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才艺塑造篇
10853200000002

第2章 才艺培养的益处

一、艺术可以丰富孩子的人生

对于一个正在弹钢琴的人来说,即使身边没有人欣赏他的弹奏,但他也会感到快乐和充实。能弹一手好钢琴,在别人眼里的确是很羡慕的事,但弹钢琴的快乐并非只在于此。

人类追求可能性目标的欲望:如果自己相信并且追求就有实现的可能,为了达到理想及目的,人们会一步一步地前进,终于达到最后的目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成为自己想做的人。这其中自我实现的愿望是最重要的促进剂。

一般说来,孩子的需求分为五种,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生理的需求是指最根本的生活需求,也是孩子有精力参加其他活动的保障。安全的需求是指孩子对于避免生活环境里的各种危险,如疾病、受伤、受灾等的发生,产生自我保护的需要。情感的需求是指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尊重并且尊重别人的情感愿望。孩子希望在相互交往当中与周围的同学保持密切的关系,在群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尊重的需求是指在自己身处的环境,比如在一个小集体范围内得到尊重,被他人认为有存在的价值,也使自己在集体中生活充满自信的一种心理。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指通过努力来实现自身的愿望。自我实现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幸福和成就感。

艺术是人类的最高境界的需求,孩子学习才艺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兴趣,家长除了提供给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所要求的最起码的条件外,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艺术生活环境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这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和充实。

二、艺术环境对孩子的才艺成长很重要

有人把成功的艺术家归功于天赋好,认为是父母特长的遗传。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巴赫的生平,巴赫家族在100年里都有闻名的音乐家出现,这样的音乐家族告诉我们:环境对于艺术能力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诞生在属于图林根州边远小城市爱森纳赫的一个祖祖辈辈以音乐为职业的平民家庭,15岁起,巴赫就开始了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在卢森堡一个教会附属的歌咏团当歌童(1700年),在魏玛公爵的乐队拉小提琴(1703年),在安什塔特一所新教堂(1703年)和缪尔豪森的教堂(1707年)弹管风琴,然后又到魏玛任公爵侍从管风琴师兼宫廷音乐师(1708年),在刻顿一个没落小宫廷任乐队长(1717年),最后在莱比锡任圣多玛教堂合唱指导和教堂附属歌唱学校教师(1723年)。巴赫在担任各种音乐职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了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

后人往往把巴赫看作是音乐的创始者,有人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的这种突出的地位,高尔基的一段话是最好的概括:“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的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山峰上永远发射出炙热的光辉,巴赫就是这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是巴赫一族的祖先,被称为大巴赫。距今约300年前,当时即使是在音乐盛行的德国,一般人也是无法拥有一把乐器学习音乐的。如果说要从小就能学习音乐,而且有自己专属的乐器,这种事需在特殊的家庭才会发生。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之所以成为音乐家,一小半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另一大半的原因是因为生长在音乐环境之中,并进一步接受音乐教育的结果。而很多家庭的家长,无法给予孩子巴赫般的艺术环境。通常是父母亲对孩子学习的内容比较关心,但却不了解,要发展孩子的艺术素质,就需要营造一个有艺术气氛的家庭环境。

家族中若有一位特殊才能的人或者是有某方面的专长,孩子一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感化,对某个专门的领域产生兴趣。巴赫就是这样在音乐丰富的环境中成长,不知不觉接近音乐,在某个机缘下开始学习风琴与小提琴,终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