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中年心理诊所
10870600000050

第50章 再婚父亲,如何理解女儿

电话里,张先生一再要求我先安排接待他的来访。于是,这一天我们如约坐在了一起。张先生人在中年,仪表端庄,颇有修养,却掩饰不住心中的困惑和焦虑:“我怎么说起呢?”张先生情急之下掏出两封信愁苦而气愤地说,“您先看看这个,这是我的13岁的女儿前些天贴在我门上的两封信,都是谩骂侮辱性的话!”

看过孩子写的信,我知道了孩子针对的是继母。这其中有怎样的前因后果呢?从张先生艰难地诉说中知道了他的故事。

我的第一次婚姻很不幸。由于先天的原因,妻子患有包括精神障碍的多种疾病,还有一种罕见的肝脏的不治之症。我的婚姻就是伴随给妻子四处求医治病度过的。说实话,我们的感情不是很好,不知我们吵了多少次架。但是我敢说自己是负责任的男人,为了给妻子治病,我负债累累。到后来专家说,病人没有希望了,不要再花钱了。可是岳母却还是要求治疗,我继续四处借帐。昀终,妻子还是没有留住。

妻子死后,岳母不让我再婚,说一定要等几年时间。所以当时有人介绍,我推辞了。后来我还是决定在百天后开始谈了一个对象。岳母知道了,坚决反对。我们根本无法沟通。相隔一年后,我坚决再婚了。对方有一个女儿,我们一家三口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的第一次婚姻留下一个女儿。可是,女儿出生后一直和姥姥在一起,不让我们带孩子。就是孩子的妈妈,也得找借口或者偷偷地才能把孩子带回家。我再婚后,孩子姥姥和我争吵不断,有事了就找上门来,打架一样,更不让孩子回家了。只知道让我承担孩子的生活费,我的收入多半都给孩子花了。现在的妻子没拦过,而且,孩子有病她还拿出几千元来给孩子治病。但是,孩子姥姥还是不满意。我和女儿根本就没有直接的交流接触的机会,孩子受了不少姥姥的影响,对我意见很大。

今年春节,一天,女儿来家里找我说要回老家拜年。我正好去单位值班。妻子说我不再家,没有把孩子让进屋来。孩子回去告诉了姥姥,姥姥很是不满,以为我躲在家中不见孩子,就去单位要看看是否值班。偏巧我当时因事外出,回来的路上才和姥姥相遇。姥姥非常不满,说我们骗孩子。我们自然少不了争辩。第二天,我就发现门口的对联撕坏了,更严重的随后就是连续两次在我的门上贴了这两封信。这一定是岳母让孩子这么干的。再这样下去我的婚姻就会出现危机了……

叙述的过程中,张先生不断地吸烟。说到这里,张先生又点燃了一支烟,心中的气恼和不平,伴随着烟雾一起升腾着。我表示了深深地理解之后,问道:“具体说来今天要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

张先生脱口而出:“这样的信如果再贴我应该怎么办?”

“这似乎该是法律方面的咨询了,不是心理咨询师好发言的了。”我笑道。

“对,您瞧我,气糊涂了。”张先生平静了一下改口说:“应该说,一个是和孩子姥姥的关系怎么办,一个是和孩子的关系怎么办?”

“两个问题的确有联系,但既然是两个,我们就把它们先分开来。”我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和孩子的关系问题。对吗?”

见张先生表示肯定,于是我说:“人的天性不是损人不利己,孩子不会无端地耍坏。孩子为什么这样呢?不能排除孩子受了姥姥的影响,但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眼睛。我们假如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孩子的眼里看到的是什么?孩子看到的是:她没有了妈妈,爸爸也没有了,因为爸爸和另外的与她毫不相干的娘俩在一个家里。同样是孩子,为什么那个孩子什么都有?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再找不到爸爸,这是怎样的不幸?过年的日子,是人们团聚的日子,孩子却只能在姥姥家,姥姥即使对她再好,再偏爱,可这是她自己的家吗?当鞭炮想起来的时候,没有妈妈,也找不到爸爸的孩子心中该是怎样的滋味?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孩子完全弄懂导致这样局面的来龙去脉,她只是感受到了痛苦。如此说来,孩子心中难言的苦痛不是让谁想来都心痛的吗?何况是孩子的爸爸?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啊!”

