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辉煌与困窘
10851000000009

第9章 感受山东的创造教育

2000年6月份,陕西省教育学会组团赴山东考察,主题是“中小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考察团由省、市、县部分教育同仁组成。教育部督学、陕西省教育学会会长张克俭带队。自6月15日至6月底,在山东境内历时10天,先后在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地市实地考察。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活动。

众所周知,山东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实践早已闻名遐迩,烟台市更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全国在此开过现场会,各大报刊都有报道,有关经验、专著已有不少。对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刚刚提出的“中小学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山东是不是就走在全国的前列?老实说,行前我是心存疑虑的。然而10天时间的耳闻目睹,使我大有不虚此行,收获颇丰的感受。

一、区域性创造教育研究,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1986年初,以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院长、山东省创造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赵承福教授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就开始了从探索儿童的认知序列和学科知识结构序列的最佳结合入手,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整体优化教学内容、方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素质为目的的《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

1992年,“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研究”课题从《双序结合整体教改实验》中独立出来,并被列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1996年,该课题又被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和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探索,现已形成了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核心,以系列化创造教育课程为载体,以学科教学渗透和创造性实践活动为两翼,全方位立体化的创造教育实践模式。

创造教育实验学校也由最初的10余所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几乎遍布山东省的各个县市区。胶州市、淄博市临淄区、潍坊市潍城区、寿光市、诸城市,莱州市、济宁市市中区、青岛市李泡区等还将创造教育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面上推开。

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设置课程目标纳入教学计划,这是山东省创造教育实验的特色之一,也是他们优化课程结构的杰作。创造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包括:

《创造活动》课,在小学1―3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以创造兴趣的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为主要任务,《创造活动》课的教学原则是: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异想天开;解放学生的嘴巴,激励学生质疑问难;解放学生的双手,支持学生动手操作。

《创造技法》课,在小学4―5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以进行创造技能训练为主。《创造技法》课教材是课题组从目前世界上百余种创造技法中精选出了40多种,并结合创造发明的典型案例和学生的小科技、小制作而编写的,课后配有创意设计练习,与学校的课外科技活动结合进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创造技法》课上,大到科学创造发明,小到一个板擦的改进,一个晾衣架的改造,通过学习实践,使学生们认识到创造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离不开创造,没有创造革新,社会就不会进步。从小爱创造,学创造的鸿志,在学生的心田里渐渐扎下了根。

《科学史话》课,在初中1―2年级开设,每周1课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的由来及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创造的动机,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科学史话》不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史,而是选择比较重要的30多位科学家及其科学贡献作了简要叙述和分析。在每节课内容中,既介绍科学史的知识,同时也相应的介绍科学家在科学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方法、技巧及高尚的情操和个人品质。在课程安排上,根据各实验点校的实际情况,有的作为活动课,有的作为选修课,有的作为阅读课。

创造教育实验在山东省以独具特色的创造教育系列课程为龙头,有力地推动了全省中小学的学科创造性教学的开展,形成了民主、和谐的创造性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青岛二中校长邹积经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一开口就说:所谓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主动就是创新,并不是有意识要让学生创造什么。这两句话的确道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实质。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关键是要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山东省的同仁,从省教育厅领导到基层学校的教师,似乎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在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方面,有许多成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

一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山东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杜希福介绍情况时谈到,他们通过改革考试、评优制度,实行“一考多途”,下放命题权,下放高、中考招生计划(高考计划到地市,中考计划到县区、到学校),削弱了学校之间的升学竞争,而保持了学生之间的升学竞争。由于学校没有了升学竞争的压力。也就自然没有了加班加点,没有了“题海战术”。这就使学生在课堂以外有了充分的时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思考,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自由。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安全、开放的良好教育环境和氛围,它与各类课程的设置、活动的开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是各类课程和活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山东省教育厅首先倡导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给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鼓励教师各抒己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考试评价上,把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教学改革上来。

建立民主、平等、合作、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性地发挥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在考察学校,我们了解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辩、讨论是常有的事。

三是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学生只有获得了主动学习的自由,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山东高密一中等学校盖有自修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向学校提出申请,要求不学某一门课而改学另一门课,经学校批准后,学生可以在自修楼自修自己选择的课程。

山东几乎所有中小学都把课堂教学作为创造教育的主阵地,充分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找准结合点,使创造教育扎根于课堂。潍坊市潍坊城区和平路小学通过集体备课与教材分析,将小学语文、数学、音乐、美术归纳出了400个创造教育知识生发点;五莲县实验小学则将人教社小学语文、数学、自然等学科选取了1500多个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生发点、训练点,并制定了相应的训练策略,使创造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造性课堂教学需要由一系列的创造性教学方法来完成。多年来,山东的许多学校在省课题组的指导下,根据创造教育的有关原理。探索出了诸如引导发现法、情景创设法、延伸创造法、借题发挥法、讨论争辩法、问题教学法等一整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三、还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人的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在创造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巩固起来的。山东省教育厅、各地市教育局和学校,几乎都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本着“兴趣组合,自主选择,倡导创造”的原则,将创造教育与学校的各类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施展创造才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一是创造教育与科技发明活动相结合。为了深入持久地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许多学校或以班级或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广泛开展了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观察、小实验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造活动竞赛,举办创造作品展,对获奖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形成了人人乐于创造、勇于创造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展示了学生的创造才华,增长了学生的创造才干。1999年山东省教委和省科协举办了全省首届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

