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果敢刚毅:司马炎
10843600000023

第23章 杨骏专政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太熙为永熙,尊皇后杨芷为皇太后,立太子妃贾南风为皇后。晋武帝的“遗诏”既然诏使杨骏一人辅政,杨骏遂大模大样地入居太极殿。旋武帝梓宫自含章殿彳步殡太极殿,六宫出辞,而杨骏高居殿中不下,并以虎贲百人环殿自卫。

汝南王司马亮受诏出镇,尚居府中未行,闻武帝崩,自当去宫中临丧。但他畏惧杨骏,不敢入宫,只得哭于大司马门外。之后出营城外,上表请求待武帝葬礼后而行。

有人告诉杨骏说司马亮欲举兵讨伐他,杨骏听后非常害怕,即告太后,太后令晋惠帝司马衷为手诏予石鉴、张劭,令他们率陵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立即率所部到石鉴那里要求尽快出兵。石鉴另有想法,持兵不发。

这边司马亮得知杨骏发兵讨伐,问计于廷尉何勖,何勖说:“今朝廷皆归心于公,公何不讨人而惧为人所讨!”有人则劝说司马亮率领所部入朝去废黜杨骏,司马亮胆怯不敢发兵,夜驰赴许昌避祸。

杨骏的弟弟杨济、外甥李斌都劝杨骏留住司马亮,杨骏不听。杨济对尚书右丞傅咸说:“家兄若征大司马(指司马亮),退身避之,门户庶几可全。”傅咸回答说:“宗室外戚,相恃为安。但召大司马还,共崇至公以辅政,无为避也。”杨济听言后又使侍中石崇去见杨骏言之,杨骏依然听不进去。

不过杨骏自知在朝中名声不好,打算依照魏明帝曹叡即位时的做法,普遍晋封爵位以求媚于朝臣。右将军傅祗给杨骏信说:“未有帝王始崩,臣下论功者也。”杨骏不从,使惠帝下诏内外群臣各增位一等,预丧事者增二等,两千石俸禄以上的官吏皆封关中侯,免租调一年。

散骑常侍石崇、散骑侍郎何攀一起上奏说:“帝正位东宫20余年,今承大业,而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及诸将军平吴之功,轻重不秤。且大晋卜世无穷,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有爵必晋,则数世之后,莫非公侯矣。”杨骏不予理睬。

晋惠帝又下诏,以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录朝政,统领百官。

傅咸对杨骏说:“谅闇不行久矣。今圣上谦冲,委政于公,而天下不以为善,惧明公未易者也。周公大圣,犹致流言,况圣上春秋非成王之年乎!窃谓山陵既毕,明公为审思进退之宜,苟有以察其忠款,言岂在多!”杨骏不从,傅咸又多次劝谏。杨骏竟然怨恨起傅咸来,要把傅咸调为郡守,后经人劝方止。

杨济给傅咸信说:“谚云:‘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想虑破头,故具有自。”傅咸回信:“卫公有言:‘酒包杀人,甚于作直。’坐酒色死,人不为悔,而逆畏以直致祸。此由心不能正,欲以苟且为明哲耳。自古以直致祸者,当由矫枉过正,或不忠笃,欲以亢厉为声,故致忿耳,安有倥倥忠益而返见怨疾乎!”

杨骏因为贾后色悍多权略,忌之,故以其甥段广为散骑常侍,掌管机密,以张劭为中护军,统领禁军。凡有诏命,只让惠帝看一下,入呈太后,然后就实行。

杨骏专权,严碎专愎,朝廷内外都恶之。冯翊太守孙楚与杨骏交厚,劝之说:“公以外戚,居伊霍之重,握大权、辅弱主,当仰思古人至公至诚谦顺之道。于周则周召为宰,在汉则朱虚、东牟,未有庶姓专朝,而克终庆祚者也。今宗室亲重,藩王方壮,而公不与共参万机,内怀猜忌,外树私昵,祸至无日矣。”杨骏姑姑的儿子蒯钦,多次以直言犯杨骏,杨珧、杨济都为之捏把汗,蒯钦说:“杨文长(文长为杨骏的字)虽犹知人之无罪,不可妄杀,必当疏我。我得疏外,可以不与俱死。不然,倾宗覆族,其能久乎!”

