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大热点(2013-2014)
10851900000008

第8章 智慧城市:城市发展模式升级的路径选择

2013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其《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提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亚洲市场要警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不是危言耸听?跨越这一“陷阱”的概率有多大?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化解各种挑战,重在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站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智慧城市建设,是破解经济增长停滞魔咒的密匙,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更是树立城市发展新优势的突破口。

发展智慧城市,是“十二五”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市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举措。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此举不仅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了规模推广的阶段,也使得智慧城市的概念日渐明晰。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之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深度融合,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超过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增加2.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站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大背景下,建设智慧城市,是改善民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智慧城市建设,是破解经济增长停滞魔咒的密匙,是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载体,更是树立城市发展新优势的突破口。

建设智慧城市是破解经济增长停滞魔咒的密匙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出现时间不长,一般认为,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2009年1月28日首次正式提出“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但智慧城市、智慧社会建设要早于这个时间,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如韩国政府在2004年3月就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力求将韩国城市乃至全国提前推入智能社会;欧盟2005年7月开始实施“2010战略”,致力发展最新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新媒体、新服务,并在2007年提出和开始推行一整套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09年9月IBM与美国迪比克市也共同宣布启动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奥巴马政府已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振兴经济计划的关键性支撑之一。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三个阶段。

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根据已披露的数据,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数量超过300个,从区县(园区)到省市(城市群)都纷纷加入智慧城市建设阵营,其中发布智慧城市规划、行动方案或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的已超过50家。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投资总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据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智慧城市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萌芽期和推进期。2010年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节点,在此之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萌芽阶段。

智慧城市概念引入国内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响应。国内至少已经有上百个地区提出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一些省、市将其作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和重要抓手,80%以上的城市将物联网列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产业。2013年2月27日,由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牵头,联合多个单位共同举办的“助力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全国行活动广东站”在广州举行。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在会上提出了新的思路——智慧城市的提出和推行是破解经济增长停止魔咒的一个选项和抓手。

牛文元表示,智慧城市是集自我创新功能、时空压缩功能、自动识别功能、科学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推动一个社会发展大致有三大项目:物质、能量、信息。传统的城市化,工业化都是靠物质、能量,靠资源、能源来推动的,现在要靠信息推动城市化。

智慧城市要充分应用超大计算能力,全方位实施城市网络化、宽带化,普及应用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RFID、数字地图、嵌入式系统等技术,有效实现全程监控、智能寻优,达到精准识别并直接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生产、消费、流通、健康、安全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超大计算能力是带动生产力的大工具。现在我国只有天津、济南、深圳有大型的超大计算中心,其他地方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一个城市管理实现高度的智慧管理必须要有超大计算能力支撑,传统的分局、分片不能满足智慧管理的要求,比如,人口户籍库的管理就需要有超大计算中心的技术支撑。同时,超大计算能力还能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在新型城镇化提升到新的阶段后,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载体、是知识经济的结晶、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将寻求城市“动力、质量、公平”三元素的交集最大化,将实现零废品、零库存、零中间交易成本的“三零”目标。

在他看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战略意义包括:全面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竞争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民生幸福水平。我们要靠智慧管理,逐渐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如此,智慧城市还将实现两大革命。一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通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二是政府决策、市政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的革命性进展。希望通过新型城镇化、通过智慧城市,通过从设施到规划、到操作、到执行的整体过程来完成。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要点、指标体系与重要举措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由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还很短,目前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城市的内涵和愿景、建设规划、技术架构、应用体系及具体的解决方案等方面,针对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科学、系统的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的研究还极为鲜见。国外关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是2007年以维也纳理工大学Rudolf Giffinger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出的欧洲智慧城市评价体系,同时提出了针对指标进行标准化的Z变换方法,以此对指标进行对比。

在中国,建设智慧城市提得较早,但基本上都是局部建设,还没有真正的顶层设计,从城市的整体管理、全面管理层面的设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这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

2012年1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此举不仅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了规模推广的阶段,也使得智慧城市的概念日渐明晰。

中国很多城市进行的智慧城市推广还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运用或者某一项技术的运用,没有达到智慧城市的整体要求。在牛文元看来,目前,智慧城市的基本建设,按照我们现在国内发展水平来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必须注重三个方面最基本的要求。虽然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了,但它要服从整体设计的总方案,智慧城市要代表整体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比如数字人口管理、数字地籍管理、数字经济管理、数字政府管理、数字环境管理等,所以智慧城市能够达到这种功能和运用的能力,才能说智慧城市进入到与现代信息的基本融合。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包括,超大容量、超高速计算中心;复杂网络计算技术;宽带技术;传感实现技术;多结构传输技术;大数据整合技术;多网融合技术;陆空天通联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数据挖掘及虚拟现实技术等。智慧城市的基本内容包括14项,数字人口管理、数字地籍管理、数字政府管理、数字经济管理、数字金融管理、数字环境管理、数字交通管理、数字社会管理、数字市场管理、数字法治管理、数字安全管理、数字文化管理、数字医疗管理、数字家庭管理。

