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启迪成功的哲理
10869600000002

第2章 立志远大

目标是成功的基石

许多人怀着羡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总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是有外力相助,于是感叹自己的运气不好。孰不知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便会有奋斗的方向。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具体到某一个人头上,并非就是那么回事。

曾有人巧妙地把人生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的海洋中,大约有95%的船是无舵船。他们总是漫无目的地漂泊,面对风浪海潮的起伏变化,他们束手无策,只有听其摆布,任其漂流。结果他们要么触岩,要么撞礁,以沉没而告终。

还有约5%左右的人,他们有方向、有目标,又研究了最佳航线同时学习了航海技巧。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从此港到彼港,有计划地前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他们像现实中的船长一样,既熟知下一个停泊或通过的港口,也深知航船的目的地。即使航行的目的地暂不明确(譬如探险航行),也能清楚地知道目标的特性、目的地上应有什么和现在航行在什么水域。如果出现狂风巨浪,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他们不会慌张,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把应做和能做的都做到,那么抵达目的地就是确定无疑的事。

目标,也就是既定的目的地,你理念中的终点。

目标并不是方向。一心想发大财的人只有方向,没有目标,在他赚够了金钱之后,就不知所措了。

对于组织,目标是告诉人们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其结果是:用不着持续的教育和指导,就能完成此事。这颇像建筑物的设计图样和说明,能清楚地告诉建筑工人,做了多少事,还有多少事没有完成。

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剑桥的课堂上经常讲述下面这个故事:

瑞尔公司轴承厂的培新先生,为工厂生产的轴承被客户退了回来而大为恼火。他把工人们召集在一起,狠狠地训了一顿。为了迎合他,工人们工作时特别小心,而且连机器的运转速度也降低了。可轴承还是被客户退了回来。工人们太使他失望了。培新更为愤怒,他警告工人,除非他们加工出合格的轴承,否则,他们不能在这里继续工作。工人们没办法,只好进一步降低加工速度,更加仔细地检查轴承的公差数。可怜的培新,他对自己的目标并不清楚,也不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他的客户需要经得起长久磨损的产品,而工人们却以为是要求更精确的公差。

凯恩斯说:“请注意,木屑多并不一定是好木匠。在你行动之前,一定要想一想,你的终点在哪里?”

聪明的人,有理想、有追求,有上进心的人,一定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他懂得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从整体上来说都能围绕一个比较长远的目标进行,他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正确的、有用的,否则就是做了无用功,或者浪费了时间和生命

愚蠢的人,没有什么理想、追求;没有上进心的人,一生也没有什么目标。他同别人一样活着,但他从来没有想过活着有什么意义。

这种人往往凭惯性盲目地活着,从来不追究人生的目的这些让人头疼的事情,为活而活,怎么都可以,对什么都无所谓。

显然,成功者总是那些有目标的人,鲜花和荣誉从来不会降临到那些没有目标的人头上。

而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制定过任何目标。

比如,一个人要走过一段旅程,就要首先确定目的地,只有确定了目的地,他才能朝着一定的方向前进,否则就只会漫无目的的游荡。

这也同射箭一样,首先要确定靶子,如果没有目标地乱放,就成了无意义的行为。只有确立了目标的行为才有价值。

一个人有了生活和奋斗的目标,也就产生了前进的动力;因而目标不仅是奋斗的方向,更是一种对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标,就有了热情,有了积极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有了动力,朝着成功奋进的动力。

有目标的人,会感到自己心里很踏实,生活过得很充实,注意力也会神奇般地集中起来,不再被许多繁杂的事所干扰,干什么事都显得成竹在胸。

下面来看看法拉第朝着他的奋斗目标而能成功的例子。

法拉第22岁那年到英国皇家研究院当了一名助手,干一些洗烧杯、试管、准备实验用品的琐碎事情。一天晚上,法拉第看到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一篇文章,里面写到,他在做实验的时候偶然发现,一段导线,用电池通上电流后,能使附近的磁针摆动。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找到电池、导线、磁针,自己也做了这个实验。简直像“魔术”一样,导线一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拨动,灵活地偏向一边。更有趣的是,通电导线放在磁针上面,磁针偏向一边,放在下面,磁针又偏向另一边了。法拉第被这个奇特的现象迷住了。他浮想翩翩:“电能够使磁针转动,磁可不可以产生电呢?”

有些事翻过来想一想会让人进入另一种境界,法拉第当即就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磁转化为电”几个字。就像在迷雾中的航船,突然看到灯塔的闪光一样,法拉第一旦产生这个想法,就把它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有一天,法拉第把铅丝缠在一个圆筒上,把铜丝的两端接在电流计上,然后又把一根磁石插入筒内,万万没有想到,刚一插入,电流计的指针竟动了一下,他忙把磁石抽出来,意外的是电流计又动了一下。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总以为电流计出了什么毛病。于是,他把磁石在铜丝筒里插入、拔出,一连做了好几次,电流计确确实实随着磁石在铜丝筒内的不断移动而来回摆动。他兴奋得像个孩子,欢呼、跳跃起来。“成功了!电流产生了!”

