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52

第52章 吴起变法

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各诸侯国纷纷掀起改革的浪潮,北方三晋悄然兴起,国力逐渐变得强大。而楚国早已衰落两代,楚悼王即位后,面临内忧外困、危机四伏的局面,改革图强成为此时唯一的选择。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人,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

据史料记载,吴起曾到鲁国拜孔子的弟子曾参为师。后来母亲去世,为了“誓为卿相”的誓言,吴起没有回家居丧。而曾参是个大孝子,在他看来,吴起不为母亲服丧,简直是大逆不道。于是,曾参同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将其赶出了师门。

吴起转而钻研兵法,来到鲁国,正赶上鲁穆公改革内政,吴起就留在了鲁国。后来齐国大军压境,鲁穆公想用吴起为将,又因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犹豫不决。吴起即回家杀死妻子以表明自己绝齐的心迹,随后率大军大败齐军。后遭鲁穆公猜忌,当时魏文侯招贤纳士,吴起于是离开鲁国,辗转来到魏国。魏文侯十分爱惜人才,当时,在他身边已经聚集了卜子夏、段干木、魏成子、乐羊等一大批文臣武将。对于吴起的到来,魏文侯十分重视,先任他为将军,后又破格提拔为西河守。

在魏文侯的重用下,吴起的军事才能尽显,政绩显赫。在镇守西河的军事实践中,吴起提出了“战胜易,守胜难”、“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军事观点和战略思想。在治军方面,吴起则提出“教戒为先”的思想,提倡教育和军纪、厚赏和严惩、用兵和爱兵相结合。而吴起创立的武卒制的实行,则大大提高了魏国军队的体能和战斗力,从魏文侯到魏武侯,再到魏惠王,魏国军队在一系列诸侯争夺战中所向披靡,形成了独霸中原的局面。

文侯死,公叔嫉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以德高望重的田文为相。后来田文死了,公叔为相。公叔心胸狭隘、嫉贤妒能,功勋卓著的吴起对他而言,就成为一种严重的威胁和无形的压力,整天忧心忡忡,长吁短叹。于是公叔千方百计排挤吴起。后来在仆人的策划下,公叔设计离间了魏武侯和吴起。魏武侯对吴起日渐疏远,君臣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吴起害怕遭受陷害,于是离开魏国,一路狂奔,逃到了楚国。

大刀阔斧行新法

当时的楚国,经济落后,国力孱弱。楚悼王继位后,魏、赵、韩等国每年都来入侵。万般无奈之下,楚悼王只得用重金求助于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得以跟魏、赵、韩讲和。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恰在他思贤若渴、热切盼望变法图强的人才之时,吴起来到了楚国。吴起的到来,让楚悼王看到了振兴国家的希望,马上封他为宰相,主持变法。

在楚悼王的倾力支持下,吴起大刀阔斧,进行变法。没过多久,楚国落后的局面就大为改观,其军事力量也迅速增强。据史书记载,变法后的楚国,“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诸侯皆患楚之强”。曾与魏国“战于州西,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一时间,楚国名声威震四方,中原诸侯各国无不刮目相看。

身遭射杀变法止

吴起变法废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严重危害了旧贵族势力的利益,楚国的贵戚大臣都想杀他而后快。新法推行了一年多,楚悼王死去,楚国的贵戚大臣们趁机作乱,群起围攻吴起。吴起最终寡不敌众,在无处可逃的时候,转身冲进楚悼王的灵堂,趴在楚悼王的尸体旁以期躲避众人的追击。众人略微迟疑了片刻,纷纷举起手中的弓箭向吴起射去。吴起身中数箭而亡。

旧贵族们的箭在射死吴起的同时,也射到了楚悼王的尸体上。按当时楚国的法律:加兵于王尸者,罪及三族。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即位后,参与射杀吴起的七十多家旧贵族全部被诛灭。

延伸阅读

吴起为士兵吸吮疮口的故事

吴起爱兵如己。在一次行军的时候,有个士兵身上生了脓疮,吴起亲自用嘴为他吸吮脓水。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嚎啕大哭,别人觉得奇怪,就问她哭什么,士兵的母亲边哭边说:“我丈夫曾经在吴公手下当过兵,吴公也曾为他吸过疮口,我丈夫感念吴公的恩德,结果战死了。现在吴公又为我儿子吸疮口,怕是儿子也不知道要战死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