有鉴于此,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五大战略要点:

第一,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设计。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提出完整思路,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第二,基础框架的布设、融合、标准,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础。

第三,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分配、数字消费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

第四,全方位物联网、监测网、计量网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主导。

第五,市政管理与家庭智能生活建设,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启动。

牛文元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有三个大步骤,一是顶端规划设计的制度文本,二是标准统一融合的、多元化集中使用的设计文本,三是多元智慧服务的运行文本。有了规划文本,接着就是进入标准统一融合的设计文本,最后进入到多元智慧的运行文本,从制度文本、设计文本一直到运行文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整体蓝图。

“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城市的智能化发展”。客观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智能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将会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与实践。因此,中国城市的智能化发展路径必然是独特的。我们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针对城镇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智能化发展。不能停留在外国人提出的“智慧城市”的概念上,也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理念上,我们要的是“升级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广乾副研究员认为,如果我们不是单纯地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纯粹外来的词汇,而是将其看作是我国信息化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那么我们对于智慧城市就会有一个正确的思维,就能够正确地理解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刻内涵。总的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从更加宏观层面去丰富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分析其中的问题。第一,从“两化深度融合”维度理解智慧城市。第二,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维度理解智慧城市。第三,从城镇化战略维度理解智慧城市。然而,虽然信息化和城镇化都被赋予国家战略地位,但是对于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是重大的文件还是具体的业务工作层面(如城镇化建设),都未对此加以明确。而且,对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理论界鲜有研究,政策上也缺乏衔接和协调。

有关专家指出,从地理空间来看,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外乎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都市的城郊化及其卫星城市建设,二是中小城镇的城市功能和格局建设。然而,比空间扩展更为重要的是城镇化的内在质量,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只有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才得以实现。为此,应该采取以下的措施:

第一,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在信息化战略中的作用和定位。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受新一代信息技术本身的驱使,更受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所迫。为此,必须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具体抓手,不仅要强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也要同时强调信息化(即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范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所出现的混乱局面。

第二,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要求,构建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对于大都市和中小城镇来说,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对于大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三网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现代城市病为主要内容,而对于中小城镇来说,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为业务系统发展重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刷新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现状,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为人们呈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应该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我国的城镇化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内需市场,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保障。从历史发展讲,城镇化与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少数欧美国家的城镇化,而第二次产业革命则成就了主要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为我国城镇化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毫无疑问,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成就我国的城镇化。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融合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城市建设应该成为支撑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需市场。但是,从政策层面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尚未与我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效衔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部分,国家已经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战略部署,如国务院于2010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及2012年7月发布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是,从当前的试点情况来看,各地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今后,应该从总体上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关联性,从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第四,建立能够融合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信息化建设综合协调机制。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包括信息通信产业管理、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社区管理服务等诸多领域,而且也与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密切相关,因而必须建立一个综合统筹机制去协调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综合、统一有效的机制去统筹智慧城市建设。实际上,任何一个单一部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都会面临诸多缺陷,必须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协调各方业务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的智慧城市建设机制。例如,就目前由住建部所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评价指标体系来看,智慧城市试点几乎包含信息化建设的绝大多数内容,然而住建部本身并不具备信息化建设的主管职能,其中的很多业务是难以由一个部门落实推动得了的。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发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综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管理功能,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并设立智慧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就相关问题举行跨部门协调会议,解决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

第五,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机制和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我国根本没有技术和产业主导权,我国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几乎是完全暴露在跨国公司特别是美国公司的技术掌控之下,几乎没有安全可言。在以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其潜在威胁也更大。为保障智慧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必要从保障国家安全高度规划信息网络安全,整合当前分散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从具体建设来看,可以将其内容概括为实施和管理两个层面。从实施来看,就是要确保硬保障和软保障:所谓硬保障就是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网络设施与装备的绝对可靠,建立一种可信可靠的连接网络;所谓软保障就是要确保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的绝对安全可靠。从管理来看,具体包括多种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主导的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审查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国家信息网络安全评估报告;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入侵监测与防范系统,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在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阶段,建立严格的技术产品资质认定和采购备案制度,对参与投标的内资、外资企业明确其安全保障的可信赖等级;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及应急反应机制,以便协调各政府部门进行监测,阻止和减少外国网络间谍机构对我国公共及企业网络进行网络情报威胁等。

第六,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物联网与云计算时代,法律法规问题要比传统的互联网时代更加复杂。就我国而言,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存在大量欠账,许多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状态。在物联网时代,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观。

智慧城市建设的无锡样本

按照部署,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实际上,在国家试点名单出台之前,已有多个省区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不懈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制度成果。

