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8300000054

第54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昇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为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毕昇(?~1051),湖北英山人,生于北宋中期,出身平民,为我国古代著名发明家。毕昇首创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我国最早发明的雕版印刷术比较复杂,一般选用梨木、枣木、梓木、黄杨、银杏、皂荚等木料做成版材。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后,大大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了全盛时期。这时,不仅有政府的“官刻”和“监刻”,民间刻书业也很盛行,遍及全国各地。

在唐代发明的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灵感来自于两个儿子玩的“过家家”游戏。有一年清明节,毕昇带着妻儿回到家乡祭拜祖先。在乡下,两个儿子玩得不亦乐乎,他们从田间挖来泥巴,做成了锅、碗、桌、椅、猪、人等泥雕,随心所欲地摆来摆去。当时,毕昇正为了改良印刷术而发愁,看见儿子们捏的泥雕让毕昇眼前一亮。当时他就想,我何不也来玩过家家:用泥刻成单字印章,不就可以随意排列,排成文章了吗?这个发现让毕昇兴奋不已。回到家中,毕昇就开始了活字印刷术的第一场实验。

毕昇用一种细胶泥刻成单个的反体字,一字一印,字的笔划凸出的高度像铜钱的边缘那样厚薄,字刻好后,把印泥放入火中烧硬。然后取一块铁板,在上面涂一层松脂、黄蜡和纸灰等制成的固定剂,再将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把要印的文字一个个有序地排列在铁框内。排满了字的铁框就为一版,放到火上烘烤,等脂蜡稍稍熔化,就用另一块很平的铁板压在字面上,字面即被压平,待其冷却后,泥活字便粘在一起,成为活字版了。这样的活字版即可施墨铺纸印刷,又可在印完之后,再经烘烤,取下活字再用。

毕昇的伟大发明,在当时未被社会广泛认可,但是却开创了后世一系列其他材料活字印刷的先河。后来,逐步出现了木活字和锡活字进行印刷,明朝时又出现了铜活字和铅活字,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是在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基础上进行改进的。

活字印刷术不仅推动了中国印刷事业的发展,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13世纪,印刷术从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等地,并经过丝绸之路,向西经由波斯和阿拉伯,传入埃及和欧洲各国。欧洲在14世纪末出现了雕版印刷,在此基础上,德国的谷登堡在1440年到1480年之间,发明了铅活字印刷,并制成了一种简单的印刷机械,开创了近代机械印刷的先河,但他发明的活字却比毕昇晚了400多年。

延伸阅读

毕昇籍贯终有定论

关于毕昇的家世记载仅见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原文短短200多字的记载中,仅知道毕昇为北宋仁宗时期的一个平民,其他不详。

然而,1990年7月在湖北英山离奇发现的一块墓碑,在史学界引起了巨大震动,也逐渐揭开了毕昇的身世之谜。一名通讯员当天到农村采访,路过湖北英山草盘镇五桂村在田边休息时,无意中在睡狮山东边看到一块圆形石板横于田缺处的水洼中,上有“神主”二字。通讯员感到惊奇,仔细辨认又看出“毕昇”二字,不禁大吃一惊,从石板周边花纹以及上刻字迹看,断定石板是一块古墓碑。于是,报告了有关部门。后来,专家进行了考证,确认此碑是北宋皇祐四年(1052)所立。墓主即是我国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

那么,墓碑上年号为何不写“皇祐”而写成“白祐”?专家们进一步考证后认定,原来在历代的王朝中,百姓痛恨这个王朝时,常常是用白字来代替年号的,故此,毕昇后人在为其立碑时,故意将“皇”字下面的“王”字去掉,以示对朝庭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