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精神财富之一,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通过心理的、生理的多重作用,影响人的心身和行为。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由单纯欣赏音乐,逐渐扩大到养生疗病,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音乐可以养生、康复和治疗多种疾病,音乐治疗疾病已成为一种良好的辅助疗法。
一、音乐如何起到治疗作用
音乐波是一种高质量的能,作用于人体后转化为生物能,能激活人体潜在能量的发挥;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传人人体,能调节人的生物节律,使组织细胞发生和谐的同步共振,各个组织系统处于一种良好的运动状态。
同时好的音乐能够纠正不良的精神心理状态,促进认机体恢复并使之保持健康状态。
二、音乐疗法的音乐选择
音乐的曲调、节奏、旋律、响度不同,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镇静、止痛和降压等作用。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爱好、情感、处境不同,因此对音乐的喜好、选择也不同。因此,作为治疗性的乐曲,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择。
总体来说,音乐疗法中的乐曲选择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1.低音厚实深沉,内容丰富;中、高音的音色要有透明感,像阳光透射过窗户一样,具有感染力。
2.音乐中的三要素即响度、音频、音色三个方面要有和谐感。即选择的乐曲要与自身的状态保持平衡性,使音乐的“阴与阳”、“静与动”、“强与弱”平衡。
3.在不同的时机听不同的乐曲。患者的心情并非始终如一的,不同时候的心情也会有不同,如平静时选择明快激昂的乐曲;心情急躁时选择缓和安静的乐曲等。
三、音乐疗法治疗胃炎
胃炎患者采用音乐疗法,可以使注意力从疾病的疼痛和不适中转移出来,抛弃因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让机体处于更好的应激状态从而使药物和其他疗法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
1.食欲不振为主证的音乐疗法
慢性胃炎、胃肠功能减退引起的消化不良,以及各种神经因素引起的精神性厌食、神经官能症等,音乐治疗可选《中华六板》、《三六》、《鲜花调》、《霓裳曲》,常能收到明显效果。此类乐曲以优雅、亲切、温和为主,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选听。
从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适宜的音乐能够提高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的兴奋性,增加胃肠蠕动,同时促进胃液、胆汁、胰液、唾液等消化液的分泌,从而提高食欲;音乐能激活人体本身的能量,使消化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更为协调。一些优雅的音乐还可以安定情绪,使你在进餐时神情安定松弛,不受外界的干扰,安心品味佳肴。
音乐疗法可以在进餐中进行,也可以在进餐前后进行,如果在进餐时进行,应控制在60分贝左右。
注意避免使用节奏过快、不规律,使人产生紧张情绪的乐曲。注意避免噪声影响,如果在进餐前后总是有噪声影响,那就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处。
2.胃脘不适为主证的音乐疗法
胃脘不适主要由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引起,以慢性胃炎所致最常见。临床有胃脘部疼痛剧烈,如针刺刀割,痛时拒按,按之更痛,伴恶心,胃脘胀满,饮食减少,口干,大便黏滞不爽或便溏,舌质红而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等症状。
胃脘不适因情志所致属实证者,应选择明朗欢快的音乐为宜,《阳春》、《空山鸟语》、《月儿高》等。针对病因的情志作用,分清是七情中哪一种所致,调畅情志,消除病因,继而用愉悦的乐曲调畅之。如常听琵琶曲《阳春》,全曲有一种明快愉悦,生机勃勃之感。琵琶声音晶莹四射,流畅活泼,旋律清新,节奏轻快,让人置身于冬去春来,万物向荣的景象之中,使人身心舒畅,解除情志的压抑感,对于肝气犯胃的胃痛效果好。
如属肝郁化火或胃阴虚,要选择柔和、恬静、舒缓的乐曲,如《二泉映月》、《平湖秋月》、《阳关三叠》等。
胃脘痛之脾胃虚寒证很常见,则选温厚中和、热情明快的音乐,能鼓动阳气而补虚祛寒。如患者属中阳下陷,则应选择雄壮有力的乐曲,对胃肠肌肉的张力有良好的作用。这类乐曲有《步步高》、《彩云追月》、《赛龙夺锦》、《将军令》、《满庭芳》等,按五行选乐法,宜听宫调式音乐。
音乐疗法在胃痛发作时即可进行,平时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四、音乐疗法的注意问题
1.选择曲目不宜单一,长期反复地听相同的曲调人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应选择情调、节奏、旋律等方面协调的多支乐曲。并适时地换用不同的乐曲。
2.外界的声音干扰可能干扰到患者对音乐的欣赏,因此在听音乐时最好戴耳机,以便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意境中。
3.音量要掌握适度,一般以60分贝以下为佳,过高的音调损害人的听觉。
4.音乐疗法的疗程一般为1~3个月,每周5~6次,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音乐能带动着人的心理,在人低落时给予向上的力量,哀伤时给予喜悦的阳光,痛苦时给予安宁的暖风。胃炎患者不妨在自身的治疗过程中加入音乐的疗法,或许意想不到的效果会给你以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