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尔库塞著
“作者简介”
马尔库塞(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1922年在德国弗赖堡获博士学位,并留校指导哲学研究,希特勒上台后逃往美国,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二次大战中在美军作情报分析,战后负责情报研究处中欧科,后仍回大学(哥伦比亚、哈佛、布兰代斯、加利福利亚)执教。
“内容精要”
《爱欲与文明》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弊端的批判,形成一种独特的弗洛伊德——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分析学的哲学。
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每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适应的过程,是压制动物性的生命冲动、本源性快乐的欲求——爱欲的过程。从“快乐原则”到“现实原则”的这个过渡期中,个体性的“失败”产生神经官能症等症状。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和社会的压制性格,来源于支持人类生存的物质的缺乏,有其必然性,同时这种性质又是一切文明和社会所共有的。
马尔库塞对上述观点后半部分持否定态度。文明通过对每个人进行有组织的压制,并通过对他们的统治,一直为补物之不足而扩大生产力,在生产力充分发展了的现阶段,已丧失了实行压制的必然性,变成了为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实行的压制,变成了“过多压制”。马尔库塞主张,使社会性的有用劳动同时成为爱欲的解放,即人类解放,通过改变社会对劳动的组织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即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这是“弗洛伊德同马克思的结合”,同时也是对想把弗洛伊德“庸俗化”、“社会学化”的弗罗姆等人的“新弗洛伊德主义”的批判。
“学术评价”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大学生掀起一场反抗社会的造反运动,马尔库塞的哲学成为他们的战斗纲领,巴黎大学的校园里就贴着这样一幅标语:“我越谈恋爱,就越要造反,因而我也越要谈恋爱!”
马克思倡导经济上的平等,从而要求以政治革命来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已有巨大发展,而人们却感到自己成为高技术和经济高度发展的牺牲品,这就是人性。
人的性本能的丧失,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感觉,而物质财富贫乏的地区未必能看到这一点,那里的人们还准备蹈西方社会的复辙。
读马尔库塞的著作,犹听警钟轰鸣,世界之大,社会之丰富,人的思想也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矛盾,有什么问题,我们应当学会利用前人的学说去寻找根本的原因,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