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46

第46章 奉天子以令不臣

徐玠是曹操手下第一谋士,他给阿瞒定的国策只有二条:“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曹操之所以能够尘定北方,应该说,这两个计策起了很大作用。至於後来由“奉”而“挟”,把汉献帝当人质,则是情势的变态,势所必然了。三国时期的谋士们都很有意思,他们深知彼此谁也吃不了谁,因此起事之初,即以割据为业,“隆中对”也只做霸王之业的打算。

最早看到汉献帝价值的人,是赵昱,他劝徐州刺史陶谦:“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贡。”“勤王”与“奉天子”意思相近,只是陶谦意在自保,而曹操力图坐大,更具攻击性。然陶谦这人,良言听不进,马屁话当饭吃,由是徐州渐乱。

而真正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却是沮授,字公与,袁绍手下谋士。他认为,袁绍世家公卿,如果“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问题是曹操听进去了,而袁绍终是公卿子弟,纨绔有余,智谋不足。这一政策的长期效益后来越发明显,由“令”而“征”,曹操扛着大旗作虎皮,肆意扩张自己的地盘。北方稳定之後,兵戈南指,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言辞优雅:近来我曹某人闲着无事,自带水军八十万,与将军一起在东吴打猎。孙权以信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张昭等便说:“曹操,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这块金字招牌确给曹操赚来了不少人气,所谓正朔在焉。

可怜吾家献帝,处此际遇,跟羊肉串似的,任人烘烤。要昏懦倒也罢了,可偏偏心智健全,例证有二:

一、兴平元年(194)四月至七月,天下大旱,谷价贵到一斛值五十万钱,连长安都发生人相食的情况。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给贫人作粥,而饿死者如故。献帝怀疑侯汶中饱私囊,亲自作试验,取米豆各五升作糜,得二盆,将侯汶痛打了五十棍,於是悉得全济。胡三省说:“观此,则献帝非昏蔽而无知也,然终以失天下者,威权去己而小惠不足以得民也。”

二、董卓死後,天下又乱,献帝也成难民。一次情形又危,李乐让献帝骑马先走一步。献帝不忍弃百官而独自逃生。胡三省说:“观帝此言发於临危之时,岂可以亡国之君待之哉,特为强臣所制耳。”

时运不济,徒唤奈何,神龙失势与蚯蚓同,罗隐诗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