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0856600000066

第66章 伪造莎翁著作的人

英国大文豪、戏剧大师莎士此亚一生中写过三十七个剧本。他死后,这些剧本的手稿没有一部,甚至没有一个片断保留下来,就连他的签字也十分罕见。现在保留在他亲笔写的遗嘱上的三个签字,已经成为英国国宝。

莎士比亚生前给出版者、演出人(剧院老板)、资助人以及演员、朋友的信件,没有一件保留下来,他的私人文件也很少。现在能够看到的有:关于他结婚的文件,他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命名的文件,他的儿子在十一岁时死去的文件,他购买房子的文件,以及少量有关房地产投资的文件。但是,能对莎士比亚在其一生的高峰年代(1585—1592年)的活动提供证明的文件却一个也没有。这对于莎士比亚研究,无疑是一个损失。

说威廉·艾尔兰是个出名的人物,或者说他是个声名狼藉的人物,是由于他企图弥补这个损失。艾尔兰十八岁时,发表了他发现的莎士比亚的大批文件和与莎士比亚有关的其他文件,使世人感到吃惊和激动。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人们对这些价值连城的文件和年青的艾尔兰本人表示敬意。

而当人们把事情真相弄清楚以后,才发现问题原来是这样的:有关莎士比亚所签的契约、证书、租约、所学的书信、剧本,并非出自莎翁之手,而是早熟的艾尔兰本人所书。这些伪造的签字私文件,是文学史上最大胆和最成功的伪制品。

艾尔兰何以有如此才能呢?他的父亲撒缪尔·艾尔兰是伦敦有名的雕刻师和买卖珍本书籍与古董的商人。艾尔兰是在古书堆中长大的。有一天,艾尔兰在他父亲的搜集品中,发现了一卷印有王室家族纹饰的古书。他在这本书的一衬面上开了一个玩笑,代作者写下:“献给早已去世的女王伊丽莎白。”可是,他的父亲毫不怀疑地把他的玩笑作品当成原作者的亲笔,这使他大为吃惊。艾尔兰立刻从这件事中悟出了两条道理:一是他具有天生的伪造才能;二是对专家进行欺骗也是可能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有三件互相联系的事使艾尔兰想到了要伪造莎士比亚的文件:访问埃文河旁的斯拉特福德莎士比亚诞生地;就在那里,他第一次了解到有关莎士比亚的文件奇缺的信息;不久,一位证书制造者聘请他做临时雇员,使他得到一个了解早期的文件格式和制造方法的机会,这让他开动脑筋寻找可以仿效的模型。

有一天,艾尔兰先找出一本伊丽莎白时代的地租账簿,这本账簿中有一张空白羊皮纸。接着,他把钉书用的溶液冲淡。

使之象褪了色的墨水。然后,他从一本印有莎士比亚签名的书上,用心地临摹莎士比亚的签名,一直练到能够流利地书写为止。最后,他自制了一份十六世纪的房地产租约,并在末尾用花体字签上了“威廉·莎士比亚”的名字。

他拿着这份亲手伪造的文件,气喘吁吁地跑到他父亲那里,告诉他父亲说:我曾在咖啡馆里结识了一位富绅,他得知我酷爱古代的物品以后,便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并对我说,他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许多旧文件,请我鉴定鉴定。我拜访了这位富绅,并查看了他的几包旧文件。我极其惊讶地发现了莎翁和迈克尔·井莱瑟之间的这份契约,上面有莎士比亚的亲笔签名。他把这份文件交给了我,并答应以后如果发现了莎士比亚的其他文件也将交给我。但他有个条件,就是不让透露所有者的姓名。因为他认为,使他因此受到不客气地质询,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老艾尔兰起初感到茫然,等他仔细研究了这份租约,核对了古代的纸、干裂的旧火漆、褪了色的墨水和签字本身以后,最后断定儿子的发现是可靠的。他立即把此事通知了全国的学者和新闻机构。

意外的成功不仅让老艾尔兰发了一笔不小的财,而且激起了艾尔兰更大的欲望。从此,他开始不停地一件又一件地制造十六世纪的证明文件、收条、备忘录、诗句的片断以及同演员签订的合同。而在他父亲面前,总是说是那位神秘的富翁赠送的。

1796年初,撒缪尔·艾尔兰汇集了他儿子发现的文件,以《威廉·莎士比亚亲自签署并封缄的各种文件和法律证书》

为书名,把它出版了。

艾尔兰父子因此出了名,但他们并没有到此止步。艾尔兰又异想天开地想证明,这位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旗手、诗人,在他活着的时侯就已是一位社会要人。为此,艾尔兰又伪造了莎士比亚和南安普敦伯爵亨利之间的通信。他用右手替莎士比亚写信,用左手替这位贵族写回信。不久之后,他又发现了几件莎士比亚和伊丽莎白女王之间有关日常生活的信件。

