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中年心理诊所
10870600000014

第14章 一个求助的人刘慧贤

刘慧贤女士:

你好!仔细读过来信,感到困扰你的不是怎样帮助丈夫,更不是怎样培养儿子。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困扰你的,是你对丈夫成功的价值期望取向出现了偏差。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它是一个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制约着人的活动积极性,决定着人对现实的弁度,决定着人的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比如,有人当官的欲望较强,有人更看中专业能力。再有,人的能力也存在类型的差异,比如有人的人际能力较好,善于从事领导工作,有人专业能力较强,善于专业工作。就是说,领导工作与业务工作是两套功夫。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马老师鲜明地感到你丈夫确实是一个“优秀人才”。但他的优秀主要表现在业务工作方面。你分析得多好:“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为他把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所以他业务很突出;别人拿出一部分精力用在人际交往上,所以业务不如他而关系好。”更重要的是,纵观你介绍的情况看,你丈夫没有做领导工作的强烈动机,正所谓“官”念不强。这就是你说的“事事无争”。如果说他有点当官的想法,也是你“培养”的结果。这样看来,你的所谓“不公”,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吗?何况你们“也有所得”?你丈夫“几乎年年是奖金昀高的”,“年年被民主评定为先进工作者”,这不也说明大家对他给予了肯定,这不也是公平吗?何必看丈夫“很可怜”?他有那样辉煌的工作业绩,难道不是“很英雄”嘛!致于别人“非他莫属”的看法未必准确,又何必当真?

马老师知道你是一位很睿智的女性,也是一位很会与丈夫沟通的贤慧的妻子。如果对上面的看法我们有所共识,如果你调整了对丈夫成功价值的期望取向,就不难领悟,明明知道“丈夫不是当领导的那快料”,却非要挤兑丈夫去做官,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一位睿智的妻子,一位优秀的丈夫,一个宝贝儿子,这样的小日子,连马老师都有点嫉妒了,守着这么一个美好的家庭,何不好好享受生活而平添烦恼呢?

世界那么大,我们的每一个小家怎能装得下?但只要好好拥享了属于我们的那份阳光,我们就是幸福的人。恕马老师直言,你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妻子。这没什么不好,只是责任重大了。好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家庭多一份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