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东南亚概论
10854000000031

第31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大趋势下,开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区能够脱离国际经济合作,关起门来搞建设。

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不是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社会。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正是为云南提供了发挥区位优势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一、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纵比进步大,横比差距大”,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等多方面的原因,云南与全国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2006年全国人均GDP已超过1,700美元,而云南刚刚突破1,000美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深层原因,就是长期以来云南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地理边远性与经济边缘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封闭性和落后性。长期以来,云南经济一直是一种内向型的以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主要表现为经济的外向度较低,外贸外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严重缺位,使经济增长乏力;由于不能大规模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率低,云南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概言之,经济外向度低,是云南经济发展的“木桶效应”中最为关键的一块“短板”,也是与全国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症结之所在。因此,对云南发展来说,最大的差距就是对外开放,最大的机遇就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云南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

(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把云南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

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区域经济是以其所处的区位为标志的,它的要素分布和流向,是与其经济地理条件相联系的,在一个远离经济中心和市场中心的边缘地带,生产力要素的分布和流向,总是处于非均质流动状态下的弱势地位,导致非均衡的发展势所必然。云南僻处西南一隅,远离国家经济中心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经济发展仅依赖于国内市场就会陷入边缘化的境地。长期以来,经济总是在一种较低的层次上运行,生产能力差,剩余产品少,经济效益低,加之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的边缘性、封闭性,大大削弱了云南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的背景下,如果把云南的经济坐标定位于一个跨国的区域性市场,把视线投向南面,就会发现一个近在咫尺的大市场——东盟,拥有4,061公里边境线、20个国家级、省级口岸和百余个边民互市点的云南就从国内经济循环的末端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两大市场的联结点,中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作为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GDP超过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近2万亿美元的跨国大市场的桥梁和通道,云南经济将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具有独特区位优势的云南推向对外开放的前沿,云南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作为西部大开发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两大战略部署的交汇点,作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开发的主要省份,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我国参与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拓东南亚及以远地区的巨大市场,对云南提出了加快建设公路、铁路、航运、航空、通讯、电力、油气管道等国际大通道的要求。同时,也需要云南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及早成为我国连接东南亚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的中心。云南在中国对外开放中战略地位的提高及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方面有利于争取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将大大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有利于吸引外资和东部地区的资金。

(二)为云南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从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角度考察,经济增长主要是由资本形成总额(投资需求)、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国外需求)和最终消费(消费需求)这三大需求拉动的。从发展趋势看,云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将大大促进投资、消费和出口,从而有力地拉动全省GDP的持续增长。

1.带动投资

目前,云南经济发展仍处于以投资拉动为主的阶段,但总的来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导致全省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涉及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从而为云南扩大投资规模、增加引资渠道提供了机遇。

(1)扩大投资规模

区域和次区域合作促成许多重大合作项目在云南实施,扩大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云南通往老挝、泰国的昆曼公路、通往缅甸的昆瑞公路、景洪电站、大朝山输变电站工程等重大项目就是在这一机制下推进的。2002年11月召开的湄公河流域六国第一次领导人会议批准了11组旗舰项目,由近4,000个子项目组成。其中泛亚铁路和昆曼公路这两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标志性工程,仅以云南境内段计算,建设投资达800多亿元;以这两大项目为龙头,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已列为亚行优选项目的就有100多个,按预测,2003年~2020年17年间,将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234.1亿元,平均每年新增307.9亿元。以此为契机,云南与次区域合作相关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将全面启动,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将大大拉动云南的经济增长。

(2)增加引资渠道

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利于云南更好地利用外资和东部地区的资金。推进投资的自由化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到将“为投资领域的自由化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并具有竞争力的投资体制”,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必将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具有一定对外投资能力的东盟国家扩大对云南的投资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一些非成员国由于担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作用带来的对非成员国产品的歧视,将纷纷到自由贸易区内投资开办工厂。而云南对外开放地位的提高,投资环境的改善,将加强外资对云南的信心,有利于云南吸引非成员经济体的资金。同时,东部沿海地区的企业也会因云南投资环境的改善而扩大对云南的投资。

2.扩大出口

出口需求的增长,是除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之外,有效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东盟是云南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云南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在贸易壁垒逐步降低、物畅其流的趋势下,将转化为巨大的商机。一方面,区域内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可以使云南产品以更加优惠的贸易条件进入东盟市场,从而拓宽出口渠道,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东盟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市场经济秩序将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及越南、老挝、柬埔寨申请入世,不断好转,有利于云南商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

事实上,近年来云南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已成为云南外贸的主要增长点,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主要是靠对东盟国家贸易拉动的。据昆明海关统计,2006年云南省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21.7亿美元,与2005年全年相比,净增6.3亿美元,增幅高达40.6%,占2006年云南省全年外贸总额的比重高达34.8%,东盟已成为云南省对外贸易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重要市场。云南对东盟的出口的迅速增长,将对云南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3.增加消费

云南与东盟市场结构的互补与需求的日趋扩大将拉动云南城乡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中国—东盟市场结构差异较大。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各自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有较大的差异,相应的消费结构也很不同,各种档次的消费品在中国—东盟市场上都有广阔的需求空间。随着区域内市场的扩大,贸易壁垒的消除,缩小了产品和要素的国际价格差距,可以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将进一步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外资的大量投入将增加国内就业的机会,从而促进国内收入水平的提高,拉动云南城乡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可以预计,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得到释放,变为现实的大市场。

