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东南亚概论
10854000000017

第17章 泰国

国名全称:泰王国

国名简称:泰国

英文国名:The Kingdom of Thailand

国土面积:513,115平方公里

首都:曼谷

国家元首:国王普密蓬·阿杜德

人口:6,283万(2006年12月)

民族:全国有30多个民族。泰族占40%,老挝族占35%,马来族占3.5%,高棉族占2%,此外还有苗、瑶、桂、汶、克伦、掸等山地民族

语言:泰语为国语

宗教:90%以上居民信仰佛教,另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和锡克教

货币名称:铢

一、地理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东与柬埔寨接壤,东北与老挝毗连,南与马来西亚为邻,东南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东西界的最大距离为780公里,而最窄处仅10.6公里,从北到南最长为1,648公里,境内大部分为低缓的山地和高原,地势北高南低,按地形分为四个区域:肥沃广袤的中部平原;山峦起伏的东北部高原;丛林密布的北部山区;风光迷人的南部半岛。每个地区也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其中北部受缅甸影响比较大,东北部受老挝影响比较大,南部穆斯林较多,有比较浓厚的马来文化色彩。在行政区划上,全国分中部、南部、东部、北部和东北部五个地区,共有76个府,府下设县、区、村,曼谷是唯一的府级直辖市。

泰国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很小,年均气温24℃~30℃。一年三季,分别是热季(2月中旬至5月中旬)、雨季(5月下旬至10月中旬)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中旬)。

泰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其中钾盐储量4,070万吨,居世界第一,锡储量约12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2%。油页岩储量达187万吨,褐煤储量约20亿吨,天然气储量约4,643.988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500万吨。

可耕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50%,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是世界着名的“粮仓”,泰国是世界上的大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泰国拥有的多种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热带花卉和水果早为世人所瞩目,还盛产分别被誉为“果中之王”和“果中之后”的榴莲和山竹,荔枝、龙眼、红毛丹等热带水果同样名扬天下,也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

由于地处热带,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有1,44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25%,有各种热带常绿乔木,主要包括榕树、露兜树、樟树、金鸡纳树等。季风林木主要有柚木、铁树、沙尔树和芒果树,还产各种藤及竹。

此外泰国雨量充沛,河流众多,目前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220多万千瓦,还有大量的水力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二、简史

泰国在1939年以前和1946年~1949年间称为“暹罗”。泰国作为一个较为统一的国家始于公元1238年的素可泰王朝,后经历了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称拉玛王朝)。16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殖民主义者先后入侵。1896年英法签订公约,规定暹罗为英属缅甸和法属印度支那间的缓冲国,暹罗成为东南亚唯一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19世纪末,拉玛四世王开始对外开放。五世王借鉴西方经验进行社会改革,即泰国史上最着名的朱拉隆功大帝,废除奴隶制度,兴建学校、博物馆、国立图书馆,并在国内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创办邮电局和其他现代化的开端。1932年6月,拉玛七世王时期,民党发动政变,君主制被推翻,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颁布宪法,国王作为君主立宪的象征被保留,结束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君主专制。1938年,銮披汶执政,1939年6月改称泰国,意为“自由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泰国为了保持国土的完整,1940年与日本签订友好条约,1941年日本军队就进入泰国,泰国宣布加入轴心国。1949年5月又改称泰国。

三、政治

实行君主立宪制。二战后,军人集团长期把持政权,局势动荡。20世纪90年代军人淡出政坛后,政坛党派林立,纷争不断,政府更迭频仍。2001年,电讯业巨子他信创建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赢得下议院过半席位,组阁执政。2005年2月,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赢得下议院500个议席中的377席,他信蝉联总理。2005年9月起,泰社会掀起“反他”运动,政局出现动荡。为缓解政治压力,他信于2006年2月解散议会,提前举行下议院选举,政府转为看守内阁。泰爱泰党在4月的大选中再次赢得过半选票,但因三大反对党——民主党、泰国党、大众党抵制大选,导致国会无法在宪法规定时间内成立。5月8日,宪法法院裁定4月大选中存在违宪问题,宣布选举结果无效。9月19日,以陆军司令颂提为首的“行政改革委员会”发动军事政变,废除1997年宪法,解散国会、内阁,接管政权。10月1日,普密蓬国王御准临时宪法,任命原枢密院大臣素拉育·朱拉暖出任新总理,8日御准新内阁,12日御准立法议会,代行国会职责。政变发生后,他信旅居海外,宣布辞去泰爱泰党党首职务,退出政坛。

