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内经知要白话解
10870800000015

第15章 风气(六)

⑧漆柴:“漆”就面色而言,柴就身体而言,谓面色如黑漆,身瘦如干柴。句中略表示身体的“形”或“身”字。

⑨足太阴气绝:原注:“脾主肌肉,故脾绝则肉先死,其证(症)在舌萎、人中满、唇反也。”足太阴,指足太阴脾经。

⑩:“唇”的异体字。一本即作“唇”。

萎:一本作“痿”。

人中满;谓人中肿满无沟。

反:口唇外翻。

足少阴:指足少阴肾经。

“少阴者”二句:原注:“肾属水,故为冬脉。”

著:同“着”,附着,依附。

亲:亲合。

却;收缩,此谓萎缩。

足厥阴:足厥阴肝经。

“肝者”二句:谓肝是筋脉所配合之脏。合,配合,此为“所配合者”之意。

阴气:即“阴器”,生殖器。气,通“器”。

卵:指阴囊。一说即睾丸。亦是。

五阴:指上述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五阴经。

目系:目内系联于脑的脉络。转:挛缩。

运:通“晕”,眩晕。

“目运者”二句:原注:“五脏之精,上注于目,故五阴气绝,则目转而运、志先死矣。”志,神志。先,已经。死,谓消散。前文之“死”,就毛、血、筋、骨言时,谓衰竭;就人言时,为死亡。

“志先死”二句:原注:“志藏于肾,真阴已竭,死在周日间耳。”远一日半死:谓在一天半日之内患者就会死亡。

六阳:指六阳经脉,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腠理发泄:谓腠理不固、精气由之外泄。

绝汗:病人临死所出之汗。特点是暴出如珠而着身不流或暴出如油而兼见喘而不止等。原注:“绝汗者,其形如珠,凝而不流;或气喘不休、汗出如洗者是也。”

占:推测。这里是“断定”的意思。

“译文”

《灵枢·经脉篇》中说:手太阴肺经之气衰竭以后,患者的皮毛就会枯萎。手太阴肺经,是运行精气以温养皮毛的经脉。所以,本经之气衰竭,毛发首先就会枯萎;毛发枯萎之后,皮肤、关节的津液就会丧失;皮肤、关节的津液丧失之后,爪甲就会枯槁,毛发就会断落。毛发断落,就是毛发已经衰竭、亦即肺经之气已经衰竭的征象,患者将会随之而在丙日病情加重、在丁日不治而死。这是由于,丙丁之日属火而肺经属金,已经衰竭的肺经之气凡逢丙丁之日,必然受到其日火气的侵害。

手少阴心经之气衰竭之后,脉道就会不通;脉道不通,血液就会壅塞;血液壅塞,患者的毛发和面部就会失去光泽,进而则见面黑如漆而身瘦如柴。面黑如漆而身瘦如柴,就是血脉已经衰竭的征象,患者将会随之而在壬日病情加重、在癸日不治而死。这是由于,壬癸之日属水而心经属火,已经衰竭的心经之气凡逢壬癸之日,必然受到其日水气的侵害。

足太阴脾经之气衰竭之后,就会无力运化水谷的精微以营养肌肉。唇舌,是反映肌肉健旺与否的所在。脾经之气衰竭而无力运化水谷的精微,肌肉就会虚软;肌肉虚软,舌体就会萎弱,人中就会肿满;人中肿满,口唇就会外翻。口唇外翻,就是肌肉已经衰竭、亦即脾经之气已经衰竭的征象,患者将会随之而在甲日病情加重、在乙日不治而死。这是由于,甲乙之日属木而脾经属土,已经衰竭的脾经之气凡逢甲乙之日,必然受到其日木气的侵害。