不懈地努力,终于使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法拉第做出了自己的结论:“磁能变成电,这是确定无疑的!有了磁石,有了铜线圈,再加上运动,电流就能产生出来。运动停止,电流也就随即消失了。”后来,法拉第根据自己实验的结果,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无疑地,法拉第能在科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在于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而这台发电机的问世,是他确立目标的产物。

一个人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以及实现这项明确目标的明确计划,不管他如何努力做事,都像是一艘失去方向的航船。

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好得多,因为它可以实现。

相反,那些没有什么目标的人,总是感到心里空虚,思维乱成一团麻,分不清主次轻重,遇事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凯恩斯说:“只有确立了前进的目标。一个人才会最大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只有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检验出自己的创造性,调动沉睡在心中的那些优异、独特的品质,才能锻炼自己、造就自己。”

成功不停步

人生的目标是行动的指针,目标一旦明确就要开始行动,而且要锲而不舍;不仅如此,成功还要不停步,要不断制定新目标,争取收获更大的成功。

德田先生是在日本大阪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时确定了要上大阪大学医学系学习的。这一目标定下来之后,他就立刻付诸实践。当天下午,他就到北野高中联系转学事宜,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放弃,第二天他又到今宫高中联系,结果联系成了。他马上回家向父亲表明转学的事,征得同意,他很高兴,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

德田是个认准了目标就一往直前的人,大阪大学医学系毕业以后,他当上了医生。

在医院工作期间,德田对医疗界的弊端感触尤为深刻。他认为要想改革日本医疗事业的现状,就必须建立不受宗派势力支配的新型医院,并以此体现医疗的真正作用。

于是,德田先生决定自己办医院。目标一定下来,他就立刻行动起来。他既没有资金,也没有抵押品和保证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是,德田先生没有被困难吓住,空手开始了奋斗。

1971年1月,德田先生开始有了正式创办医院的设想,从那时起,他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建筑用地的调查。

德田不仅从数字上掌握了大阪的单位人口与诊疗所及病床的比例、急救车的市郊出动率、住宅患者的循环周期等实际状况,而且还认真地听取了居民的呼声。通过详细的调查,他发现大阪府管辖的松原市与大东市是医疗网点最稀少的两个地区。

最后他把交通较为方便的松原市定为第一院址,开始征寻地皮。为此,他利用值夜班后的休息日和下班后的时间到处奔走。

到了5月份,他在靠近铁南大阪线的河内天美车站的对面找到了一处非常适宜的地皮。

这不是准备出售的土地,而是一块卷心菜地。它位于铁路沿线,而且离火车站很近,人们在火车站就可以看见这个地方。作为医院的地址,条件很好,土地的主人也很通情达理,愿意把土地卖给他做医院。

可是,德田就连买地的定金都没有,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就是筹措资金。

在德田的建院计划里,地皮、建筑、设备、医疗器械等在内,预算总额为1.6亿日元。可是德田既没有私人资金,也没有可抵押的东西,连个有钱的保证人也没有。

他到银行贷款,没有人贷给他。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银行只把钱借给有钱人,它不给没钱人提供贷款。怎么办?如果贷不到款,虽然好不容易得到卷心菜田主人的照顾,一切还将化为泡影。

“我要办医院,我要办医院”,德田一边想,一边从这家银行跑到那家银行,四处奔波。可哪家银行都不愿为他贷款。德田深感徒劳,但他想到或许有一家银行会贷款给他。于是他就抱着一线希望详详细细地拟定了一份建院所需1.6亿日元资金的收支计划,一直忙到深夜。

也许是德田诚心感动了天地了吧。8月的一天,当他无意中翻开报纸时。突然有一则消息跳入了他的眼帘,内容是关于“尼克松冲击”问题。仿佛只是这则消息使用特大铅字排印似的,它紧紧地吸引着他的视线。

报纸上说,这个“尼克松冲击”将使金融也发生急剧变化,用户对资金的需求,可望有所缓和。由于设备过剩,大企业不大可能继续向银行借款,银行方面认为将余资通融给中小企业不大保险,这样一来,贷款的对象就会大大减少。

“这是个极好机会!”于是德田又开始每天去银行,连新设的支行都找遍了。因为新设的银行客户较少,说不定对德田的话感兴趣。

德田终于在新设的支行中,找到了一家似乎有点指望的银行。他立即把建院的收支计划递了过去。在计划里不仅注明了单位人口所需床位数,包括现有床位数、不足床位数、外地患者住院人数,还注明了请求保险菜单的单价、设备、偿还等筹款项,连当地居民生活的生活状况也写得详细具体。

