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细节成全你
10870500000007

第7章 让细节给你的友谊加分

1.把友情和金钱分开

生活中,很多人一不留神就把金钱渗透进了朋友交往中,有人甚至认为朋友就应该在金钱上互通有无,否则就算不上真正的朋友。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友情一牵涉上金钱也就多了很多变数。

友情很伟大,友情又很脆弱,在经济生活中我们绝对不能滥用友情。正因如此,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抱定了一个宗旨,不和朋友做生意,因为友情不容投资,和陌生人做生意能交上朋友,和朋友做生意会失去友情。

可是,事实上,我们都生活在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包括一般人际交往在内的任何类型的社会关系都不能脱离商品经济关系而存在,友情自然也不例外,它正受着现代经济关系的挑战。

我们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呢?也就是说,在日益复杂的经济交往和人际关系中,如何捍卫我们的友情呢?

(1)朋友之间尽量避免借贷

朋友之间开口借钱是最平常的事,因为是朋友,谁都有向朋友开口的事,朋友就是要相互帮助。当然,许多人都能做到好借好还,但也因各种原因,总有人不按时归还,或根本就不能归还。有的人甚至在借出之前就知道,这钱已丢在水里了。但不借吧,又碍于情面和友情,觉得对不住朋友,真是左右为难。

这个时候得问清楚,朋友用钱做什么,如果是生活所必需,用于衣食住行,那义不容辞,当然借,没偿还能力也必须借。反之则不然,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最起码的信用,如果再去冒险做生意之类的事情,就必须拒绝。

再-点你可以给予一定数额的馈赠。如有人向你借六千元钱时,而他没有多少偿还能力或信誉不佳时,你可以主动资助他三百元或五百元,并言明,他可以不用还了。这样看来你吃亏了,但实际上你失去的并不多。

首先,由于你的无偿资助保护了你的友情,可能还加深了这种友情。其次,你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因为有些借款是要冒大风险的。有一个人,他这样借钱。当朋友介绍他结识另一个朋友,他主动打电话交谈,这自然加深了友情。一天,他突然找到新结交的朋友,很随意地提出借钱,朋友也很自然地答应借了他一千元。他说一周后一定还,果然如期偿还。他的信誉就得到了保证。过了没有多久,他突然找到那位新朋友,一副十万火急的样子,开口就要借五千元,并说一周准还,有他前一次的信用在先,朋友当然帮忙,其结果,人去钱空。这便是一种诈骗,利用友情的诈骗。

所以有人这样说,借钱给你的朋友,就意味着可能失去一个朋友。

(2)金钱上不要不分你我

一些朋友情到深处干脆金钱上不分你我了,哥们儿嘛,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在金钱上互相计较岂不太伤感情吗?!然而我们说再好的朋友也要保持距离,交友应该重在交心,来往有节,在金钱上不分你我就会给友情留下隐患,生活中好朋友为了金钱而翻脸的事并不少见。

那么,如果朋友之间真的需要金钱来往怎么办?答案就是立契约,先小人后君子,免得为金钱发生冲突。

做生意的朋友都有过同朋友合伙的体验,生意好做,伙计难处,民间早已有了定论。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经济交往中,如果与一般的人有什么金钱交往,往往都会想到立个字据,而和朋友的交往,谁也不愿提及或根本就想不到字据这个说法。

现代社会是个法制社会,朋友间的任何交往也要接受法律的制约,我们的友情也要适应这个法制的社会。作为朋友,作为友情的载体,我们必须转换心态,不要让友情为我们承担太多的负担。

如果你真的珍视友情,就要注意不要把友情和金钱混为一谈,忽视了这个小问题,你就无法处理好朋友关系。

2.“长聚首”不如“常聚首”

在交友时,人们最容易忽略的一个细节就是与朋友保持一定距离,要“常”聚首,不能“长”聚首,“距离产生美”的原则在朋友交往中同样适用。

交往过密不留距离,就会占用朋友的时间过长,把朋友捆得紧紧的,使朋友心里不能轻松、愉快。

田雪把赵倩看成比一日三餐还重要的朋友,两人同在一个合资公司做公关小姐,公司的工作纪律非常严格,交谈机会很少,但她们总能找到空闲时间聊上几句。

下班回到家,田雪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给赵倩打电话,一聊起来能达到饭不吃、觉不睡的地步,两家的父母都表示反对。