足少阴肾经之气衰竭之后,骨骼就会枯槁。足少阴肾经之气与冬气相应,所以其经也可称为“冬脉”,特点是循行于体内深处而起着濡养骨髓的作用。所以,肾经之气衰竭之后,骨骼就会失去濡养;骨骼失去濡养,肌肉就不再能够附着于骨骼上面;骨肉不能亲合而彼此分离,肌肉就会虚衰萎缩;肌肉虚衰萎缩之后,牙齿就会显得很长且污渍斑斑,毛发也会失去光泽。毛发失去光泽,就是骨骼已经衰竭、亦即肾经之气已经衰竭的征象,患者将会在戊日病情加重、在己日不治而死。这是由于,戊己之日属土而肾经属水,已经衰竭的肾经之气凡逢戊己之日,必然受到其日土气的侵害。

足厥阴经之气衰竭之后,筋脉就会随之衰竭。足厥阴经,是属于肝脏之经;肝脏,是筋脉配合之脏;而筋脉,乃是会聚于阴器且络联着舌根的组织。所以,肝经之气衰竭之后,筋脉拘急挛缩;筋脉就会拘急挛缩,就会牵引舌根与阴囊,从而出现口唇发青、舌头后卷、阴囊上缩等症候。这些症候出现之后,表明筋脉已经衰竭、亦即肝经之气已经衰竭,患者将在庚日病情加重、在辛日不治而死。这是由于,庚辛之日属金而肝经属木,已经衰竭的肝经之气凡逢庚辛之日,必然受到其日金气的侵害。

上述五阴经脉之气全都衰竭之后,目系就会拘急挛缩;目系拘急挛缩,头眼就会严重眩晕;头眼眩晕不止,是神志已经消散的征象。神志已经消散,患者在一天半之内就会不治而死。

此外,六阳经脉之气全都衰竭之后,阴阳就会彼此分离而丧失平衡;阴阳分离而丧失平衡之下,腠理就会疏松不固而使得精气由之外泄,绝汗就会流出。患者早晨出现这些征象,必在傍晚死亡;而傍晚出现这些征象,则必在次日早晨死亡。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主要为五阴经脉“气绝”的症候、预后及其机理。附带简述了六阳经脉“气绝”的典型症候及其预后。所谓五阴六阳经脉,就其范围而言,既包括了六经本身,又包括有五脏六腑;而所谓“气绝”,即今之所谓“虚脱”。由于是从经脉的角度进行论述的,所以对认识和诊断虚脱所致的死证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至于“丙笃丁死”等语,虽有机械之处,但其中体现的气候与病势有关的规律之理,则不能否认。即使“丙笃丁死”等语本身,似亦应当深入细致地予以体悟。

三四、“原文”

《素问·阴阳类论》曰①: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②,至春正月,脉有死征③,皆归出春④。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⑤,草与柳叶皆杀;春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⑦。阴阳皆绝,期在草干⑧。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⑨;阴阳交⑩,期在濂水。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注释”

①阴阳类论:《素问》第七十九篇篇名。篇中用阴阳比类的方法论述了三阴三阳的意义、脉象、病证及死期等,故名。

②病合于阳:谓病症与脉象均属阳盛。

③征:征象。

④归出春:谓死期在交夏之时。原注:“出春者,交夏也。阳病当阳盛(时),则亢极而不可免矣。”归,指死期。

⑤“在理已尽”二句:原注:“谓色、脉、形、证皆无生理,则交春草色青、柳叶见(时),皆其死期也”草与柳叶:指草发青、柳生芽的时候,即初春。杀:谓患者死亡。

⑥“春”二句:谓刚到春季,阴阳之气就俱已衰竭,则死期在正月。原注:“冬月之病,甫(刚刚)交夏(当作“春”)而阴阳皆绝,则不待仲季,即于孟春是其死期矣。阴绝者,脉形不至;阳绝者,脉形微细。或上不至关(寸口的关部)为阳绝,下不至关为阴绝。”期,指死期。孟春,即正月。

⑦阳杀(shài音晒):原注:“阳气衰也。阳气方生之令而阳气衰败,不能应令也。”

⑧草干:指草木叶枯凋落之时,即深秋。原注:“春令木旺之证,而阴阳俱绝,至秋令草干之时,金胜木而死矣。”

⑨至阴不过十日:谓发于脾脏而表现出死的征象,则患者不超过十天就会死亡。原注:“《金匮真言论》曰:脾为阴中之至阴。五脏六腑之本也。以至阴之脏而当阳极之时,苟(若)犯死证,期在十日。”

