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必懂的蒙台梭利教育法
10849500000004

第4章 (四)孩子有独立的人格——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

孩子从出生,到一步步地会爬、会走、会跳、会说等等,这一连串的过程,是所有生物自然发展的内在力量的作用,他人是无法替代经历的,正如母亲不能替至爱的小孩呼吸一样。

虽然,孩子由于身心发展水平所限,对成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但我们也要看到,每个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兴趣和意愿,而且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个体,最终将走向社会的独立的人。

所以,蒙台梭利说,孩子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自然地表现。认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精神生命就已潜藏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肉体只不过是精神的一个容器,精神生命由它存在起就具备自我发育的积极力量,有它自己的发育规律,“心理(或精神)胚胎”的发育速度惊人,每一孩子的心理(或精神)胚胎各不相同,特别是心理(或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特殊准备的环境;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意志、心理等精神因素支配肉体的活动;潜在生命力会逐渐分化并形成复杂的心理现象;具有吸收性的心理帮助孩子获得关于环境中的各种经验,使之成为自己心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培养孩子独立的重要性

自由是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之上的。谁若是不能独立,便谈不上自由。因此,必须引导孩子个体自由的最初的积极表现,使孩子能通过这种活动走向独立。

任何对孩子教育有效的活动,都必须是帮助孩子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的。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摆脱搀扶而独自走路、上下楼梯、捡拾物品、穿脱衣服、自己洗澡、口齿清楚地说话和明确地表达自己等。我们必须给予孩子的帮助是使他们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培养独立性的教育的一部分。

我们总是习惯于事事为孩子代劳,这对他们是一种危险的奴化教育,因为这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倾向于把孩子当成木偶,给他们洗,给他们吃,好像他们是布娃娃;我们总是不停地认为孩子不会做事,不知道怎样做。然而,他们确实必须会做一些事。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了他们智慧,可以学会怎样进行这些活动。我们对他们的责任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帮助他们去完成应该完成的有益活动。母亲喂孩子,应教他拿勺,怎样把食物送进嘴里,母亲不示范给孩子看如何吃东西,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母亲。

诚然,谁都知道,教孩子自己吃、自己洗、自己穿衣,比喂他们吃、帮他们洗、穿要麻烦多了!这是一件乏味、困难,更需要耐心的事情。前者是一位教育者的工作,而后者只是一个佣人刻板、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已。这样做当然对妈妈来说相对比较容易,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她似乎是很忙碌。但这对孩子很危险。她不知道,这会堵塞孩子的生命发展道路,会使这条路上障碍重重。

父母持这种态度的最终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雇佣许多人来为自己服务的高贵人士不仅越来越依赖于仆人,直到最后实际上成为仆人的奴隶。他的肌肉由于不活动变得软弱无力,终于失去天然的活动能力。一个人不为自己的需要而操心,一味只叫别人来满足自己,他的思想也将变得迟钝。可怕的是如果这样的人有朝一日发觉自己处于如此低能的境况,想重新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时,他会觉得自己再也没有力量做到这一点了。特别应该向社会特权阶级家庭的父母指出这种危险性,如果他们的孩子任意使用他们的特权。不必要的帮助是天然能力发展的实际障碍。

奴役和依赖的危险不仅在于徒劳地消耗生命,导致软弱无能,而且在正常人的个性发展中也明显地表现出令人遗憾的堕落和退化。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独立和自由的人。

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我们经常这样对待孩子,就是不加考虑地任意阻止孩子,如同主人对待没有人权的奴隶一样。比如一个孩子正在自己吃饭,有些年长的人就去喂他;他正试着扣好一件外衣,一些年长的人又急忙去帮助他们扣上。总而言之,每个行为都有一个“非我”代替,这真是残忍得连最少一点的尊重都没有。可是,换个角度来说,在我们成人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却对我们权限之内的事情非常敏感;如果有人企图要取代我们,那就等于冒犯了我们一样,使我们仿佛处于丧失的威胁之中。

我们总是对孩子呵护得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我们的爱心表现,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的能力。比如在幼儿园里,午休后,很多小孩子已经穿上鞋在外面奔跑了,可还有小孩子在哭,他也着急,但不会穿,他得等着老师给他穿鞋。

孩子在活动中发育成长。孩子在自己的活动中,由于其肌体组织尚未发育成熟,因此他们在完成的过程中动作缓慢。就像他们的腿还很短小无力,因此行走的速度就慢一样。我们妨碍他们的活动,就好比用暴力摧残他们的生命。

