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妈妈早教必读8堂课
10852200000041

第41章 语言能力的强化训练

1岁的宝宝能说的词汇比以前增多了不少,有时还会冒出一两个短句,着实能让父母高兴一番。13~18个月是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高峰期,而宝宝也已经认识了生活环境中的许多物品并且会含糊的说出它们的名字,这时父母应注意使用普通话跟宝宝说话并且集中精力训练宝宝的发音。此外,许多宝宝在父母的协助下具备初级的“阅读”画册的能力了,因此父母还可以多给宝宝看图画书并不厌其烦的给宝宝讲解,教宝宝学会更多以前不认识的物品的名字。

与简单句亲密的接触(13~14个月)

训练十七:简单句的训练

训练目的:教宝宝学习一些常用的简单句子。

方法:这个时期宝宝的语言特点是:以音代词、以词代句、一词多意、重叠发音并伴有动作和表情。如当宝宝说“妈妈”一词时,往往是代表一句话,可能是“要妈妈抱”,也可能是“妈妈不要走”,还可能是“妈妈给我玩具”等。此外,有些词的发音太难或宝宝还没有掌握,他常常会以音代词或重叠发音。如以“喵喵”代表猫、“汪汪”代表狗、“吃吃”代表吃饭等。因此,父母可以多用一些简短明了的语句同宝宝交流,如“宝宝笑”、“吃饼干”、“妈妈坐”、“出去玩”、“爸爸关门”、“宝宝乖”、“妈妈讲故事”、“宝宝穿衣”、“爸爸推车”等,这些句子字数少但意思明确,经常对宝宝说,他就会尝试着模仿。

另外,父母也可以有意设置一些情景引导宝宝表达出来,如和宝宝一起做游戏时,大家开心地笑起来,这时爸爸可以问宝宝:“妈妈怎么了?”引导宝宝说出“妈妈笑”;又比如,爸爸做一个推车的实景,问宝宝:“爸爸干什么?”引导他说出“爸爸推车”等简单句。

小提示:句式的学习对宝宝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听和说的经验,经过反复练习逐一掌握。与生活情节相关的语句更易于让宝宝理解和模仿,因此,爸爸妈妈应该在照顾宝宝生活起居的同时随时随地的教宝宝各种句式的用法和用途。

训练十八:教宝宝说出事物的名称

训练目的:提高宝宝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方法:在生活中教会宝宝说出他熟悉事物的名称,是宝宝学习说话的基础,能说出的事物名称越多越好。如,父母带着宝宝出门,在宝宝能说出“汽车”、“球”等名称以后,可指着这些物体问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教宝宝从会用“汽车”、“球”的单词来称呼具体事物逐步转为用“这是汽车”、“那是球”的短句形式来回答。

小提示:宝宝对自己曾经亲眼看到过的事物更感兴趣,在家时可以为宝宝找出印有街上看到的事物的早教卡片,教宝宝认识它们并学会说它们的名字。

训练十九:儿歌和古诗的简单训练

训练目的:教宝宝熟悉简短的儿歌和古诗。

方法: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和妈妈一起背简短的儿歌和古诗,刚开始往往是大人背诵前面的内容,宝宝附和着说最后一个或几个字,如妈妈说“床前明月……”宝宝马上接着说“光”,妈妈又接着说“疑是地上……”宝宝又马上接着说“霜”;渐渐地,妈妈只说前面的两个字,宝宝就跟着说后面的三个字了;再以后,宝宝自己就会背出整首的诗。

小提示:教宝宝熟悉简单的儿歌和古诗,是训练宝宝口语能力和记忆能力的有效方法。

故事和儿歌是最好的语言老师(15~16个月)

训练二十:在故事中提问

训练目的:引导宝宝回答问题。

方法:爸爸拿着宝宝的漫画书,一边读故事一边对宝宝提出问题。还没有学会用语言来准确回答问题的小家伙可能还是会用手势表示,比如爸爸问:“宝宝,小鸟哪去了?”宝宝会用手做一个“飞”的动作表示小鸟飞走了,这时爸爸就要抓住机会,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告诉宝宝:“小鸟飞了,飞回家了,对不对?”在这样的语境下,宝宝能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也就更愿意开口说话。

小提示:父母提的问题要简单,也不必要求宝宝的回答完整。

训练二十一:讲讲以前的故事

训练目的:让宝宝说出简单的小句子。

方法:宝宝已经1岁多了,父母可以拿出以前的照片来跟宝宝聊天。比如,妈妈拿起宝宝以前的照片(去动物园游玩、在理发店理发、在床上翻跟斗等特定时间的照片)给宝宝看,跟宝宝一起回忆以前有趣的事。宝宝认识自己的形象,也知道了一些动词,就能把名字和动词连起来组成小句子说出来,比如“宝宝走”、“宝宝爬”等。