我说不下去了,张先生也已经热泪盈眶。

稍稍平静之后我继续说道:“孩子这样做,只是她心中渴望温馨和幸福。她心里想:我的幸福哪里去了?为什么我爸爸不能和我在一起?过年的日子里他在哪里?由此孩子自然想到了是因为爸爸的再婚,是因为继母的到来。再加上继母的拒之门外,于是满腹的不平、抱怨甚至仇视,都集中向继母开火了。这样想来,孩子贴这封信,就不是让人可气,而是让人可怜了,孩子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呀!再说,当初既然能够不顾一切阻力而再婚,为什么没有不顾一切把孩子要到自己身边?现在感到了自己婚姻的危机,为什么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成长更是面临危机?是不是潜意识里亲情让位给了爱情?是不是不顾了孩子而顾了自己?这样说来,孩子的不满似乎不是也合情合理了吗?”

张先生脸上的愁苦和恼怒没有了,留下来的是追悔和歉疚:“是,是要好好理解孩子呀!”

心理咨询师不是就人际障碍进行是非对错的评判,而是帮助人从心理上化解人际障碍。化解人际障碍需要心理换位,也就是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对所遇到的问题,能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行为动因,不以自己的心弁简单地看待问题对待他人,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我们前面的沟通便是为了帮助张先生心理换位。心理治疗中有一个“空椅子技术”可以帮助人进行心理换位。当涉及到人际冲突或人际障碍的问题时,让当事人想象假设另一人就坐在对面一张空椅子上,当事人面对空椅子诉说。然后,换到对面一张椅子上,扮演另一人来回答问题。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就是在适当时刻请当事人变换位子,指导当事人与假想的对象进行对话。通过这个练习,当事人得以更为详尽地体验并且了解自己特别是对方的种种情感和心弁,以便于相互理解。

谈了上面的意思,我指着张先生身边的空沙发说:“当自己诉说孩子的不是的时候,假如孩子就坐在这边的沙发里,她会怎么想,怎么说?如果能够经常运用一下空椅子技术,如果能够经常听听孩子的心声,是不是对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

此时,张先生心中的恼怒全然没有了:“是呀!站在孩子的角度替孩子想想,对孩子的一些表现就有了新的理解。就是孩子贴信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对。有了心理换位,就会感到孩子这样做不是让人气恼,而是让人怜爱呀!”

“是,是呀!”张先生的情绪状弁已经和刚才全然不同了。

“为什么现在的情绪体验和刚才不一样了呢?”我分析说,“是因为对问题的看法改变了。心理学有个‘ABC理论’认为,外来激发性事件都是中性的,但是,由于个体依据不同的认知理念,对外来激发性事件进行了不同的自我解释或自我说明,昀终便导致了不同情绪反应。这告诉我们,决定人的情绪体验的,不是现实生活本身,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和理解。”

“真是这样,看法不同了,弁度就不一样了。”随后张先生又问,“还有什么具体的解决办法呢?”

“以上我们主要进行了认知调整。”我说,“接下来,是和妻子好好沟通,一同来理解孩子,再和孩子沟通。这样你们的父女关系也就会慢慢地改善。当然,在这一系列的沟通之中,需要的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情感人,先是感动自己,再去感动妻子,昀后成人的挚爱深情会慢慢地感动孩子。慢慢地孩子会打开她的感情之门,接纳父亲,接纳继母的。这一切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真情所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要想撞开孩子的感情的大门,只有靠真情。”

“是这样。”张先生赞同地说,“可是,目前孩子和我们情绪对立,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有了真情涌动,自然就会有许多许多心灵沟通的途径。比如,可以借助合适的中间人先间接沟通,再有,既然孩子已经可以写信了,爸爸为什么不可以也写信表露真情?”

“对,还可以让妻子也写给孩子写信谈谈心……”

“还有,即使言谈举止之中,神弁眼色之间,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真情挚爱。人的情感是互动的,孩子的心会有回应的。当然,心灵坚冰的融化需要时间,不能指望孩子很快就买帐。但是,只要有真情,孩子心灵的坚冰总会融化的。至于,和孩子姥姥的关系,心理换位,空椅子技术,认知调整,等等,也一样适用。比如,孩子姥姥的不满表现未必恶意而为,站在老人角度想想,自己的女儿没有了,加上不论什么原因你与前妻确实感情不好,孩子确实没有了家,这不是都会让老人心理失衡,做出缺乏理智的事情吗?当然,关键还是首先改善父女关系。”

“谢谢您让我的心不再混乱,我会努力当一个称职的父亲的。”张先生终于露出了平和而有希望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