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怀孕知识大百科
10861400000031

第31章 分娩·产后篇(4)

1.适当活动,至少3周以后才可从事家务劳动。

2.保持身体清洁,居室环境应清洁通风,注意保暖。

3.两周内禁止性生活。

4.合理饮食,不可过于滋补,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5.忌烟酒。

新妈妈的身体变化

宝宝已经满1周了,宝宝的出生仿佛还在昨天,可是在新妈妈看来却是那么漫长,历经辛苦,备尝初为人母的种种滋味,不过,看到宝宝一天天进步,新妈妈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的。

在这1周中,新妈妈们还要继续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很多新妈妈感觉自己的身体还是非常虚弱,的确是这样的,身体上的很多不适还没有摆脱。不过在坚持保养和注意的前提下,再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好转的!

宝宝的生长发育

出生1周的宝宝,状态已经初步形成而且逐渐地趋向稳定,在这里我们把已经出生七天宝宝的独特个性作个详细的介绍:

宝宝平平安安地度过1周时间了,一家人的辛苦终于没有白费,看到胖乎乎的小生命一天天的成长,一定会有一种成就感!

正常情况下,出生1周的宝宝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其身体机能、心智发育,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虽然每个宝宝的生活习性不太一样,但是大多数的宝宝每天要做的就是睡觉和吃奶,奶水量是不是充足呢?怎样包裹他,他才会舒服呢?

宝宝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牵动着大人们的心,不要着急,阅读下面的内容,你将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给宝宝起名、申报户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新生儿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报出生登记。新生儿落户随父随母采取自愿的原则,因此,宝宝应在出生后一个月以内自愿选择随父或随母申报出生登记。

给孩子申报户口的时候你需要携带以下材料: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的身份证、户口本以及两本结婚证,这些材料都要一份复印件。

按国家规定休产假

对于生育假期,国家劳动法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就是不少于90天。另外,每个地区对产假都有自己的补充规定。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新生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如何接待来访者

1.依旧穿着睡衣在床上坐着或躺着。当看到你穿着睡衣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考虑到你没有完全恢复正常,不会逗留很长时间。

2.限制探访时间。当你在沙发上休息的时候,你的丈夫或者父母可以帮助你招呼来访者,并且帮助你送客。别担心,这并不会被认为是无礼。

3.不要把你的宝宝在客人中传来传去。像你一样,你的宝宝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环境。

4.可以请来访者帮个小忙。来访者将会非常高兴去帮你做点什么,比如把热奶在凉水中冰一冰。

产后第一周须注意

1.会阴有切开创口的,要侧卧,这样可以缓解疼痛,还能预防恶露污染伤口。

2.观察恶露的量是否逐日减少,颜色是否逐渐变淡,气味是否由腥到无。

3.进行适当的活动,增强身体抵抗力。

举腿运动。仰卧,双膝弯曲,脚心平放在床上。首先,大腿和床呈直角弯曲。呼吸一次。大腿更加靠近肚子。大腿和床平行恢复原状,腿伸直,呼吸一次放下腿。每日早、晚各2回。每回双腿交替各做5次。

骨盆运动。仰卧,膝盖直立,脚心平放在床上,手掌平放在两侧。双腿并拢,先向右倒,呼吸一次,再向左倒。做举腿运动。每日早、晚两回,左右各5次。举落手臂的运动。该项运动主要为刺激胸肌使母乳流淌通畅;同时,上半身的肌肉也得到恢复。

按摩胳膊。用手掌和手指从上到下揉搓胳膊的外侧。然后用相同的要领揉搓胳膊的内侧。每日可随时做,做时左右交替各10次。

预防恶露不净

产后4~10天,随着子宫内膜的修复,出血量逐渐减少,恶露颜色转为暗红色与棕红之间。约2周后转变为白色恶露,内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表皮细胞及细菌,持续2~3周后干净。若红色恶露持续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断者,称为产后恶露不绝。这是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若迁延日久,除了直接影响到新妈妈的身心健康外,还不利于母乳喂养,可能会影响到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产后恶露不绝主要是因为产后子宫复旧不全、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所引起。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千多万新妈妈,其中约有70%在产后自然恢复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产褥期子宫收缩不良的情况,国外报道亦称该现象有上升趋势。因此,本病的预防对孕妈妈来说至关重要。

该病大多由胎盘、蜕膜残留或宫腔内感染引起,所以只要加强产前、产后正确的护理,就可以有效地预防产后恶露不绝的发生。怀孕28周内应该禁止性生活,以防胎膜早破。对胎膜早破者,必须消毒会阴,并观察羊水性状,每日测体温2次,必要时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坚持母乳喂养能帮助子宫恢复,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同时要做好产褥期卫生,产后每日用碘酒棉球消毒会阴2次,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盆浴,防止患阴道炎而发生上行感染。若为会阴侧切的新妈妈,休息时最好用右侧卧位以防发生切口感染而致上行感染。若恶露有臭味儿而且子宫有压痛表示有合并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剖宫产新妈妈需要特别注意

