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10841700000028

第28章 《管理决策新科学》:对企业决策的开创性研究

〔美国〕赫尔伯特·西蒙著

“作者简介”

1916年6月15日,西蒙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涅州的米尔沃基。他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七年后,在伊利诺斯州技术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担任助理教授和教授。他的爱好和学识是多方面的。他走过许多地方,还在多种学术组织中担任职务。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外,他还荣膺过美国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和计算机科学奖。

尽管人们还是把西蒙叫做社会科学家,但他创立的决策理论已经在经济学领域中为他赢得了荣誉,美国经济学会1973年接受他为该会的荣誉会员。所以,他是美国的一名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精要”

全书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二章“管理决策过程”是全书最核心的部分,决策理论的许多重要观点均出自该章。

西蒙认为,决策决不仅限于从几个备择方案中选定这样一种行动,而是包括了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四个阶段:(1)情报活动。即探查环境、寻求要求决策的条件。(2)设计活动。即创造、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3)抉择活动。即从可资利用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特别行动方案。(4)审查活动,即对过去的抉择进行评价。这四个阶段在经理的时间表上占有十分不同的分值。而且在各个企业和各个经理之间,各个阶段所占的分值也各异。但不管怎样,这四个部分加在一起就构成了经理所做的主要事情。经理的职责不仅包括本人制定决策,也包括负责使他所领导的组织或组织的某个部门能有效地制定决策。他所负责的大量决策制定活动并非仅是他个人的活动,而是他下属人员的活动。西蒙还把决策技术分为两种:由于活动出现重复和例行状态,决策可以程序化到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重复处理它们,这种决策即为程序化决策。另一种活动则是新出现的,不能程序化的重要活动,此种决策则被称为非程序化决策。前者可由组织为其制定具体的决策程序,而后果则运用通用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决策技术:程序化决策技术和非程序化决策技术。每种技术又可分为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两部分。

通过对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西蒙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即所谓“目标——手段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作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也可以看成是,通过将非程序化决策简化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而最后完成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

在该书的第三章,作者着重分析了计算机和自动化对工作场所的影响、对工作满足感、对工人的激励和对工作疏远等的作用。

作者认为,以往对计算机和自动化有一些错误认识,主要包括对人类心理和生活的冲击,使工作非人道化以及使雇员对工作疏远。而这些往往证据不足。作者指出,近年来认为工作满意度已经下降或人员疏远问题已经上升的论点是没有根据的,因而这种未实现存在的“趋势”,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不能把它的产生归因于自动化。那种对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信任上的低落倾向是由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随着工作日益全面的自动化,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直接环节。只要这个过程正常运转,机器就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生产出物质产品来。操作工人的可能职责将变为确定任务、监督生产过程。保证正常运转,处理困难问题等。工人通常不再被束缚在某些特定劳动场合,工人可能有也许没有跟别的人经常相互作用的机会。对办公室自动化的研究表明,除了少数由于自动化引进得太快或是计划不周引起了严重的暂时性混乱之外,很难看出它对工作性质的影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办公室自动化已经或将要以一种大规模疏远方式的出现来改变工作性质。行业在“满意”问题上有着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专业和技术人员、经理、文职人员和小业主、售货员、手工业者和工头、服务性人员、办事员、操作人员、非农业劳动者等。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机器与人的比率将高于今天的组织,在流水线中,仍将有一些残留的“工人”——可能比今天的总劳动力的数量要少——来完成那些相对而言,要求更灵活的眼脑手协作的任务。为了使工业系统持续地运转,将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任务将是进行预防性和补救性的维修。还有相当一部分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人将负责进行产品设计、生产程序设计和管理工作。此外,在全部就业人口中,从事服务性工作的人,包括直接为人服务的人比例将增加。因此,认为工作满意的人数将比目前有增加。因为自动化把劳动力构成,从工作满意程度平均值较低的行业移向较高的行业。

第四章主要探讨了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出现对组织机构和管理工作的影响。

西蒙认为,当代是信息大量产生,形成“信息爆炸”的时代。重要的不是获得信息,而在于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分析,使之对决策有用。决策者需要的是对决策有意义的信息。决策者的注意力是一种最宝贵的资源,不能无谓地消耗在大量无关的信息上。所以,对信息的提供,应当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不符合这些条件的信息,不应该输送给决策者。这就要明确管理人员在作决策时需要些什么信息,根据决策需要提供信息,避免大批无用的公文报表的出现。要认识到人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必须重视信息处理效果,作出好的组织设计和决策。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如果输入大于输出,它就起到了作用;如果输入了一大堆信息,输出的信息仍是一大堆或更多,则它就没有起到作用。所以信息系统中应包括一个筛选系统,保证提供与决策有关的有用信息。

组织设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战以后曾出现过分权运动,如今这种势头在减弱,集权倾向又有所抬头。西蒙认为,公司结构在产品部门化热潮之后,又重新作了回顾和思考。认识到部分间的相互依赖有时比人们想像的大很多。使决策趋于集权化的第二种力量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引进。他指出,由于个人的认识、情报来源、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下级人员可能不如高层领导那样能够作出更适合于整个系统的决策。各级管理人员的决策要同他们的情报来源和职能相适应。所以有关整个组织的决策必须是集权的。另一方面,由于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无法同时了解和分析一个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必须把它分解为不同因素,由不同的专门部门研究,所以此时决策又必须要分权化以保证其合理性。

自动化使得基层操作人员大大减少,导致了对基层管理工作的需要的减少,但由于对自动化决策和规划系统进行设计和维护的参谋性作业的增加,使得中层管理人员并未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减少。但我们必须看到,参谋单位的增长是以直线单位的减少为代价的。随着直线组织的变小而使组织的层次减少,同时通过参谋职能的扩大而使组织扩展。这样,组织在某些方面来说比以前的结构更为复杂。跨越等级界限的各单位间的相互作用更多了。但这种复杂性是可以容许的。因为这种复杂性与该系统实际操作中所需要的高频交互作用关系较小,而只是与具有较长时间范围的规划活动关系较大。

《管理决策新科学》新就新在作者引入了高科技的自动化这样一个变量,讨论在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前提下,对管理工作、组织结构和决策技术的影响问题。为此,作者进行了人机比较,提出了与计算机相适应的两种决策技术。分析了层级结构及新技术条件下的集权与分析问题。作者关于决策过程的四阶段论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学术评价”

在经济学领域,西蒙的突出成就就是建立了现代企业决策理论。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西蒙有关组织决策的理论和意见,应用到现代企业和公共管理所采用的规划设计、预算编制和控制等系统中及其技术方面,效果良好。这种理论已成功地解释或预示如公司内部信息和决策的分配、有限竞争情况下的调整、选择各类有价证券投资和对外投资投放国家选择等多种活动。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建筑在西蒙的思想之上。因此,1978年,由于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