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8300000046

第46章 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古代科技成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蔡伦(63~121),东汉造纸术发明家。他总结前人经验,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制成“蔡侯纸”,这种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称其为造纸术的发明者。

蔡伦家乡地处长江以南湘水(今湘江)支流耒水流域,是米谷之乡。他出身于普通农民之家,从小随长辈种田。汉章帝即位后,派人至各郡县选聪明伶俐的幼童入宫。永平年约15岁。当时幼年宦官须习字读书礼,蔡伦因成绩优异,于建初元年(76)任小黄门。此后他作为黄门侍郎而掌宫内外公事传达及引导诸王朝见、就座等事。汉和帝年间,蔡伦升任中常侍,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东汉章和元年又加官尚方令,掌管宫廷手工作坊,监督御用品的制造。89年,蔡伦开始负责监管刀剑武器和其他器械的制造工作。蔡伦监督制造的器械,全都精工坚密,世人争相仿效。

进宫之前,蔡伦就对造纸感兴趣,曾经用破旧的废物,如破鱼网、麻头、旧布等糅和在一起来制造纸张,作过许多加工试验,都不是很成功。

于是他认真总结西汉以来用麻质纤维造纸的经验,经过长期的实验,对造纸的原料和造纸工艺都进行了改进,他把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等作为造纸的原料,不仅扩大了原料的来源,还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用石灰进行碱液蒸煮的工序,使植物纤维分解速度加快、分解分布得更加均匀、细致;经过切断、捣碎、沤煮、化浆、定型、风干等一整套工艺流程,纸张的质量大大提高,书写起来极为方便。

105年,蔡伦将他监造的优质纸张进献汉和帝,因造纸有功,被封为龙亭侯。之后,植物纤维造纸开始代替竹简、丝帛,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蔡伦也因此被后世奉为造纸业祖师。

经过蔡伦改革之后,造纸业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行业,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纸的推广使用,为保存文献、记载历史、交流思想、积累传播文化、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蔡伦的造纸术陆续传到朝鲜、越南、日本、阿拉伯以及非洲和欧洲,到19世纪又传到澳洲,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蔡伦因对造纸的巨大贡献不仅被中国的造纸工人奉为造纸鼻祖,还被日本等国的造纸工人尊为祖师,历代供奉。我国大部分的产纸地区,都有为祭祀蔡伦而建造的庙宇。每年的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蔡伦的祭祀纪念日。

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其著作《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高度评价了蔡伦的造纸术。他认为在两个世纪以前,西方的文化超过了中国文化,但由于造纸术的发明,使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建设加快了。可以说,如果没有蔡伦的造纸术,就没有延伸阅读

蔡伦与造纸的传说

东汉和帝年间,耒阳出了个名叫蔡伦的人,发明造纸,后来成了仙,经常云游人间,传授造纸术。相传,原先造纸,用纸帘子舀纸浆,沓在纸榨上,榨干水后,只要用扇子一掀,这纸砣便一张一张地分开。一日,蔡伦外出,行前招呼徒弟:“好生在纸坊造纸。”当开始的时候,徒弟还听话。后来就懈怠了,常常溜出作坊,去寻欢作乐,耽误了造纸大业。蔡伦回坊后,非常恼火,便当即下令:“扇子掀不开纸。”从那时起,纸砣子榨干后,要想分成数张,就要用手一张一张去拉开。更可惜的是蔡伦一气之下,急于归天,没有把那又白、又薄、吹笛子用的好纸制造绝技,传给凡间徒弟。据说蔡伦归天之前,徒弟们追上去,跪地求教吹笛纸的造艺。蔡伦说:“我已经将此纸藏入竹内,尔等要学,可去竹筒管里找取!”说完便升天去了。徒弟们砍下竹来劈开一看,果然每节竹筒管里都有一层又白又薄的纸,纸间还印有纸帘子上的花纹。这就是当今人们称道的“竹膜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