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读家训学家教:家长必修的7堂课
10851300000028

第28章 不能窃取他人成果来满足私欲

“家训”

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人之美,以为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财,刑辟之所处;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

——《颜氏家训》

“释义”

采用了某人的意见却抛弃了这个人,这种行为被古人认为是可耻的。凡采纳一个建议、办理一件事情,是得到别人的帮助,应该赞扬人家,不该窃取他人成果,当成自己的功劳。即使是地位低下的人,也一定要肯定他的功劳。窃取别人的钱财,会遭到刑罚的处置;窃取别人的成果,会遭到鬼神的谴责。

“学家教”

每个人都有好胜心、占有欲,孩子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大人懂得克制自己,而孩子不善于约束自己,表现为喜欢占便宜、窃取他人成果,甚至在与人交往中妒贤嫉能。好胜心、占有欲,就象杂草一样,任由他们疯长,到头来就会妨害孩子自己优良品质的培养,最终害人害己。孩子喜欢窃取他人成果,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喜欢占便宜,一是疾贤妒能。

1.不能忽视孩子喜欢占便宜的缺点

有一次,陈星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互相交换玩具和图书,结果他用一些不起眼的东西,比如玻璃弹珠、双层汽球等换回了对方价值很高的进口玩具。妈妈看到这种情形很生气,责备陈星不该占人便宜,但是小陈星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我们自愿交换的,怎么能埋怨我呢?”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看到的情形是有差别的,陈星的做法是孩子之间的正常友谊呢,还是喜欢占便宜的表现,这要看他的主观意愿、交换的初衷了。在这里,我们不能责怪陈星的妈妈,因为她担心孩子占对方便宜,从此染上不良的习惯,这种担心是很有必要的。

从孩子的年龄来看,小一些的孩子功利意识更弱,而大一些的孩子接触到社会和成人的想法后,往往染上占他人便宜的坏习惯,甚至把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对于后一种情形,父母就要加以重视,并采取措施干预孩子的行为了。

法国的卢梭说过:“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孩子,而且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决不损害别人。”孩子占别人的便宜,把自己的满足建立在损害他人的基础上,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如果这种不良习惯得不到纠正,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对他人进行更大的危害,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防微杜渐,父母一旦发现孩子身上有这种不良倾向,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果父母在生活中喜欢占便宜,那么往往会让孩子染上这种恶习。所以,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父母必须首先自我反省一下。

张亮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第一个孩子是他和前妻生的男孩,名叫小刚,今年10岁;第二个孩子是他和现在的妻子生的女孩,名叫小雪,今年5岁。张亮自从有了女儿后,就把小刚送到奶奶家。

张亮的妻子是一个爱贪小便宜的人,不但在公司里和人争名夺利,在家里也和周围的邻居斤斤计较。受到这种影响,女儿小雪也渐渐成了一个喜欢占便宜的人。有一次,小雪在幼儿园里看到同桌有一支新钢笔,那是亲戚从国外带来的。小雪非常喜欢,就偷偷地装进了自己的铅笔盒,还带回家让妈妈看。张亮看到孩子竟然拿别人的东西,非常生气,就斥责了小雪,并让她把钢笔还给同桌。

小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他待人诚实稳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显然,这都是受到奶奶良好教育的结果。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家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当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不良倾向时,父母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然后再从孩子身上找原因。

2.妒贤嫉能的孩子长不大

孩子在生活中喜欢占便宜,这是物质上的表现,如果表现在心理、品质上,那就是妒贤嫉能,渴望自己在任何方面都超越别人,永远占上风。一般来说,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而后者的危害更大。

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中学里的两个女生是同班同学,并且住在一个宿舍里。两个人都上班里的学习尖子,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相上下。初中毕业那年,大家憋足了尽考重点高中。恰巧,女生甲考试前生病了,但是也不太严重,她担心自己考试受到影响,更担心女生乙在考试中超过自己。在焦虑和不安中,女生甲最后做出了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她竟然用硫酸泼女生乙,在给他人造成巨大危害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断送了。

显然,上面的故事中,女生甲是受到妒贤嫉能心理的驱使才做出过激行为的。从中不难发现,当一个人妒贤嫉能时,往往丧失理智,因为妒忌而采取各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但容易给他人带来巨大伤害,也会使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遭到挫折。

嫉妒会使一个人的思想封闭起来,而没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吸收结果。当孩子对他人充满怨恨的时候,怎么能从周围的世界中学习有益的东西呢?所以,除了怨恨之外,妒忌的人往往一无所有。具体来说,嫉妒对孩子的危害表现为:

(1)产生消极心理,不利于健康心态的培养。嫉妒的人以消极的人生观为基础,孩子产生妒忌心理的时候,就会信奉“你好我就不好”的信条,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缺少快乐和童趣,甚至走进抑郁症的旋涡。

(2)让自己丧失通过努力成长进步的机会。孩子嫉妒别人的时候,往往是发现别人比自己做得更好,别人比自己拥有的更多。本来,孩子应该因此加倍努力,让自己获得前进的动力,但是妒忌却让孩子改变了正确的方向,去妨碍和伤害别人。这样一来,使自己失去了努力的时间、精力和机会。

(3)嫉妒会让孩子的人际关系恶化。通常,妒忌是发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里,孩子妒忌的对象往往是自己的同龄人,是自己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孩子妒忌心强,不能容忍周围的人超越自己,就容易对他人进行种种攻击行为。妒忌的孩子只要发现别人进步比自己快,运气比自己好,心中就不舒服,说话也不尖刻,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来。试想一下,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呢?

因此,父母要对妒忌的孩子加以干预,避免让他们产生攻击行为,让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发展道路。

“专家建议”

(1)孩子发生妒忌行为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他人在成功之前付出了汗水与努力。

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孩子心里不舒服,这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思考对方为什么能成功,从而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当孩子学会自我反省的时候,他们就能克制自己的妒忌心,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机会。总之,父母要让孩子确立这样一个信条: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我要努力进步,过得比你还要好。

(2)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因素,给孩子创造一个开放竞争的成长环境,避免发生暴力等过激行为。当孩子在心理上失衡的时候,他们往往产生窃取他人成果的想法,如果在家庭中受到暴力倾向的影响,孩子很容易采取非正常的途径解决问题。反之,家庭环境开放、民主,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内心的需要。

(3)让孩子在自我超越中不断成长进步。实事求是地说,每个人都有妒忌心。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采取下一步的行动。孩子产生妒忌的时候,渴望获得和他人一样的成果,这时候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朝着这一目标努力,通过自己的付出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使自己得到进步,在超越中实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