(三)促进云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云南与东盟国家在产业结构上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面向东盟“走出去”将促进云南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虽然就全国而言,云南尚属欠发达省份。但是,经过建国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较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产业建设,云南已初步形成一批具有相对优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优势特色产业,如“两烟”、冶金、机械设备制造、电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等。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大通道建设的推进,区域内企业的交易成本、合作费用大大降低,从而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内合理分工。面对东盟大市场,云南的优势产业将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提升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同时,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使竞争力较低的产品或产业在经历“开放——冲击——优化调整”的过程后,最终走上发展的新路。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有助于云南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和新的产业结构。

一方面,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区域内贸易壁垒的消除,云南企业将面临来自东盟国家和其他地区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企业的更为激烈的竞争,迫使云南企业必须尽快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云南贸易投资环境的改善,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进入云南,并相应的会带来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营销手段等。这些都有利于云南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云南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四)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和主要载体,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竞争力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反映在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上,与发达地区和全国的差距也集中体现在城市发展的差距上。云南不仅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结构上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全省只有昆明一个人口上百万的特大城市,而且,云南的城市体系基本上是围绕昆明这个单核中心沿省内主要交通干线向四周呈放射状逐步扩散,离昆明越远,城市的规模、实力及影响力就越弱。

随着国际大通道建设和湄公河次区域以昆明为枢纽的“三纵”经济走廊建设的实施,云南的城市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在此基础上,从发展趋势来看,云南和东盟国家城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将逐步缩短,昆明将成长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区域性国际都市;以湄公河次区域南北经济走廊为依托,沿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将形成昆明—个旧—开远—蒙自—河口城市带,沿昆明—仰光经济走廊将形成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潞西—瑞丽和腾冲城市带,沿昆明—曼谷经济走廊将形成昆明—玉溪—思茅—景洪—磨憨城市带;从滇东南、滇南、滇西三个方向上增强云南的城市辐射和服务功能,有效聚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推进工业化进程,从而加快滇东南、滇南、滇西以及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五)为云南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提供制度框架和机制保障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他相关协议、协定的签署,为云南与东盟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贸易、投资方面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制度框架和机制保障,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有利条件,从而有利于提升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的贸易的集团化和区域化,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成功之路,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已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也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同东盟经济关系的发展,从而有助于保持双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为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都将通过双方消除贸易壁垒,提供物流、资金流方面的便利,降低贸易成本,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的流动和加快服务活动来扩大贸易量,提高经济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一般来说,区域内国家为缔结自由贸易协定而进行谈判时,相关各国因彼此间相互钳制和约束而放松国内限制,甚至改革国内制度会带来“制度革新效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约束下,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将进一步调整贸易、投资政策,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因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利于以开放促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并将促进云南经济结构的调整,激活非公经济,引发各族人民观念的变革,有利于争取国家的更多支持,使该地区经济发展获得物质的、精神的、政策的多方面动力。

(六)促进云南经济从资源导向型模式向开放的市场导向型模式的转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这种竞争力的获得将不再主要依赖于一个地区天然禀赋的自然资源优势,而在于通过为实现对市场的占有而实施结构调整形成的竞争优势。长期以来云南经济一直是一种内向型的以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导致经济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云南的结构调整就是要依据在更广阔的市场范围中获得竞争优势来确定,其对外开放则是要寻求到最有利于自身结构调整的国际活动空间,引导经济从资源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而对欧美日和中国香港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鞭长莫及,放眼全球,唯有东南亚市场可以与之形成相互连接的经济区域,而且这是国内其他地区难以替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正是给了云南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给云南带来的挑战

(1)云南现有的综合实力,以其在面向东南亚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和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要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要求来衡量,仍显得较为薄弱。云南在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才和观念等许多方面跟不上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需要。本省内部资金不足,综合实力有待增强,经济结构需要优化,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

(2)云南在东盟市场上将面临多个方面的更为激烈的竞争。一是东盟国家的竞争。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刚刚启动,而东盟自由贸易区已初步建成,东盟自由贸易区内部市场已日益开放,在这种情况下,云南企业在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东盟老成员国企业竞争中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二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为了绕过因自由贸易区建设而带来的差别待遇,一些国际投资者将有可能增加对东盟的投资,云南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三是国内其他省区市场的竞争。“10+1”自由贸易区中的“1”不是云南,而是整个中国。云南虽与东盟毗邻,但沿海省区的交通条件比云南优越,云南通往东盟的物流通道面临已有的海上贸易通道的挑战。目前,东盟虽然是云南最大的贸易伙伴,云南却不是东盟在我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省区。2002年我国对东盟国家贸易额为477亿美元,云南对东盟国家贸易额仅占全国总额的1.7%,自由贸易区建成后,随着边境贸易的优惠政策效应的消失,云南作为边境省份原来独有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3)东盟国家尤其是毗邻云南的周边国家的产业结构与云南具有相似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与云南的产品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讲,竞争多于互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那些竞争力较弱的产品和产业,例如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品,不仅无法开拓东南亚市场,还面临市场被抢走的危险。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将逐步消除,最终将实现大部分产品的零关税。由此而来,东盟国家的商品尤其是诸如热带经济作物、水果、花卉、肉食等产品的进入,将对云南同类产品形成直接的激烈竞争,甚至会严重影响云南相关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云南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顺势而谋,才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参与更多、融入更深、收获更大,并带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