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的草根儿们
10852400000019

第19章 五 袭人到底是好还是坏

要评判袭人是不是个好同志,只要帮她打赢一场官司就可以了,搞清楚晴雯到底是不是她害死的。

好多人喜晴厌袭,一心认定晴雯被她告死。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叫二知道人,是个点评家,他就讲:“袭人是功之首,罪之魁。”道光年间,有一个叫涂赢的,说得更严重:“奸而有人情者难辨”,意思是,奸而有人情味的,这样的人,再奸也不好分辨,不如那些奸在表面化的,一眼就能看出来。袭人就是“奸而近人情者,阅其平生,死黛玉,死晴雯,逐芳官、蕙香,挑拨秋纹、麝月等等,其虐肆矣”。

他们是清朝的人,法制观念不健全,现在可是法制社会。你说她奸,说她坏,可以,拿出证据来。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前,叫晴雯来申斥:“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那意思就是我有暗探,有人给我打小报告哩。神经敏感者一下子就能想到:哦,怪不得你被立为姨娘呢,怪不得你一个月挣二两银子一吊钱呢,怪不得王夫人会给你赏菜呢,原来你是踩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的。晴雯就是你害死的!

甚至到晴雯被逐,连宝玉都怀疑起袭人来:“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

所以,袭人就百口莫辩了。估计就算这个人真的存在,不是一个艺术形象,她也一样百口莫辩。她不会像琼瑶剧里的女主角一样,拼命摇着头,哭着说:“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也不会像《六月雪》里的窦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花同志成天在人情世故上打滚,知道什么叫越描越黑,那就干脆一笔都不描。因为她不肯描,所以就给辩方律师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没有她的陈词,想替她翻案得另找别的证据。

我们看一个人,除了看她一时的行为,还要看这个人的底子。虽然好人也会办坏事,但那多是无心之坏。坏人也会干好事,那很可能也是无心之好。真正说来,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左右着他的日常行为。

在红楼丫头里面,袭人坏吗?李嬷嬷骂得她那么难听,她没有挑唆宝玉赶出他奶妈去。晴雯指着鼻子说到袭人的脸上,她也并没有打击报复。就是她向王夫人进言,也不是下毒害人,只不过是因为这是当时社会通行的道德标准,她遵从,她也真诚地希望人人都遵从,尤其是宝玉更应该遵从。她的话曹雪芹都录下来了,里面并没有一字半句提到晴雯——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化的分析。

从王夫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是袭人向她告的密,估计她见到晴雯之后,戏就要改一改了。

睛雯来了以后,王夫人先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骂了一通,然后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晴雯何等样人,知道遭人暗算,反应奇快,赶紧往外择自己:“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

假如袭人告了晴雯的密,王夫人当时就得怒起来,“什么,你不知道?骗鬼!你和宝玉一屋吃,一床睡,吵架、磨牙、拌嘴,还撕扇子,现在你居然说你不知道?来人呀,给我掌嘴!”

事实上,王夫人却信以为真:“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作什么!”

晴雯接着辩解,说自己是外间屋里上夜的,不过是看屋子。如果太太要怪,我以后留心宝玉就是了——随便拎出宝玉身边一个小丫头来,她都知道晴雯是在编瞎话,王夫人居然吓得赶紧说:“阿弥陀佛!你不近宝玉是我的造化,竟不劳你费心。”假如袭人说过晴雯的坏话,她难道会相信这一派谎言?

而且,估计袭人从来没在王夫人面前提过晴雯这个人。晴雯轻易不到王夫人那里去,她根本就不知道宝玉身边还有一个叫晴雯的丫头。她对晴雯的印象,完全建立在她见到一个丫头骂人和王善保家的告晴雯的状上面。所以,若说晴雯被袭人害死,甚至说四儿和芳官被逐,都是袭人造下的罪,可真就冤枉死这个贤人了。不由她不再叫一声:“神仙菩萨,坑死我了!”

所以说,袭人是个好同志,我们不要放过一个坏蛋,也不要随便冤枉一个好人。

但是,还有一个疑案未决:晴雯被害,四儿和芳官等被逐,到底是谁造的孽?

晴雯是得罪人得罪苦了,四儿和芳官等与宝玉等言笑不避,坐卧无心,随时都可以被人听了窗户根儿。宝玉屋里一堆丫兴婆子,闲着没事干,专管造谣生事,说是播非。

傅秋芳家的嬷嬷们见了宝玉后,一长一短地议论:

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

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落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且是连一点刚性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的。爱惜东西,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糟踏起来,那怕值千值万的都不管了。”

大观园里的事情,就这样被传播得满天飞。难道都是袭人走东家,串西家,没事干,胡乱编派?

由于宝玉和晴雯等毫无防人之心,让平时妒忌怀恨着这些年轻、美貌、得势的丫头的粗使丫头和老婆子听到后,不断有人去告密。有人说《芙蓉诔》的“钳诚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里的“诙奴”指的是袭人,“悍妇”指的是王夫人,这从哪里说起(当然了,晴雯之死,她也甭想往外择)!“波奴、悍妇,指的就是以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那些个婆子们。她们才是抄检大观园、害死晴雯、撵逐四儿和芳官、让大观园走向末路的罪魁。

不过,若说袭人与晴雯之间有深厚感情,好像也不对。一起共事五六年,平时手拉手地亲密,但是晴雯一旦被逐,宝玉还偷偷看过她一次,袭人一次也没有,由不得叫人伤心。但这属于情感范畴,连道德问题都算不上,更不是法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