星期天,田雪总有理由把赵倩叫出来,陪她去买菜、购物、逛公园。赵倩每次也能勉强同意。田雪每次都兴高采烈,不玩一整天是不回家的。

赵倩是个有心计的姑娘,她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就偷偷地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电脑。星期天,赵倩刚背起书包要出门,田雪打来电话要她陪自己去裁缝那里做衣服,赵倩解释了大半天,田雪才同意赵倩去上电脑班。可是赵倩赶到培训班,已迟到了二十分钟,心里好大的不痛快。

第二个星期天,田雪说有人给她介绍了男朋友,要赵倩一起去相看,赵倩说:“不行,我得去学习。”田雪怕赵倩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赶到赵倩家死缠活磨,赵倩因此没有上成电脑班。

田雪一如既往,满不在乎,她认为好朋友就应该天天在一起。有时星期天照样来找赵倩,赵倩为此躲到亲戚家去住。这下田雪可不高兴了,她认为赵倩是有意疏远她。田雪说:“我很伤心,她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可她一点也觉察不到。”

田雪的错误在于,首先是她没有觉察到朋友的感觉和想法,过密而没有距离的交往几乎剥夺了赵倩的自由,使赵倩的心情烦躁,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之后,田雪开始与赵倩聚会少了,可是她惊奇地发现,她们的友谊反而更加深厚了。

看来好朋友不一定要长相守,适当保持点距离对友谊更有益处。

人之所以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之所以会有“死党”的产生,是因为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异性或同性都一样。但再怎么相互吸引,双方还是会有些差异的,因为彼此来自不同的环境,受不同的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不可能完全相同。当二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摩擦,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到最后成为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结束友谊。

很奇怪的是,好朋友的感情和夫妻的感情很类似,一件小事也有可能造成感情的破裂。有一位朋友,他和租同一栋房子的房客成为朋友,后来因为对方一直不肯倒垃圾,他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愤而搬了出去,二人至今未曾往来。

所以,如果有了“好朋友”,与其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保持距离”,以免碰撞!

人说夫妻要“相敬如宾”,才可以琴瑟和谐,但因为夫妻太接近,要彼此相敬如宾实在很不容易。其实朋友之间也要“相敬如宾”。要“相敬如宾”,“保持距离”便是最好的方法。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尊重对方,这礼便是防止双方碰撞的“海绵”。

有时太保持距离也会使关系疏远,尤其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对方。因此,对好朋友也要打打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个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朋友”,最后变成“只是认识”了!

也许你会说,“好朋友”就应该同穿一条裤子,彼此无私呀!

你能这样想很好,表示你是个可以肝胆相照的朋友,但问题是,人的心是很复杂的,你能这么想,你的“好朋友”可不一定这么想。到最后,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不要你!更何况,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你自己,你心理、情绪上的变化,有时你也不能掌握!

生活中有很多“死党”“铁哥们儿”就因为从早到晚聚在一起,最后出现矛盾不欢而散。虽然有很多机会可以结交新朋友,但失去老朋友还是人生的一种损失。所以朋友之间还是保持一点距离的好。

3.交友不要犯的七个小错误

在与朋友交往时,我们往往会不自觉地犯下一些小错误,这些小错误既伤人又害己,如果不及早纠正,就会妨碍你与朋友之间的交往。

(1)指责朋友不要太严苛

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你总会发现朋友偶尔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那么此时你应当怎样让朋友接受你的意见而不至于把关系闹僵呢?这正是你一展你的社交才能的时刻,也是对你自身素质的一种考验。

明代洪应明说过:“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以。”意思是说,对待他人的错误,不应当以攻为能事,方法更不能粗暴,不能刺伤朋友的自尊心。如果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你说的和做的千真万确,别人也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又怎么能达到改过的目的呢?此时展现你的论辩才能就非常重要了。

指责他人之过,需要稍做保留,不要直接地攻讦,最好采用委婉暗示的语言,使对方自然地领悟,过激的言辞很可能会断送友谊。因此,责人过严的话最好不要说,要说的话,也必须改变语气。总而言之,这其中技巧运用的如何,也正是你社交能力与自身素质高低的一种体现。