⑩阴阳交:谓阴阳之脉完全错乱。明·吴昆注:“阴脉见于阳(分),阳脉见于阴(分),阴阳交易其位,谓之阴阳交。”原注:“阴阳交者,阴脉见于阳,则阳气失守;阳脉见于阴,则阴气失守。”

濂水:指水清之时,即中秋之时。明·张介宾注:“水之清也,在三秋之时。”濂,当作(lián音连),今传《内经》诸本均作,“清”的意思。作“濂”,疑系李中梓之误。

“三阳俱起”二句:原注:“秋时阳气渐衰,阴气渐长,虽三阳之病俱起,而阳不胜阴,故自已。”三阳,指足太阳膀胱经,此指足太阳膀胱经之病。已,痊愈。

阴阳交合:原注:“阴阳合病也。”

“三阳独至”二句:有二说:一说谓“若三阳脉(指足太阳膀胱经)独至,则独阳无阴,死期在水冰如石之时”(《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医经教研组编著):一说谓“‘阳’当作‘阴’。阴病而当阴盛,则孤阴不生矣。水坚如石之候,不能再生。即上文‘三阳俱起、不治自愈’,下文‘二阴期在盛水’,则此(三阳)为‘三阴’无疑(原注)。注按:宜以前说为是。三阳独至,谓寸口仅见足太阳膀胱经之脉。石水:指天气极冷、水结成冰且坚硬如石之时,即隆冬之时。

二阴:指手少阴心经。本句前文(李中梓未录于本节)曰:“二阴二阳,病在肺。”唐·王冰注:“二阴,谓手少阴心脉也。”

盛水:谓雨盛的时节,即雨水节的时候。唐·王冰注:“谓雨雪(下雪)皆解为水之时,则止谓正月中气也。”原注:“正月雨水也。”

“译文”

《素问·阴阳类论》中说:人在冬季三个月中所患之病,如果症候与脉搏均呈阳盛之象,到了春季正月,脉搏就会出现死征;到了自然界阳气转盛而阴气已衰的交夏之时,阳盛之病就会由此得到助长而严重至极,患者则都会不治而死。人在冬季的三个月中患病之后,如果面色、脉搏、身体和症候这几个方面生机已经尽失,到了野草泛青、柳树发芽的初春时分,也都会不治而死;如果一到春季,阴阳之气就俱已衰竭,则其死期就在孟春正月。

人在春季的三个月中所患之病,统称“阳杀”。如果阴阳之气俱已衰竭,患者的死期为草木叶枯凋落的深秋时节。

人在夏季的三个月中所患之病,如果发于脾脏而表现出死的征象,十天之内就会不治而死;如果阴阳之脉已完全错乱,则到了河水清澄的中秋时节,就会不治而死。

人在秋季的三个月中患病之后,由于自然界阳气转衰而阴气渐长,所以足太阳膀胱经即使全都发病,不用治疗也会自愈;如果阴阳交错合而发病,就会站起后不能坐下,坐下后又不能起来;如果寸口仅见足太阳膀胱经之脉,到了天气极冷、水结成冰且坚硬如石的隆冬时节,就会不治而死;如果寸口仅见手少阴心经之脉,则到了正月中的雨水时节,就会不治而死。

“理解应用”

本节所述,为四季危病的死期。其要点在于指出了四季气候对病势的重要影响。所以不仅是对于危病,即使对于其他较重甚至一般的疾患,如欲预后,也应当结合四季气候这一重要因素来进行。

三五、“原文”

《素问·诊要经终论》曰①:太阳之脉②,其终也③,戴眼④、反折⑤、瘛⑥、其色白、绝汗乃出⑦,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⑧,耳聋、百节皆纵⑨、目⑩、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者舌卷、卵上缩而终矣。

“注释”

①诊要经终论:《素问》第十六篇篇名。明·吴昆注:“诊要者,诊视之旨要;经终者,六经败绝而终之证(症)也。”清·高士宗注:“诊视之要,在于经脉。春夏秋冬有所刺,所以治其经脉也。不知者反之,所以伤其经脉也。十二经脉之败,乃经脉之终也,故曰《诊要经终》也。”