二是创造教育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为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许多学校都成立了诸如声乐、器乐、舞蹈、书画、文艺、科技、体育、棋类、微机、航模、摄影、手工制作等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各展其长,发挥其创造潜能。

考察所到学校,我们看到一根根毛线、一粒粒大米、一颗颗草珠、一张张彩纸,在学生的手里都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艺术品。琳琅满目的作品无不闪耀着孩子们智慧的光环,无不展现着孩子们创造的才干。在威海市长征小学,我们亲眼看到正在活动的体育、音乐、书法、美术、小厨师兴趣小组的小学生们,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已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小学生们现场书写的硬笔书法,更是让我们惊喜,其笔画之遒劲、结构之方正,是许多成人都难企及的。小厨师班的三年级同学们,一个个身穿白大褂,头戴小白帽,一会儿便熟练地炒出了一道道菜。在这里,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发展,特长得到了展示,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三是创造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是锻炼学生创造才能的重要一环。许多学校把创造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青岛教委建有一个农场,五个学校坚持每年对全市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一次军训,开展一次学农活动。烟台市牟平区大窑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校根据当地农村实际,开办了养殖场、木器加工厂等,让学生在课外广泛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个性特长。我们在威海一中学生宿舍看到,学生睡的架子床很特别,校长自豪地告诉我们,这是学生们自己设计制作的。

四、浓化科研兴教的氛围,优化创新教育的环境

在山东考察期间,笔者对山东教育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科研兴教的氛围浓,二是校长队伍的素质高,三是山东在优化教育环境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

(一)科研兴教的氛围浓

在山东,从省教育厅到各学校,到处都能感受到科研兴教的浓郁氛围。省教科所主办的《山东教育科研》引导着全省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高标准、深层次发展。刊物面向全国发行,发行量达3万多份,这在全国恐怕也不多见。从青岛、烟台直到威海,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创造教育,它们都当作科研项目来抓,既有各个层次上的实验方案,更有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研究报告,研究范围涉及考试改革、考试心理、课程改革、教育评价及德育工作等各个方面。山东省的教学方法改革更是十分活跃:目标教学实验、“STS”教育实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小学数学“441”单元教学模式、“四字教学法”、“系列达标课活动”、“十百千万工程”优质课活动,等等。地市有地市的特色,学校有学校的强项。

(二)校长队伍的素质高

青岛二中校长邹积经介绍情况时没拿一个字的文字材料,开口便说:“素质教育在不同的地域,对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要求。农民的儿子不管你叫什么教育,他就是不愿意面朝黄土背朝天,和土地打一辈子交道,所谓素质教育应该有时代的特点、地域的特色。”然后他便如数家珍一般,滔滔不绝地讲起他们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具体做法来。言语中时时透露出其较高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实践能力和十足的自信心。

烟台市牟平区大窑中学校长李培植,时年65岁,当了25年校长,是一位著书立说的典型的学者型校长。大窑中学是1997年全国素质教育现场会唯一的一所初中现场。大窑中学“分类指导、分流施教,建立因材施教的初中教育模式”的经验曾经在全国推广。李培植校长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一口气谈了五个转变:领导要由经验管理向科学化、序列化管理转变;教师要由教书匠向掌握教学序列、自由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要由师道尊严形向良师益友型转变;教师要由歧视差生向一视同仁转变;学生的生活要由单调化、单一化向多样化、丰富化转变。李培植校长还给教学改革下了一个定义:把教学规律性方面的教学,达到优化更优化的水平。

青岛市四方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涉外学校。校长闫爱萍是公开竞争上岗的。这位50多岁的精干的女校长,上任伊始就给全校教师出了一道题:职业、事业、专业,让教师从中选择一项作为自己的理想。她要求教师,不光要将教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终生热爱,而且要当作自己终生实践的一个专业去奋斗。

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校长,自然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难怪山东的教育处处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努力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教育改革牵涉的是千家万户,没有优良的社会环境很难成功。山东省教育系统从上到下似乎都深明这个道理。为了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它们有许多值得借鉴学习的成功做法。它们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活动,不少学校设有家长开放日。青岛市教委还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家长学校研究会,每年暑假请北京的专家到青岛讲课,学习结束还要考试,并且组织考试成绩前10名家长外出旅游,可谓煞费苦心。

这些活动换来的是家长和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难怪山东的教育改革搞得那么好!

目前,山东省教育厅已把在全省开展创造教育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写入了《山东省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并决定每年在全省举行一次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山东省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早走一步,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