孔子亦云:“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这是交友的学问。意思是朋友犯了错误,以诚意提供忠告,如果对方不听,就要中止劝告而暂时观察情况。如果过于唠叨,只会惹得对方厌烦,毫无效果。要不要接受你的忠告,终究要看对方,过于勉强只会损害友情。这也对我们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交往中发生分歧,双方往往都认为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从而发生争辩。将对方驳倒固然令人高兴,但未必需要把对方驳得一无是处。因为这样不但对自己毫无好处,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得不到对方的认可,而且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受到对方的攻击。

(2)说话不可无信用

为人处世,信用两字是很要紧的。古代君子强调“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诺千金,一言百系”,便都是讲的一个“信”字。我们现在讲恪守信用,“言必信,行必果”,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对事业负责,也是自己在社交中必须树立的一个形象。

古人还说:“人无信,不可交。”指出不讲信用的人,不值得信任,甚至不值得与之交往。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也常见有这种不守信用的人,他今天答应给你买火车票,结果到时连他的影子都找不到;他明天又邀请大家聚餐,而到时赴宴的全来了,唯独他本人不到场。试问:像这样的人与之交往,除了叫人上当受骗之外,还能有什么结果?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言而无信的人,在社交场里最终都是肯定找不到他们自己的位置的。

(3)不要飞短流长

人际交往,贵在一个“诚”字。正如一句外国谚语所说:“只要都掏出心来,便能心心相印。”那种在背后叽叽喳喳、飞短流长的做法,是一种旧时代小市民的低级趣味。它不但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团结,伤害朋友之间的情谊,甚至还会酿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它也说明了一个人品格的低下。因此,在社交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要传播不负责任的小道消息。

②不要主观臆断,妄加猜测。

③对朋友的过失不能幸灾乐祸。

④不要干涉别人的隐私。

(4)不要随便发怒

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心理学研究指出,随便发怒,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会伤了和气和感情,会失去熟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制怒,则是一个人的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的过程。而理智,恰好是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一种特有的标志。随便发怒,有人认为这是一个人的脾气,“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似乎发怒是人的一种本性,其实这是误解。我们知道,多数人都有为自己的行为、信念和感情辩解的动机,因此,不知不觉中他就把自己和别人分别对待了,强求别人来适应自己,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这种不能以平等对待自己和别人的心理,还表现在不能平等地对待各种不同的人身上。例如:他对同事和下级,比对上级更容易发怒;他对妻子和儿女,比对父辈更容易发怒。因为他在强求别人来适应自己时,以为他的同事、下级、同辈或小辈都是应该服从他的旨意的。可见,随便向人发怒,是一种不尊重别人和不讲文明礼貌的行为。

(5)不要给朋友乱起绰号

绰号就是外号。它是依据每个人的特点而人为产生的。有些绰号,例如称中国女排名将郎平为“铁榔头”,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铁女人”等,可以说是带有褒义的一种美称,这是包括本人在内都乐于接受的。但是,如果是另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绰号,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决不能给人乱起绰号,因为它是不文明和不礼貌的行为。

有的绰号,是根据人的生理缺陷而拟就的,例如什么“瘪嘴”、“瞎子”等等。这无异于揭别人的短处,这种绰号一旦流传,往往会给当事人增加精神上的负担,影响其自尊心,甚至是对其人格的侮辱。

若有人给你起绰号,你要灵活对待和处理。如果只是偶尔开句玩笑,大可不予理睬,一笑了之,予以淡化。

(6)不要恶语伤人

恶语是指那些肮脏污秽、奚落挖苦、尖刻侮辱一类的语言。很显然,这是一种与文明礼貌相悖的粗俗的东西,与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的关系无疑是格格不入的。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恶言中伤,是最不道德的行为,不但我们自己不该说,听到这一类的话也不要随意乱传。说话要注意言辞口气,避免粗野和污秽。轻蔑粗鲁的语言使人感到受侮辱,骄横高傲的语言使人与你疏远,愤怒粗暴的语言有可能将事情导向不良后果。本来,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信息和情感的工具,但恶语却是损害别人尊严、刺痛别人神经和破坏相互关系的祸根。

