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说锋语:子辑
10851600000065

第65章 向谁再借500年——悼吴冠中先生

2010-6-26

名家不等于杰出者,名画未必是杰出之作。我分析自己对名家与名作看法的转化因由,要害问题是着意于其情之真伪及情之素质,而对技法的精致或怪异已不再动心。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

——吴冠中

惊悉吴冠中先生逝世,享年91岁。先生生前画作大气磅礴,我却独爱极先生的一幅《红莲》。虽是一张小品画,却灵秀可人,既有江南的水韵又有先生笔端的生命活力,一幅小画已诠释先生的箴言:艺术只能在纯洁无私的心灵中诞生……

几年前“康熙剧”火热之时,在电话里与歌手韩磊聊天,他问我为什么人们都喜欢那首《向天再借500年》,我说,人们还都是怕死吧?呵呵……从秦始皇到雍正,各个都是怕死之辈,想那富有四海又能三宫六院的古代帝王,唯一最怕的恐怕就是死了?但像先生这样的大师,离我们而去实在是艺术领域的大不幸啊!尤其那一颗纯洁无私的心灵,让我们忽而悲恸忽而惋惜又久久难以平静……

先生的几句关乎艺术探索的话,让我不能不也久久回味,泪湿画集: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为什么?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

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艺术发自心灵与灵感,心灵与灵感无处买卖,艺术家本无职业。

……

据说画界历来有向黄宾虹先生学技法、向吴冠中先生学突破的说法。吴冠中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如果清朝画家虚谷活到现在的话,他很想请他喝茶。而若张大千、任伯年请他喝酒,他却不愿意去,因为跟他们没什么话好说的。呵呵,估计先生对虚谷的灵魂在略显生拙的画作中却是看明白了?而张大千、任伯年们却因技术的纯熟而泯灭了自我太多的东西反而让先生轻视了吧?先生生前画价屡创拍卖新高、却能将作品几乎尽数捐赠了,我也因此很是佩服这个大家吴冠中!

我的一个朋友正在香港happy,看出我短信中的凄凉,回我说,其实人生就是这样无奈无情,蓦然回首,能没有悔意已算圆满了。结果谁都无法弄得精彩的……我回说:不见得!信仰和思想因此而神圣,可以超越时间和生命。

只是谁也无法留驻先生的生命了啊!倒还是吴冠中先生的那些话,值得学艺之人再去求索:

最重要的是思想——感情。感情有真假,有素质高低的不同,有人有感情,但表达不出思想。我现在更重视思想,把技术看得更轻,技术好不算什么,传不下什么。思想领先,题材、内容、境界全新,笔墨等于零。

铁骨寒梅何处觅?——从宝马女到网购名品人民币结算(2010-07-1401:54:46)

这些天突然有很多的纸上协议要做,那日憋在酒店房间里做功课,却是又忘了吃饭。已是下午4点多,我一个人饥肠辘辘地跑到中餐厅,因为已过饭点许久了,只有一桌人正在热闹地谈论着什么……落座后发现他们在说宝马女的故事,哈哈!就是那个“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的笑话……

服务员居然把我点的唯一一个菜上错了唯一的另外一桌,呵呵……菜被那一桌上的一个老外夹过了,只能重新做,我说,我要被饿出人命了!最好换一个快些的才好。没想到那个老外跟我做鬼脸,不但不道歉,居然用中文跟我开玩笑,你喜欢宝马吗?我们都喜欢中国美女!我直截了当地说,我刚买了辆车(继续限号的无奈呢),明明与宝马同价格却不敢买宝马了啊!宝马与否已谈不上是不是喜欢,因为这个品牌已经被中国人的一种观念异化了。这个笑话其实我早就听说过了,而且我当时就说,让别人看自己开宝马,自己却在车里哭这车是自己租来的?哈哈!富人应该都不是傻子啊?就算是富二代估计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吧!谁会让你白坐自己的车?再说,一辆车就能代表一个阶级了?对我而言,车也是我在这座城市中的一个亲人、一个伙伴,不管是风里来还是雨里去,它都是你一个最忠诚的旅伴呀!怎么到被异化成了一个这样的择偶笑话?欲买不能?还是名品已是身价尽失,成了个制造笑话和拿它说事的阶级道具?