至朋亲属把话都说得这么明白,后果都摆得这么清楚,可是这时的杨骏已是“权”令智昏,凭你任何劝说都是过耳清风。

杨骏擢任匈奴东部人王彰为司马,王彰逃避不受。其友怪而问之,王彰回答说:“自古一姓二后,未有不败。况杨太傅昵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自恣,败无日矣。吾逾海出塞以避之,犹惧及祸。奈何应其辟乎!且武帝不惟社稷大计,嗣子既不克负荷,受遗者复非其人,天下之乱,可立待也。”

转眼已是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春。

贾皇后原与杨太后有怨恨,这时不以妇道事太后。又想干预政事,可是杨骏抑制着她,使她难以伸展,遂又对杨骏怀恨在心。

殿中中郎孟观、李肇,都受到杨骏的排斥,于是在背地里构陷杨骏,说杨骏将要图谋社稷。黄门董猛,一直事奉东宫,贾后密派他与孟观、李肇策谋诛杀杨骏,废黜太后。贾后又使李肇传报汝南王司马亮,约他联兵讨杨骏,司马亮说:“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故不发兵。

李肇又去传报时都督荆州诸军事的楚王司马玮,司马玮欣然许之,乃要求入朝。

杨骏素来惮畏楚王司马玮的勇锐,原先就曾打算把司马玮召来以防司马玮为变,这时得知司马玮自己要求入朝,自然应允不怠。

是年二月癸酉,楚王司马玮同都督扬州诸军事、淮南王司马允一起来朝。

三月辛卯,孟观、李肇启禀晋惠帝司马衷,连夜作诏,诬陷杨骏谋反。遂在内外戒严,遣使奉诏废黜杨骏,让其以所封的临晋侯身份回就府邸。

东安王司马繇受命带领殿中侍卫400人去讨伐杨骏,楚王司马玮屯兵于司马门;又以淮南相刘颂为三公尚书,屯卫殿中。

散骑常侍段广闻变,急忙入宫谒见晋惠帝,跪着对晋惠帝说:“杨骏受恩先帝,竭心辅政。且孤公(指杨骏)无子,岂有反理?愿陛下审之。”晋惠帝这时装聋作哑,不予回答。

这时杨骏居住在武库南边的曹爽故府内,听说朝廷中有变,赶忙召集众官商议对策。太傅主簿朱振对杨骏说:“今内有变,其趣可知,必是阉竖为贾后设谋,不利于公。宜烧云龙门以示威,索造事者首,开万春门,到东宫及外营兵,出自拥翼皇太子,入宫取奸人。殿内震惧,必斩送之,可以免难。”

杨骏只有权欲,而没有相应的胆气,此时怯懦本性再显,犹疑不决地说:“云龙门,魏明帝所造,功费甚大,奈何烧之!”

侍中傅祗连夜赶来告诉杨骏,请他与尚书武茂一起入宫观察事态。他又对群僚说:“宫中不宜空。”遂拱手行礼下阶而走。众人也跟着走,只有武茂还坐着不动。傅祗回顾武茂说:“君非天子臣邪?今内外隔绝,不知国家所在,何得安坐!”武茂这才惊起。

杨骏的同党左军将军刘豫,陈兵万春门。遇右军将军裴頠,问太傅杨骏所在,裴颁随口骗刘豫说:“向于西掖门遇公乘素车。从二人西出矣。”

刘豫再问:“吾何之?”

“宜至廷尉。”裴回答。

刘豫听信了裴的话,遂匆匆赶往廷尉处。

不多会儿,诏书到,命裴代刘豫领左军将军。屯守万春门。

贾后早料到皇太后杨芷定要设法救其父杨骏,派心腹监视。杨太后果然在城内戒严的情况下无奈题帛为书,上写“救太傅者有赏”,指人射往城外。书落贾后之手,贾后因此宣称太后与其父杨骏同反。

东安公司马繇已率殿中400名卫兵去攻杨骏府邸,放火烧之,又令弓弩手在阁楼上居高临下向杨骏府内发射。弩箭如雨,杨骏手下的兵士都难以出战。

杨骏见况,惶惶然不知何去何从,最后跑到马厩里躲了起来。

司马繇旋即挥兵进入杨骏府邸,在马厩中寻得杨骏,乱戟将他刺死。

孟观等人则受贾后密旨,诛杀杨骏亲党,皆夷三族。死者送数千人之多。其中除了杨骏的弟弟杨珧和杨济之外,还有张劭、李斌、段文、刘豫、武茂及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东夷校尉文鸯等人。

贾后又令李肇焚烧了杨骏家的私人书信,包括晋武帝临终前的顾命手诏,以免得被国人见到。

杨骏被杀以后,没有人敢去收殓尸首,惟舍人阖篡去收尸殡葬。

史还载有两段佚事。一说当初杨骏曾征高士孙登,遗之以布被。孙登截被于门,大呼曰“斫斫刺刺。”旬日托病假装死去。又说晋惠帝永熙年间,温县有人如狂,造书曰:“光光文长,大戟为墙。毒药虽行,戟还自伤。”即杨骏居内府,以戟为卫兵武器护府。