“就是银行调查也没有这么详细的。”对于德田那份详尽的资料,银行方面也感到惊讶。

因为对方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在德田那份随手提出的计划里,可以说是应有尽有,绰绰有余。也许是这份计划的因素吧,关于贷款的交涉进展得颇为顺利。也就是说,那时,德田抱着一线希望,毫不灰心地制定的计划起了作用。到了这年年底,德田终于得到了购买地皮用的1800万日元的贷款。

毫无疑问,假如当初德田凭着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断定:“我没有私人资金,银行决不会贷款给像我这样的人。”“至少等我把私人资金储到三分之一以后再同银行进行交涉,只能把设想先搞到这儿为止了。”如果这样考虑的话,恐怕直到10年后的今天,医院也一定还只是设想。正因为德田把自己的目标立即付诸行动,所以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达到了目标。打定主意之后,德田就立即行动,边实践边吸收有关知识。这些知识是他亲身体验过的,所以它才在创建医院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因为失败往往是身体力行过程中的失败。行动起来以后,如果感到不妥,人们就会想别的方法继续干下去——这与取得成功有关。

毫无疑问,德田先生是一个有极强行动能力的人,正是这种能力促使了他在事业上的成功。立即行动的能力和善于安排行动计划的能力对个人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缺少这种能力,纵使你的目标再好,最终也难以达成。

成功永不停步,在你继续制度新目标时应尽量远大。

一个人的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就会越大。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当你确定只走1公里的时候,如果走完了0.8公里,你很有可能会让自己松懈下来,因为反正就快要到目标了,而且有一些累了,所以慢些快些也无所谓。

但如果你所确定的目标是10公里,你就会加倍地重视。做好思想准备和其他的完善工作,然后再开始起程。在行进中,你会注意自己的速度、节奏与步伐,不断地启动自己的潜在力量。

这样走了7~8公里之后,你也不会因为累或其他原因松懈下来,后面的冲刺还十分重要,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因此,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不仅能够帮助你掌握自己,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潜能。

远大的目标使人显得伟大。所谓远大的目标,无非是要考虑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更大的范围里解决更多的问题,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另一方面,远大目标是你毕生的志向,需要一生的努力,所以,它不可能十分的详细精确。尤其是对于成功经验不足、阅历不深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随着经验的充足,阅历的加深,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才能对远大目标有一个完备而清晰的认识。

人生的远大目标,可以不要求详细、精确,只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和大致程度要求就可以了。

目标清晰而明确

一个目标并不只是一个设想,而是一个得以实施的设想。一个目标不只是模糊地“希望我能”,而是明确的“这是我的奋斗方向”。

目标对于成功者,犹如空气对生命,不可缺少。没有目标就没有成功,没有空气就不能生存。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那些98%的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他们的第一步。

当你研究那些已获得令人瞩目成就的成功人物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各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已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安德鲁·卡耐基曾编写并出版伟大人物达到永续成功所依循的各项原则。

卡耐基原来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凭着制造及销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质的钢铁的明确目标,而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并且有能力在全美国小城镇中捐盖图书馆。

他的明确目标已不是一个愿望而已,它已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欲望,只有发掘出你内心的强烈欲望才能使你获得成功。

认识愿望和强烈欲望之间的差异是极为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东西——如金钱、名誉、尊重——但是大多数的人仅把这些希望当作一种愿望而已,如果你知道你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如果你对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坚定性已到了执著的程度,而且能以不断的努力和稳健的计划来支持这份执著的话,那你就已经是在发展你的明确目标了。

从明确目标中会发展出自力更生、个人进取心、想象力、热忱、自律和全力以赴,这些都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目标必须清晰而明确,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拿破仑·希尔经常问很多人:“你的目标是什么?”

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希尔先生,我的目标就是成功。”

希尔问:“什么是成功?”

对方回答:“就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希尔再问:“什么叫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对方回答:“就是——,就是有成就。”

希尔追问:“那么,到底什么是有成就呢?”

对方可能回答:“就是出人头地。”

希尔先生认为,这样的人不算有目标——退一万步说,只能算是有一个模糊的目标。

还有人问希尔:“希尔先生,我的目标就是要赚大钱,这个目标可够明确了吧?”

希尔反问道:“要赚多少钱?”

他说:“反正就是要赚大钱。”

希尔说:“大钱是多少钱?”

