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果敢刚毅:司马炎
10843600000001

第1章 三国鼎立

说到晋朝,我们不能不简要回顾一下两汉、三国的历史,因为短暂的晋朝的一些基本典章制度都是从这两个朝代借鉴而来。

且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垓下一战消灭项羽统一天下,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建立了大汉王朝。中经外戚王莽代汉自立15年,汉宗室刘縯、刘秀兄弟起兵以及众多农民起义反王莽,最后刘秀取得了胜利,定都洛阳,再兴汉室。

东汉光武帝刘秀颇有中兴君王风范,他事必躬亲,亲揽大权,力防外戚干预朝政,遏制宦官肆无忌惮,作恶多端。他的继承人明帝犹有其父之风,同样能够掌握皇帝权力,抑制外戚、宦官势力,惩治不法官吏,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较少对外发动战争,故史家对这段历史时期有“天下安平,百姓殷富”的赞誉。章帝继承明帝,初政还是不错的,史家亦曾将他比作西汉的文、景二帝。但是好景不长,他就改变了光武帝、明帝奉行的“严切”政策,扮演起“宽厚长者”,宠任后族,母后临朝,外戚执政,成为极寻常的事情。到和帝以后,国事已难以收拾。至尊的皇帝被母后串通外戚拥立了4人(安帝、质帝、桓帝和灵帝);临朝听政的皇后多达6人(章帝窦太后、和帝邓太后、安帝阎太后、顺帝梁太后、桓帝窦太后和灵帝何太后)。宦官亦借机而起,与后党外戚争持国柄,而且权势日盛,横行作恶,比后党外戚有过之而无不及,廉正一些的朝臣、官员被诛杀殆尽。面对这种情况,后党外戚则想借助地方力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来镇压、消灭宦官势力,结果至桓、灵二帝时,国家大权逐步被州牧掌握,而且一方州牧一旦力量强大起来,多方州牧就交相进逼而来,形成群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东汉政权陷入衰落。

东汉后期,朝廷黑暗,政治腐败,外戚宦官相互争斗,交替专权,迫使农民流离失所,起义不断。董卓专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豪强地主纷纷加强武装实力以自保。州郡官吏、士族集团也以勤王讨董卓为名,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经过数年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几个较大的割据势力。

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今河北、山西及山东的东部和北部),称雄北方;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山东西南部与河南),控制中原腹地;孙策占据江东(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北、湖南);此外还有割据凉州(今甘肃)的韩遂、马腾,占有辽东的公孙度。刘备由于实力不足,被逼辗转投靠袁绍、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袁绍,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人,出身于“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世家大族。他凭借显赫的家世,得到官僚士大夫的支持,在众多地方割据势力中实力最为雄厚。

曹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曾任中常侍,桓帝时封费亭侯。当时宦官与士族水火不容,曹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物,他不受家庭因素影响,反而注重与名士交往。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曹操依靠一批豪强地主的支持,很快就占据了兖州的广大地区。公元192年,在击败青州黄巾军后,曹操得降卒三十万人,选拔其精锐,号称“青州兵”,其实力大为增强,从此不再依附袁绍。公元196年,曹操又进军豫州,击败汝南(今河南汝南)和颍川(今河南禹县)两郡的黄巾军,占据许县(今河南许昌),加强了军事力量,巩固了对兖州和豫州的统治。他的谋士荀彧提出,现在皇帝东流西徙,人们担忧帝室的命运,如能迎奉献帝,正符合人们的愿望,利于笼络人心和镇服各据一方的雄杰。这一策略正合曹操心意。他遂以洛阳残破为由,亲自率兵迎汉献帝到许县,“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与此同时,他又在许县推行“修耕植以畜军资”的方针,实行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陆续消灭了大大小小的一些地方势力,如袁术、陶谦、张邈、吕布等。

公元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占据冀、青、幽、并四州,拥有几十万军队。公元200年,袁绍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南下,打算消灭曹操。双方发生了著名的官渡之战。这是袁绍与曹操的一次大决战。

官渡之战,曹操消灭了袁绍的主力,不久,袁绍病死。袁绍的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因争夺统治权而彼此内战,曹操乘机攻取了袁氏的政治中心邺城,打败三袁及其势力,占据了中原东部地区。经过七八年的努力,曹操最终歼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控制了北方地区。平定袁绍以后,曹操把政治中心迁到邺城,汉献帝仍然留在许都。

基本平定北方地区以后,曹操想乘胜消灭侨居荆州(今湖北襄阳)的刘备,进而吞并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

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取荆州。荆州牧刘表喜欢供养士大夫,关西、兖州、豫州有学之士前往投奔的有上千人,刘表建立学校,宣讲儒学。宣威将军贾翊曾评价刘表,认为他是和平时期的三公之才,但多疑而无决断,不能处理变化的局面,天下纷争时难以有所作为。曹操南下的主要对手实际是刘备和孙权。