这两段佚事无非是说杨骏是被斫刺而死,以及他的以戟护府而死于乱戟之下,都先有预兆,后果应验。这显然掺有宿命色彩,属于史家的无聊之笔。

不过下面这桩事却是史实。杨珧临刑时告东安公司马繇说:“表在石函,可问张华。”这里杨珧所言的“表在石函”,是指他在晋武帝成宁三年杨芷被册立皇后之后,他曾上表晋武帝说“自古一门二后,未有能全其宗者,乞藏此表于宗庙,异日如臣之言,得以免祸”,晋武帝从之。众人这时听杨珧此言,说应依钟毓例为之申理。可是司马繇根本不予理睬,而贾氏族党则一再催促行刑。杨珧号叫不已,行刑者以刀破其头。因为司马繇是诸葛诞的外孙,所以他忌恨文鸯,以文鸯为杨骏党人而杀之。是夜,诛赏全由司马繇定夺,他威震朝廷内外。王戎对他说:“大事之后,宜深远权势。”司马繇听不进去。

杨骏,字文长,弘农华阴(今属陕西省)人。少以王官为高陆令、骁骑镇军二府司马。咸宁二年以皇后之父高居重位,自镇军将军迁车骑将军,封临晋侯。有识者曾议论说:“夫封建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后妃,所以供粢盛,弘内教也。后父始封而以临晋为侯,兆于乱矣。”尚书褚契、郭奕曾一起上表武帝言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武帝不从。武帝自太康以后喜于盛世,不再留心朝政,惟耽酒色,始宠后党,请谒公行,杨骏及其弟杨珧、杨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称。

但平心而论,杨骏属那种才能、胆气皆不及权欲之重的人,言其“谋反”则纯是贾后欲加之罪而除之的借口。武帝以杨骏辅政,显示了他的昏庸和徇私。杨骏根本就没有什么政治斗争的经验,他远不是贾后的对手,贾后废他、杀他,想来只是早晚的事情。贾后杀了杨骏,又构罪要废黜皇太后杨芷。中书监张华有议:“太后非得罪于先帝,今党其所亲,为不母于圣世,宜依汉废赵太后为孝成后故事,贬皇太后之号,还称武皇后,居异宫,以全始终之恩。”贾后等哪里肯通融,不仅废了皇太后杨芷,而且将杨芷之母庞氏付刑,次年春二月,又迫使杨芷绝膳八日而卒。”

隐逸董养在杨太后被废之后游太学,升堂感叹说:“建斯堂也,将何为乎?每览国家赦书,谋反大逆皆赦,至于杀祖父母、父母不赦者,以为王法所不容也。奈何出卿处议。文饰礼典,以至此乎!天人之理既灭,大乱作矣。”洛阳太极殿前,左右各有三座铜钟相对。晋惠帝元康三年闰二月,“殿前六钟皆出涕,五刻乃止。前年,贾后杀杨太后于金墉城,而贾后为恶不悛,故钟出涕,犹伤之也。

“钟出涕”兴许有此事,但无疑属于物理现象,与人间兴废无关。这段文字如此记,则从侧面表达了时人对贾后杀杨太后的指责和对杨太后的同情。

贾后等人还欲尽杀杨骏原先的官属。侍中傅祗启禀说:“昔鲁芝为曹爽司马,斩关赴爽,宣帝(指司马懿)用为青州刺史。骏之僚佐,不可悉加罪。”这才有诏赦免。

随后,征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皆录尚书事,辅政。以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麟为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侯,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晋爵为王。封董猛为武安侯,三兄弟皆为亭侯。

司马亮想取悦众心,论诛杨骏之功,拜封官爵者多达1081人,又专权显势,威压朝廷。御史中丞傅咸呈书上谏进行劝说,司马亮置若罔闻。

贾后这边也在扩展势力。贾后族兄车骑司马贾模、从舅右卫将军郭彰、妹子贾谧同司马玮、司马繇等,并预国政。

贾后暴戾日甚,司马繇密谋废贾后。司马繇之兄东武公司马澹一向厌恶司马繇,故屡屡进谮予司马亮,司马亮旋使惠帝下诏免司马繇官,又废徙带方县。

于是贾谧、郭彰权势又有所扩大,成天府上宾客盈门。贾谧虽然骄奢但好学,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石崇等人结交甚密,号称“二十四友”。