(7)不要嘲笑朋友的生理缺陷

生理上存在缺陷的人,一般都较为内向,内心会充满苦恼与忧伤,并由此常常感到自卑和失望。他们中,有些人因为行动不便,交际范围狭小,在集体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显得腼腆拘谨,更不敢主动与正常人交往,有一种隔阂感。这些精神上的沉重负担,会使他们对精神需要看得比物质需要更重,特别渴望真诚的友谊、尊重、信任和感情,当受到别人的嘲笑、冷遇或不信任、不公平的对待时,也容易引起委屈、哀怨或其他情绪。作为朋友,你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多鼓励多帮助而不是嘲笑他们。

要想与朋友维持良好关系,你就一定要注意改正待人的一些小错误,这样才能与朋友融洽相处,获得友情。

4.勇于认错挽回友情

朋友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争吵、矛盾,如果是你错了,那么就要勇于道歉。别把道歉当成无关紧要的小事,因为只有真诚的道歉才能修补友情的裂痕,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犯了错误,就一定要真心实意地道歉,不要再推托其辞,多作辩解,这样你的朋友就会乐于原谅你。

道歉不要拖延时间,扭扭捏捏、拖拖拉拉只会让对方因为与你有一道裂痕而疏远,甚至会导致对方跟你绝交。

要给对方时间,感情波动比较大时对方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冷静下来,如果自己请人原谅没有被当场接受,稍后再过去表达自己的内疚与不安。

有时候,对许多人来说,承认错误已是很痛苦的事,但要获得友谊,这还不够,还必须迅速及时地、真诚坦然地向别人道歉。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相知贵在知心,彼此袒露心扉,犹如打开一本书一样,不掩饰,不虚伪,相互谅解,坦诚相处,有了错误就要向对方真诚道歉,这样朋友相处得就会更和谐。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道歉呢?

①时机的选择。这是个重要因素。如果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你就应该立刻去道歉。当然,在对方心情愉快,时间悠闲的时候效果是会好一点的。比如说,你今天犯错了,隔了几天才认错道歉的话,也未免太不应该了。因为,事情过后你再去道歉,人们往往会怀疑你的真诚度。

②认错道歉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认错本身就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示,是值得尊敬的事情,大可不必为此一蹶不振。

③态度要诚恳,要坦率。当你因某件事想要对方谅解时,态度是很重要的。你应该坦率地向他说出你在这事中的缺点、错误,并表示改正,这才能证明你希望获得谅解的决心。

④敢于承担责任。既然是你已经做错了,就无需掩饰,勇敢地承担起责任才是获得谅解的最好办法。推卸责任或避而不谈,只能适得其反。

当然,当我们道歉时,也会出现对方不原谅,碰了钉子下不了台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态度去对待呢?首要的一点是,既然是自己错了,人家生气也是合理的,这颗苦果还是自己吞下为好,相信对方最终会谅解自己的。其次,我们还是应该多从主观上找原因,也许是因为自己道歉的方式、场合等不太恰当,而导致了这种情况。

其实,道歉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诚恳有教养的表现。既然是道歉,就说明真有后悔之意,认错一定要出于真心,否则没有好的效果。

道歉是值得尊敬的事,不必奴颜婢膝。我们想纠正错误是堂堂正正的事,何羞之有?

如果道歉的话说不出口,也写不了信,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送一盆花、一件小礼物等都能表明我们的歉意。

如果应该向别人道歉,自己也决定道歉,就马上去做。时间的长短同道歉的效果成反比。万一在你未道歉时,对方已出远门,或者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拖延了道歉的时间,甚至再也没有了道歉的机会,你将悔恨一生。

如果自己没有错,不必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这种没有骨气、没有原则的做法,对双方均没什么好处。道歉认错和遗憾二者的概念是不同的,只是感到遗憾而并无什么主观错误的事不用去道歉。

如用信件道歉,要诚心诚意写上“对不起”三个字,并可附送一本好书、一盒糖果等。这种表示,说明自己愿承担一部分或全部责任,请求谅解。假如别人应向你道歉而没有道歉,你也不必闷闷不乐,也别生气。如果你实在憋不住,可写一封信,说明你不快的原因,或由别人传话,说你想消除这烦恼。如果他正觉难堪,此信息一来,他就会有所表示的,也许他正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呢。从中可见,诚挚的道歉是最明智的交友艺术。

在与朋友交往中,道歉是挽回自己过错的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如果你做了错事,就要勇敢而坦诚地向对方道歉,因为怕丢面子而不肯低头的人,只会白白葬送可贵的朋友情谊。

