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上)
10840800000038

第38章 《战略论》:构建军事战略思想的新大厦

〔英国〕亨利·利德尔一哈特著

“作者简介”

《战略论》作者亨利·利德尔—哈特(1895~1970),是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他是一位牧师的儿子,1895年10月3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爱他的父亲,也爱他的母亲,后来便把父亲和母亲的姓氏结合使用,称为利德尔—哈特。利德尔—哈特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神学院;大学学业结束后,加入了由国王直接统辖的约克郡轻步兵,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在那里服役,后随军开赴法国,参加对德军的作战。他于1916年负伤,被迫住院医治,1927年退役,军衔为陆军上尉。

利德尔—哈特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考、酷爱钻研和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人,参军服役后即对战争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负伤就医期间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军事历史,并着手编写西庇阿、薛尔曼、福煦和劳伦斯的传记。1920年,英国官方重新修订《步兵训练教范》时,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陆军军官,即以战时所见的渗透战术为基础,提出了“洪水泛滥式”的进攻方法;以后,积极参加了英国军队的机械化运动,提倡集中使用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并强调加强空中力量。

利德尔—哈特一生勤于军事理论、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的研究,撰写了三十多部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除《战略论》外,还有《步兵的未来》(1933)、《有效防御》(1940)、《战争样式的革命》(1947)、《西方的防务》(1950)、《隆美尔战时文件》(1953)、《威慑还是防御》(1960)、《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71)等;同时,还有一些著名战史和军事名人传记。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较早倡议“机械化制胜论”思想,不因某些高级人物的非议而却步,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曾不断批评英国军界领导者在发展军事方面的保守思想,并努力寻求提高英国军事力量的崭新途径。他主张彻底审查和修改英军的作战方法,包括重新考察战略问题。正是在这一基础之上,他提出了“间接路线战略”的观点,后来又在长期的研究和考察中,将这一观点加以系统化和理论化。

也许是历史条件和客观原因的嘲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利德尔—哈特的军事理论虽然在英国内部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却在国外吃香,获得了德国将军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人的青睐。古德里安曾把自己描绘成是利德尔—哈特的“追随者和小学生”。二次大战爆发以后,利德尔—哈特的军事理论终于被西方军界普遍接受并逐步付诸应用了。1966年,他因在军事研究上功绩卓著而被授予爵士头衔。1970年1月29日,这位老人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在英国白金汉郡的梅德门汉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内容精要”

《战略论》全书分为四篇二十二章。第一编为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20世纪初这段历史中的战略;第二编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第三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第四编为军事战略和大战略的基础。利德尔—哈特在该书中,以历代战争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西方世界2500年来大量战例的分析,特别是对两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探索,提出来的一种军事战略,即所谓“间接路线”战略。他在书中写到,通过对30场战争,280多个战役的研究,发现其中只有6个战役是凭借直接路线而获得的决定性战果。再作较深入的研究则又可发现,那些直接路线中仍不乏若干潜在的间接因素。所以他得出结论认为间接路线实为最有希望和最经济的战略形式。可是当他最初使用这个名词时,还只是具有地理意义。比如他说,“名将宁愿采取最危险的间接路线,而不愿驾轻就熟直接路线——必要时,只率领小部分兵力越过山地、沙漠或沼泽,甚至于与其本身的交通完全断绝关系”。但后来他又发现所谓路线不仅具有实质意义,而且更应做较抽象的解释,从而引申为一种战略形式。利德尔—哈特认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战争所采取的‘路线’,如果不具有某种程度的‘间接性’,不能从而使敌人感到措手不及、难以应付,那么,也就难以使战争取得有效的结果。这种‘间接路线’,既有物理性的,也有心理性的,通常都是物理性的,但终归是心理性的。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以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他进一步解释说:“朝着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采取行动,必将使敌人得以改善态势,因而增强其抵抗能力……使敌人在心理上和物理上丧失平衡,是在战略上采取‘间接路线’的方法来达到目的。”为了全面论述这种间接路线战略,利德尔·哈特在书中明确提出,他要在“新的基础上面建立一座战略思想的‘新大厦’”。

利德尔·哈特所构建的战略思想“新大厦”,其内容是颇为丰富的,涉及到战略理论的各个方面。主要有:

(1)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来达

到政治目的的艺术在利德尔—哈特之前,已有不少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给出过战略的定义。如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曾提出:“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因此,他认为“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利德尔—哈特认为这一定义把战略概念限制得太狭窄了,因为只以单纯地运用战斗为限,会使人们以为只有会战才是达到战略目标的惟一手段。为了构建战略思想的“新大厦”,利德尔—哈特提出了自己的定义,即:“战略是一种分配和运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治目的的艺术。”与其他定义相比,利德尔—哈特的这一定义不仅明确说明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揭示了战略的实质,而且扩大了战略的内涵,使战略的概念不只局限于战争,对于和平时期同样适用,从而为他从更广泛的领域阐述其间接路线战略铺平了道路。

(2)“战略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敌人的稳定性”

