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的性格:布衣读《资治通鉴》
10857200000024

第24章 文帝腹心殷景仁

想成大事,必要有能出大主意的人,这无疑是个历史定律。君臣之想,一举手一投足,皆心照不宣,大事便有九层把握,剩一层去做就是了。殷景仁协助宋文帝除腹心大患,便是此理。

殷景仁和陶渊明是好朋友,虽然仕宦通达,官也做得不小,然很有陶渊明之淡泊,一生三辞高位,甚为宋文帝刘义隆所倚重。陶渊明有一首诗,是给他的,题目叫《与殷晋安别诗》。景仁名铁,曾为晋安府长史掾。

殷景仁一让“侍中”,在少帝时。虽说“侍中”是清要之官,也是身居庙堂,殷景仁自谦“非才”,累表辞让,其“表文”写得真好,即谦恭,又深达理体。少帝答复曰:“景仁退挹之怀,有不可改,除黄门侍郎,以申君子之请。”连少帝都不忍忤君子之美意。

殷景仁二让“领军将军”,事在公元429年。是年,殷景仁丁母忧,按古制,得在家守孝三年。可是文帝急不可耐地起用为“领军将军”,殷景仁辞让,文帝不肯,派纲纪前去“代拜”,并且派中书舍人周赳开专车接还府第。古人的运词真是一门艺术,委任官员用“拜”,意思是说,烦你出来为国家做事,对人才真是尊重到骨子里去。

殷景仁第三次辞让,直让出实际宰辅之职,而他这一让,却也以退为进,于元嘉十七年(440)十月,助刘义隆搞定刘湛之逆。因此,刘义隆对他亦是眷顾有加,后来殷景仁病重,宋文帝为不影响他休息,甚至下命令说:西州道上不得有车声。此时,殷景仁被委以杨州刺史一职,治所在建康台城以西,故称西州。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殷景仁守孝期满,服除(脱下孝衣),升尚书仆射,领军将军由刘湛担任,地位在刘湛之上。他俩的关系本来很好,刘湛能够由刘义康的秘书(长史)进入朝廷,便由殷景仁力荐。宋文帝初立时,朝廷有四个极有能力的人,又为皇帝所倚重,春风得意地不得了,史书上说“皆以风力局干,冠冕一时,同升之美,近代莫及。”此四人便是,侍中左卫将军殷景仁、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人称“元嘉四侍中”。侍中的权职,经过漫长的衍变,至刘宋前,成为清要之官,后宋文帝以侍中掌机要,成为实际上的宰相。而当初,文帝的父亲刘裕,对殷景仁和刘湛更是高看一眼,认为才堪宰辅。

可是刘湛此人利欲熏心,看到原先地位比自己低的殷景仁,现在反倒爬上去。而王华与王昙首早已故去,这就意味着,谁先出一头,谁就有更大的权力,谁就更接近那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目标。于是,忌妒心使刘湛耍尽手段来陷害殷景仁。所谓交友非人,大概就是如此了,殷景仁自己也很无奈地说,“引之使入,入便噬人。”

而刘湛对殷景仁,不仅仅是轻松地反咬一口。他教唆刘义康屡屡在文帝面前诋毁殷景仁,这样做的结果是,文帝不但不为所动,反而给殷景仁升官,在家开府——不必来上班了,直接在家办公吧。刘湛简直崩溃,地震般的脑震荡使刘湛完全丧失理智,他想到一个最直接、最简便,也最一了百了的办法,派人扮成强盗刺杀昔日的好友。

元嘉十二年(435),殷景仁觉得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工作,实在无趣,于是第三次写辞呈,不干了。文帝自然不许,但同意让他在家安心养病。接着就发生刺杀事件,文帝索性将殷景仁的府第迁到宫城西掖门外,靠近宫廷禁地,将殷景仁保护起来,这样刘湛就没办法了。刘湛要胆敢侵犯宫禁,那就是造反,还有命?后来他果真没命了,因为煽掇刘义康专权不轨一事,被杀,连累三个儿子也被杀。

行文至此,咱略有疑问,身为皇帝,刘义隆既然知道刘湛的伎俩,直接杀了岂不省事?这里牵涉到一个人,即是刘义隆的弟弟刘义康。因为此时刘义隆身体不好,中风,把朝政都交给了弟弟。而刘湛是刘义康专权集团的重要成员,刘义隆有顾虑,也在情理中。关于此事,另见《刘义康在安成读书》一文,此不赘叙。

殷景仁称病不来上班,而宋文帝又离不开他,也不便去看他,那怎么办。于是,“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这期间后将军司马庾炳之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当谁也不来殷景仁家串门的时候,他周旋在刘、殷之间,谁也不得罪,还颇得他们欢心。可庾炳之的主要工作不是和稀泥,也不是要当墙头草,而是密结殷景仁,且还不露声色地成功了,时间长达五年之久,看来此人也是了得。

公元440年十月,宋文帝决定处置刘义康、刘湛这伙人。殷景仁得讯,赶忙让人准备出门的行头,家人很奇怪,老不出门的,这会子作什么。其夜,宋文帝在华林园延贤堂召见殷景仁,“诛讨处分,一皆委之。”

一个月后,殷景仁病重,看来此前是真病,就是在诛讨刘湛之流时,双脚也已不能走路,靠担架(小床)抬着来见宋文帝。是年,殷景仁病卒,年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