5.对朋友也要有礼

朋友关系亲密时就容易不拘小节,不拘小节就容易闹矛盾,甚至危及彼此的交情。因此我们要注意,对好朋友也要讲礼仪,只有尊重朋友,才能让友谊长久。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脚步踩滑总比说溜了嘴来得安全。”不论多亲密的朋友,还是必须有所节制,才不致坏了交情。

人是感情动物,每天的心理状况都不会相同。不但如此,每天受到天气、季节变化的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也各不相同,甚至早上起床时的情绪也会影响到整天的心情。所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随时在变化的。

简单地说,一个人的反应会因为纷扰的心情而有所不同。如果你以为对方和自己的关系非比寻常,不会和自己计较,或是以为对方能够了解自己的心意而未加注意,反而很可能在不经意的情况之下受到伤害。

与人诚心交往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却不是把心中所有的事都和盘托出,而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地进入状况。

不论是多么亲密的朋友,交谈的措辞都不可疏忽,因为谨慎言辞就是一种礼仪的表现方式。

现今还遵守着传统礼仪的人,的确是愈来愈少了,但这里所指的礼仪概念却不是指那些繁文缛节的形式,而是你是否真正地了解到了礼仪的本质。

礼仪并没有特定的界限,但在和朋友长期交往之中,随时注意恪守礼仪与自我节制却是很重要的。一旦逾越了礼仪或失去节制,你也就失去了朋友。

我们说好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说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僵守不必要的繁琐的客套和热情,而是强调好友之间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对方的禁区。

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但凡是人们珍惜的,也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来人们便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我们置身社会中,未必把每一个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为不同层次,有的是于事业有益的,有的是于生活有益的,有的是于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于娱乐有益的。每一种朋友应该交到何种程度才恰到好处,才于人生有益,并没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来。不论深交也罢,浅交也罢,朋友之谊人人皆知,但这“谊”并非信手拈来,重要的是方法,是怎样交友,怎样获得朋友之谊。

许多青年人交友处世常常涉入这样一个误区:好朋友之间无须讲究礼仪。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熟悉了解,亲密信赖,如兄如弟,财物不分,有福共享,讲究礼仪太拘束也太外道了。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讲礼仪,这样,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

和谐深沉的交往,需要充沛的感情为纽带,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的,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

而为了做到这一点,以下几种错误就是你要尽量避免的:

(1)傲慢跋扈、言谈不慎

相貌、才识、家庭、职务的优势都能促进别人与你的接近,大家和你在一起就好像也具有你的这些优势。这可能使你在朋友圈里有一种淡淡的优越感。但当心,这种优越感一旦失控就可能无意之中在朋友面前摆出一副傲然的态度,处处炫耀自己,看不起别人,从而失去友谊的平等互惠性,因为任何人都不愿出卖自尊心去换取友谊。

(2)彼此不分,不拘小节

有的人自认为大度豁达,对朋友借给的东西从不爱惜,甚至久借不还,随便乱翻乱用朋友的东西也从不事先打个招呼。长此以往,就会使朋友觉得你行为太粗俗,甚至认为你贪婪。青年人常把彼此不分当成友谊深厚的表现,但友谊的维持和发展,仍然需要珍惜、保护、遵守信用。朋友馈赠你东西,是情感物化的表现,但平日里,对借的东西总还得爱惜,否则会使人觉得你不可靠。

(3)不识时务、一意孤行

不管朋友工作是忙是闲,心情是好是坏,也不管什么场合,只顾自己夸夸其谈,人家急事在身也缠着不放。这样做就会被人觉得浅薄、没有教养。也有的人遇事固执己见,硬要别人屈从就范。这两种态度都反映了认识上的不成熟,不会体谅、理解人,也不能随情景的变化而调适自己的行为,这当然得不到朋友的好感。

(4)出尔反尔、不讲信用

这种人表面上很慷慨,答应别人的请求也不算不爽快,但答应之后即丢在脑后,忘得干干净净。当下次朋友催问的时候,只是用三两句话搪塞一番。也许你认为这是生活小事,但对别人来说,失信、毁约,意味着破坏了他人的工作安排,并且使别人的感情受到戏弄。这样的人是逢场作戏,敷衍应付,不能作为彼此信赖的好友。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计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他人的表现。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宽容,可以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恶,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礼仪,恪守交友之道。