无锡: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领跑者

在2012年12月5日举行的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无锡以71.2分的总评分获得全国智慧城市第一名。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上,江苏共有9个城市和地区入选,无锡名列第一位。

早在2009年8月,温家宝同志提出将无锡建成“感知中国”中心。随后,无锡市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启动实施“智慧城市”计划,推进感知环保、感知交通、感知电力等一批应用示范工程,使之尽快形成产业规模。2012年5月,《无锡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形成征求意见稿,将启动“智慧城市”计划,在全市九大领域开展30多项重点示范工程建设,让物联网全面融合到市民生活当中。

此番,无锡凭借“感知中国”物联网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等优势,顺利入选。按照规划,成为试点城市后,无锡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最终由住建部审核评定为由低到高的一星、二星或三星国家智慧城市。创建期间,无锡市计划打造公共资源信息平台,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依托日益强大的产业优势,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让市民充分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和“惠民”;引入市场化机制,促进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保障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最终提升市民幸福感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无锡国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3年5月份已经出台,创建重点项目涵盖了保障体系和基础设施、智慧建设与宜居、智慧管理与服务三大方面,具体包括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房产、智慧建筑、智慧水务、智慧燃气与照明、智慧建设、智慧管线、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城镇、智慧环保16项重点项目。预计到2015年,无锡市将建设成一个先进、便捷、高效、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作为全国90个试点城市之一,无锡已经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包括政务、通信、医疗、交通、建设等领域都将进一步智慧化。

热点地区WiFi全覆盖

据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无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政务、通信、医疗、能源、交通、教育、水管理、安全等各方面,目前无锡的整体规划还在制定中,但已可以确定部分内容。比如在公共服务智能化方面,将实现商场、酒店、地铁站、医院等热点地区WiFi全覆盖。在人比较多的公共区域,智慧城市会加强无线数据交换能力,让网速更快。此外,无锡还将建设智慧型大楼,在大楼内所有的用户都将无线办公,做到整栋办公楼将看不见一根网线。与此同时,在家用网络这块,无锡将向光网城市发展,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户。

为每座大楼配置自己的名片

除了努力实现光网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还将为无锡每座大楼都配置自己的名片,并建成建筑物基础数据库。据悉,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就是将每座大楼的建造时间、设计者、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中的重要节点都记录下来。原来无锡虽然也对建筑物的相关资料留有存档,但都是纸质的,使用率并不高。目前有关部门对正在建设的建筑物基础数据库将通过技术手段完全实现智能化的记录和分析,起到一个“管家”的作用。比如现在很多大楼都用玻璃幕墙,而玻璃幕墙的胶水在使用几年后就必须更换,否则就可能引发玻璃脱落,造成安全隐患。数据库建成后,会自动分析每栋大楼的使用状态,大楼的玻璃幕墙胶水使用年限一到,就会自动通过系统向管理部门发出警告。管理部门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向物业发放“整改通知”,预防突发事故。

建大型公共数据平台

无锡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包括搭建大型公共数据平台。目前政府各个部门都拥有很多资源,但由于资源相对孤立,信息交换性不强,资源互相整合利用率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锡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就计划建设一个大型公共数据平台,将所有政府部门的信息都上传到这个平台。一方面,政府各个部门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其他部门的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未来每个无锡市民有望领到一个专用的账号和密码,用于在公共平台上查医疗、教育、人口、卫生和自己所在区域的各种信息。比如有的市民想知道自己所在的区域近期会不会拆迁,自家自来水水源地的水质情况如何等,都可以在平台上查询到。

打造三级一体化“云计算”服务体系

2013年6月26日,无锡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签署共建“智慧无锡”合作协议。未来三年,江苏电信将在无锡投资50亿元推进光网城市、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集成、综合、共享、可靠的“智慧无锡”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智慧无锡”应用水平。“智慧无锡”门户平台、“智慧交通”示范项目同时启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莉新,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总经理肖金学,市领导曹佳中、史立军,市政府秘书长吴峰枫出席仪式。

江苏电信将加快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建设,高起点建设和运营江苏电信云计算中心(无锡国际数据中心二期),打造国内领先的省、市、县三级一体化的“云计算”服务体系;建成2T出口的无锡宽带城域网,接入网实现全市100%光覆盖;高水平开展4G移动网络建设,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积极参与无锡“智慧城市”架构的顶层设计和“智慧无锡”应用项目的运营管理,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企业”建设,开发和优化“智慧无锡”门户平台,力争到“十二五”末,“智慧无锡”门户平台应用接入超过100个,注册用户超过50万户。

此前,无锡南长区滨河新城暨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智慧产业项目签约仪式6月25日在此间举行。作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一体两翼”格局中的“一翼”,南长滨河新城暨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14个智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项目总额达22亿元。本次签约仪式中,南长滨河新城联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三研究院,共同建设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产业中心“智慧”综合体,为无锡市打造国家物联网智慧城市再添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