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历代政治演进(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10866400000011

第11章 司马睿建东晋

司马睿于317年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司马睿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使得江南的名士与渡江的中原人士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公元四世纪初,在内乱外患的双重打击下,西晋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都城一度由洛阳迁到了长安。但迁都并不能挽救它灭亡的命运。316年,匈奴人刘聪率兵攻下长安,晋愍帝司马邺被俘,西晋宣告灭亡。

东晋的建立

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在位六年,十五岁嗣琅邪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越以其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汉主刘渊举兵后,中原局势恶化,司马睿用王导之谋,请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朝廷遂于永嘉元年(307年)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九月南下。

他在王导、王敦辅助下,优礼当地士族,压平叛乱,惨淡经营,始得在江南立足。建兴四年(316年),汉刘曜陷长安,俘晋愍帝,西晋亡。次年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始建国,改元建武。他广辟掾属以为辅佐,有“百六掾”之称。六月,孤悬在北方的晋地方长官刘琨、段匹、刘翰等汉、胡180人上书劝进。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改元太兴,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

夺权之战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他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本人才能也不高,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政治家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让王导的堂兄王敦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握有重兵,控制军权。其他重要的官职,大多数也由王导家族担任。东晋王朝,实际上是王导和司马睿共同掌握的。司马睿在登基大典上,几次请王导和他一起坐上宝座,接受群臣拜贺,王导谢绝。时人曾流传说:“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在稳定了皇位后,开始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就起用刘隗、刁协为心腹,以削弱王导势力,并暗中进行军事部署,试图最终全面排除王导势力。王敦先发制人,从武昌起兵击败刘隗,进入建康,杀死刁协。在王导的劝说下,王敦才退兵武昌,政权仍然由王导控制。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322年闰十一月己丑日晚,司马睿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内殿。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司马睿死后的庙号为中宗,谥号为元帝。

延伸阅读

草木皆兵

前秦的先头部队在洛涧附近被晋军偷袭,被击败得溃不成军,不但令秦兵士气受挫,亦令一向骄傲的苻坚信心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前进,便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晋军动静。他看见对岸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长满无数草木,北风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即时大惊地跟苻融说道:“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你怎么说他们是弱旅?”后来,人们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