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智慧教子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0856900000051

第51章 教孩子做到为人接受

孩子融入团体是孩子构筑良好社会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

被同伴排斥在外会成为孩子的痛苦经历,成人在被问及童年是否幸福时,能否得到同伴的接受往往是影响因素之一。

被同伴拒弃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为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更容易染上抽烟、酗酒、打架等恶习。所以,父母应积极引导孩子争取团体接受。

一般而言,孩子在加入同伴团体时遇到的拒绝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孩子有一些恶习,另一种则是因为孩子的集体观念较差,与人没有合作意识。如果是第一种情况,父母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改正缺点,而变得被别人接受。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父母亲就必须从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人手,让孩子对集体充满爱心。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集体主义,父母负有主要责任。

首先,父母应积极对待各种成人的团体活动,以自己的行动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父亲经常穿着运动衫与朋友们一同去踢球,孩子肯定会受到感染而跃跃欲试。

其次,父母应让孩子在家庭中充当一定角色。孩子参加的第一个团体便是家庭,家庭虽然与孩子团体不同,但也可以为孩子学会社交技能打下基础,而且孩子不必担心被家庭这个团体拒绝,因而能自由、大胆甚至充满创造力地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从而学会融入团体。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对那些在学校中被团体拒绝的孩子,父母可鼓励孩子参加小范围的团体活动,比如特定技能团体(乒乓球小组、象棋小组、钢琴俱乐部等)、兴趣爱好团体(如自行车俱乐部、滑板联谊会、珠算小组等)。这些团体的成员在个性、兴趣、社交技能方面有可能相近,更容易交流和相处。

如何培养孩子对集体充满感情,对他人富有爱心,黑龙江佳木斯市一中的“五心”教育活动,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它不仅适合中学生,也适合小学生。这“五心”就是:

——忠心献给祖国。

——爱心献给社会。

——关心献给他人。

——孝心献给父母。

——信心留给自己。

按照大与小、长远与现实的排列,我们看到的是“祖国——社会——他人——父母——自己”这样一个逐层缩小的序列;按照孩子的行动规律,则是循着“信心——孝心——关心——爱心——忠心”这样一级级阶梯,形成逐步扩大、渐次延伸的同心圆,使他们一步步由小渐大,由此及彼,由己及人,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找到自己的做人标准,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