如果没有异常情况的话,从第四天开始新妈妈的状态就会有明显好转。很多新妈妈会在这个时候开始觉得再住院也只是浪费金钱,并想着出院,但丈夫们应该努力说服新妈妈,再在医院观察几天。现在的新妈妈还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丈夫应该更加关心妻子的产后恢复。

若是身体没有出现异常,产后第七天左右,新妈妈就可以出院了。回到家后,丈夫还要随时观察妻子的身体状态。是否发热、手术部位是否正常等都应该关心。如果是在公司,丈夫也应该每2个小时往家里打一个电话确认一下。下班后,丈夫可以安心、温柔地试着和妻子进行深入的交谈。比如,如何养育孩子等等,这些话题往往也是新妈妈此时最关心的话题。

1 测量体温

回家一周内,最好每天下午测一次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低热并及时处理,不宜等到高热再去急诊就医,如果高热时再进行治疗会比较麻烦,且易转为慢性输卵管炎,造成继发不孕症或宫外孕。

2 当心晚期产后出血

剖宫产子宫有伤口,较易造成致死性大出血,产后晚期出血也较多见,回家后如恶露明显增多,呈月经样,应及时就医,特别是家住农村交通不便者更应及早治疗。最好直接去原分娩医院诊治,因为对新妈妈的情况有一定了解,处理也方便。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康复,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3 疼痛消失

手术后的疼痛感,此时也应该几乎完全消失了。

4 大量饮水

产后的3~5天内,新妈妈的身体还是很虚弱。伤口仍然疼痛,年轻的新妈妈会有便秘和肿胀的感觉,这是麻醉所引起的,因此大量饮水是非常必要的。最好饮用热茶和不低于室内温度的水,这样能促进肠子的蠕动。

5 及时排便

产后的5~6天,剖宫产的新妈妈应该可以开始正常大便了。

剖宫产后,由于疼痛致使腹部不敢用力,大小便不能及时排泄,容易造成尿潴留和大便秘结。因此更应该按正常的作息,养成习惯,及时大小便。

6 请家人都来帮忙

剖宫产的新妈妈一般是在产后5~7天出院。在出院之前,年轻的新妈妈需要找好能够帮助她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做饭和带孩子的帮手。最好是丈夫能够休假,或者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能够提供帮助。现在很多月嫂公司的服务也很规范,而且月嫂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剖宫产分娩的妈妈比自然分娩的妈妈需要更多的“做妈妈的感觉”,因此她们常常抱着孩子不放手,所以其他的工作应该有人帮她分担。

7 饮食

当新妈妈排气后,饮食可由流质改为半流质,食物宜选用富有营养且容易消化的。

可以选择蛋汤、煮软烂的粥、面条等,然后依新妈妈的体质,饮食再逐渐恢复到正常。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急于喝一些油腻的下奶汤,例如鸡汤、肉汤等等。

8 剖宫产后的心理恢复

剖宫产后身体的恢复因人而异,除了身体上的伤口之外,心灵上也有创伤,在剖宫产一般需要度过五个阶段,才会最终复原。

由于很多原本想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在接受了手术后,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手术后过了一个小时后,很多新妈妈才开始接受剖宫产这个事实。

在分娩后的第一周里,这种感觉渐渐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失望的情绪。很多新妈妈没有亲身经历孩子被娩出的过程,感到很遗憾。通常,很多剖宫产的新妈妈很难进入母亲的角色。

第三个阶段从分娩后的第八周开始。许多新妈妈把与宝宝相处时,做得不够完美的原因都归结于是剖宫产惹的祸。在这个阶段,年轻的新妈妈们经常梦到分娩的过程,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而这些梦境有助于使她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分娩过程。

到了第四个阶段,与其他有类似分娩经历的女性相接触非常重要。有的时候,通过剖宫产分娩的新妈妈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愿意与同样是剖宫产生孩子的母亲说话。当她们发现有很多类似的经历的时候,不再感到孤独,从而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放松。

第五个阶段,分娩的痛苦经历被渐渐淡忘,能够客观地对待剖宫产了。

出生后1周宝宝体重会增加

分娩1~2周后,随着哺乳量的增加,体重便渐渐恢复。此后,体重会不断增加,据说出生后1个月左右时,平均每天约增长30克以上。不过尽管这样,也不必每天量体重,每隔3天测1次即可。如果是健康的新生儿,待健康检查时再测体重。