在战略目的问题上,利德尔—哈特反对当时已被许多人接受的观点:即战争的惟一正确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战略的惟一目的就是进行会战(战斗)。利德尔—哈特认为,战略的目的与战争的目的有着根本的区别。战略并不只有一个单纯的目标——摧毁敌人的军事力量。当看到敌人具有总的军事优势时,或者在某一战区具有军事优势时,它便可以采取有限规模战略。从抽象的概念来说,战争的目的是要彻底解除敌人的武装,但在实际中这个目的并不是能够经常达到大战略的目的,而且对于和平来说也并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为了达到目的,军事工具不过是许多种工具中的一种而已。同样,会战(战斗)也只是达到战略目的的许多种手段中的一种罢了。如果条件有利,使用军事工具往往能够很快收到效果。如果条件不利,使用军事工具就可能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即使把决定性会战(战斗)看成是战争的主要目的,而战略的目的仍然是要使这个会战(战斗)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来进行。条件愈是有利,则进行战斗的成分也就会相对地减少。因此,最完善的战略,也就是那种不必经过严重的战斗而能达到目的的战略——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利德尔—哈特的结论是:战略家的任务就是力求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达到自己的目的,力争获得最好的结果。他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寻找机会进行会战(战斗),而且在于造成一种最有利的战略形势。他明确提出,战略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敌人的稳定性,要使敌人自行陷入混乱。这样的结果,敌人不是自动崩溃,就是在会战中轻易地被击溃。

(3)“间接路线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在提出把破坏敌人的稳定性作为战略的目的之后,利德尔—哈特具体论述了怎样去破坏敌人的稳定性,提出“间接路线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从而进一步从战略的行动上阐明了间接路线的内涵。

利德尔—哈特认为,要达成破坏敌人稳定性的目的,所采取的战略行动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理性的;其二是心理性的。在物理性的或者叫做心理性的领域内,主要的行动有:破坏敌人的部署,从而迫使他们突然地改变行动方向,使他们在兵力的组织和配置上发生混乱现象;分割(切断)他们的兵力,威胁和危害敌人的补给系统;威胁他们的交通线,使其不能在必要的时候沿着这些交通线撤退,不能在中间地区或战略后方重新设防进行固守。上述几种行动都可破坏敌人的稳定性,但比较经常的是,根据情况将它们结合使用。从心理方面来说,敌人稳定性的破坏是由于上述物理性行动对敌军指挥人员产生作用而造成的结果。如果敌人突然地感觉到自己的处境不利,因而没有能力进行抵抗,那么上述行动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就显得特别强烈。敌人在思想上感到自己已经落入陷阱,这是从心理方面破坏敌人稳定性的原因。利德尔—哈特特别指出,心理性因素贯串在物理性的领域之中,并且能够对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在研究物理性因素时,永远不要忘记了心理性的因素。一个战略,只有考虑到这两种因素的结合,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间接路线战略,才能真有希望破坏敌人的稳定性。

(4)战略原则应是“实际上的行动指南”

利德尔—哈特认为,以战史为依据可以从经验中抽出几条基本的战略原则。这些原则是非常普遍而又无可争辩的,似乎完全可以称之为战略的“公理”。利德尔—哈特所列举的战略原则一共有八条。这八条原则及其基本的含义是:

①根据自己的手段来选择目标。

②心里时刻记住你的目标。

③选择一条敌人期待最小的行动路线。

④沿着一条抵抗力量最小的路线采取行动。

⑤选择一条可以同时威胁敌人几个目标的作战路线。

⑥保证计划具有灵活性,同时根据情况的可能变化来部署军队。

⑦当敌人有所戒备时,决不要以你的全力去实行进攻。

⑧当一次尝试失利以后,不要沿着同一路线和采取原来部署去再次发动攻击。

利德尔—哈特强调指出,这些原则可以作为实际上的行动指南,而并不是抽象的原则。他反对那种使用一个抽象化的词语来表达作战原则的倾向,他认为对于作战原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其价值也只能取决于运用者对战争的了解程度。他指出,作战原则的研究愈是趋于抽象化,愈会形成一种幻想,这不过是一种智力游戏而已。因此,利德尔—哈特所提出的八条原则,实际上也就是他的间接路线战略在运用时的规范。

“学术评价”

《战略论》一书,洋洋洒洒三十五万余言,时间跨度两千五百余载。作者运用丰富的史料进行详尽的分析,旁征博引,论证一个中心思想: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战例表明,“间接路线要比直接路线优越得多”,“前者实在是最合理和最有效的战略形式”。他认为,“严格讲起来,战略的历史也就是间接路线的使用和演变的记录。”因此,作者把其军事战略理论称为“间接路线”理论。这种战略的目的,就是要使战斗行动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主要原则,是避免从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作者认为,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又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因此,在战争和战役中,应避免同敌人作直接的硬拼,而要首先使用各种手段,力求出其不意地震撼敌人,使其受到奇袭,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然后再视情况实施进攻。

作为现代著名军事作家,利德尔—哈特在军事上所作的贡献,已为世界所公认。1975年美国出版的《军事人物简明辞典》,称他是“二十世纪英国军事思想家中无可争辩的领导者”;1978年新版的《美国百科全书》,则把他奉为“二十世纪最富有创造性和有影响的战略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