他说:“最少要100万美元。”

希尔还发现,有许多人目标设定了之后会经常更改,今天说:“要赚100万。”过一个月,又说:“目标太难了,要赚90万。”工作了两个月,又说:“太累了,干脆赚80万也行。或者是,70万也可以。”

还有的人说,今天要在这个行业成功,但过了几个月就发现他换公司了;明天又说要在那家公司成功,你们当然也知道,他做了一阵子又换公司了。这样的人是很难成功的。

就像一个你面前游移不定的靶一样,是不容易射中它的。

一个人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锁定了一个目标,不但明确、不更改,而且还持续不断地瞄准它前进,如此下去终究会实现目标的。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

目标是成功的导航灯。

没有目标,我们就不会努力,因为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努力。没有目标,我们几乎同时失去机遇、运气和别人的支持。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就没有什么能帮助你;就像大海中的航船,如果不知道靠岸的码头在哪里,也就不明确什么风对你来讲是顺风。

美国汽车巨头福特曾经特别欣赏一个年轻人的才能,他想帮助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年轻人的梦想却把福特吓了一大跳: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赚到1000亿美元——超过福特财产的100倍!

福特问他:你有了那么多钱以后做什么?

年轻人迟疑了一下说:老实说,我只觉得那才能称得上是成功,至于做什么我也不太清楚。

福特说:一个人果真拥有那么多钱,将会威胁整个世界,我看你还是先别考虑这件事吧。

之后长达5年的时间里,福特拒绝见这个年轻人,直到有一天年轻人告诉福特他想创办一所大学,他已经有了10万美元,还缺少10万。福特这时才开始帮助他,他们再也没有提起过1000亿美元的事。

经过8年的努力,年轻人成功了,他就是著名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创始人本·伊利诺伊。

有些人似乎经常迷失方向。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下子试试这,一下子又试试那,似乎永远没有定向。他们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他们不知所求的是什么。如果你也不知道所追求的是什么,那就永远不会有击中目标的一天。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人生。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而且你选择的目标越清晰明确,你离成功就越近。

制定目标有原则

目标为我们指明了做事的方向,目标是工具,它赋予我们把握自己命运的方法,目标是路标,它把我们引向充满机会和希望之途。最为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把机会变成现实。但请记住一点,目标并不是镌刻在石碑上的金科玉律。

如果有人问你“今年一年里及未来五年中有什么明确的目标”时,你会怎么回答?假设你的回答是:我没有想过,我不清楚。那么你未来的发展,就陷入了泥沼,情绪也陷入迷惘。

大多数人对于未来都是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很少有人会认真地思索,总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其实这种看似乐观的想法,换一个角度看完全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想要坚定地走在人生旅途上,摒弃那些障碍,你必须有目标。

制定目标,有5个需要遵循的原则:

1.明确而具体

刘易斯·沃克是美国财政顾问协会前总裁,他曾经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人无法成功?”沃克回答说:“模糊而抽象的目标。”记者请他做进一步的解释。沃克说:“我在几分钟前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且抽象的目标。问题就在‘有一天’不够明确,‘山上的小屋’不够具体,也就是说,你希望那栋小屋是什么样子的,购买它需要多少钱,你心中没有清楚的图像。因为不够明确具体,所以成功的机会也不大。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间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找出你想要的小屋现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5年后这栋房子值多少钱;接着你必须决定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你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

勃生特在《富豪的心理》一书中指出:“我研究过的富豪,每一个都是有确切的目标,都明确具体地为自己写下过要赚的钱的数额,并同时确定了完成这一目标的时间表。”

目标就是目力可达、可识、可辨的标记,因此它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只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才会让人采取明确具体的行动。

明确的目标不仅是结果明确,它还意味着目标制定过程逻辑清晰、思路得当、有策略水平。

具体的目标就是数字化的目标,它反映了目标的科学性和严谨程度,便于在操作中进行均衡权度。目标要像市场上的电子秤,称什么,摆在盘子里清清楚楚,称多少,显示在刻度上,明明白白。

2.大胆而详细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生动地描述过他要普及汽车大胆而详细的目标,他说:“我要为世界上所有的人制造一种汽车,它售价便宜,只要是有正当工作的人都买得起,可以和家人一起享受在大地上奔驰的美好时光。当我的心愿完成时,每个人都买得起汽车,每个人也都会有辆车,马匹会从马路上消失,汽车会成为理所当然。除此而外,我们还会以丰厚的薪酬为许多人提供就业机会。”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而又富有感召力的情景描述,正是在这样大胆而详细的目标指引下,亨利·福特终于建起了他的汽车王国,并开创了属于他的汽车时代。

大胆而详细的目标,是激励进步的有效方法,所谓大胆,就是要令人振奋,超乎想像;所谓详细,就是要科学合理,清晰可见。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激励与约束互相配合,这样就能使目标明晰而具有驱动力,能集中个人的能量,并激发战斗精神。

只有大胆才能长效久行,

只有详细才能激发活力。

用大胆的目标产生突进力,用详细的目标形成助推力,一个成功者的事业规划必然是大胆与详细的完美契合。

3.远大而合理

所有谈论成功的书籍都在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借着这句话,我们依样画葫芦去做,可是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

