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
10842400000031

第31章 民主不是完美的——在柏林墙边的演说

〔美国〕约翰·肯尼迪

演说者肯尼迪(1917~1963年)是美国政治家。生于波士顿名门望族,毕业于哈佛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海军上尉,1946~1960年间历任众议员和参议员。著有《美国为何酣睡》,风靡一时。在总统任内,他推行称霸全球战略,发动侵越战争,制造入侵古巴事件和加勒比海危机。于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访问原西德,并与原西德总理阿登纳一起游览柏林。

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3年6月26日,一百万柏林人聚集在柏林墙边,聆听肯尼迪总统的这篇演说。

“精彩演说辞”

两千年以前,最自豪的夸耀是Civitas Romanus sum,今天,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夸耀是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一个柏林人)。

世界上有许多人确实不懂,或者说他们不明白什么是自由世界和共产主义世界的根本分歧。让他们来柏林吧。有些人说,共产主义是未来的潮流。让他们来柏林吧。有些人说,我们能在欧洲或其他地方与共产党人合作。让他们来柏林吧。甚至有那么几个人说,共产主义确是一种邪恶的制度,但它可以使我们取得经济发展。“Lasst sie nach Berlin kommen”。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我愿意我的同胞们——他们与你们远隔千里住在大西洋彼岸——说,他们为能在远方与你们共有过去十八年的经历感到莫大的骄傲。我不知道还有哪一个城镇或都市被围困十八年仍保有西柏林的这种生机、力量、希望和决心。全世界都看到,柏林墙最生动最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失败。但我们对此并不感到称心如意,因为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是对人性的冒犯,它拆散家庭,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希冀统一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

这个城市的事实也用于整个德国——只要四个德国人中有一个被剥夺了自由人的基本权利,即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欧洲真正持久的和平便绝无可能实现。经过保持和平与善意的十八年,这一代德国人终于赢得自由的权利,包括在持久和平中善待所有的人民,实现家庭团聚和民族统一的权利。你们住在受到保护的一座自由之岛上,但你们的生活是大海的一部分。因此让我在结束讲话时请求你们抬起目光,超越今天的危险看到明天的希望,超越这道墙看到正义的和平来临的一天,超越你们自己和我们自己看到全人类。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当所有的人都自由了,那时我们便能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在和平与希望的光辉中这座城市获得统一,这个国家获得统一,欧洲大陆获得统一。当这一天最终来临——它必将来临时,西柏林人民将能对这一点感到欣慰几乎二十年时间里他们站在第一线。

一切自由人,不论他们住在何方,皆是柏林市民,所以作为一个自由人,我为“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一个柏林人)这句话感到自豪。

“演说辞欣赏”

肯尼迪的这篇演说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全篇紧紧围绕自由和民主这个主题来展开宏论。演说者的言辞简洁有力,直接揭示事物的本质。尽管属于不同的意识形态立场,但是演说者在自己的意识形态范围内和立场上层开论述,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演说者在开篇针对“世界上有许多人确实不懂”,连用一个“让他们来柏林吧,”形成排比,意在说明柏林墙的存在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以及这一强大的实事属于什么样的性质。接着,肯尼迪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技巧,表明演说者对自己所奉行的自由和民主的极大自信,进而说明“柏林墙既是对历史也是对人性的冒犯,它拆散家庭,造成妻离子散骨肉分离,把希冀统一的一个民族分成两半”。演说者在对这样的事实做出判断后,面对这样的事实,又表明:“只要有四个德国人中有一个人被剥夺了自由人的基本权利,即自由选择的权利,那么欧洲真正持久的和平便绝无可能实现。”演说者在这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