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115

第115章 明太祖与佛教

明太祖在位期间,对佛教实行既整顿限制、又保护提倡的政策。这一宗教政策的实施,使得明初佛教迅速恢复和发展,促进了佛教诸宗的融通,奠定了后来僧寺分立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曾出家为僧,他对佛教也的确有感情,他建立明朝后,对佛教采取了保护措施,在朝廷设僧录司官,统领全国佛教,促进了佛教的发展。

传奇皇帝朱元璋

在中国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的、最正宗的、和尚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出生也是充满传奇,母亲怀他时,是神受丹而孕。生下时红光满室,邻居还以为朱家失火了呢。《明史?太祖》(本纪第一)记载:“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传说隋文帝杨坚有帝王相貌,朱元璋更不简单,“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意志廓然。人莫能测。”

因为贫寒,朱元璋17岁便出家皇觉寺。但不多久,因为灾荒没吃的,寺内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出去化缘。在化缘的路上,朱元璋得了一场大病,险些死了,幸好得到仙人的指点帮助,才免去灾难。对于朱元璋的这段经历,《明史》记载:“逾月,游食合肥。道病,二紫衣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凡历光、固、汝、额诸州三年,复还寺。”从《明史》中可以看出,对自己出家当僧人的历史,朱元璋并不觉得丢人,但他神化了这段历史,虚构出“二紫衣人”出来。

大兴佛教助王政

明太祖朱元璋以皇觉寺僧而成帝业,对佛教不仅崇信,而且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登基伊始,就在南京天界寺设立善世院,建立僧官制度,下令免除憎人的度牒费,并召集东南名僧到南京数建法会、校刻藏经。

朱元璋深知佛教有导愚化顽辅助王政的作用,对佛教实行了扶植、保护、利用的政策。因此他于立国不久,就制定了严格、完善的宗教政策,推行了严格选任寺庙主持,对僧人进行业务考试,建立度牒,僧籍制度,控制寺院数量等一系列整顿措施。不久,又颁布了《申明佛教榜册》,要求僧人各归本宗,各事其职,并专门成立了主管佛教的政府机构——僧录司,把佛教活动严格控制在政策管制范围内,从而形成明代寺庙建设的突出特点:大寺统中寺,中寺统小寺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下兴建了数量众多的寺庙,仅南京一地就有大小寺庙300余所,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朱元璋并御撰《集注金刚经》及《释道论》、《三教论》、《习唐太宗圣教论》、《明施论》《心经序》等有关佛教的文章,并通令全国僧尼讲《心经》、《金刚经》、《楞迦经》三经,分寺院僧为禅、讲、教三类。

由于明太祖及帝后的带头崇信,熏陶感染,其后诸帝无不奉佛。成祖、宜宗、英宗、宪宗、孝宗、神宗及慈圣李太后等,都特别崇奉佛教,大力提倡佛教,兴建寺院,广做佛事。

明成祖为了纪念生母,下令在南京建报恩寺,前后历时19年,花费白银3000万两。报恩寺富丽堂皇,俨若王宫,且拥有田地塘荡上万亩,经济实力十分可观。诸王大臣也争做护法敬僧、祈福延祚、弘法布道的善事。

延伸阅读

朱元璋与童谣

据《元史·五行志》记载:朱元璋是安徽濠州(凤阳)人,家境贫寒。至正四年,在濠州钟离乡的皇觉寺里当了和尚。此后他随郭子兴起义,一步步成为该军统帅,终于于公元1368年攻克了大都,推翻了元朝,建立了大名政权。其实早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就流传着一首童谣:“一阵黄风一阵沙,千里万里无人家。回头雪消不堪看,三眼和尚弄瞎马。”三眼和尚,指朱元璋,三眼寓意为超常;瞎马指遍体鳞伤的元朝,因蒙古人被称为马上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