我继续了他们的谈话,告诉他们那个LV“驴”牌的故事,但这个笑话老外听了就有些费力了,不知道他对这个宝马女做何非本土的价值评价?他是驻中国某使馆的一个工作人员,该很了解中国的现状。只是我们的现状是什么?这几天我一直关注那些可以付人民币就网购得来名牌的网站们,看样子,至少奢侈品市场可以率先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了?嘿嘿……悲哀啊!

前几日我的一个女友到我家来串门,我抓了她的闲差陪我收拾梳妆台。她一边抱怨我那些瓶瓶罐罐太废事儿,一边发现了一个我从瑞士淘回来的多用尖嘴钳,她奇怪我用它来做什么?我说,你看这么昂贵的深夜疗肤霜,统共30ml却至少有8ml是挤不出来的,难道都扔掉?其实任何名品也都其缺陷,不能一味追捧,只能按你所需选购。估计那些华而不实的包装也是专门面向国内市场的吧?圣诞的时候我就收到过一个包装极其奢华的口红,盒子精美绝伦,但除了放那一管口红,别的我真不知道这个盒子能做什么用场?现在的奢侈品市场需要规范的恰恰是消费者的观念吧!我们能创造出价值当然可以去消费去享用、但这一切都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而是要自己去感受、体会它的作用和价值。任何产品都是为人服务的,而“人本”在自己至少是以自己的消费需要为本,而不是以别人看自己的眼神为“本”啊!

我曾经看过一篇小文,写一对夫妇,他们很努力地去工作和赚钱,他们买了一幢豪华的海边别墅、丈夫还为妻子买了一只很名贵的狗,但是为了还银行的贷款,他们每天都要为银行努力的工作,而他们的保姆却能在别墅里抱着名狗观赏海景。

我们这个时代除了这样的生存悲哀,还有很多畸形价值观所带给我们的不可小见的道德评价上的耻辱!那些敢脱敢露敢直言自己不良心态的明星们居然又都能一个个华丽转身成为大把赚钱、人前显贵的明星?我不知道除了能豁得出去,她们还有什么特长和优势?到底是谁在买她们的账?到底是谁在为她们推波助澜?又到底是哪些人在为她们埋单?其实真善美在她们眼里还是没有消失的吧?不然,怎么有人玩自杀?打悲情牌?在成名前当一当堕落后的弱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美与丑她们自己应该也知道的吧?不然芙蓉姐姐赚到钱第一件事怎么就是去整容?

今天又在书房熬了一天,夜半拿起久违的毛笔,看到画集里一副陈半丁先生的《铁骨寒梅图》这副墨梅为先生晚年所作,画风灵动生趣、笔致清秀润泽,以留白的方式映衬雪中却娇艳的梅花……中国人自来是讲究风骨的,对美人美物的要求也该是涵而不露或秀外慧中的吧?那种暗香浮动的美感怎么那么少见!

想起几年前,我的一个韩国朋友经营的一个皮草品牌在燕莎进店的时候请我们去当托捧场,有些明明是自掏腰包付了全款的贵太太们,花得起大价钱,而买来得却是穿起来像是租的一样不合适的衣服?这样的夜里,让我回忆起她们就觉得也是笑话呢。倘若她们愿意,用一件皮草的钱可以资助多少需要帮助的孩子,她们也可以因此而优雅不少?呵呵……我决定无论如何也得抽些时间来写几篇选购名品的小小心得出来!

看样子,名牌泛滥与宝马女以此为荣的故事会愈演愈烈呢!在这样一个能拿本币就可以轻松境外网购的时代,名品就像这画中留白处的那一场无形的雪,尤其是女人们、要“傲”得住方显得出自己独有的娇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