梦想一定要远大,但是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合理。远大就是不要把精力投入到琐碎之事上,不因其耗空能量而无所作为。必须让自己的能力空间张大,给才华以施展的余地,从而让时间产生明确而深远的价值。合理就是顺应大方向、大潮流、大趋势,合乎逻辑、规律、变化。目标合理,才能左右逢源、合体合用、一往无前。

4.切实而可行

一位女生报考师范学院外语系专业,笔试成绩不理想,很有可能被刷下来,剩下的一丝希望就是看她在面试时表现如何。

负责入学面试的老师通常要问考生一个相同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大多数的考生都千篇一律地回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崇高而光荣的职业。”

当主考官循例对这个女生进行提问时,女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读小学时,我人生的目标是当一位伟人;读中学时,我觉得自己缺乏成为伟人的天赋,于是我将人生的目标定位在做伟人的妻子上;但现在我觉得做伟人的妻子机会太渺茫,所以我对自己人生的目标做了调整,决心做伟人的老师。”

听了女生这番话,主考官满意地点了点头。他高兴地宣布,这位女生顺利通过面试,她被破格录取了。

人应该务实一点!当我们建立了确定的理想和决心要达到这个目标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它就是这个目标切实可行吗?

不肯实际地掂量自己的能力,总对自己要求过高,总想做到最好,有时是不现实的。例如,你想成为一位伟人,可你又没有具备成为伟人的种种能力和实力,到头来,你的这个目标与现实条件差距太大,只能沦为空想。所以,确立目标时,认识到现实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使要达到的目标切实而可行,往往需要注意:

(1)目标应用明确的词句说明。

(2)广泛的目标能合理地延伸为明确的短期目标。

(3)对于目标的完成,应该具备计算其成功程度的能力。

(4)目标应该对于你有实际意义,而且与你的价值和长期目标协调一致。

(5)给每个虽然紧张但并非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订立一个完成的期限。

(6)辨认你所有目标中隐含的能力目标,这样你才知道你应该加强什么。

(7)顾及环境,这样你的目标才算实际。

(8)辨别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衡量后制定优先顺序。

(9)要简单,3个深刻的目标胜过30个琐碎的目标。

5.具有挑战性

一个真正的目标必定充满挑战性,正因为它具有挑战性,又是由你自己所选择的,所以你一定会积极地想完成它。

当你列出自己想成为的人、想做的事及想拥有的东西,又在每一项中圈出你认为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事情后,再尝试找找看其他重要的答案,你可能会需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每一项中标示出两三件对你而言重要的事情。

你需要相信,如果你被撞伤了,只顾躺在那儿抚痛自怜,身上就会出现淤血块,豁出去猛跑一阵,反而会另有所获。

挑战性的目标,必能激发挑战性的精神,有此精神则无畏,无惧,无限成功!

成功需要计划

千万记住,凡事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再行动,成功的几率会大幅度提升。

只有行动,没有计划,是所有失败的开始。

成功需要计划,需要安排,还需要一定的程序。成功的程序通常是志愿、意图、计划、行动、力量、效果。没有雄心壮志,就不会有超越时空的意图;没有超越时空的意图,就不会有无可比拟的计划;没有无可比拟的计划,就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效果。从古至今,大事小事皆如此。

所以说,计划是行动之父,行动是成功(效果)之母。

黄帝百战征伐,周公礼典政制,秦始皇修筑长城,隋炀帝开掘运河,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行动。这些行动都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如果他们没有远大的雄图和计划,就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也不会取得巨大的效果。

英国百年战争,美国独立革命,中国辛亥革命,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土耳其复兴运动,都是由于领导者有远大的计划和宏大的志愿,才有划时代的丰功伟业,成为后世景仰的纪念碑。

在一个远大的计划之中,每一件大事都有它的计划,分门别类,按部就班。而每一大计划又有若干阶段的独立计划,每一独立计划,前后彼此,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是相互衔接的。

例如:一次战争,应有整个计划,而每一次战役,又有每一次的计划。一个国家建立后,有整个建设计划,而每一部门,又有每部门的建设计划。如政治建设计划,经济建设计划,农业建设计划,教育建设计划,国防建设计划等等。

计划中又有按时期、种类的分别计划,国家是这样,个人也是这样。

一个人有一生的计划,一年的计划,一日的计划;

一件事又有一件事的计划,然后按计划行事,按时计功,自然有所成就。

没有成功的人都没有计划,所以有人说:“没有计划,就是正在计划失败。”你是否也正在计划失败呢?当然,没有人愿意计划失败,但是,你可能犯了这样的错误——没有计划。

成功的人士都是善于规划他们自己的人生,他们都知道自己要达成哪些目标,拟订好优先顺序,并且拟订一个详细计划。为什么要拟订详细计划呢?因为计划百密一疏是没有用的。你可能不会被大象踩死,但你可能会被蚊子叮到。蚊子就是你疏忽的地方,你的计划一定要详细,要把所有要做的事都列下来,并按照优先顺序排列,依照优先顺序来做。

