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南北朝那些事儿2(南北争霸卷)
10868800000008

第8章 坚城陷落

北魏降兵信誓旦旦地向匈奴皇帝报告:魏军孤军深入,补给供不上来,已经断粮,士兵每天只能吃野菜,正是歼灭魏军的大好机会。

城中有三万军队,赫连昌本来不敢出战,此时被拓跋焘欺骗,尽起大军出城攻击。匈奴人的勇猛不亚于鲜卑人,天之骄子不是浪得虚名。夏军阵容严禁,气势正盛。长孙翰等将领劝拓跋焘避开匈奴人的锐气。拓跋焘摇头道:“我们远道而来,就是要引诱敌人出城交战,老虎已经出洞,我们却避而不打,只能使敌军气盛,我军气馁,这怎么是用兵的好计策!”下令集结骑兵撤退,引诱敌军来追。

上天似乎站在匈奴人一边,天空中阴云浮动,东南风扬起漫漫尘沙夹杂着粗大的雨点砸向魏兵面颊。

赫连昌将夏兵分为两翼,左右包抄追击。鼓声震天,追了五六里路,风雨更急。宦官赵倪大声对拓跋焘说:“风雨从敌人那边来,我们逆风,敌人顺风,天不助人,何况将士们饥渴交加,陛下先行撤退,等以后再寻找时机。”

崔浩厉声喝止说:“这是什么话!我军千里而来,破敌策略一日之内怎么可以说变就变。敌人贪进不止,骑兵在前,后军已绝,正可掩击不意,将他们一举歼灭。刮风下雨,要看人怎么加以利用,如何认定对我们不利!”

拓跋焘振奋精神,把骑兵分作两队反击。夏国大将斛黎文率领匈奴军倚仗风势猛冲上来。风雨扑面,拓跋焘马失前蹄,跌落地下,匈奴人围上来砍杀。侍卫拓跋齐用身体护卫,拼死搏战,打退围攻的夏兵。拓跋焘趁此机会,翻身跳上马背,一矛刺死斛黎文,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矢,奋击不辍。魏军在他的带领下奋勇冲杀,夏军大溃。

魏军追击败兵,斩首一万余人,赫连昌来不及入城,逃奔上邽(即今甘肃天水)。拓跋焘身先士卒,杀进统万城。匈奴人关起城门,将大部魏军挡在城外,进行巷战。拓跋焘渡过惊心动魄的时刻,与拓跋齐等人混进内宫之中,弄到几件女人穿的裙子,系成绳索,绑在铁槊上,借此爬上城墙逃出城外。

匈奴人的失败不可避免,皇帝逃跑,群龙无首。成千上万的鲜卑骑兵涌进统万城,俘虏夏国的王、公、卿、将、校尉以及后妃、公主、宫女等数以万计,缴获马匹三十余万匹,牛羊几千万头,国库中的珍宝、车辆、旌旗,各种精美的器物,多得不可胜数。拓跋焘把它们分别赏赐给将士。赫连勃勃终其一生聚敛的财富一遭瓜分完毕,三个女儿被拓跋焘收入后宫为妃。

拓跋焘巡视统万城,感叹道:“蕞尔小国,把百姓奴役到这种地步,怎么能够不亡国呢!”坚固的堡垒挡不住人们追遂利益、勇敢前进的步伐。特洛伊、统万城、马其诺防线、万里长城,告诉人们,如果不思进取、腐化堕落、丧失人心,纵是固若金汤、铜墙铁壁也挽救不了灭亡的命运。

北魏大臣曾经请求增峻京城、修建宫室,搬出《易》经的话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引用萧何的话讲:“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壮不丽,无以重威。”拓跋焘反驳道:“古人有言:‘在德不在险。’屈丐蒸土筑城而朕灭之,岂在城池的坚固与否?今天下未平,方须民力,大兴土木的事,朕不想去做。萧何之对,非雅言也。”

拓跋焘生性俭率,衣服饮食够用就已满足,把财物看做是军队和国家的基础,从不轻意浪费。至于赏赐,也都赏给为国死难将士的遗属或有功之家,皇亲国戚以及倍受恩宠的人和显贵达官很少有人无缘无故得到赏赐。他把北魏国打造成一台永不停歇的军事机器。

