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历代文学精华(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8900000030

第30章 游山玩水谢灵运

谢灵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他有“山水诗人”之称,也是山水诗派的鼻祖。其诗充满道法自然的精神,贯穿着一种清新自然恬静之韵味,一改魏晋以来晦涩的玄言诗之风。

谢灵运(385~433年),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由谢灵运开始,山水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

谢灵运的诗作有《登池上楼》、《初去郡》、《岁暮》、《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除诗歌外还有赋10余篇,其中《山居赋》、《岭表赋》、《江妃赋》等较为有名。谢灵运的诗歌作品收录在《谢康乐集》中。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才学出众,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与从兄谢瞻、谢晦等皆为谢氏家庭中一时之秀。他本来在政治上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20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南朝刘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灭晋立宋国后,降谢灵运的封爵为康乐侯,改食邑为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永初三年(422年),由于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谢灵运被降为永嘉太守。

谢灵运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心情烦闷,不理政务,一味纵情山水。平日写写诗文,以宣泄胸中块垒。一年后,称疾辞官。再度做官,也因为不理政事,而且写诗攻击朝廷,被判流放广州。刚到广州,就被朝廷以叛逆罪就地正法。死时仅49岁。

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

《登池上楼》是谢灵运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中间描绘登楼远望所见到的景物,最后表达了怀人思归的情绪。诗中成功地描写了初春时节池水、远山和春草、鸣禽的变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晋初政局混乱,文人常借歌咏山水寄托超脱尘世的情志,这首诗就体现了这种创作倾向。

谢灵运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

延伸阅读

“才高八斗”与“谢公屐”

谢灵运非常狂妄,他曾对世人说:“天下才共十斗,曹子建(曹植)占了八斗,我自己有一斗,剩下那一斗,你们大家去分吧。”才高八斗的典故即出于他口。

谢灵运酷爱登山,而且喜欢攀登幽静险峻的山峰,高达数十丈的岩峰他也敢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第一位攀岩运动的爱好者。他登山时常穿一双木制的钉鞋,上山取掉前掌的齿钉,下山取掉后掌的齿钉,于是,上山下山分外省力稳当,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屐”。数百年后,诗人李白在攀登浙江境内的天姥山时,脚上踏的就是“谢公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