许多作家创作作品的时候,规定自己每一天需要撰写多少字数,需要搜集多少资讯,需要查阅多少资料,需要真正具体完成的是多少,把它分割下来,每天固定的时间一到就照着计划进行。

你应知道,有的时候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按照计划进行。但是,计划可以提供给你做事的优先顺序,让你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你需要做的事情。

有位年轻的警官叫史蒂文森,有一次在执行任务中,他被罪犯用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半年后,当史蒂文森从医院出来时,众人都不认识他了,那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

当一位记者问他:“你以后将如何面对生活呢?”史蒂文森说:“我知道犯罪分子到现在还没有被绳之以法,我想亲手抓住他。这是我今生的计划。”从此以后,史蒂文森不顾他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法国,甚至有一次为了一个渺茫的线索独自一人乘飞机去了日本。

8年后,那个歹徒终于在非洲被抓获了。其中,史蒂文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了英雄。很多媒体称赞他是整个法国最坚强、最勇敢的人。

史蒂文森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失去一只眼睛,或者一条健全的腿,并不要紧,但我们不能失去对人生的思考,不能没有计划。没有计划,就没有一切。

在人生当中,你没有办法做每一件事情,但是你永远有办法去做对你最重要的事情,计划就是一个排列优先顺序的办法。当你把优先顺序排定之后,还要彻底执行,保证成功,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

今天有很多人在分析未来方向的明确性与不明确性,但不明确性到底是指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不明确的问题呢?想人类总是希望未来能够很明确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要明确它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呢?

今天的这个世界,的确是看不透将来究竟会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会以怎么样的形态发生?谁也不知道,所以在今天是没有办法考虑到未来,未来是充满黑暗的,这里我们不得不展开我们的计划工作,这时候就会产生不确实的问题。

解决问题都是以人的意志为主。要这样做、要那样做,并不是神或别人在做决定,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实行。这就产生了明确性,因为它确实能变成这样。

成功人士的计划为什么能够实现呢?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为了使计划实现而彻底实行。如果仅仅是计划或是只有思考,那么什么都不会实现。为了要使计划实现,往往有许多事情应当互相配合,由此而产生的很多问题,如果有耐心地——去克服,那么计划也就可以实现了。

千万记住,凡事要有计划,有了计划再行动,成功的几率会大幅度提升。

只有行动,没有计划,是所有失败的开始。

你需要什么样的计划?或许你需要的不只是十年的计划,或许你需要的是五年的计划,或许你更需要的是每年的计划,每月的计划,每周的计划,或者说就是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计划是成功的保障,计划是成功必备的条件。如果你是一边走路,一边计划,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台湾第一位研究神经语言学的激发心灵潜力专家陈安之先生曾经提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因此,他们的成就总是超越别人。

为了成功,你需要设立严密的计划。

掌握事情的重点

掌握事情的重点,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优先处理;越是不重要的事情,就越延后处理,甚至置之不理。

只要你去寻找,你将会发现,那些成就大的人都已经培养出一种习惯,把影响到他们工作的重要事实全部综合起来并加以使用。这样一来,他们工作起来会比一般人更为轻松愉快。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做事的规律,知道如何从不重要的事实中抽出重要的事实,因此,他们等于已为自己的工作找到了一个支点,只要用小指头轻轻一按,就能移动你即使以整个身体的重量也无法移动的沉重工作分量。

一个人若能养成把其注意力移转到重要事实上的习惯,并根据这些重要事实来建造他的成功殿堂,那他就已获得了一种强大的力量。

美国成功学家马尔藤在教授别人期间,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他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

经理问马尔藤说:“马尔藤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马尔藤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经理紧迫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马尔藤微笑着回答。

看到这位经理困惑的神态,马尔藤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马尔藤双手一摊,耸一耸肩膀。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马尔藤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经理邀请马尔藤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他兴奋地对马尔藤说:“感谢你教给了我思考和工作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未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经理就这样找到了处理事务的思考技巧,几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

我们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订出一个事情表来。我们可以每天早上制订一个先后表,然后再加上一个进度表,就会更有利于向目标前进了。

据一位著名学者多次对人脑进行脑功能的测试后发现,上午8时大脑具有严谨、周密的思考能力,下午2时思考能力最敏捷,而晚上20时却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但逻辑推理能力在白天的20小时内却是逐步减弱的。基于以上测试结果,早晨处理比较严谨、周密的工作,下午做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工作,晚上可做一些需要加深记忆的事,对于这些做某项工作效率最佳的时间,更要加倍“珍惜”,是一点也“耗费”不得的。