司马亮、卫瑾以为楚王司马玮刚愎好杀,欲夺其兵权,以临海侯裴頠楷代之为北军中侯。司马玮得知后大怒,裴頠楷胆怯不敢受拜。司马亮、卫瓘再谋,欲遣司马玮与诸王之国,司马玮越加忿怒,遂亲近贾后,贾后留他领太子少傅。贾后自己也恨司马亮、卫璀执政,使自己不得专恣,就让晋惠帝做手诏给司马玮,令他纠集淮南、长沙、成都诸王废司马亮和卫瓘。司马玮遂率本部军马,又矫诏召洛阳城内外的三十六军,言其受诏都督中外诸军事讨伐“潜图不轨”的司马亮和卫瑾。

司马玮遣人围司马亮府,收拘卫瓘。

司马亮帐下人告“外有变,请拒之”,司马亮不以为然。俄而司马玮兵登墙而呼,司马亮惊道:“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围兵不许,继续攻之。长史刘淮对司马亮说,看这情形必是奸谋,府中军力足用,还可拒战。司马亮依然不听。不久府破被执,司马亮长叹:“我之忠心可破示天下也,如何无道,枉杀不辜!”时正为六月盛夏,司马玮的兵让司马亮坐于车下暴晒,时人怜之,交相为之摇扇。直到中午,没有人敢杀司马亮,司马玮传令能斩司马亮者,赏布千匹。众兵遂挥刀出戈,将司马亮杀死,连头发耳鼻都毁去,之后投尸于北门之壁。世子司马矩也被杀死。

王统的左右听说拘捕,怀疑是有人矫诏而为,请求先拒之,再自表得报,就戮未晚,卫王雚不听,遂被拘捕,既而连同子孙9人,一起被杀。

楚王司马玮先后杀了司马亮、卫王瓘,岐盛对他说可因兵势诛杀贾模、郭彰等人,匡正王室,以安天下。司马玮犹豫不决。

太子少傅张华使董猛对贾后说:“玮矫诏擅害二公,将士仓卒,谓是国家意,故从之耳。今可遣驺虞幡使外军解严,理必风靡”。贾后见二位辅政之臣已被杀,而留着司马玮必是后患,于是已存除司马玮之心,听张华所言,深然之。

殿中将军王宫受命赍驺虞幡出宫麾众说:楚王矫诏,勿要听从他。众兵将听说,都丢下手中兵器四散而去。司马玮左右没有一个人,窘迫不知所为。遂被执,交付廷尉论罪当斩。临刑时,司马玮拿出怀中的青纸诏,流着泪将诏书给监刑尚书刘颂看,说:“受诏而行,谓为社稷,今更为罪。托体先帝,受枉如此,幸见申列。”刘颂亦歔欷不能仰视。

司马玮的属下公孙宏、岐盛一起被杀,并夷三族。

楚王司马玮被杀后,卫瓘的女儿予书国臣说:“先公名谥未显,无异凡人,每怪一国蔑然无言。《春秋》之失,其咎安在?悲愤感慨,故以示意。”于是太保主簿刘繇等执黄幡,击登闻鼓,上疏为卫瑾鸣冤。

晋惠帝乃下诏,斩当时杀卫王瓘的荣晦及其全族。追复司马亮爵位,谥号文成;追封卫璀为兰陵郡公,谥号成。

传载司马玮被杀时骤起大风雷雨,意言其冤情动天;这里司马亮、卫瓘又因冤而被雪,追封爵位。杀人者、被杀者都属冤情,岂不可叹且可笑!政治斗争、权力倾轧有时真是充满戏剧性。狡兔已死,走狗亦烹,最后得利的都是这个贾后,这个驱狗杀兔既而又杀狗的贾后。

司马亮,字子翼,是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少年时期即显清警而有才用。曾任魏国的散骑侍郎、万岁亭侯,拜东中郎将,晋封广阳乡侯。受命司马昭讨伐诸葛诞时失利,被免官,不久拜左将军,加散骑常侍、假节,出监豫州诸军事,后改封祁阳伯,转镇西将军。晋武帝登位,他被封扶风郡王,邑万户,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因秦州刺史胡烈兵败于羌事被再次免官,顷之,拜抚军将军,又加侍中。咸宁初年晋号卫将军。时宗室殷盛,晋武帝为统摄之用而以司马亮为宗师,使训民观察,有不遵礼法,小者正以义方,大者随事闻奏。成宁三年徙封汝南王,称汝南文成王,出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开府、假节。不久再征为侍中、抚军大将军,领后军将军,统冠军、步兵、射声、长水等营。又迁太尉、录尚书事、领太子太傅,侍中如故。武帝病重时杨骏弄权,被遣镇许昌,未赴,武帝病危,诏留司马亮委以后事,结果诏书被杨骏索看后不还,于是出现杨骏独自于武帝崩后辅政的局面。

司马玮被诛,追复爵位,丧葬之礼如安平献王司马孚规格,庙设轩悬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