当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对待客人,友好地对待小伙伴时……孩子总会得到父母和他人的奖赏;当孩子做了一件坏事,则毫无疑问会受到责罚。久而久之,一个社会的自我出现了。

自我的社会化,自我被社会同化为其中一名合格的成员,按照社会上一般的伦理规范和生活原则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受到社会一般原则赞许的。但是,我们要考虑的是,生活在一个集体和社会中,并不意味着你和他人仅仅是相安无事或者友好终生地生活着,并不意味着所有团体成员都能按照团体规范来规范行为。难以避免的利害冲突和其他原因影响着相互间的关系,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并形成冲突,给人带来很多的烦恼。

有的人由于人际关系状况欠佳,导致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整个生活、工作的质量。如果他希望化解人际矛盾、消除人际隔阂,他就应该有意识地进行人际交往心理的“加减法运算”。他可以有意识地减少一些不成熟的、不被人们所接受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如冷漠、任性、嫉妒、自我中心、损人利己;同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成熟的、他人乐意接受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如热情、随和、宽容、尊重他人、公私兼顾。最终将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平衡。

朋友再亲密也不能忘了以礼相交,千万不要因为趣味相投就陷于松懈或粗心大意,不能彼此尊重的友情只会给双方带来伤害。

6.误会是夹进朋友当中的楔子

朋友之间往来,有误会是正常的,但如果双方或有一方不能正确处理,那么朋友之间可能因一点小小的误会而反目成仇。

狄君是一出版社的负责人,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才高八斗”、服务于某家单位的朋友。狄君知道这位朋友平时也写一些文章,便要了几篇来看。虽然这些文章内容平平,没有特殊见地,不过狄君还是很热心地表示要为他出书。这位朋友也就“随缘”地把稿子整理出来交给狄君。

稿子排出来了,狄君把稿子送给那位朋友,请他看一看,谁知一放一年半,那位朋友一直说“忙”,一个字也没看。有一天,那位朋友来电,表示稿子看好了,并希望半个月内出版,因为他有升职的机会,这本书或许可助他一臂之力。狄君明知半个月不可能出版,但仍答应一试。

结果,书一个月后才出版,那位朋友也没有升职,两人见了面,那位朋友不但没有过去一副“感谢”的样子,反而有责怪狄君的意思。狄君向他解释出书有一定的流程和时间,可是那位朋友好像不太领情……

说起来狄君是相当“冤枉”、“委屈”的,因为他为那位朋友出书纯是一番好意,也没考虑到书出版后能不能卖,谁知最后反而被责怪了。

狄君的那位朋友也太自私,自己的升职泡了汤,却将责任推向了狄君,狄君本想结识这位朋友,却反而疏远了,这让狄君无可奈何。

我们之中有些朋友,不明白朋友的好意也就罢了,却天生好疑。天下本无事,经他一疑,误会便产生了,人家本来对他怀有好感,或者曾经是好友,他却以人家某句不经意的话,某一个无意识的动作或眼神,便怀疑别人脚下使绊,在暗中捣鬼,在议论自己,在中伤自己,说自己坏话,从而生出偏见,中断交情。

美国华尔街上历史悠久、资金雄厚的最大投资银行之一的莱曼兄弟公司曾经连续五年创下盈利纪录,达到空前鼎盛。在莱曼公司,彼得与格拉克斯曼彼此配合默契,共同领导着莱曼公司,使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格拉克斯曼是由彼得提拔上来的,彼得看重的就是格拉克斯曼大胆果敢的行动魄力,格拉克斯曼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两个人就像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但最终却由于误会毁掉了这个庞大的公司。

这件事的起因缘于一次午餐。一次,一位朋友邀请彼得共进午餐,彼得建议把刚在八星期前被提拔为总经理的格拉克斯曼也请来。在这次午餐会中,彼得与对方谈笑风生,而格拉克斯曼却备受冷落。这让格拉克斯曼受到极大的刺激,他认为这是彼得故意这么做的。他心里想:“我要把他赶走!”