以下是成功人士的行事秩序:

(1)重要的而且紧迫的事;

(2)重要的但不紧迫的事;

(3)紧迫的但不重要的事;

(4)不重要也不紧迫的事。

掌握事情的重点,越是重要的事,就越优先处理;越是不重要的事情,就越延后处理,甚至置之不理。

放远眼光,站高望远

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

会做事的人眼光不短浅,他们总能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有大计划、大目标、大步骤、大行动。

会做事的人通常具有战略眼光,即使他们在决定眼下需要的改革时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许多见解是以目标、质量或价值为导向的,但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问题是”,这种想法无疑为他们明确“未来”目标提供了催化剂——考虑未来目标是一种来自突破性思考的远见。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的是三位砌砖工人做事的态度。

有人问:“你们是在砌砖吗?”

第一位工人爽快地答道:“对,砌砖。”

第二位工人也跟着说:“对,我们是在砌砖。我们在做每小时10美元的工作。”

第三位工人则摇了摇头,说:“你问我在砌砖吧?不。我在建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

虽然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3位工人的未来,但我们能知道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可能,前面两位工人仍是砌砖工,他们缺乏远见,他们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并没有什么动力推动他们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可以推测的是,那位认为自己是在建造教堂的工人,不会仍然是砌砖工,也许他已经成为一个工头或承包人,或者是一位建筑师。他会不断地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而得到提升。

被誉为清代“红顶商人”的胡雪岩曾经有一句名言:“做生意顶要紧的是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生意;看得到外国,就能做外国生意。”被世界各地华裔商人奉为“经营之神”的范蠡便是一位极有眼光的人,他的成功源自他的眼光和他的长远思考。

范蠡是越国大夫。约公元前494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终亡吴兴越。恢复越国后,范蠡高瞻远瞩,不为诱人的官位所左右,而是认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他预见到官场上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便急流勇退,弃官而去。

范蠡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家人,一边在海滨垦荒、种地,养殖五畜,一边看准机会做买卖赚钱。由于范蠡聪慧敏捷,理财有方,时隔不久便积累了巨额资产。齐国国君闻其贤名,欲请他当齐国的丞相。范蠡听到这个消息后,悄然隐退,并将家中财产尽数赠给亲戚朋友。

最后,范蠡来到山东定陶。范蠡认为定陶位于天下中心,交通便利,从而定居于此,自号陶朱公,因此,后人更多的只知陶朱公,而不知范蠡。

范蠡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从不只顾眼前利益,就事论事,而善于用长远的思考技巧去指导日常活动,处处比别人棋高一着。

要想成功就必须把眼光放远。成功和失败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积累的结果。决定给自己制定更高的追求目标、决定掌握自我而不受制于环境、决定把眼光放远、决定采取何种行动、决定继续坚持下去,这种种决定做得好,你便会成功,做得不好你便会失败。

把你的眼光放远大些,没有哪个人是因为短视而成功的。

也要让自己站得高些吧,因为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彼此越来越复杂。怎样将各种关系调理得清清楚楚,并适当地驾驭它,这就离不开谋略。科学越发达,谋略的法门越神奇玄妙。能够就事论事,就理论理,就事办事,就理从理;能够正确计划,妥当处置,这也不失为有见识、有作为的人。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要具备深远的策略和高明的见识。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高人一着。能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能谋划别人不能谋划的,能思虑别人不能思虑的,能推测别人不能推测的,这才称得上远谋大略。

刘邦起兵后,萧何担任他的后勤部长,负责后方粮草供给,未有一次令刘邦失望。萧何每到一处,十分注意收集法令制度图书文献,而不像其他将官那样忙着抢掠财物。刘邦当上汉王后,请萧何担任丞相。其时,项羽和一些诸侯杀死秦王子婴,烧毁咸阳城,然后扬长而去。刘邦之所以知道天下各地的要塞,户口的多少,形势强弱的地方、人民痛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获得了秦朝的全部地图、书籍等资料的缘故。

刘邦入关后,在张良的劝谏下,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灞上,以待项羽等各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集团还实施了一系列极有远见的政治措施。刘邦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对他们宣告说:“父老们,你们在苛酷的秦法之下生活,痛苦很久了。秦法规定,如果人民有诽谤朝廷的,就灭族;人民有相聚谈话的,就是犯弃市死罪。我,和诸侯有约,先人关的,就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当为关中之王。今天我要和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抵罪;盗,抵罪。此外一切秦法,完全废除。官吏都依原来位置,全不迁动。”

