平时常按压这些穴道,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消肿与促进血液循环。按摩时建议采用“点压”的方式来刺激穴位,每个穴位点压5秒钟,力道以带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按摩时要保持体身放松,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按压这些简单的穴位。

自我按摩的注意事项

1.修整指甲,手掌要暖和:双手若过于冰冷,则按摩的肌肉会较紧张,容易产生疼痛的感觉;另一方面,力道需增加才能达到效果。

2.按摩时不宜过饥、过饱:吃饭前后约30~60分钟为佳,最好的时机为早、晚,因为早上按摩能提神,晚上按摩则能消除疲劳。

3.肌肉要放松,不要过度紧绷,否则效果无法彰显。

4.要有耐心持续进行,慢慢地就会看到效果。

5.施力要恰当,用揉、敲的方式较佳,力道不宜过大,以免破皮。

6.按摩完毕记得喝点温开水,若是在泡澡后再做按摩,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