从此后,格拉克斯曼每天板着脸,旁敲侧击地攻击彼得。彼得退休后,格拉克斯曼掌握了公司大权。但他的猜疑之心随即转移到了其他几位股东的身上。几个月后,公司已有几名合伙人离去,公司内部人心涣散。

1983年秋,厄运终于降临,莱曼公司的利润大幅度下降,公司面临困境。美国金融界巨头捷运公司提出愿购买莱曼。格拉克斯曼虽并不愿意出售公司,但已经无力回天。莱曼公司终于毁在了误会上。

朋友之间一旦有误会产生,需要双方友好和坦诚地交流,获得真实的认识,消除心中的误解。双方之间以冷淡的方式回避误会,或凭着情绪激化误会,都可能毁掉友谊。

误会不仅在一般朋友之间产生,即使是多年深交的老友,误会也是在所难免的。比如李星达,旁人看来他实属幸运,在一系列的打击中,他得到了好友衡源坚实的支持,使他得以走出“灾祸”的沼泽。

李星达的生活在惊涛骇浪之后,逐渐平静下来,这位坚强的汉子凭借自己的劳动让生活出现了曙光。但他心里的沉重一点也没有减轻,好友衡源为自己付出太多,简直让他无法回报。

严重不平衡的交往仍在维持,衡源主张李星达夫妇搬进自己的旧居,一是住房面积大,二是临街又处于闹市可以做点买卖。李星达知道那处房是衡源前两天才搬出来的,心里不想去,但盛情难却,李星达还是在好友的坚持下搬进了那间房。

之后,衡源还是常常来访,出手相当阔绰,李星达一再声明自己的生活可以维持,表面和心里都不愿意接受。

每逢衡源来访,李星达心中犹如针刺一样痛,他甚至害怕看到那些钱和物,自卑感折磨着他。

直到有一天,李星达开始躲避衡源,友谊成了李星达的包袱。

友谊成了包袱,就显得沉重了,当务之急是李星达和衡源坐下来,推心置腹以消除误解。

朋友之间没有误会也是不可能的,也许正确解决了一个误会,会使友谊在经历了考验后显得更加坚固,也可能一个不妥当的方法,使本来稳固的友谊变得岌岌可危,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误会这个“楔子”的巨大危害。

7.不要重“小义”忘“大义”

朋友之间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往来,有生活小节方面的,也会有涉及重大问题的,但有一点必须把握好,不能为了朋友间的“小义”而丢了为人的“大义”,否则,不但“大义”、“小义”一起丢,连朋友也做不成。

晋时有一位温峤,曾因战功显赫,最终当了骠骑大将军。据说,他在未当官时是一个赌棍,经常到扬州城外河里停泊的船上,专找那些腰缠万贯的商贾赌博。在赌博过程中,总是输多赢少。和温峤一起赌博的,还有一位叫庾亮的人,此人后来是西晋征西大将军。有一次温峤又下船找财主赌博,谁知手气太臭,带来的本钱输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大笔钱,温峤准备逃走,财主手下的人一拥而上,把他扣留在船上。这时温峤大声对岸上的庾亮喊道:“朋友,快点拿银子来赎我!”庾亮一听,立即掏出钱来与财主结了账。

温峤见付清账,自己又成了自由人,赌瘾又上来了,要求与财主再赌一把。谁知手气又不顺,转眼之间,钱又输个精光。于是,只好再次对岸上的庾亮扯嗓求援:“朋友,快点拿银子来赎我!”庾亮赶紧跑来送钱,如此反反复复,温峤竟被庾亮赎了四次。

温峤和庾亮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也是雅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温峤和庾亮的朋友之情可见一斑。庾亮对待温峤的不良嗜好,可以说是视而不见,并且倾囊相送,满足朋友的要求,这样对待朋友,于情可以,于理恐怕说不过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无须去效仿庾亮的做法,为了不破坏友谊,无视朋友做一些违背道德准则的事,甚至自愿沦为朋友的帮凶。

有的人只顾“朋友义气”,不讲道德原则,不顾政策法令,不管公共利益,这是重“小义”而忘“大义”。比如有的人明知朋友犯罪,但为了“义气”却对其纵容包庇。殊不知犯了“大义”,“小义”也保不住,其结果是害人误己。

朋友中,如有误入歧途者,我们应该做的是劝导、拯救他,而不是听之任之,更不能顾及朋友之情,知错犯错。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帮助朋友,反而也将自己坑害了。

为了“小义”而损坏“大义”,这是不可取的。如果我们的朋友中,有人一定要求朋友为自己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至于是不是有利于自己,有利于朋友和有利于社会,则根本不予考虑,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去珍惜与他的友谊。因为这样的朋友是自私的,是不值得去结交的。

