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10841700000022

第22章 《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哲学的创新思考

〔美国〕库恩著

“作者简介”

库恩(1922~),生于辛辛那提。1940年至1947年间,一直在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专业。但就在他即将毕业时,应邀参加了一门为非自然科学家讲述物理科学的实验大学课程。他第一次对科学史有了深入的了解。此后开始转向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研究。1958年至1959年间,他应邀到一个主要由社会科学家组成的斯坦福行为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深深感到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不同,感觉到他们对于科学本质、方法等问题的显著分歧。经过深入研究,于1962年发表了《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内容精要”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努力着把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研究结合起来,系统而纲要性地阐述了其动态发展科学观,创建了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该书的核心是提出“范式”理论。

库恩的范式理论从思想来源来说是基于三个学术传统:一是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的科学哲学,即从逻辑实证主义到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传统;二是科学史研究的传统,尤其是自迪昂以来,在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史的突破性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学术传统;三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哲学传统,尤其是本世纪初50年代初形成的以因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这部书中,库恩认为旧的历史观只是把历史视为一堆轶事和年表,旧的科学观只是把科学视为一堆现行课本中的事实、理论和方法的总汇,这都是不符合历史与科学形态的真实轮廓的。于是,他主张应赋予科学的历史以一种新的规范的含义,创立一种牵涉到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科学哲学。基于这种观点,库恩提出了一个以“范式”理论为中心的动态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库恩认为,范式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范式在库恩的眼里,表明了科学是一个整体,是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仪器设备、实验手段和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标准在内的总和;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信念。由此,库恩得出,科学范式本质上就是一种信念和价值判断。

由于整体范式是一种信念,库恩眼里,范式又具有历史性、主观性和相对性几个特征。所谓历史性是指对理论的说明和评价是从一个由范式所规定的观点来进行的。这里没有也不可能有超范式本身的普遍有效的逻辑规范和价值标准;科学史的演化,不同科学理论的替代没有说明科学在进步。因为进步的标准同样是一种价值标准,因而是从属于一定的范式的。两种范式之所以根本不同,在于它们在逻辑上是不相容的,不可通约的,不存在中性语言可以说明两个范式孰优孰劣,因此说“科学进步”甚至“科学的客观性”是完全多余的,只有约定的意义和相对的意义。

库恩认为,在任何一门科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各种假设和理论相互排斥,各种学派之间也没有任何共同信念,这就是前科学时期;随着观察与实验的深入发展,总会出现一些代表性的科学成就,这些成就不仅可以吸引一大批拥护者,而且还为他们留下有待深入解决的问题。这样,这些代表性的成就便成为一种“范式”,科学进入了常规科学发展时期。随着观察与实验的深入,科学研究必须不断揭示意料之外的新现象,逐渐发现原有范式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些难题就构成了旧范式的反常。随着反常的日益增多,旧的科学范式越来越应付不了,从而陷入危机之中,这时科学革命的时机就到来了。科学革命就是一种新范式取代另一种范式的变革,但“革命是无形的”,科学在这种革命中还是进步了,库恩说:“革命的解决就是科学思想的进化过程,它是由科学团体内部冲突所选择的实现未来科学的最适方式。一连串这样的革命选择的最后结果,由正常研究的各个时期分开,是一套我们称之为现代科学知识的适应得很好的工具。”

“学术评价”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所表达的以范式为核心的历史主义学说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首先,库恩把科学当作融合了人类活动的各种因素在内的具有整体性的文化形态,大大拓宽了人们对科学的看法;其次,由于库恩过分强调科学中心的信念、价值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他把自己的学说引上了一条非理性的、相对主义的方向,给后来者以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