刘备,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人。刘备早年丧父,家贫,与母贩鞋、织席为生。15岁时求学于大儒卢植门下。但刘备不大喜欢读书,而对玩狗、骑马、音乐、服装很感兴趣。他说话不多,敛藏锋芒,对人对事的好恶不现于脸上。一些人认为刘备不是一般人,愿意交结他,给他钱财,刘备自己也喜好结交民间豪侠。

东汉末年,刘备以汉朝宗室后裔的名义组织武装,笼络人心,逐渐扩大了势力。他带领结交的一些年轻人跟随官军镇压黄巾军有功,先后被任命为一些县里小官,实力较弱,不能独立自存,先后投奔中郎将公孙瓒、青州刺史田楷、徐州牧陶谦,被陶谦任命为豫州刺史,并在陶谦死后主管徐州。其后,与吕布交战失败,投靠曹操。刘备又打算与人合谋杀死曹操,被发觉后,逃到徐州。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俘虏了刘备大将关羽及全部人马。刘备投奔袁绍,不久,借口去南面联合刘表,公元201年,南行到荆州,投靠刘表。刘表给了刘备一些兵员,让他驻扎新野(今属河南)抵御曹操,荆州的一些豪杰闻讯投奔刘备。在荆州八年,刘备取得了当地地主集团的支持,并请出流寓荆州的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

诸葛亮,字孔明,琅王牙阳都(今山东沂水)人。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由于父母早逝,诸葛亮随叔父迁往荆州。叔父死后,他就在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种地为生。诸葛亮才智超群,卓尔不凡,常自比管仲、乐毅,但无人相信,只有徐庶、崔州平对他钦佩不已,徐庶称其为“卧龙”。刘备屯驻新野时,经徐庶推荐,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他认为,曹操的势力强大,已拥兵百万,且挟天子以令诸侯,难与为敌;孙权据江东已有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所用,也只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应当占领荆州和益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等待时机成熟,兵分两路,“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样就可以成就霸业。诸葛亮这一策略,为刘备和日后的蜀国奠定了总的战略方针。刘备从四处奔走、寄人篱下,发展到割据一方,与曹操、孙权鼎足而立,基本上就是按照诸葛亮的“隆中对”进行的。

刘备极为赞同诸葛亮提出的谋略,恳请他出来辅佐自己。诸葛亮一到刘备军中,便立刻帮助他扩大军队。他建议刘备清查无籍游户,登记户籍,在短期内,把军队由数千人扩大到数万人,成为以后转战各地的基本力量。诸葛亮和刘备一样,也很注意争取地方豪强和士大夫的支持,注意提拔有才能的人。

孙权,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官至长沙太守。孙坚死时,正值中原战乱,孙权之兄孙策转向江东发展。孙策本是袁术集团的人,当时的江东即今江苏、安徽东南部的长江以南地区及浙江北部地区,由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控制。

孙策说动袁术让他去攻取江东地区。刘繇及当地的官员都闻讯逃走,孙策任命官员,然后与袁术断绝关系。孙策占据了丹阳、吴郡、会稽以及江东以西的豫章、庐陵、庐江等郡,平定了泾西六县,俘虏并收用了刘繇的勇将太史慈。太史慈奉命带领原属刘繇的一万多兵马,在西面防御荆州的刘表势力,又打败了庐江太守刘勋势力。在西面大破黄祖军,获战船六千艘,黄祖士兵死亡几万。孙策又打败了吴郡的地方势力许昭、邹佗、钱铜、王盛、严白虎等。这样,孙策就占据了长江中下游沿江的一些地区及江南的吴郡、会稽。后来,孙策遇袭身亡,孙权继承父兄遗业,致力经营江东。

日后吴国的重要人物如张昭、周瑜、吕范、程普、韩当、黄盖等,都是在孙策经营江东时网罗到的。孙策的打算就是依靠这些地方的人力物力,在长江南北一带建立势力范围。孙策被袭身死后,孙权继承兄志,继续招揽人才,得到了周瑜和鲁肃这两个重要人物。

周瑜是庐江(今安徽潜山)人,出身士族。14岁时,周瑜结识了孙策,20岁时孙策邀他共赴江东发展,周瑜率领部曲几千人及大批船只粮草前往,二人在江东发展了力量。后来,周瑜奉袁术命前往寿春(今安徽寿县)。周瑜见袁术目光短浅,于是到居巢为官,在那里结识了鲁肃。鲁肃是临淮人(今属安徽),颇有家产,早年见天下将乱,他把土地出卖,用于资助宗族亲友并结交豪杰,也发展了自己的部曲。周、鲁二人一同脱离袁术前往江东。

