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历代名人精粹(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8300000014

第14章 东吴雄主——孙权

孙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在推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权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有作为的帝王之一,在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是东吴政权的开国皇帝。

传说,孙权的母亲吴氏夜晚梦见红日东升,黄龙入体,不久就生下了孙权。孙权的父亲孙坚原来只是一县的小吏,黄巾起义爆发后,他招募兵勇千余人拥兵自守,升为别部司马,继为长沙太宁,曾依附袁术巩固势力,192年在与刘备作战中中箭身亡。孙坚的长子,当时年仅17岁的孙策以孙坚旧部为基础占据江东,不到十年时间便削平江东各方割据势力,成为江东霸主。孙策非常喜欢弟弟孙权,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公元200年,孙策被刺,18岁的孙权便成为了江东的新主人。

孙权的一个长处是“好侠,养士”,能好侠,就会义声远播;能养士,就有士肯出死力。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之后举贤任能,把父亲的旧部下、哥哥的部下及好朋友都团结在一起,并很快赢得了部下的支持,使江东名士张昭、周瑜、鲁肃、程普、太史慈等对他“委心而服事焉”,因此很快稳定了东吴的局势。

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每一个稍有能力割据一方的势力都想得到扩充。北方的曹操、襄阳的刘表、盘踞蜀地的刘备以及孙权都在明争暗夺。但是刘表无能,举措失宜,所以地位不稳。其他三家都将目光投向了他。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一举灭掉刘表的江夏太守黄祖。但未等孙权对刘表用兵,曹操已率大军袭襄阳,继承刘表的刘琮不战而降,荆州被曹操占领。接着,曹操从江陵顺江东下,图谋一举消灭孙权,席卷江

东。出发前,他写信恫吓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对此,年仅26岁的孙权显露出他的足以与曹操、刘备并称无愧的政治家的才干。当他听了东吴内部主战派和主降派七嘴八舌的辩论以后,“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这是何等的气魄!也正因为他有抗曹的巨大决心,在各方面又处置得宜,因而才取得了在赤壁之战中以孙、刘五万联军大破二十多万曹军的奇迹。从而形成了三分天下、三足鼎立的局面。

219年,孙权夺取了荆州,袭杀了蜀国大将关羽,次年又在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229年,孙权趁魏明帝年轻、吴国与蜀汉关系较好的时机称帝,改元黄龙。

孙权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还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的另一大历史功绩就在于对江南的开发。

东汉以前,江南经济虽有进步,但还相当落后。东吴政权是在江南建立的第一个大政权,它的规模和实力,要远超过秦以前的吴、越、楚,而足以与北方的曹魏和西南的蜀汉相抗衡。为了维持这个大政权,需要相应的人力、文化、技术和经济条件,这对江南的开发是有利的。

孙权接替孙策主事不久就开始推行屯田制度,他还兴修水利,开凿了几条运河,使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航海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另外,孙权在称帝之前就在交州和广州设立郡县,242年又派兵攻占海南岛,此延伸阅读

孙权“草船借箭”

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其实这是作者为诸葛亮锦上添花,历史上真正“借箭”的,是孙权。“借箭”的时间是赤壁之战四年多之后。曹操为了报仇而率军南下,进攻濡须口。一天,孙权亲自乘坐战船,深入曹营,来到前方视察。曹操下令弓箭手射箭,一时万箭齐发,矢下如雨。不一会儿,孙权的舰船上便射满了箭。因受箭的一面偏重,船体渐渐倾斜,眼看就要翻覆,孙权急忙下令把舰船调转身来,用另一面受箭。等到舰船的两面被射上差不多数量的箭后,船体又恢复了平衡,孙权满载而归。由此看来,孙权的“借箭”,完全是在紧急情况之下采取的一种急中生智的应变手段。但这种客观的“借箭”效果,正好反映了孙权卓越的军事才干和临危不惧的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