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智慧防骗术(现代人智慧全书)
10856600000001

第1章 让小利老翁奇骗

引言

也许是经营商业钱来得特别容易的缘故,所以对追求金钱的人的诱惑力十分强烈在日益商业化的时代,一部分人通过经商发了大财,一小部分人不能抗拒金钱的诱惑,而又无力经商发财,于是走上了靠诈骗捞取不义之财的路子。因此,商业中的诈骗便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你上街买东西,一不小心便买了假货;你带着巨款去购货,一不注意钱就入了别人的腰包;

你见到广告上登的发财窍门,结果白白给人送了钱去……

我国古代帝王都认为商人是狡猾奸诈的,因此,都主张重农商。可以说,从春秋战国以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商人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歧视,受压制,虽有家产万贯,子弟也不能作官。

然而,在今天_,从商业社会的角度看,商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未免有些冤枉。因为商人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做生意总是要赚钱的。如果他们不奸不滑,岂不让骗子们得其所哉?说无商不奸,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不奸就要受骗,不奸就要挨饿,再老实的人干了商业也要变奸的。当然,卖假货,作假广告,用各种骗术欺骗顾客的人,不但奸得可恶,而且简直同骗子如出一辙。我们不妨把他们直接叫作骗子好了。

问题还在于,商人稍不留神,就会被骗子光顾。你看一个富人,或一位官员买了许多绸缎,商人竭诚相待,结果他却是骗子。明看看着是一家大府第,送去珍贵的人参都被骗去了;

明明收到的是钱帖,去钱计取钱时才知道是假的。凡此种种,从古自今,商人吃过了无数被骗的苦,当然要聪明一些。

商业中的诈骗,也就是揭露那些专以经商为名,欺骗真正的商人的骗子。商人已经够“奸”,而骗取商人钱财的骗子,其老奸巨滑,诡计多端可想而知。

古今中外的商业骗子都惯于伪装自己,他们或者假装官员、富翁,或者扮成港商、投资者,或者假借高干、领导的名誉,或者自封为“经理”、“董事长”。当然,也有的装成乞丐、农民的。

随着社会商业的发展,骗子的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有的利用合同骗取巨款,有的假装投资骗取贿赂,有的采用连环骗、滚式骗,一骗一大串,有的以假当真,有的以次充好,有的以大活骗人,有的以色相引诱。

骗子的招数无奇不有,受骗者的悲剧不能重演。在这一篇里,你将看到各式商业骗术,相信对你从事商业会大有益处。

南京有一个老头最善于奇骗,他的骗术之奇令人咋。

这天,老头拿了一锭银子到北门桥一家钱店去换铜钱。在称量银子的过程中,老头故意和钱店掌柜争执银子的成色。老头一定要多换钱,钱店掌柜不给,因此便吵闹不休。

正在吵闹不休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年青人,见了老头便十分恭敬地叫“老伯”,又说:你儿子在常州做生意,与小侄是同事。托小侄带回来一封信和一锭银子,我正要送到府上去,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老伯。说完把信和银子交给老头,作了一揖便走了。

老头拆开信对店掌柜说:我眼花看不了信,求你给我念一念好吗?

店掌柜便接过信念给老头听。信里说的都是一些琐碎的家务事,最后说:捎回银十两供老人家的衣食所需。

老头听了,高兴地说:把那块银子还给我吧,不必再较论成色了。这是我儿子刚捎回来的银子。信上写明是十两,就这块银子抵消钱怎么样?

店掌柜接过这块银子在称上称,十一两三钱。店掌柜只以为是老头的儿子发信时匆匆地拿了一块银子,可能没来得及检查,所以信上仍旧说是十两。老头眼花,看不见称心,你不将错就错,多得他一两三钱的余利呢?只因店掌柜这一点私心,才让老头子有机可乘。

按当时兑换时价,纹银十两该换铜钱九千。店掌柜收下银子,很快拿出九千铜钱给了老头。老头收起铜钱,背起来走了。

老头刚刚走远,一位客人却在旁边笑着说:掌拒千万不要受骗呀!这老头,是个多年的老骗棍子,常使用假银子。我见他来换钱,便暗暗为主人担忧。因此站在旁边,只是不敢把话说明了。

店掌拒听了大吃一惊,急忙拿出刚才的银子剪开一看,果然里面是铅胎。掌柜懊丧不已,又再三向客人表示感谢,并且询问老头住在什么地方。

客人说:老头住的地方,离这里十多里,你去追赶,还能追得上。但我是他的邻居,让他知道我破了他的财路,他会和我结仇。我把他家的详细住址和门朝哪边告诉你,你自己去追赶好了。

店掌拒一定要拉客人和他一块去,说:你跟我到了那地方,你指给找他的门向,就赶快走开。这样,老头不知道是你告诉我的,怎么会和你结仇呢?

客人还是不肯。掌柜拿出三两银子酬谢他,客人才作出不得已而强行的样子,领着掌柜来到汉西门外。远远地看见老头的钱摊在酒店的柜台上,正在和几个人一块喝酒。客人便指着老头说:“就是他,坐镇快去提住他,我要走了。”

店掌柜找到了老头,十分高兴,一直走进酒店,抓住老头便打,边打边说道:你这个老骗子,拿十两铅胎银子换了我九千钱。

众人见状,都站起来问怎么回事。

老头不慌不忙地说:我用儿子捎回来的十两银子换钱,并不是铅胎银,店掌柜既然说我用的是假银子,可能把我的原银拿来让众人看一看吗?

店掌柜便把那块剪破的银子拿出来让众人看。

老头却笑着说:这块不是我的银子。我的那块是十两银子,所以换了九千钱。这块银子看起只怕不止十两,决不是我的原银。是掌柜拿假银来骗我了。

酒店里众人听老头如此说,便拿来小称,一称,果然是十一两三钱。

众人都以为是店掌柜拿假银子来讹老头,都愤怒地指责店掌柜,店掌柜因心里有鬼,不知该怎么说,一时竟回答不上来。众人更加相信他是有意骗人,便群起而殴打之。店掌柜也不敢再说,只有懊丧而回。

[评析]:钱店掌柜只为食小利,不仅被骗子骗走九千铜钱,而且还有理难说,挨一顿抒,又贴给报信的客人三两银子,被骗得实在是惨啊!

老头的骗术之所以称奇,就在于紧紧抓住了钱店掌柜贪小利的心理特点,故意用一块多于十两的银子,而又佯装不知。

其实,那个给他送假银子的年青人就是他的同伙。老头起初和掌柜争吵,就是等年青人送银子,并非真想多换几个铜钱。那个后来报信的客人,也不仅是乘机再骗几两银子,而是故意引店掌柜去找老头,好让他挨一顿打之后,死了再找骗子麻烦的心。

总之,整个一套骗术安排得滴水不露,实在是构思奇绝。

虽然其中不无破绽,但是爱沾小便宜的人决不能识破。这正应了一句老话:贪小便宜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