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9400000043

第43章 沈周:吴门画派创始人

明代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画派的形成,如“浙派”、“吴门派”、“松江派”、“水墨写意派”、“勾花点叶派”等。沈周活动的年代,正值“浙派”风靡一时之际,但是沈周承元人衣钵,自创一派,并经学生文徽明弘扬,“吴派”遂崛起画坛,取代“浙派”而居主位,其画派、支流和延伸派,一直延续到清代。

画家生平

沈周(1427~1509年),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长州(今江苏吴县)相城里人。沈周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是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住于苏州相城,其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画家王蒙的好友,父亲也和画家多有往来,有十分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从小就有文名。景泰年间,郡守汪游欲以贤良举之,但沈周自己卜了一卦,“得遁之九五,曰‘嘉遁乃吉’”,于是从此断绝了为官的想法,终生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而与书画相伴。

沈周一生闲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

沈周天性达观,享年八十余岁而终。

画家轶事

曹太守建了新宅,想让家里显得更加气派,于是到处搜罗画家的绘画,沈周便是其中之一。他气势汹汹地前往沈周家求画,沈周说:“千万不要吓到老母亲,我很快就会为你画好画的。”客人十分不平地说:“太守不知先生,为何如此轻贱先生呢?”沈周答道:“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但是被摹仿赝品也很多,真伪混杂,较难分辨。甚至有人画了伪作,请他提上落款,他也不拒绝,这就导致赝品更加难以识别。

艺术成就

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绘画由写实向写意演绎的历史时期,沈周以终生专心致志地探索、创新,在山水、花鸟等各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其成就影响了明、清两代绘画的发展。

沈周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擅长画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他所作的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都以描写南方的山水园林景物为主,表现出了当时文人的闲适意趣。沈周的浅色淡墨的花鸟画,变宋代的精致工整为粗放雅逸。这种画风为明代末年徐渭、陈道复大写意花鸟画的前奏。明代著名评论家王世贞对沈周花鸟画有如下评论:“石田氏乃能以浅色淡墨作之,面神采更自翩翩,所谓妙而真也。”明代著名绘画理论家、文人王褉登在其《国朝吴郡丹青志》中说: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人神品。”

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做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吴门后学者文徵明、唐寅、陆治、陈淳、周之冕等人,都从沈周处汲取不同营养,树立各自风范,进一步推动了文人花鸟画的发展,其间沈周有不可磨灭的滥觞之功。

延伸阅读

沈周和“画师湖”

沈周家乡西北有个小湖,向北望去是常熟虞山,俗称常熟山。这座山多变,一年中间,春夏秋冬,早晚中昼,风雨阴晴,变化不同,山的颜色也就捉摸不定。沈周决心要画好这座多变的虞山,每天雄鸡报晓就起身,直到太阳落山才回家。他画画专心致志,心无旁。不知画纸用掉几大捆,湖水用了多少担。

经过多年的绘画,沈周以为自己掌握了虞山的变化,准备离去。忽然发现虞山的变化仍然没有摸透,他有点不耐烦,准备把画笔、画全部抛掉;但又转念一想:“若要功夫深,铁磨成针”!人家铁杆要磨成绣花针,我用的功夫还不算深。于是他继续坚持画了下去,最终成为大才。后来,人家把沈周学画的湖,题名为“画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