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
10850500000165

第165章 田姓与杨姓的来历

黄帝与炎帝追杀蚩尤,到洞庭湖的沅水口造鼎煮饭,庆贺胜利。他们以为蚩尤的部众被消失了,其实,蚩尤有81个兄弟,每个兄弟都有百把、几百部众,他们在沅水口失败,便向洞庭一带的沼泽地四处逃散,胆大的一支干脆躲在沅水口南岸的芦苇丛里了。

黄帝与炎帝部众离开沅水口,那躲在芦苇丛里的百把人,便在沅水口边住了下来。他们用扁平的大鹅卵石或片岩做成石斧,围着树木砍呀,剁呀;用蚌壳片做刀,抓住芭草割呀,割呀。他们选择背风向阳的高坡,筑起一栋栋小茅屋,壁里壁外都涂抹了一层稀泥,冬天可以遮雪挡风,夏天可以隔热挡阳。

接着,他们又伐木割草,铺开晒干,再用两砣鹅卵石相撞,碰出火星,溅在枯草干叶上,让它们烧成土灰做肥料,等到冰化雪消,春天到来,这片土地又松软又肥沃,杂草发芽了,妇女们拿着尖木棒在这地面凿一个小洞眼,放一把稻谷。男人们呢?将牛骨头磨呀磨,磨成骨叉、骨钩,沿着河滨去捕鱼。

一年又一年,他们有了吃的,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山洪暴发,稻子被淹没了,房屋被冲塌了,等到水退,种稻的地方成了大□小眼,高的高,低的低;筑房的地层成了高坡低洼,鼓的鼓,瘪的瘪,搬迁吧,洞庭湖太大了,许多沼泽成了湖面,隔河渡水,连做独木船的树木也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了;不搬吧,什么都要从头做起,好难呀!

这时,部落里一位年长的妇女说了,男人们气力莽壮的拎石头拦泥巴垒屋,年老弱小的拣树枝,割茅草;妇女们去挖芦根,摸螺蛳,掏蚌壳,供应吃的。

他们好不容易再次定居下来,可是,不种植不行呀,年长的妇女又带着一群女人到栽过稻谷的地方,这里的泥土已被大雨浸过,硬得像岩板,再说肥料呢,周围连树根、野草也少得像癞毛,怎么搞呢?还是先把泥土弄松吧,大家用树尖撬,断了;用石斧砍,一砍一条痕,人还要像狗趴在地上,累得腰弓背驼,手臂发麻。一天,两天……十几天了,还只弄松屋场大一点点儿,年长的妇女比别人都急,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嗬,一眼瞧见折断的几根木棒,便将折断的一端用草绳绑住一截木棒,下面再绑住一把石斧,用来撬土。她手握木棒,脚踩那截短的往下一按,一撬,竟撬起巴掌大一块泥土。她打着吆喝,招呼大家来看、来试,果然轻松省力多了,大家唱呀、跳呀,喜欢得了不得。这就是后来叫做石耜(sì)的农具。以后,她们又试着一人套绳拉,一个在后面掌扶,忙了不知几多时候,才翻松一片片土地。为了防止水淹,她们还用石头垒埂,土地便成了一块块“田”字形的了,以后,她们连年丰收,在屋场、田埂,到处用树棍、石片划些“田”字,表示喜欢。年长的妇女在自己额上也画上“田”字,后来就成了她们的姓。

再说男人们呢,筑屋柱子是栽的杨桩,喂养水牛、猪的木栏也是杨桩做柱,这些杨桩都是当砍当栽,还是活的呢,一到春天,便冒芽吐叶,生枝生条,到夏天,风一吹,枝条像头发丝长长的,摇来摆去,才好看呢。他们喜欢得又跳又唱,在地上用树枝、石片描绘它们的样子,久而久之,便成了现在的“杨”字,后来,他们不属年长的妇女指挥了,专门喂养牲口捕捉鱼虾。他们这里栽一排杨树挡浪,那里栽一排杨树做牛栏、猪圈。后来“杨”字就成了他们的姓。

现在,洞庭湖处,不是有许多姓田、姓杨的人家吗?据说都是蚩尤的后代,过去,他们家里还供奉着战神蚩尤的神像呢。

讲 述:田开贵 杨大生

整 理:刘子英

流传地区:湖南汉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