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0856600000114

第114章 知县诈断糊涂案

光绪年问,有个山东人孙佩侃兰,少年中举,被派到安徽合肥作县令。他办事果决,善于侦破疑难案,合肥人称他为“孙青天”。

这天,孙县令走在路上,碰到一位中年妇人拦轿喊冤。孙县令下轿询问,原来这妇人确有冤情。

这妇人乃是安徽庐江县人,嫁在本县一富户家中。因丈夫不务正业,她公公临死前,将家中积攒下的几千两银子交给她,说:你要好好守住我一生辛苦攒下的这点钱,不要让我那不肖儿知道。他知道了,就会乱花掉。

这妇女有个弟弟,因为家里穷,给人当佃户。他知道姐姐手里有钱以后,就哀求姐姐借给他开店。妇人因是同胞兄弟,就把几千两银子全部借给他,也没有要借据。过了几年,妇人的儿女长大,办婚事要用钱了,便去向弟弟要钱。谁知弟弟竞一口否认借过姐姐的钱。妇人因无借据,在本县告状也告不准,只好坐在家里号哭。

后来,有人告诉她说合肥县孙县令善断疑难案,她便到合肥来了。

孙县令听了笑道:我合肥县令只能管合肥县的事,你庐江县有案子自有庐江县的县令去管。我不能插手外县的案子。

妇人苦苦哀求说:庐江县是个昏官,我告了几次他都不接。我知道老爷是清官,才来找老爷的。

孙县令见妇人确实可怜,就细问了借钱的经过和她兄弟的姓名住址,然后胸有成竹地说:你先回去,我去帮你讨回这笔债。

孙县令回到县衙,命人从监狱中提出两名轻罪犯人,吩咐道:本县让你们去帮忙办一个案子,干得好,我减你们的罪,若是逃跑了,抓住后罪加一等。

两个犯人领了命令便走了。

这天,告状的妇人的弟弟的店铺里,来了一个衣衫华丽的商人。进门后象是熟人一样和妇人的弟弟打招呼,谈生意。正谈之间,一个蓬头垢面的犯人突然跑进店来,紧接着便见几名衙役追过来,大叫着:“抓逃犯!抓逃犯!往这边跑了!”

衙役追进店里,很快抓住了那个蓬头垢面的逃犯。一见那衣衫华丽的人,便一把抓住说:“原来你也逃到这里来了?”

衣衫华丽的人指着弟弟说:他是我主人,我怎么不能来?

衙役不由分说:把两名逃犯抓住,带回合肥县去了。

过了几天,妇人的弟弟被传到合肥县,他一进大堂,原先在他店里被抓的两个逃犯便指着他说:他就是窝家,我们抢的银子都放在他家。

妇人的弟弟一听愣了,忙分辩说:老爷明察,我并不认识这两个人。

逃犯骂道:你这没良心的,几年前你给人家当长工,不是我们给你钱,你凭什么开店当老板?现在我们在牢里吃苦,你想不认我们,把钱独吞吗?

孙县令一拍惊堂木,反指着妇人的弟弟说;人证就在面前,还不肯招?

妇人的弟弟急得大喊道:冤枉呀!大老爷明察!小民起初是给人当长工,可开店的本钱是我姐姐家的,我姐姐亲手借给我的。老爷不信,可传我姐姐来对证。

孙县令道:“胡说!你姐姐岂肯将她家的钱借给你开店?”

妇人的弟弟见县令不信,一着急,便把当初姐姐怎样继承公公的银子,他怎样去向姐姐借银子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个一清二楚。

孙县令便传妇人到堂作证。

姐姐到了堂上,指着弟弟说:我没借钱给你,就说借给你,没借据老爷也不会相信的呀!

弟弟见姐姐不肯说,便跪在地上哀求道:千怪万怪,都怪弟弟昧了良心,事已至此,求姐姐救我一救。只要不让我吃官司坐牢,我情愿连店带本利全给了姐姐。

妇人听到这里,便将借钱经过说了一遍。

孙县令听了笑道:既是这样,你的店应当归还你姐姐。

你经营了这几年,由你姐姐酌情给你辛苦费。

妇人终于讨回了银子,弟弟落得个赖账的名声,再无脸见人。

[评析]:官吏断案要凭证据,没有证据的糊涂案实在难判。然而孙佩兰之巧计,断清了一件糊涂案。因此,他虽仅做过七品县令,却能名留青史,为人传诵。

此计之妙在于,他虽用诈骗的方法骗得口供,而妇人的弟弟却抓不到他的把柄。可见用计破案,不能让人看出破绽,抓住把柄。其中机智与妙算,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