得知统万失守的消息,赫连定退到天水,坚守陇西之地。拓跋焘从统万回兵,下令关中大军原地休整。奚斤立功心切,一再请求增援马匹和士兵,坚决进兵天水,消灭夏国残余势力。拓跋焘只得拨给战马三千匹,增派丘堆和娥清率一万人马与之会师。

战局的进展远没有奚斤想象得那么简单,匈奴皇帝赫连昌坚守平凉。魏骑长途跋涉,水土不服,马匹染上瘟疫大批死亡。

没有战马,对于善于马上作战的鲜卑人来说意味着丧失战斗力。奚斤和丘堆只得采取守势,退到安定。赫连昌大举反击,包围安定。奚斤一筹莫展,静待统万城再派援兵。

危难之中,一名叫做安颉的出类拔萃的鲜卑军官站了出来。他是北魏开国功臣安同第三子,为人正直,父亲安同晚年好敛财的事都检举揭发。他对奚斤说:“我们有进无退,若不为贼所杀,也当受到军法惩处,拼死一战吧。”

奚斤没有了半年前的意气风发,一脸疲惫:“没有战马,用步兵攻击骑兵,必无胜理,只有等朝廷派兵赶来救援,内外夹击敌人。”安颉对他这种失败情绪恨得要命,“如今强敌在外,我军兵疲粮尽,不与敌人决战,死在旦夕,等什么援兵!”

奚斤不为所动,喃喃道:“马少!马少!”

安颉满怀信心地说:“把诸将的坐骑集中起来,可以凑到两百匹,我率敢死之士冲锋,即使不能破敌,可以挫其锐气。赫连昌急躁无谋,轻率好斗,常常亲自出阵挑战,军中士卒认识他的模样。我们伏兵掩击,赫连昌可擒。”奚斤面有难色,不置可否。

安颉不和他商量,去找另一名军官尉眷,两人一拍即合,挑选了百余名精骑,趁夏兵攻城之际,突然杀出城来。赫连昌果然冲在前面。此时,狂风突起,尘沙飞扬,遮天蔽日,白天象黑夜一样昏暗。魏军敢死队认得匈奴皇帝,争相围攻赫连昌,赫连昌抵挡不住,打马逃走,安颉紧追不舍。赫连昌坐骑突然栽倒,坠马倒地,被安颉生擒活捉。

匈奴人再一次被打败,赫连定收拢残兵败将奔还平凉。奚斤这个元帅当得窝囊,活捉匈奴王这么大的功劳被偏将所得,脸上实在挂不住,留下辎重,带三日粮,追击赫连定。在马髦岭被匈奴夏国的军队阻击、包围,缺水少粮的魏军顿时溃败如潮,六七千人战死,奚斤、娥清等将领被夏军活捉。

丘堆得知败信,弃辎重,千里奔败,从安定逃往长安,又从长安逃到蒲阪。夏军轻易收复长安。拓跋焘闻报,怒不可遏,下令安颉斩杀父皇拓跋嗣给自己留下的六辅臣之一的丘堆,提拔安颉为主将,镇守蒲阪抵抗夏军。

马髦岭反击战是匈奴夏国最后一场胜利,匈奴人再也掌握不住命运。统万城的失陷预示着匈奴人在亚洲的未来,匈奴人不再是华夏民族中具有正式称谓的一个民族,不久的将来,他们和鲜卑人一起不可避免地融入汉民族,成为真正的汉人。

少年时代凶暴无赖的赫连定登上苛蓝山,遥望笼罩在统万坚城上的那最后一抹余晖,泪流满面,痛哭不止:“先帝若让我来继承大业,怎么会有今天的事!”

如果想战胜强大的北魏帝国,匈奴人需要盟国,需要战略伙伴。赫连定不止一次地问:柔然人在干什么?大宋王朝又在干些什么呢?一个和他一样雄心勃勃的宋国皇帝正霍霍地磨着钢刀。

太武帝拓跋焘一生英雄,生平只有一个对手,那就是南朝皇帝刘义隆。“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宋文帝刘义隆在历史上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既开创南朝有名的元嘉盛世,又有三次北伐兵败的耻辱。人们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既然失败就是笨蛋一个。谁去考虑对手是远击柔然,消灭匈奴,统一北方的盖世英雄。元嘉北伐以平局收场,能够和拓跋焘打个平手的人,只有刘义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