②太阳之脉:指太阳经脉,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③终:指经脉之气终结、衰竭、消亡。明·张介宾注:“终者,气尽之谓也。”

④戴眼:指眼睛上翻不动。明·张介宾注:戴者,戴于上也。谓目睛仰视而不能转也。”

⑤反折:角弓反折。原注:“腰脊反张也。”

⑥瘛(qì zòng音气纵。瘛又读chì音斥):手足抽搐,痉挛,抽风。原注:“筋急曰瘛,筋缓曰。”

⑦绝汗:见上上节(本章第三三节)注。

⑧少阳:少阳经脉,包括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

⑨纵:弛缓,懈怠,痿弱无力。

⑩目(qióng音穷):谓双目惊恐地直视前方。唐·王冰注:“谓直视如惊貌。”原注:“因少少阳之系绝(而)不能旋转也。”

绝系:谓目系之气已经衰绝。系,指目系,为目内系联于脑的脉络。

阳明:阳明经脉,包括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

上下经盛:谓手足阳明经脉之气全都过于亢盛。原注:“谓头颈手足阳明之脉皆躁动而盛,是胃之败也。”

不仁:谓肢体麻木而丧失知觉。原注:“是肌肉之败也。”

少阴:少阴经脉,包括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

齿长而垢:谓由于牙龈萎缩而牙齿似乎有所增长或曰显得很长、由于牙骨败坏而似为污渍斑斑或曰布满污垢。明·张介宾注:“肾主骨,肾败则骨败,故齿龈不固、(牙)长而垢也。”

腹胀闭:谓腹部胀满,上下格阻不通。明·吴昆注:“肾开窍于二阴,故令闭。既胀且闭,则上不得食、下不得便、上下不通、心肾隔绝而终矣。”

上下不通:原注:“是心肾不交也。”

太阴:太阴经脉,包括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

不得息:谓呼吸困难。原注:“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不得息。

善噫:常常嗳气。

皮毛焦:皮毛枯萎。原注:“肺败不能主气,故皮毛焦。”

厥阴:厥阴经脉,包括手厥阴心包经与足厥阴肝经。

中热:即内热。

嗌(niào音益):咽喉。

善溺(niàn音尿):谓小便频数。溺,“尿”的异体字。

“甚者舌卷”二句:原注:“舌者,心之官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而脉络于舌本(舌根),故甚则舌卷、卵缩也。”卵,睾丸。

“译文”

《素问·诊要经终论》中说:太阳经脉之气衰竭之后,患者就会双目上翻而不能转动、角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苍白、流出绝汗。绝汗流出以后,就会不治而死。

少阳经脉之气衰竭之后,患者就会听力丧失、四肢百骸全都痿弱无力、双目惊恐地直视前方、目系之气消亡。目系之气消亡以后,再过一天半就会不治而死。死亡之前,面色首先发青,等到发白的时候,就死了。

阳明经脉之气衰竭之后,患者就会不由自主地口眼乱动、容易惊骇、常常胡言乱语、面色发黄,待到手足阳明经气俱极亢盛、肢体又麻木而丧失知觉的时候,就会不治而死。

少阴经脉之气衰竭之后,患者就会面色发黑、牙齿由于牙龈萎缩、牙骨败坏而显得很长并污渍斑斑、腹部胀满而上下格阻不通。到了上下格阻不通的时候,就会不治而死。

太阴经脉之气衰竭之后,患者就会腹部胀满而上下格阻不通、呼吸困难、常常嗳气、易发呕吐。如果出现呕吐,就会导致气逆;发生气逆,面色就会红赤;而气不上逆,又会导致上下不通;上下不通,面色则会发黑,皮毛也会枯萎。这时,患者就将不治而死了。

厥阴肝经之气衰竭之后,患者就会发生内热、咽干、小便频数、心中烦乱等症;其严重者,则会出现舌头后卷、睾丸上缩等症。这时,患者就会不治而死。

“理解应用”

本节所论,为六经之气衰竭之后的症候及其死期预后。可与前面有关诸节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