秦国人听了约法三章大喜,争先持牛羊酒食献给沛公的军士。沛公又谦让,不肯接受所献食物,民众们更为喜悦,惟恐沛公不做秦王。这些安民措施,为刘邦争得了民心。对于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做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成功者需要站得高、望得远,要善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事物的连续性,因果性的联系,预见它的发展趋势。而且事物是多变的,要根据其时间、地点不同以及整体利益与局部各利益的差异来做出战略决策。这需要有统率全局的战略头脑而成为有口皆碑的人物。当然,我们不是要求你能成为萧何,我们只是强调一点,做事要有计划。

心存希望

希望是生存之母。它孕育着生命;希望又是心灵之塔,照亮了人生的永恒之旅。一个人的心里要是没有了希望,就如同没有了空气,失去它,你的生命也将彻底枯萎。

有一位老师曾经向青年人说:“人生不能无希望,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希望当中的。假如真的有人是生活在无望的人生当中,那么他就只能是失败者。人很容易遇到些失败或障碍,于是悲观失望,消沉下去,或者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失掉活下去的勇气,或怨恨别人,结果落得个唉声叹气,牢骚满腹。其实,身处逆境而不失掉希望的人,肯家会找到一条光明的人生之路。”

曾经有一位钢琴师由于一次意外导致双目失明,在四处求医无效欲投河自尽时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给了他一线希望,告诉他一定可以帮他治好眼睛,但前提是每天必须为别人演奏一首欢快的曲子,当弹满一万首后就可以给他开方治病。

于是,琴师每天如约来到外面为别人弹琴,听到他的琴声,周围的人们都忘记了所有的痛苦变得快乐起来,琴师也渐渐地感受到了周围快乐的气氛,原来为别人带来欢乐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啊,于是他更加专注于为大家弹琴,自己也逐渐变得开朗乐观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琴师终于弹完了第一万首曲子,他态度诚恳地找到老者,希望他能给自己治好眼睛,可是老者只是用手在琴师手上轻轻地比划了四个字——心存希望。

琴师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一直是老者给了自己希望才使自己年复一年一年地生存下来,此时琴师的心里已经是非常平静了。

几年的弹琴生活使琴师心中的慧眼顿悟了整个人生,他忽然发现其实只要心中有了希望,那么生存的快乐比复明更加重要。没有希望的人生,即使你拥有了无比健康的身体,也不能为你的生活增添幸福。

希望是生存之母。它孕育着生命;希望又是心灵之塔,照亮了人生的永恒之旅。一个人的心里要是没有了希望,就如同没有了空气,失去它,你的生命也将彻底枯萎。

保持希望的人生是有力的,失掉希望的人生是无力的;希望是人生的力量,心存希望的人是幸福的。怀抱“希望”活下去,是只有人才被赋予的特权。只有人,才能由其自身产生出面向未来的希望之“光”,才能创造自己的人生。

心存希望者,只有怀抱远大的志向,才能创造自己成功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到一所大学里做了一个科学调查。调查发现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有97%的人没有具体远大的目标,另外3%的人有具体的远大的目标。事隔30年后,再对这些人进行追踪调查,其调查结果令人无比惊讶:当初3%的有远大目标的人财富比97%的没有远大目标的人的财富加起来还要多得多!即使一样多,也是1:30啊!

这是一个志向大小与成就大小数量化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志大成,小志小成,有志必成,无志无成。正如华罗庚所指出的那样:“没有雄心壮志的人,他们的生活缺乏伟大的动力,自然不能盼望他们有杰出的成就。”只有志向远大,才能产生宏大的动力,才能获得大成功。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故事:一个炎热的夏天,一群人正在铁路的路基上工作,这时,一列缓缓开来的火车打断了他们的工作。火车停下来,最后一列特制车厢的窗户被人打开了,一个低沉的、友好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卫,是你吗?”大卫·安德森——这群工人的工头回答说:“是我,吉姆,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大卫·安德森和吉姆·墨菲——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愉快交谈之后,两人热烈地握手道别。

大卫·安德森的下属立即包围了他,他们对他是铁路总裁墨菲的朋友这一点感到非常震惊。大卫解释说,20多年以前他和吉姆·墨菲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

其中一个人半认真半开玩笑地问大卫,为什么你现在仍在骄阳下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成了总裁?大卫非常惆怅地说:“23年前,我为1小时1.75美元的薪水而工作,而吉姆·墨菲却是为这条铁路而工作。”不同的志向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想得最远的走得也最远。

远大的志向是成功的磁石,能吸引人努力为实现它而奋斗不止。每当你懈怠、懒惰的时候,它犹如清晨叫早的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每当你感到疲惫、步履沉重的时候,它就似沙漠之中生命的绿洲,让你看到希望;每当你遇到挫折、心情沮丧的时候,它又如破晓的朝阳,驱散满天的阴霾。

如果你想干一番事业,就必须志存高远。

成功人士告诉我们的人生法则是:同一起跑线上。选手们都俯身准备着,但是只有心存希望且志存高远者,才能成为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