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1946年继位,是当今世界在位最久的君主。

现行宪法为临时宪法,于2006年10月1日获普密蓬国王御准颁布实施。分为国王、公民权利、自由与义务、议会、内阁、法院、新宪法制定、全国大选等39条。

原国会为两院制,分上院、下院,其主要职能是立法、审议政府施政方针、国家预算和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国会上、下议院议员均由直选产生。下议员500人,任期4年,上议员200人,任期6年,两院议长分别为国会主席和副主席。下议员担任内阁职务须辞去议员资格,阁员上任、卸任须申报并公布个人财产。上议员不得隶属任何政党,不得担任阁员。2006年9月19日,泰“行政改革委员会”发动军事政变,宣布暂时接管国家行政权力,解散国会。现由立法议会代行国会职责,10月11日根据临时宪法任命242名立法议会议员,下设24个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审议制定有关法律文件,对政府政策和工作进行监督。立法议会主席兼任国民大会主席,有权任命200名制宪会议委员。

政府由一名总理和不超过35名部长组成。现政府于2006年10月成立,由34位阁员组成,总理素拉育·朱拉暖。

司法系统由宪法法院、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和军事法院构成。宪法法院主要职能是对部分议员或总理质疑违宪、但已经国会审议的法案及政治家涉嫌隐瞒资产等案件进行终审裁定,并以简单多数的方式决定裁决结果。行政法院主要审理涉及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及地方政府间或公务员与私企间的诉讼纠纷。军事法院主要审理军事犯罪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司法法院主要审理不属于宪法法院、行政法院和军事法院审理的所有案件。

泰国实行多党制,截至2006年12月,共有44个政党在选举委员会登记注册。主要政党有泰爱泰党、民主党、泰国党、大众党、皇家人民党等。原执政党为泰爱泰党,2007年5月30日泰国宪法法庭判定泰爱泰党等三党在2006年4月2日大选中存在舞弊行为,宣布解散泰爱泰党等三党,宪法法庭同时判处泰爱泰党全部100多名执行委员5年禁止参政,从政党解散之日起执行,泰爱泰党的解散将对泰国的政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四、经济

经济实行自由经济政策。属外向型经济,较依赖美、日、欧等外部市场。20世纪80年代,制造业尤其是电子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6年被列为中等收入国家。1997年金融危机后陷入衰退。1999年经济开始复苏。1961年起实施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2年开始第九个五年计划。近年,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股市稳步回升,2003年7月提前两年还清金融危机期间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贷的172亿美元贷款。截至2005年12月底,泰国外债562亿美元;外汇储备553亿美元。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1,000亿泰铢(约合1,762.5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07,001泰铢(约合2,65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4.5%。

工业为出口导向型工业。主要门类有:采矿、纺织、电子、塑料、食品加工、玩具、汽车装配、建材、石油化工、软件、轮胎、家具等。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增长9.2%,商用运输机械设备增长6.3%,纺织业增长2.4%,建材业、食品加工业、橡胶业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受油价上涨影响,汽车业略有下滑,全年轿车销量18.58万辆,同比下降11.2%。

农业是泰国传统经济产业,农产品是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农业人口约1,529.8万人。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4亿莱(1莱=1,600平方米),占国土面积的41%。主要作物有稻米、玉米、木薯、橡胶、甘蔗、绿豆、麻、烟草、咖啡豆、棉花、棕油、椰子等。稻米产业在泰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水稻是泰国最主要的农作物,又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泰国的稻田共计约1,078万公顷,约占泰国土地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从事水稻生产的有400万户(约2,400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四分之三。稻米年产量近3,000万吨,占全球稻米总产量的7%~9%;年出口量在700万~1,000万吨之间,占世界稻米贸易总量的25%~35%,是世界第一大稻米出口国,出口金额在18~30亿美元之间。2006年泰国出口大米743万吨,出口金额975.4亿泰铢(约26亿美元),中国是泰国大米出口的最大目的国(2006年65.3万吨)。泰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橡胶生产国之一,全国76个府中有52个府种植橡胶,近几年的种植面积在200万~230万公顷左右,约占其国土总面积的5%,种植面积在世界仅次于印尼。泰国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橡胶年产量约250万~300万吨,占全球橡胶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绝大部分均供出口,年出口量占全球橡胶出口总量的40%~45%。

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705公里,泰国湾和安达曼海是丰富的天然海洋渔场。曼谷、宋卡、普吉等地是重要的渔业中心和渔产品集散地。泰国是世界市场主要鱼类产品供应国之一,也是位于日本和中国之后的亚洲第三大海洋渔业国,全国从事渔业人口约49.3万人。

旅游业发展迅猛,已成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旅游点有曼谷、普吉、清迈和帕塔亚,清莱、华欣、苏梅岛等地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欢迎。服务业发达,宾馆、饭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齐全。2004年12月底,普吉岛等泰南旅游胜地遭受印度洋地震海啸袭击,当地旅游业一度受到严重冲击,现已基本恢复,2005年外国游客同比下降2.5%,为1,140万人次,其中东亚游客占49.9%,欧洲和美国分别占27.4%和8.1%。全年酒店入住率60.6%,旅游收入4,065亿铢(约101亿美元)。

