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疯狂的温州商人
10849300000040

第40章 “隐形冠军”改变世界

老实人:要做就做大企业,又气派又赚钱,做不了大企业就当个普通的职员,做小生意又没面子又赚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做个普通职员省心省力。

温州人:生意无大小,不管企业大小都要争创第一,大企业做不好会死,小生意做的好照样能够练就一身疯狂财技,做到商界无敌,财源滚滚。

做生意不分大小,有些生意看起来很小,却能占领某一市场,独霸一方。温州商人正是熟谙此道,才把小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做到了行业中的龙头老大。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生机勃勃的小生意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商界群体——“隐形冠军”。温州商人的小生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正在改变着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提起温州桥头镇,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桥头镇是远近闻名的纽扣交易中心。纽扣生意不是什么大生意,但是温州商人却把小生意做成了行业中的冠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成功。

最早贩卖纽扣的是温州的一对叶氏兄弟。叶荛林、叶荛青兄弟俩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温州桥头镇试卖纽扣,兄弟俩想都没有想到,销售情况会出人意料的好,不到一天的时间,价值400元的纽扣就被销售一空。如此的致富商机在当地迅速传开了。大家都跟着叶氏兄弟做起了纽扣生意。短短三十年过去了,桥头镇已经从一个偏僻的山沟变身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桥头镇村民以小小的纽扣起家,把小生意做成了行业冠军,虽然规模不大,却是行业老大,温州纽扣动一动,全国纽扣市场都要跟着抖三抖。

所谓大智若愚,当别人都在盯着大市场,争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之时,温州商人早已在小生意上开辟了一方新天地。不对大生意趋之若鹜,从小生意找商机,不嫌生意小,一心做到最好,温州商人有异乎常人的洞察力和韧性。正是他们对“不求最大,只求最强”信念的疯狂坚持和追求,谱出了“温州商人”的时代最强音,造就了一个个商界传奇。

那么,温州商人的“隐形冠军”是如何炼成的呢?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呢?研究发现,“隐形冠军”绝大多数是规模有限、竞争力却很强的公司——它们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不一定是规模最大的,但是规模却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同时它们占据着所在领域的霸主地位。由此可见,大不见得强,小也不一定弱。对老板来说,做不到最大没关系,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最强!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温州商人从来都不会把过多精力放在如何把企业做大上,如何做到最好、最强才是他们始终坚持的本分。温州商人从不崇拜微软、诺基亚、通用、三星、大众、可口可乐、联想、海尔这样具有庞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因为它们曾经都是小公司,都是从小到强,从强到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温州商人从骨子里明白做小生意的精妙——投资少、转型快。对于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温州人来说,做小本买卖,做强做精,成为隐形冠军,进而做大改变世界,是一条颇为实用的创业道路。

桥头镇有一位十分传奇的商人,他的纽扣不仅在国内具有相当好的销售业绩,还大胆的走出了国门,把纽扣卖到了美国,真不愧是行业冠军。这位商人的名字叫邹文聪,和桥头镇的每一位居民一样,他也做着经营纽扣的小生意,生意虽小,但是邹文聪专注于把纽扣做好。

和每一个温州人一样,邹文聪不喜欢盲目铺大场面,靠着经营纽扣的微薄利润起家的宗文聪,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他不愿把钱用在规模扩张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把金钱和经历都专注于把纽扣最好、做强的目标上。

正是他不计企业规模,努力向“隐形冠军“不断迈进的正确商业决策,让他铸造出的“迈利达”纽扣渐渐有了名气,连美国航空署也不远万里送来了订单。邹文聪的小纽扣就这样走出国门,影响着世界。

做生意只求最强,不求最大,这就是温州商人的成功之道。他们懂得用远大的目光看问题,他们能够做到必要时候通过保持公司的小规模来获得成功!温州商人不贪大,他们能够清醒的认识到什么时候该抑制公司规模,什么时候需要扩大规模。

西瓜虽大,分的人多了,分到手的很可能不够饱腹,芝麻虽小,数量多了也能堆积如山。温州人愿意从小生意做起,甘愿默默的向“隐形冠军”努力发展,这正是温州商人的精明之处。

中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从国内逐渐走入国际市场,“中国制造”也在向着“中国智造”不断挺进。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商人心目中原本就有的“做大做强”情节就越发的强烈。甚至有些人盲目铺大摊子,搞大规模。然而温州商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意做起,成就了另一番宏业,表现出过人的财技。

疯狂语录:

小生意也能做成大企业。

——富伸服装公司董事长 邹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