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孙权十分欣赏鲁肃,二人同榻饮酒,谈论天下大事。鲁肃说,曹操已挟天子令诸侯,势力强大,汉朝统治已不可能恢复,所以孙权要效仿齐桓公、晋文公称霸天下是不现实的;可行的是割据江东,乘曹操一时无法南下的时机,攻占荆州,取代刘表,再建立政权,然后等待时机徐图天下。鲁肃受到孙权重用,以后孙吴政权大体上是按照鲁肃这一思路发展的。

公元208年,曹操扬言将率八十万大军与孙权决战。此时刘表已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备得知刘琮降曹,率部众由樊城(今湖北襄樊)向南退却,同时,派关羽带水军乘船由汉水南下,准备在江陵会合。曹军到达襄阳,刘备已经撤离,曹操惟恐刘备抢占江陵贮存的粮食和武器,亲率五千精锐骑兵,日夜兼程三百余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追上刘备。刘备的部将张飞带领二十名骑兵断后,见有曹军追来,张飞在河边瞪着眼睛,把长矛横端,大喊:“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接近,这样才使刘备得以逃脱。刘备丢掉了人马辎重,仅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至汉津(今湖北汉阳),会合了关羽的水军一起撤往夏口(今湖北汉口)。这就与已在长江流域经营多年的孙权发生了联系。

曹军还没有到达荆州时,正值刘表病死,鲁肃向孙权建议让他以赴吊的名义前往荆州,联络在荆州的刘备共同抗曹,孙权观望未决。不久,曹军先头部队快速进军,迫使刘琮投降,刘备仓皇出逃。这时鲁肃才见到刘备。鲁肃建议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也持此议,刘备同意,派诸葛亮随同鲁肃去见孙权,经过一番劝说,孙权有了抗曹的意向。

曹操这时向孙权发出了战书,声称: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把这封信给属下看,多数惊恐失色,产生了强烈的投降倾向。长史张昭等人认为,曹操动辄以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现在抗拒,属于不顺。将军可以凭借抗拒曹操的是长江,而曹操吞并刘表后,拥有大批水军,仅战舰就有上千艘,若水陆俱下,江东无险可守,不如迎接曹操。鲁肃坚决反对投降,他对孙权说,自己如果投降,还可获得一定的官位,要是孙权投降则曹操无法安置,希望他不要听从众人的意见。孙权犹豫不决,把周瑜从外地召回商议。周瑜说:北方现在尚未平定,马超、韩遂在西,是曹操的后患,且合鞍马与吴越争锋,非其所长。正值隆冬,马无饲草,北方士兵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这些是用兵之患。周瑜认为可与曹军一战。孙权终于下定决心抗曹。

周瑜又向孙权分析,曹操从北方南下的军队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惫。荆州投降的军队最多七八万人,尚怀狐疑之心。故曹军人数虽多,却不足惧怕,自己的五万精兵,足以制之。孙权于是任命周瑜与程普为左右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出动水军与曹操对抗。

曹操亲自率领战舰从江陵顺江而下。孙权派周瑜率军与刘备会师,由樊口(在今湖北武昌)逆江而上,双方相遇于赤壁(今湖北武昌西南)。从数量对比上说,曹军不下二十万,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多,曹军远远超过孙刘联军。但从战斗力方面来看,吴军是老练的水师,战斗力很强;曹军长途跋涉,士兵疲惫,加上时疫流行,战斗力较差。因此,初次交锋曹军就打了败仗,被迫撤退到长江北岸的乌林(在今湖北洪湖东北)。

曹军士兵主要是北方人,不习水战。当时江面风大,战船波动不稳,为使战船不过分颠簸,曹军用铁链将船只首尾相连。这样船只就不易分散和调动。吴将黄盖利用曹操轻敌的情绪,向曹军诈降,以轻舟载薪草膏油,直抵曹军,燃火烧草,火随风势蔓延,烧毁曹军战船,延及岸上营垒。周瑜、刘备率军水陆并进,曹军人马伤亡惨重,曹操不敢再战,率残部逃归北方。

赤壁之战是决定三国分立形势的关键性战役。此战的结局表明,曹操还未能战胜南方的政治力量而统一全国。战后,曹操守住襄樊、合肥等战略要地,集中力量整顿内部,并积极经营西北;孙权进一步巩固了江东根据地,并向荆州发展势力;刘备取得了荆州的江南四郡,有了稳定的地盘。公元210年,刘备又向孙权借得荆州的南郡和江夏郡,孙权也向岭南扩展势力。公元211年至公元214年,曹操又占据了关中和凉州,刘备也占有了益州。随后,孙权和刘备为争夺荆州,矛盾日益激化。公元219年,孙权取得荆州。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在三国鼎立时期,有一个家族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所属的司马氏一族,下文中将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