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中国妈妈”启示录
10861200000011

第11章 父母教育子女的不同类型方式

父母教育子女的不同类型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权威但有爱心的父母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是将爱心与严格结合在一起,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有时也被称作为tough love型。之所以在英文中使用tough love一词,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会缺少,但严格的管教却未必是每一个父母都能做得到的,特别是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成了一个普遍现象。但我们所说的严格管教不是粗暴地对待子女,更不是拳打脚踢式地教训子女,而是为孩子设立规则和规范,使孩子从小就按照规则来办事,树立起良好的人生观。

权威但有爱心的父母,其教育方式是美国许多教育专家和心理学者所称赞的一种教育类型。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既为子女的成长设立了规范,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父母为子女设立了很高但又非常现实的标准,他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树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社会负责的人的观念,而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也会不断培养孩子的这种品格。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这类父母会毫不犹豫地作出回应,但不会以一种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子女,而是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问题出现的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让孩子知道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错了,进而吸取教训,在改正错误中成长。权威但有爱心的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温暖、合理、细心的,他们支持子女的个性发展,鼓励孩子不断增强独立性。

这种类型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可简言之为:平衡是生活的金钥匙。父母为子女的生活设定了明确的是非界限,该为之则为之,不该行者绝不行。父母为子女设立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言传身教,对孩子鼓励多于斥责。当孩子逐渐长大时,这种类型的父母会不断给予子女更多的选择,包括对人生的认知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

下面我们看看另一种类型的父母,这种父母在教育子女的天平中过分强调孩子服从父母,通常被视为专制型的父母教育类型。当他们的意见或是建议遭到子女反对时,当他们为子女设定的目标遭到子女拒绝时,这种类型的父母往往会采取更粗暴的方式来管教子女。在这些父母眼中,他们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他们喜欢为自己的子女规划好一条人生之路,子女只要照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会成功,子女有不同意见会被视为叛逆,也就是不孝之子。

专制型父母的特点是孩子对父母要无条件地服从,也就是父母叫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否则后果很严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种完全控制的状态,尤其是在一些具有特殊天分的儿童身上或是需要天分的才能培养上,如钢琴、绘画、艺术、体育等。为了能够让子女出人头地,他们采用一般父母不会采取的威逼或高压手段,拼命训练子女的某一种才能。

当然在这里,也有部分家长成功了,如一些著名的钢琴家、球星。这种类型的父母有时会受到不少为人父母者的推崇,因为一些事例证明,超严格的训练能使一些有天分的儿童比同龄儿童更早取得成功,而在这种成功的光环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平衡,人们也愿意将这类成功者父母的教子之道作为榜样。但冷酷的现实却是,即使是在父母极其严格甚至是有些残酷的管教下,在某一领域能够出人头地、获得成功的孩子也属凤毛麟角,少数父母可以如愿以偿,但大多数父母却只能哀叹自己的命不好。

如果说这种类型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特殊才能上所采取的强制手段容易被人们接受,但在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时,专制型的父母所使用的手段则常以惩罚为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类型父母实际上已走上了粗暴型的父母道路,孩子不听话,父母不是打就是骂。粗暴型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于权威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严格管教只是权威式教育的一个方面,而把粗暴式教育作为权威性教育的内涵则更是大错特错。采用粗暴式教育的父母,一旦孩子做错了事,他们往往会对子女采取在肉体上惩罚、在言语上谩骂的方式。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青少年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以及难以教育的现象。

专制型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孩子会习惯于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意见,习惯于按照父母所铺设的人生成长轨道前行,在他们看来,只要按父母所说的去做就好了。对于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孩子反而不关心,在很多事情上自己无法独立思考,在家中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是个听话的好学生。然而当这样的孩子踏上社会后,面临诸多挑战时,他们往往缺乏应对能力,而不善独立思考的缺陷也会表露无遗。

研究表明,专制型父母所教育出的子女往往更加孤僻、忧虑,对人缺少信任感和经常抱怨。其结果往往是,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但他们的自信心却很弱。

而第三种类型的父母可称之为顺从型父母。这种类型的父母过去在西方比较多,但现在反而在中国很流行。顺从型父母的教育类型是在子女教育的天平上更多的是父母围着子女转,他们对子女的成长充满爱心和支持,但却不是一个好的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他们对子女行为的要求处于低标准,对子女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比较宽容甚至是有些放纵。这种类型的父母相信儿童应当生活在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中,他们不应有愤怒、眼泪和烦恼,对于子女的物质要求不断地去满足,对孩子的自私行为也不加以指责。

顺从型父母与专制型父母恰恰相反,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是父母规则,而是孩子规则。顺从型父母的教育方式能够体现父母的包容心,子女会感觉到父母都是慈父慈母。在西方,父母对子女最常说的话是,这是你的生活,不是父母的生活,想怎么活你就怎么活,或是你要按你的方式去做事、去生活。在东方,父母会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甚至是连一辈子所要花的钱都会准备好。但不幸的是,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的心中树立起人生的目标,孩子成人后往往就会如同船在失去航标的河流里一样随波逐流。

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接受程度是无条件的,但在缺少行为准则的教育下,这种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显露出不成熟、对物质要求无止境和缺少独立性等特点。与此同时,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对事物的看法不现实,自信心过分膨胀,与人交往时会盛气凌人,比较喜爱炫耀物质上的优越地位,看人看事目空一切,遇到失败往往归罪于他人。

顺从型父母是以爱心为出发点,他们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多的选择。但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面临重大事情时,子女往往不能作出好的决定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结果易使孩子的行为逾越界限,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变得模糊,权威性减弱,最后会感觉到教子无力,即使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品性,父母也难以去纠正。

人们也可以用放羊型父母来比喻这类父母教育子女的特点。但顺从型父母与放羊型父母是有区别的,放羊型父母多表现为不管,而顺从型父母则是较少地用规则来约束子女。同时,顺从型父母与溺爱型父母也有区别,顺从型父母是希望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而溺爱型父母则更多的是过分宠爱子女,娇生惯养,孩子成了家中的“小皇帝”。

培养孩子自尊、自重、自爱往往需要父母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这不是一日之功,也不仅仅是先打个嘴巴然后再给块糖的方式哄小孩那么简单。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需要牺牲精神、承担义务、决心和果断。为人父母应当懂得,在这个世界上绝无完人,即使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未必能够培养出十全十美的孩子。因此,在子女的教育上,父母需要以一颗坦然的心去面对子女的成长,而不仅仅是让子女成为自己心中某种理想人物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