孩子们不得不通过斗争与反抗来捍卫他们生活环境的那些小领地。因为当他们想锻炼他们的感觉,比如说触觉时,他会遭受来自每个人的指责与阻止:“别碰它。”如果他们试图从厨房拿点东西,比如一些碎菜片,来自己做一小盘菜时,他们就会被赶走,并被毫无怜悯之心地送回去玩他们的玩具。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之时,正是他们发展其精神活动的那个组织过程;孩子自发努力时,正是他们在探索周围那些维持他们智力的物质之时,这是多么神奇的时刻啊。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们却经常被粗暴地打断了。难道我们全都忘记了在幼年时那些曾一直窒息着我们生命的印象了吗?我们常感到有些珍贵的东西在我们人生旅程中失去了。我们被大人欺骗与蔑视,也许正是我们在创造我们自己的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被打断、被迫害,造成我们心理不健康、脆弱,甚至是缺陷。然而更悲哀的是,这一切,都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的。

其实,父母喜欢替孩子做事的真实理由,最终还是自私的为了自己省心、省力,少麻烦。但是,以这样的心态对待自我意识萌发,独立性、自主性正蓬勃发展的孩子是不利的。

我们的身体需要的营养不仅来源于喝下去的汤,对健康有利的散步运动,而且包括我们自由地去做这些事情所带来的舒畅愉悦的心情。是对自由的热爱培育了我们的生活并带给我们幸福与健康,由此可知,年幼的孩子也必定需要更多的精神方面的自由,因为在他们身上正在进行着创造。

教育要以尊重为先

蒙台梭利强调幼儿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即是心理胚胎的发展、肉体化的过程,是潜在生命力的分化和吸收性心理的作用。所以,蒙台梭利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主张以幼儿为中心,把幼儿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正在成长的人。

蒙台梭利认为传统教育中,成人对待幼儿的态度是说教的、灌输的和干预的,成人在爱护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的外衣下隐藏着一种观点,即认为孩子是无知无能的,必须由自己向孩子进行教导,让孩子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正是当时这种轻视孩子能力、否定孩子能力的观点导致了成人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强加给孩子,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用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孩子。相应地,这种成人中心的教育观使孩子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和歪曲,妨碍了孩子内在生命的发展和内在生命力的展现。蒙台梭利认为成人对待幼儿的这种错误的态度导致了几乎所有3岁幼儿都不能达到正常化,都脱离了自己的正常的发展轨道,就是导致了几乎所有幼儿的天赋能力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自然表现。

如果成人没有看到幼儿生命力的自我展示并引导幼儿的自我发展,没有看到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而是压制幼儿的自我发展,用奖惩的办法诱骗幼儿集中注意和缄默不动,则在幼儿发展上就会导致一种非自然的结果,使幼儿的尊严丧失殆尽,如同机器。强调幼儿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的观点要求重视幼儿的自我发展,要求成人所进行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按照自己本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是用一种外在的力量强迫孩子脱离自己的发展轨道。

蒙台梭利呼吁重视幼儿的自我发展,重视幼儿发展的敏感期和阶段性,重视幼儿的活动;反对成人用不恰当的标准去干涉和妨碍孩子,希望通过确定幼儿发展的敏感时期和阶段来弄清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并通过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幼儿的自我活动。

尊重孩子的意见、兴趣、能力、水平,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作为父母,不要求孩子的想法一定要和成人一样或和他人一样,对于孩子独特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充分的认同,让孩子为自己的独特感到自豪。

给孩子尝试和表现自己本领的机会。孩子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他们希望像成人一样独立地做许多事。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并表现自己的本领。由于害怕孩子做不好,而不许孩子尝试,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几乎没有哪个家长是有意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性的,但这种好心办坏事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要有意识地避免过分保护孩子,给孩子机会让他们独立决定自己的事。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帮助、监督、鼓励和训练而不是代替。特别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要克制自己代劳的冲动,让孩子有机会照顾自己、表现自己。这样随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很自然地愿意为自己、为他人做事,并培养了孩子的独立性。当然给孩子的任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经常让孩子有成就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

让孩子自己选择。有自己的想法,并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按自己的选择行动,当孩子实现自己的想法时会增强独立性。

以身作则。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主要方式,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独立、进取、积极。

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

蒙台梭利在长期的经验中认识到,幼儿有一种强烈的自尊心。成人意识不到的话,他们是很容易受到伤害和遭到压抑的。

帮助孩子发展正面的自我评价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孩子一辈子的礼物!

孩子若觉得自己很能干,很有成就,而且对自己的评价很好,也就培养了孩子的高情商,为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成为一个快乐的强者打下基础。

孩子的自我评价是从童年开始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父母是孩子发展自我评价的最关键因素,能影响孩子发展出积极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呢?重点放在父母建立孩子的良好评价时,所必须有的态度,技巧和行为上。

首先要建立父母的自尊心,建立父母的良好自我感觉,正视自己的优缺点,爱自己、爱别人,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人的自尊分为三部分:

(1)归属感——安全感。觉得受到爱、接纳,支持我们的人的认同;(2)价值感——自己的价值受到肯定,被重视与尊敬;(3)成就感——得到成功的感觉,被肯定为有能力的人。

孩子小时会受到父母方方面面的影响,父母若不注意对孩子自尊心——正面的自我评价的培养与建立,则孩子可能会发展成一个负面的消极的人。罗曼雷特说:“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是从成串的记忆而来的。从小时,我们就开始对自己,对别人及整个世界产生概念及态度。我们的自尊心也是由一连串的态度所组成的——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则没有。我们的心会记住每一次经验。也许我们没有察觉,但事实却是如此。”

