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们在社会中交往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技能。古代就有闻名中外的孔融让梨的小故事,可见谦让是值得流传名扬的。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谦让的好品质,让孩子们从小就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更早更快的去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受大家喜欢的人。
现如今的孩子都很少具备谦让的品质,他们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只考虑自己,不去顾虑别人的感受,多的只是自私,缺少了谦让的好品质,因此我们要对此加以重视,逐步去培养孩子的谦让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
谦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应该具备这一优良的品质。要想学会谦让就要先学会让,只有会让才能达到谦。要让孩子知道吃亏是福,你失去了就一定会得到,懂得使得人,才会懂得谦让,你失去的越多得到的越多,不必去计较得与失。在生活中,我们要从小事去引导孩子,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有孩子知道怎样去感谢别人,才会总把别人好处放在第一位,遇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他人,慢慢地就学会了谦让他人。还要学会引导孩子去懂得欣赏别人,尤其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进步,这样就会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一个懂得谦让的人,在困难的时候会看到很多援助之手伸向自己。
帮助孩子正确对待谦让
1.让谦让融入孩子的脑海
谦让不是一个孩子生下来就知道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的。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孩子认识谦让,知道谦让是一种好的品质,大家都争着去学谦让,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关于谦让的小故事,让孩子的意识里记住谦让,只有这让孩子才会去懂得谦让。
2.让孩子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走进谦让的意识中去
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一个人,是有许多人组成的,你需要的东西别人也需要,你想得到的权利,别人也都拥有,你要学会与人分享,不能什么事情都想独自霸占,要想着别人。
3.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天生就有模仿的天性,也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家长要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些积极向上的影响,不要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吃饭的时候,盛饭的时候先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盛,再给家长盛,最后再给孩子盛。这件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孩子都看在眼里,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谦让。
创设情境,在体验中理解谦让内涵
知识实在积累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不断积累出来的。只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在幼儿园老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的活动,让孩子积极去参与进来,可以设定一个场景,让孩子去评论。这个小故事是这样的,上学的路上,小朋友们坐公交车来上学,小明做到了黄色座椅上,后来上来了一位小朋友坐在了白色座椅上,中途上来了一个老奶奶,售票员说坐黄色座椅的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可是没有人动,挨着的两个年轻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想让座,这时候后面的一位阿姨占了起来给老奶奶让了个座,两个小朋友全都打下了脑袋,感觉很惭愧。演完以后,让孩子都说说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有的小朋友说:“坐黄色座椅的人应该让座。”有的小朋友说:“大人应该主动让座。”也有人说:“无论坐什么颜色的座椅都要主动让座。”这是老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回答均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告诉孩子在给别人带出帮助的时候不应该是被动的,应该是主动地,谦让也是要分时候的,让座的时候不应该谦让,要主动去让座。这时候小朋友就会明白谦让原来是这么回事,要在适合的时候学会谦让。
细节提示:
谦让会让你与别人相处的很融洽,能比别人体会到更多生活中的快乐,有谦让精神的孩子,有利于他们健康的发展,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孩子,让孩子在生活中树立好的谦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