因为历来便有人怀疑莎士比亚是一位天主教徒,为了澄清这件事,艾尔兰又伪造了一份三百字的关于信仰耶酥教的声明。以此证明这位伟人毕竟是一位虔诚的圣公会教徒。

读过“莎士比亚声明”的一位牧师不无感慨地说:在我们的祈祷书中有许多优美的段落,我们的祈祷充满佳句。但是这儿有一个人大大超过了我们所有的人。

被来自各方面的赞扬鼓励得忘乎所以的艾尔兰,不久之后,竞又发现了《李尔王》的完整手稿,以及《哈姆雷特》

的部分原文。他还提供了莎士比亚给安妮·哈撒事的情书和莎士比亚的一绺卷发。

越是“发现”得多,艾尔兰的欲望越大。他开始向去他家参观的人收费,以收回他所应得的报酬。许多大人物慕名而来,英国政治家威廉·彼特,政论家德蒙·伯克和威尔士王子都亲来瞻仰,而且带着深受感动的心情离开。苏格兰律师詹姆斯·博斯威尔竞跪在艾尔兰伪造的古物前痛哭流涕地说:我现在吻到了我们莎翁的无价遗物了,感谢上帝使我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这些。

这时候,威廉·艾尔兰才十八岁,来日方长,他准备采取重大步骤。他声称,通过他的朋友能够得到完整的未发表过、未上演过的莎士比亚剧本。艾尔兰想起他父亲书房里的一幅油画,画的是王子罗文纳给沃蒂杰思敬酒。为此,艾尔兰想,剧本《沃蒂杰思》应该是以不列颠皈依天主教为背景的悲剧。

但是,十八岁的艾尔兰要每两个月发表《沃蒂杰思》剧中的一幕,实在不容易。

在世人都在等待这次关键性的发现时,有些人因为实在等得不耐烦,因而想到这很可能是一个骗局。有三位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早就怀疑这些东西是伪造的,但其中只有一位准备站出来说话。打算说话的名叫爱德蒙·马隆,他打算写一篇文章《对认为是莎士比亚、伊丽莎白女王和南安普敦伯爵亨利所写的某些文件的可靠性质疑》,以揭发艾尔兰的发现。

然而,等马隆教授的文章写出来后,《沃蒂杰思》已全部发表。伦敦每家剧院的经理都吵着要首先上演这部莎士比亚遗失的杰作。有位理查德·布伦斯雷·雪利敦先生以先预付三百英磅现款,然后把上演该剧的一半利润付给艾尔兰的条件,获得了剧本的上演权。

年轻的艾尔兰在回答雪利敦关于剧本太长的异议时,不慎说道:由于我写《沃蒂杰思》这个剧本时才十八岁,出现这样不奇怪。我的确不知道一个剧本该有多长,以致我不得不数一数莎士比亚的一个剧本的行数,并照这个标准编造《沃蒂杰思》。而我参考的那个剧本恰恰非常长,因而我写的剧本也就长了。当我写完的时候,我知道它有二千八百多行。

1796年4月2日夜,该剧首次公演,有两千多人买了票,还有买不到票的数百人挤在正厅的后排。

然而,受马隆教授观点影响的观众和台上的演员,让这次演出一败涂地。因为担任主要角色的几个演员比大多数政治家和文学批评家更有辨别能力,他们知道要他们在台上演出的拙劣台词,绝对不可能出自那个曾写出绝世佳句的人之手。因此,演员不肯卖力,有个演员在剧中的战斗里被“杀死”后,正好倒在幕落下的地方,以致下半身露在幕外。

扮演沃蒂杰思的演员在戏的末尾向观众发表演说:当这次隆重的演出场面结束的时候,接着,他又意味深长地重复了两遍,使得场上观众理解了他的意思,从而引起一阵哄笑。

艾尔兰也在哄笑声中溜之乎也。

只要《沃蒂杰思》的演出能够成功,艾尔兰还打算再编写从威廉一世到伊丽莎白时代的一系列剧本,也就是说,他要给每一个朝代写一个剧本。

然而,演出彻底失败了,艾尔兰的庞大计划落空了,他的骗局被无情的揭露了。所有的人都指责老艾尔兰犯了伪造罪,而不相信年青的小艾尔兰有如此深的心机。

艾尔兰为了洗清父亲的罪名,他于1796年底写了一本名为《莎士比亚手稿真实情况的说明》的文件,招供了自己伪造文件的全部过程。但是,这样的自供状依然不能完全洗清他父亲的罪名。八年后,艾尔兰又写了一本更详细的书——

《威廉·亨利·艾尔兰的自白》,书中承认他伪造了所有发现的文件,以及其他的小说和诗集。至此,这场骗局才真相大白。

[评析]:一位尚不谙世事的年青人发现自己有作假的天才,实在是一场悲剧。就大多数人来说,身上都有欺骗的细胞,小孩子从会说话时起便学会了说谎。然而小孩子长成大人的过程也就是逐渐学习人伦道德,以至能用社会道德约束自己言行的过程。当然,其间不能说完全消灭了欺骗细胞,但总要知道欺骗不是人的本性,更不是社会需要的。如果相反,把欺骗的细胞培养起来,使之膨胀,把道德细胞消灭,那么这个人就会畸形发展,终究要成为骗子。所谓骗子,也就是这样的畸形人而已。

所以,人必须用社会道德约束自己,才能健康成长。作为父母,更应该用道德的力量约束子女。否则,就会象老艾尔兰那样,为了儿子的欺骗行为承担名誉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