脐带自然脱落

新生儿肚脐上的脐带,一般在出生1周后逐渐干枯,变成黑褐色,自然脱落。有的新生儿脐带脱落缓慢,请注意不要硬去把它摘掉。脐带初掉时创面发红,稍湿润,与受伤时相同,往外渗水。一旦被细菌感染,很容易侵入血液中,因而消毒以后,要用清洁药布敷在上面,并让脐部经常保持干燥。另外,要注意将尿布远离脐部,因为新生儿撒尿会污染脐部,使脐部总不能干燥。如果脐部伤痕长时间不愈合,出现疙瘩、并渗血水时,应及早就医。

新生儿的呼吸方式

随着胎儿娩出后的第一声啼哭,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新生儿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胸部和腹部一起上提,吐气时,腹部往回瘪,这是新生儿呼吸的特点。如果新生儿呼吸时,胸部往上鼓,腹部往里瘪,鼻孔也往两侧鼓,呼吸困难并伴有轻微的呻吟时,要注意观察。

新生儿脉搏是在脖子的侧面和脚根处进行测量。脉搏数为成年人的2倍左右,1分钟跳动120~140次,在新生儿哭闹时,可达到160次以上。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36.7℃~37.5℃是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新生儿身体发育和内分泌

出生时皮肤发红的新生儿过一、两周后,就像洗海水澡时被晒过的那样,会脱一层薄皮,这是正常的,不用去管它。

从第四天到第七天,新生儿的乳头常常发肿。不论男孩、女孩都是如此,甚至流出乳汁。这种现象在3周内会自动消失。

有的新生儿在乳头和腋下之间长有米粒大小的副乳,不必管它。有的女婴会从阴道里流出类似牛奶那样或者夹杂有血液的液体,这是受母体激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会自然痊愈。有些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所谓的过性发热,持续2~3个小时(体温在38℃),一般认为是水分不足,可喂点凉白开水。牙床上也会出现白珍珠似的小白点,不要误以为是长牙齿,这种小白点有的要持续3~4个月,但能自然消失,没有什么害处。

第七章 产后护理(3)

新生儿的大便

大小便是人天生的非条件生理反射。新生儿期,宝宝的排泄次数多且无规律性。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大小便次数减少,量增加。所以1~3个月的小宝宝排泄护理则稍不同于新生儿期,这阶段排泄护理有新的讲究。

1 喝母乳时

喝母乳的孩子排稀便,便呈蛋黄色且有味,每日排便次数多。因为母乳中的乳糖可抑制大肠吸收水分,每日可排3~8次便,偶尔会超过10次以上或排泡沫便。

2 喝配方奶粉时

浅黄色便。跟喝母乳的孩子比,便中含的水分相对较少,呈泥状。便的颜色有时呈深黄色或偏绿色。次数是每日2~4次,偶尔便里混着白粒,这是配方奶粉没有完全吸收导致的,家长不必担心。

3 混合授乳时

如果混合授乳时母乳的比率高,就会排出黄色的稀便,配方奶粉的比率高就会排出混着颗粒的便便。每日排4~5次便,还有酸味。

小贴士

尽早培养宝宝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仅使宝宝的胃肠活动具有规律性,有利于宝宝皮肤的清洁,减少家长洗尿布的麻烦,还可训练宝宝膀胱储存功能及括约肌收缩功能。因此,在宝宝满月前后就应把大小便。

新生儿的睡姿

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的仰卧方法为新生宝宝的睡姿较为安全,特别是对于那些颈部不能挺直的新生儿,更不要采用俯卧的睡姿。

1 听觉

新生儿的听觉是很敏感的。如果你用一个小塑料盒装一些黄豆,在新生儿睡醒的状态下,距他耳边约10厘米处轻轻摇动,新生儿的头会转向小盒的方向,有的新生儿还能用眼睛寻找声源,直到看见盒子为止。如果用温柔的呼唤作为刺激,在宝宝的耳边轻轻地说一些话,那么,宝宝会转向说话的一侧,如换到另一侧呼唤,也会产生相同的结果。

新生儿喜欢听母亲的声音,这声音会使孩子感到亲切,不喜欢听过响的声音和噪声。如果在耳边听到过响的声音或噪声,新生儿的头会转到相反的方向,甚至用哭声来抗议。

为了使孩子发展听力,你在喂奶或护理时,只要宝宝醒着,就要随时随地和他说话,用亲切的语声和宝宝交谈,还可以给宝宝播放优美的音乐,摇动柔和响声的玩具,给予听觉刺激。

2 视觉

新生儿刚生下来对光线就很敏感,出生后1周时的视力为0.01~0.02,2~4周时即能两眼凝视光源,能追随物体的中线。例如用手指在新生儿眼前10厘米的地方晃动,眼睛有时会随着转动。但新生儿不能把头与眼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当头被动转向另一侧时,眼不能随头同时转动,常要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