小提示:给宝宝讲讲小时候的故事,能让宝宝和父母的关系更加亲密喔。

训练二十二:说出自己的乳名

训练目的:让宝宝说出自己的乳名。

方法:多数宝宝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乳名,到了这个月龄,妈妈就可以开始教宝宝说出自己的乳名了。由于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多次喊宝宝的乳名,因此,组成乳名的字的发音对宝宝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如果妈妈突然问:“宝宝,你叫什么名字啊?”宝宝可能会突然愣住了或者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这时妈妈就可以抓住时机让宝宝说出乳名,比如妈妈可以说“宝宝叫小小,对不对?跟妈妈说,小——小。”经过几次训练,妈妈再问宝宝时,他就能自如的回答出自己的乳名了,甚至在对妈妈提出要求时会加上自己的乳名,如“小小要抱抱”等。

小提示:父母不要因为宝宝不会说自己的乳名就大伤脑筋,其实,有的宝宝知道名字代表自己,只是不会说而已,当别人叫自己名字时能有所表示就是正常的。

训练二十三:背一句感兴趣的儿歌

训练目的:儿歌对促进宝宝的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引导宝宝背上一句儿歌可以锻炼宝宝的语言功能并提高记忆力。

方法:1岁前,由于语言能力较差,宝宝只能听妈妈说儿歌并在心中形成印象,到了这个时期,爸爸妈妈就可以让宝宝学着背一句他自己喜欢的儿歌啦。教宝宝背儿歌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反复训练,如果能配合一定的情景让宝宝明白儿歌的含义会让他更快记住儿歌的内容。

比如,妈妈准备给宝宝吃水果时,可以在旁边念这样的儿歌:

排排坐、吃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

宝宝不在留一个。

短短的儿歌,却暗含着道德教育。妈妈不妨趁机问一问宝宝:“为什么要给宝宝留一个呢?”如果宝宝不会讲话,就要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的,宝宝不在就要留一个,等宝宝回来再吃。

如果窗外下雪了,妈妈可以教宝宝念这首儿歌:

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

妈妈念完后可以一边解释儿歌的意思一边教宝宝背诵其中的一句。

小提示:下雪时,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到外面堆个雪人,使宝宝对下雪、扫雪、堆雪人有切身的体会,让宝宝认识雪,了解雪的颜色、温度、性状等等。

创造宝宝说话的机会(17~18个月)

训练二十四:识物说话

训练目的:教宝宝认识一些物品,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方法:妈妈先准备一些日常用品,如杯子、梳子、剪刀、牙刷、碗、筷子、勺子等等,随便拿起一样对宝宝提问:“宝宝,这个有什么用呢?”很多时候,宝宝会用一个单字来回答。比如,问到杯子的时候,宝宝会说“喝”;问到碗或筷子的时候,宝宝会说“吃”;如果问到剪刀,宝宝不会说,这时妈妈就可以给宝宝做示范并讲解:拿起剪刀做剪的动作,同时让宝宝的食指和中指张开跟着做“剪”的动作,并说“剪,剪刀”,注意观察宝宝,看他是否能跟着一起说。

小提示:除了剪刀,对于梳子、牙刷这些宝宝不太熟悉的物品,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教宝宝认识。

训练二十五:跟宝宝打电话

训练目的:用打电话的方式引导宝宝学说话,训练宝宝的语言能力。

方法:妈妈拿起手机,给家里打电话。电话响了,让宝宝拿起听筒,妈妈在手机里问:“喂,你好,请问是宝宝吗?”如果宝宝回答“是”,妈妈就接着往下问“请问爸爸在家吗”或者“你想不想出去玩啊”等问题引导宝宝开口说话。当然,宝宝对这些问题不一定会用语言回答,真正吸引他拿起电话的原因是出于对电话的兴趣,但常做打电话的游戏可以激发宝宝说话的积极性。

小提示:父母可以让打电话游戏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一些,如教宝宝一些简单的对话,如“喂,您好”、“请稍等”、“喂,您找谁呀”等等。

训练二十六:认识家庭成员

训练目的:让宝宝在认识、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同时锻炼其语言能力。

方法:妈妈翻开相册,从宝宝最熟悉的人起,指着照片问:“宝宝,这是谁啊?”看宝宝的反应,如果能说出,就接着往下介绍:这是爸爸,爸爸是司机,会开车;这是爷爷,爷爷是医生,会看病;这是奶奶,奶奶是老师,会教娃娃读书;这个是二姨,二姨是记者,经常坐飞机;这个是叔叔,现在北京上大学等等。

小提示:宝宝在认识相册中的人的同时,会对亲人的称呼有更多的了解,比如伯伯、婶婶、姑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