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9400000056

第56章 岭南画派:大处落墨,形神兼备

岭南画派是继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又一个影响深远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极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岭南画派是指由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的绘画艺术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画派逐步形成。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是早期著名人物,他们的弟子多数都成为了名家,形为影响海内外的著名画派。

“岭南画派”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变中国画,且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气氛酣畅热烈、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

画家概况

高剑父(1879~1951年)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高剑父擅长画山水、花鸟、走兽,也擅长画人物画,同时还擅长书法。高剑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家境贫寒。少年时曾经在族叔的药店中做学徒,他的族叔能医善画,使高剑父从小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4岁时经人介绍,跟随居廉学习绘画。由于他聪慧灵敏,进步较快,深受居廉器重。17岁时,转入澳门格致书院(今岭南大学前身),跟随法国传教士麦拉学习素描。不久就回到广州,在述善小学堂担任图画教师,又与日本画家山本梅崖友善,接触到日本绘画。通过与麦拉、山本的交往,高剑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接受了外国艺术的滋养,从而初步奠定了他改革传统中国画的志向和决心。以后,他又东渡日本,以求深造,研究东、西方绘画。

1906年,高剑父参加了同盟会,任广东同盟会会长,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并与陈树人、高奇峰等人先后在广州、上海创办《时事画报》、《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宣传革命主张,倡导美育,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于是以高剑父为首的岭南画派,开始以崭新的面目活跃于画坛。

高奇峰(1889~1933年)晚清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字奇峰,以字行,高剑父胞弟,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幼年家贫,曾经寄食于他人之家为小役,兄长高剑父振兴家道才重新回家。17岁的时候,跟随哥哥一同赴日本留学,21岁学成归粤,作品初露于社会。民国初年由广东省政府资助,和哥哥高剑父一同到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为赴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专使,在赴南京途中在上海病逝。高奇峰擅长画花鸟走兽,也能画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尤擅画雄狮猛禽。

陈树人(1884~1948年)原名政,名韵,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以字行,别署猛进,晚号安定老人。陈树人早年到日本留学,毕业于西京美术学校和东京立教大学,并追随孙中山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历任要职。陈树人画风清新、恬淡、空灵,独树一帜。他一生的创作有《陈树人画集》、《陈树人近作》、《陈树人中国画选集》,诗集有《寒绿呤草》、《自然美讴歌集》、《战尘集》、《专爱集》和《春光堂诗集》等。

艺术成就

岭南画派的美术创作,在题材上以翎毛走兽、花卉、山水为主,其中高奇峰、高剑父兄弟尤其喜欢画鹰、狮和虎,高奇峰的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都受到哥哥高剑父的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在艺术上写生最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诗意昂然。

延伸阅读

岭南

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古代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于中国版图的红河三角洲一带。越南独立后,“岭南”之概念逐渐发生变化。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时,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并不包括在内。岭南自然风光娜多姿,既有气势磅 的山峦,也有水网纵横的平原;既有岩溶洞穴,也有川峡险滩的奇景,更有海天一色的港湾风光,是画家们写生和获取艺术源泉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