怎样来建立孩子良好的正面的自我评价呢?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是建立他自尊的关键。

建立孩子的自尊要先从尊重孩子开始。小孩虽然孩子气又不成熟,但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有感觉,需要被尊重。尊重表示看重对方的价值。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天赋、气质与个性的个体。去挖掘孩子的想法和感觉是件很有趣的事。孩子是个很好的思想家,而且对生命的看法也很新鲜、很乐观。

受到尊重的孩子会将自己的心灵敞开。孩子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受到尊重。

1尊重孩子的感觉

不要否定或疏忽孩子的消极感受。如果你的孩子很生气,就对他说:“你的声音听起来好像在生气”。那他就会把心窗打开,告诉你他为什么生气。承认怒气是处理怒气的第一步,否定怒气则无法处理怒气、解决问题。除了倾听孩子消极的感觉(就像愤怒)以外,要特别注意让他有时间把这感觉消除掉。你生气时,有时候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小孩子也是一样。

2尊重孩子与众不同的特质

认真研究你的孩子,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且欣赏他们的特质。

把每个孩子身上的特质和性格列出来,然后一一告诉每个孩子你是多么欣赏他们。让他们感觉他们自己是不能代替别人,别人也无法取代他们的,而且也觉得你看到了他们身上与众不同之处。

你常常会听到别人说你的孩子“就和你一模一样”。但事实上他们和你确实有不同,而这事实往往令人难以接受。可能你很喜欢安静,但你的孩子却是异常活跃,逛街时会绕着你团团转;或者,为人父的你可能喜欢运动,但却生了个不爱运动的儿子。接受子女与你不同的事实,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看到别人身上有不同于自己的地方,乃是生命中的一大乐事,那有助于我们扩展眼界和对生命的看法。在生活中一些关于个人喜好的决定,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让你的孩子各自挑选衣服和房间的摆设。偶尔晚餐也让他们挑选自己的食物。假如他们真的非常厌恶某种食物,就不要强迫他们吃。(你不也觉得某些东西的味道很可怕吗?)如果你的孩子个性很强,那你最好让他在个人的喜好上有自己的决定,而不要教训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个性强的孩子觉得自己需要对生活有某些控制,如果让他们有个人的喜好,的确能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为了让孩子有自己的喜好,要对他说:“我爱你,也爱你与众不同的地方。”

3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孩子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孩子的心不像大人的心,有时候会像被笼罩一般,让人看不清里面真正的感觉。孩子会老老实实地把他心里的想法以及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告诉你。他们需要别人倾听与尊重他们的想法,但这并不表示你一定要认同。如果你想要孩子把你不在他们身边时所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你,那你平常和他们在一起时,就要能听得进他们的意见。

如果你的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会把他的想法告诉你,等他进入青春期后也比较可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4尊重孩子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老是想为孩子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决定并尝到决定后的结果,以后他们才会作出好的选择。在某些小事上准许孩子有正反两面的考虑,并且让他们自己来决定。等到他们进入学校后,即使你的目的是管教,有时候也要对他们说:“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建议?”有时候孩子所想出的结果和解答是你从未想过的,说不定还真的有效呢。

5即使在管教孩子时,也要尊重他

当你在管教的时候,也要绝对尊重他们,就像你尊重其他人一样。孩子需要的是爱的管教,如果你是带着怒气管教,就是得罪了他们。如此一来,你就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而管教,而不是因为他们的需要。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独立性是孩子终身发展非常重要的素质,有的家长却认为,我什么都替孩子干了就是爱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大了自然就会做了;有的家长则对孩子不放心,怕孩子做不好。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必然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如果孩子从小缺乏独立性的培养,那么就会影响他日后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独立性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自理能力就是独立性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收拾玩具等等。小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规律,即从不会到会,从做不好到做得好,因此不必求全责备,也不要着急没耐心。孩子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获得了发展,这就是价值所在。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这是培养独立性的动力所在。

2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

我们不仅要鼓励孩子独立动手做事情,还要鼓励孩子独立动脑筋想问题,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现在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鼓励孩子问问题,但是在给孩子讲知识或者回答孩子的问题时,家长也要给孩子提出问题,让他思考,鼓励他动脑筋。例如孩子问爸爸,为什么立交桥上没有红绿灯,爸爸没有回答他,而是让他想一想马路的十字路口为什么有红绿灯,红绿灯的作用是什么。孩子想了想,自己找到了答案。爸爸这样做就很好,不是有问必答,而是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3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自我选择是独立性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过去常常注意教导孩子听话顺从,认为孩子有主意不好,从日常小事到学习,到上哪个大学、哪个系都是大人说了算。家长不给孩子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如今不少家长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很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做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这种做法是好的,家长观念更新了,教育行为就不一样了。

最后要说的是,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