8.让友情游离于合作之外

合作是因为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或利益走到一起,这种关系一开始就牵涉到利益等其他成分在里面,一般随着合作的成功或结束,这种合作关系也将随之消失,合作者互相成为朋友的很少,也很难,他们的合作目的就是为了共赢,而不是为了结交朋友。

人行走在社会中,必须面对很多人,和很多人合作共事,有时候,我们也愿意将合作者看作朋友,但并不是真诚的朋友。

二十七岁的广告撰稿员莱恩说:“我每天要做大量的工作,我诅咒生活带来的压力。如果遇到谈得来的合伙人和我一起谈笑聊天,讨论工作问题,我的工作效率就高。另外,下班后常跟他在一起吃午饭很不错。总之,有了能够合作的人,工作起来就感到愉快。”

戴尔·卡耐基告诉他的学生,不论他们到谁的办公室,出于工作需要,脑子里一定要记住,“我喜欢他,我一定要面带笑容,说话要投其所好,让他觉得自己重要,尤其是决不能跟他发生口角,他是我的朋友”。

他真是你的朋友吗?能够合作的人之间也可以发展某种友谊,当然不是那种真诚的友谊。工作午餐会、酒会、交易会都跟彼此利益相关,这种聚会有时是金钱交易,有时只是为了答谢和回礼。

我们说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友谊是不牢靠的,因为有共同利益的存在,一旦利益产生分配不均衡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危害,使合伙人各自分道扬镳。

张治朋从一家国营建材商店下岗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单位每个月仅开给他不足两百元的生活保证金,远远不够维持一家三口的日常生计。张治朋很苦恼,四处寻找挣钱的门路。有一天,他碰见了多年不见的发小戴广久,聊起天来,才知道这位朋友也在寻求门路赚钱。戴广久过去在城建局工作,因犯错误被开除公职,如今也是家境日衰,经济困顿,求贷无门。两个人诉说起家中的苦衷和个人的想法,很快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开一家建材商店。张治朋懂价格,通进货渠道,戴广久则利用以前与市各建筑公司的关系负责销售,彼此优势互补,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

建材商店开业半年,盈利五万元,这对月收入不足两百元的两位合作者来说,不啻一个天文数字。可是到了分成拿利润的时候,两个人心中各自都有了一个小九九。张治朋想,要不是我通晓商品价格和进货渠道,山南海北地调货源,能挣这么多钱么?所以,戴广久要是不贪财,这五万元利润应该让我拿大头,给我三万元才合理。而戴广久呢,他心里也犯嘀咕:这位舅哥单枪匹马出外进货,没有人监督他,没准儿暗吃了许多回扣,两头赚钱。更何况,他虽然熟悉进货渠道,可要是没有我这些老关系,这些货物怎么就这样顺利地销出去呢?所以,这五万元利润应该多分给我一些才对……就这样,两个人想来想去,都走进了贪得无厌的死胡同,首先是张治朋试试探探地提出了多分一点利润的要求,接下来的就是戴广久跟他脸红脖子粗地争论,彼此一时间口多微词,互不相让,直争得对口叫骂起来。

接下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张治朋逢人便说戴广久的坏话,把半年来两人合作过程中的耳鬓厮磨添枝加叶,制造出有关戴广久人品的种种说法,以此证明自己的功劳大、获利少、不贪财的品质;而戴广久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不管走到哪里,都对张治朋的贪心和不讲情理大加诋毁和指责。而且两个人都各自拿着商店的钱账不交,并像抢劫一样把商店的货物拉走,谁先下手谁就多拉去一些。至于外面的欠款,两个人谁也不还,互相推诿,张说应该由戴还,戴说应该由张还。这样,不但他们两人的关系搞得分崩离析,就连外面的客户也与他们闹得不亦乐乎。

很快,商店倒闭了,两个人又变成了无业人员,继续为寻不到赚钱门路而苦恼。合作使他们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合作也使他们彼此不能再友好相处了。看来,合作双方很难突破合作这一界限而成为朋友,而由合作导致成为陌路人的,则像张、戴二人一样比比皆是。

问题的要害在于,既然是合作,就先把友谊放在一边,把利益谈清楚。朋友难交,合作关系的朋友更难以成为真正的朋友。往往是因为碍于情面,该谈的不谈,到最后不该争的利却要去争,其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