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10847600000025

第25章 正确面对孩子的“怪”问题

孩子总是会有形形色色的“怪问题”,这是孩子天性使然,也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一种好奇的体现。每一个孩子都是靠着这样的好奇用种种问题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疑惑。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孩子的问题,并且要负责任地为孩子解答。如果有些问题解答不出来的话,要让孩子看到你诚实的求知态度,和孩子一起找寻问题的答案,总之就是保护孩子对世界的好奇,教给孩子认真探寻问题答案的态度。

晶晶4岁半了,天真、活泼。自从进了幼儿园之后,每天没完没了地问问题,今天问“星星为什么眨眼睛”,“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明天问“月亮为什么白天不出来”,“风是从哪儿来的”。一天,爸爸带她去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览。回来坐在车上她又问爸爸:“恐龙怎么叫?”爸爸开始还能耐心回答,后来就嫌烦了,特别是她经常问些连大人也无法回答的问题。晶晶开始让爸爸妈妈“头疼”了。

孩子的这一时期被心理学家称为“发问期”。孩子爱问问题是件好事,它表明孩子在积极地进行智力活动,说明孩子求知欲强,他们想知道更多的事情,才问问题。

家长对待爱提问的孩子一定要热情,不可置之不理。当孩子的问题得到回答时,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其求知欲继续发展。如果对爱提问的孩子不予理睬或嫌烦,会打击儿童爱动脑筋的积极性,使其求知欲消失,从而失去对周围环境探索的兴趣。

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呢?家长要对问题加以区分。孩子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定向性问题,即“是什么”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直接给予简单明确的回答。另—类是因果关系的问题,即“为什么”的问题。当家长遇到孩子提这类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要引导孩子注意观察事物、现象间的联系、关系,鼓励该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找到答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简单的小实验。例如,冬天下雪后,孩子从外面拿回一个雪球想在屋里玩,可是过了没多久,雪化了,孩子问父母雪球哪去了,为什么屋外有,屋里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再拿几个雪球回来,一个放在冰箱里,一个放在暖气上,一个放在屋子当中,让孩子通过观察自己找到答案。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而且启发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当孩子问的问题过于复杂,孩子难以理解问题的答案时,不要简单地牵强附会地解释,可以对孩子说:“这个问题太复杂,需要你长大以后通过学习了解其答案。”这样可以鼓励儿童进一步学习。

如果孩子问的问题,大人也不知道答案,这时不要回避或不懂装懂,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教给孩子如何寻找答案,到何处去寻找答案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家长可以买一本百科全书,从中为孩子找到答案,或带孩子去博物馆寻求问题的答案,也可以向专家请教。总之,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热情。

孩子这种好问问题的行为,可能因家长的妥当应对和鼓励,而培养起好学多思的习惯,也可能因家长的不当处置,而使孩子变得“不会问问题”和“不想问问题”。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一定要认真、热情,切不可冷漠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