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2005年对外贸易额2,270亿美元,其中出口1,092亿美元,进口1,178亿美元,分别增长15%和26%。美国、欧盟、日本、东盟等是泰国重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及零配件、电脑及零配件、集成电路板、电器、初级塑料、化学制品、石化产品、珠宝首饰、大米等等,其中高科技产品占63.7%,主要进口产品有机电产品及零配件、工业机械、电子产业零配件、汽车零配件、建筑材料、原油、家用电器、珠宝金饰、饲料、水果及蔬菜等。其中消费品占15.5%。

2005年泰国对外投资总额111.1亿铢(约2.85亿美元)。

自1961年起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外商赴泰投资。1997年泰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后,泰政府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立法,以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外国投资。据初步统计,2005年外国国家和地区对泰直接投资净额为26.97亿美元,较2004年猛增223%,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统计,从1993至2005年,按在泰投资额计算,前五位为:日本、欧盟、美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主要投资领域为电子和机械业。

五、人民生活和文化教育

20世纪80至90年代,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相应提高,工人最低工资和公务员薪金多次上调,居民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状况不断改善。1997年上半年,人均国民收入达2,525美元。金融危机后,人均国民收入一度下滑。1999年后,经济逐渐复苏,人民生活水平再度提升。2005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07,001泰铢(约合2,655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2,320铢(约合1,308美元),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由2000年的1,280万人降至2004年的750万人。200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7,362泰铢(约合3,094美元)。

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中小学教育为12年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中等专科职业学校为3年制,大学一般为4年制,医科大学为5年制。着名高等院校有:朱拉隆功大学、法政大学、农业大学、清迈大学、孔敬大学、宋卡纳卡琳大学、玛希敦大学、诗纳卡琳威洛大学、易三仓大学和亚洲理工学院等。此外,还有兰甘亨大学和素可泰大学等开放大学。2004年14~50岁泰国公民识字率为96.6%,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年。

媒体以私营为主,按市场规则运作。泰文媒体是主流媒体,英文、华文媒体居辅助地位,主要泰文报纸有《经理报》、《泰叻报》、《民意报》、《每日新闻》等;主要华文报纸有《新中原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亚洲日报》、《京华中原日报》和《世界日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曼谷邮报》、《民族报》等。广播电台有230多家,其中由政府民众联络厅掌管的有59家。泰国广播电台为国家电台,设有国外部,用泰、英、法、中、马来、越、老、柬、缅、日等语言广播。无线电视台共6家,都设在曼谷,大部分电视节目通过卫星转播。地方有线电视公司86家。电视网覆盖全国。

六、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全方位的外交方针,以东盟为基石,注重发展同美、中、日、印(度)的关系,维持大国平衡。重视睦邻外交,积极改善与柬、缅等邻国关系,与柬、缅、老三国在缅甸蒲甘举行首次经济合作战略峰会并发表《蒲甘宣言》。强调经济外交,推动双、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已与巴林、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或经济伙伴关系。重视国际及区域合作。

1975年7月1日,泰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近几年来,两国继续保持高层密切交往,江泽民主席(1999年)、李鹏委员长(1999年、2002年)、胡锦涛副主席(2000年)、朱镕基总理(2001年)、胡锦涛主席(2003年)等中国领导人先后访泰。泰国王室成员多次访华,历任总理、国会主席和军队领导人亦曾访华。从1981年起,两国外交部建立年度磋商机制,至今共举行过17次磋商。两国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司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2006年双边贸易额277.3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中中国出口97.6亿,增长24.9%,进口179.7亿,增长28.4%,泰是中国第十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05年底,泰来华投资项目3,684项,合同外资金额81.53亿美元,实际使用28.23亿美元。中国在泰投资累计约3.38亿美元,目前泰是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2003年10月,两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实施蔬菜、水果零关税安排。

泰国是东盟成员国,重视加强同东盟各国的友好合作。与除菲律宾外的其他八个东盟成员国建立了内阁联席会议机制。积极开展与有关国家在经贸、投资、禁毒、消除贫困、打击跨国犯罪、湄公河开发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倡建泰老柬缅越五国经济合作战略,推动泰马、泰缅、泰老边境经济区发展。

与美国的关系于1833年建交。泰系美安全盟友,享有“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泰美互为重要贸易伙伴,2005年双边贸易额257亿美元。

与日本于1887年9月26日建交。2005年双方贸易额411.56亿美元。2005年5月,日本首次派自卫队参加在泰北清迈举行的“金色眼镜蛇”联合军事演习;泰日签署《持外交和公务护照人员互免签证协议》,该协议自7月1日起实施。

与印度于1947年8月1日建交。1989年建立政府间双边合作联委会和贸易联委会。2003年10月签署建立自贸区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实现贸易零关税。2005年5月双方签署《关于两国海军联合巡逻的谅解备忘录》,同意在海盗、武器走私和恐怖活动频繁发生的安达曼海部分区域进行联合巡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