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新编癌症防治与配餐宜忌
10865500000013

第13章 子宫肌瘤

新编癌症防治与配餐宜忌

子宫肌瘤原称“子宫纤维瘤”、“子宫纤维肌瘤”、“子宫平滑肌瘤”等,是指发生于子宫肌壁间胚胎性细胞的良性实质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肿瘤,据统计35岁以上妇女约20%患有本病。好发于35~45岁妇女,尤其为不孕妇女,一般认为与长期、大量、持续的激素(主要为雄激素)刺激等因素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症瘕、石瘕、崩漏、带下等范畴,其主要病因病机为七情太过,肝失条达,损及脾胃致冲任失调,肝气郁结,日久则气滞血淤,搏结宫内所致。

“临床诊断”

一、病症表现

1.子宫出血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甚至挟有大血块。并可有不规则出血。如浆膜下肌瘤发生阴道出血较多,尤其是瘤蒂垂入宫腔或脱出子宫颈坠入阴道;若肿瘤表面溃疡、坏死、感染时,则出血较为严重。

2.疼痛多见于有继发病变或并发症的患者。如发生某退行性变化、感染或瘤蒂扭转时,可引起急腹症;当子宫将要排出突向宫腔的带蒂黏膜下肌瘤时,可发生痉挛性子宫收缩剧痛;当肌瘤增大嵌塞于盆腔,尤其是阔韧带内肿瘤可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向腰及下肢放射。如绝经后原有的肌瘤出现疼痛,则提示肌瘤有恶变的可能,应高度重视。

3.压迫症状肿瘤增大,可压迫附近器官而产生各种症状,压迫膀胱,可发生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潴留;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秘结或大便时疼痛;压迫神经可引起腰腿痛;压迫输尿管和髂内、外静脉和神经,可引起静脉回流不畅,出现下肢水肿或神经性疼痛。

4.腹部肿块肌瘤增大,患者可自觉下腹部肿块,当膀胱充盈时,往往发现肿物的位置上升,肿物较硬,表面形状不规则,常是浆膜下肌瘤的表现。

5.白带增多当黏膜下肌瘤表面发生溃疡或有继发感染时,阴道可见大量流液,甚至呈脓样,有臭味。

6.不孕约有25%~35%的子宫肌瘤患者并发不孕,二者关系密切。

二、并发症

1.肌瘤扭转浆膜下带蒂的子宫肌瘤,容易发生瘤蒂扭转,引起急腹症状。如不及时处理,肿瘤又不断自行转回时,可引起瘤蒂断裂,肿瘤游离,最后形成寄生性肌瘤。瘤蒂扭转后,肿瘤出现淤血、坏死,临床表现与卵巢肿瘤扭转极其相似。有时肌瘤呈不对称增大,由于重力关系或患者急剧改变体位,可发生子宫纵轴为中心的扭转,亦可引起急腹症状。

2.肌瘤感染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后,如与肠管发生黏连,受肠道细菌感染,可引起感染或化脓。而黏膜下肌瘤常与流产,足月分娩后的子宫内膜炎并发。

3.附件炎并发附件炎后,常见盆腔黏连,症状除盆腔炎表现外,肌瘤的临床症状亦多严重。

三、实验室检查

1.B超其典型特征是:①子宫增大,肿物与子宫分不开,肿物轮廓呈结节状。②提高灵敏度,则肿瘤内出现较密集光点,呈“阳性充满图像”。③降低灵敏度,则肿瘤呈暗质为“阳性充满图像”。后壁显影模糊或不显像。

2.X线宫腔碘油造影,对黏膜下肌瘤可作出早期诊断。并可显示黏膜下肌瘤的位置、大小及数目,有肌瘤的部位则显示宫腔充盈缺损。

3.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出物的病理检查,能明确宫内膜是否发生增生过长或腺癌。

“辨证”

1.肝郁气滞经期不准,月经失调,淋漓不净或崩中,头晕头胀,精神郁闷,烦躁易怒,或乳房胀痛,胸肋或少腹胀痛,纳少眠差,舌质黯红,苔薄黄,脉弦。

2.气滞血淤少腹肿块,月经失调,经量多常夹血块,经期延长,痛经,经前或经期第一、第二天刺痛或胀痛尤明显,腰腿酸痛,舌质紫黯,脉沉涩。

3.湿热下注带下量多,黏腻腥秽,少腹坠胀,发热,口干口苫,小便色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

4.寒凝血淤腹内肿块,疼痛难忍或少腹冷痛,月经失调,挟青紫血块,腰酸肢冷,苔薄白,脉迟涩。

5.脾肾两虚月经提前,量多或淋漓不止,色淡红,面色咣白或虚浮,神疲乏力,腰酸腿软,白带量增多,纳差,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弱。

6.肝肾阴虚月经提前,量多,色红稠黏,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乏力,耳鸣,烦躁不安,小便黄,大便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药膳方精选”

猕猴桃根猪肉汤

“配方”毛花猕猴桃根250g,瘦猪肉200g,鸡蛋3枚。

“制法”将毛花猕猴桃根洗净,与瘦猪肉、鸡蛋同置于锅内,加水适量共煮汤服。

“用法”每日或隔日1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生肌。

“主治”用于子宫体腺癌术后阴道出血的患者。

血藤猪肉汤

“配方”鸡血藤100g,瘦猪肉150g。葱、姜、盐、酱油等佐料各少许,清水适量。

“制法”将鸡血藤洗净,切2.5cm长;瘦猪肉洗净,切成小块。置鸡血藤、猪肉于锅中,加入葱、姜、盐、酱油、清水;用武火煮沸后,转以文火煮至肉烂,去鸡血藤,喝汤吃猪肉。

“用法”佐以食用。

“功效”活血通络,散淤止痛。

“主治”用于子宫肌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