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家庭情商:协调家庭关系的技巧
10836200000012

第12章 婚姻状况对孩子情绪影响

我们经常听到有关夫妻感情不和而引来的伤心、失望和辛酸的故事。他们中有些因为离婚而感困惑和痛苦,有一些则“为了孩子的幸福”权且寄宿在一个屋檐下,继续进行着伤害对方的婚姻大战。当父亲和母亲此轻蔑和敌视,不论他们是处在婚姻围墙内,还是站在婚姻围墙外,伤害最深的还是他们的孩子。因为无论是婚姻还是离异都会给孩子制造一种“情绪生态学”。就像一棵树会因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等的品质而受到影晌,孩子的情绪健康与否则由他/她(们)周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婚姻家庭的人际关系品质决定。身为家长,你与另外一位家长的互动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及其调整的能力。一般来说,如果父母互敬互爱,他们孩子的情绪智力发展较快;反之则较慢。

这对正在经历婚姻冲突的家长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但希望仍然存在,那就是,那些有孩子的夫妻(结婚的或离婚的),有必要改进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我们现在得知,真正伤害孩子的并不是父母之间的冲突,而是他们处理争执的方式。我们同时发现,孩子的情绪辅导可以产生缓冲作用,即当冲突父母进入孩子的情绪世界,协助他/她(们)处理好来自父母婚姻冲突的负面情绪感受,并指导他/她(们)摆脱家庭冲突压力时,孩子将有较多直面许多复杂纷繁的家庭冲突(包括离婚等)的勇气和处理情绪技巧。

最后,我们也发现,一位好家长在婚姻关系中要走的路,也是未来孩子要走的路。家长在处理婚姻关系中的人际作风、情绪察知、同理心发展,以及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等情绪品质,都可资孩子长大成人的楷模。

在本章中,首先了解一下夫妻冲突及离婚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对后面探究情绪辅导对孩子的保护功能是有帮助的。

冲突或离婚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的研究表明,夫妻冲突对孩子身心健康及其与同辈相处的能力有极深远的负面影响。父母婚姻有相互指责、相互设防、相互轻蔑等特徵时,他们的孩子也较容易表现出反社会行为,并对玩伴较有侵略性。这些孩子变得不安时,要调整自身情绪、集中注意力、进行自我安抚都比较困难。据婚姻冲突的父母称,这些孩子的健康也成问题,例如较多次数的咳嗽与伤风。显然,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长期不断地承受家庭婚姻冲突压力是不无关系。

为了估计孩子与同辈的要好程度,我们到孩子家中观察他们在没有人管理的情况下是如何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的,观察时间大约为30分钟。我们最后的评估是根据孩子在游戏时彼此间的表现,比如,他们是否在一个需要高度合作的幻想游戏中花许多时间?抑或他们比较偏向玩“平行游戏”,即各玩各的,并没有太多要共同游戏的企图?我们也留意孩子一些明显的负面行为,比如,争吵、威胁、中伤、搬弄是非、肢体侵略等等。如果发生争执,孩子是否尝试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不试图解决问题,他们的冲突是否导致游戏团体的解体?

我们发现:婚姻关系与孩子交友行为有着正相关关系。父母婚姻不和的孩子,比父母婚姻融洽的孩子更多独自游玩,并且经常与玩件发生语言磨擦和肢体碰撞。

其他国内外许多社会科学家对来自婚姻触礁家庭的孩子行为问题也有类似的发现。研究显示,夫妻冲突与离婚使孩子在发展的轨道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一些如缺乏人际交流技巧、侵略他人等行为,可能早在童年就已开始表现出来,进而引起同辈的排斥。可以作出解释的理由可能是,父母由于被自己的婚姻问题困扰,放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关注程度相对较少,孩子四处游荡,在没有人看管和教养的情况下,较为倾向与一些行为出轨的同辈团体。在青春期,许多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甚至走入歧途,包括学业退步、逃学、未成年性行为、滥用药物和少年犯罪等。另有一些不是很明显的证据表示,来自发生高冲突的家庭或离婚案例的孩子经历较多的忧郁、焦虑和退缩。一项指导研究发现,来自离婚家庭10几岁的孩子,他们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精神健康问题的比率是一般同龄人的3倍之强。

社会科学对为何来自问题家庭的小孩子有较多行为与交友问题提出了各种理论。有些认为,父母忙于争战,或者父母中的一方与前任配偶有争执,无暇顾及孩子。离婚和导致离婚的冲突使家长精疲力竭、心神分散、意志消沉,无法有效管教孩子。

在父母分居或离婚期,以及离异后的头两年,是亲子关系严重瓦解阶段。在这期间,一个心神被占据和/或情绪被干扰的家长,与一个困苦、有所需求的小孩要进行互相支持、相互安抚似乎是困难的,甚至还会加重双方的问题。至于要抚养孩子的离婚单亲母亲,她们“经常变得心神不定、沉默寡言、对孩子有不一致的处罚。”在控制和监管孩子行为方面,她们面对的是“持久而无生活着落的养育问题。”

所有这些重要发现,回应了我们对婚姻出现压力的参与者的观察结果。这些家长较非问题家长冷漠、较不理睬人,他们也似乎较不会规范孩子行为。许多专家认为,婚姻出现压力,家长除了缺乏提供良好的育儿方法外,在如何与别人相处问题上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孩子长时期看到自己的父母以戈相待,互相指责、互相蔑视对方;在父母的“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孩子交友表露出负行为可以想见。没有任何模范角色来教导他们如何发挥同理心,如何互商共量解决问题,他们依据的只有父母敌意与防御的那出剧本。

婚姻不和可能对孩子还有更深一层的负面影响,那就是,那些从小就暴露在有严重家庭问题中的小孩,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发展会受到严重影响,以致孩子待人处事能力从婴儿时代起就被框定了。

无可否认,孩子在目睹双亲的争执会产生痛苦。研究显示,即使幼小的孩子对父母的吵架也会产生一些生理性反应,比如心跳、血压增加等。美国学术心理学家E。马克·库明斯(E。Mark Cummings)曾经研究了有关孩子对大人争吵反应的课题,他认为,对于愤怒的非语言反应可以在小至6个月婴儿身上发现。婴孩或许不懂得父母争执的内容,但他们知道事情出了毛病。他们在有关新婚夫妇研究中观察到其中一对带了3个月大女儿的夫妇。较早的面谈显示家长关系颇具竞争和好争特点。在被指示与婴儿玩耍时,父亲轻摇孩子的脚以吸引她对他的视线,而做母亲的则在另一旁发出咿呀的声音试着分散婴儿对父亲的注意力。父母间的冲突似乎使她迷惑而变得激动,结果她转向别处开始大哭。同时,她的心跳增速。虽然父母尽力安抚她,但婴儿的心跳恢复正常速度的时间却异常地长。

这样的观察结果加强了我们的信念。我们以为,家长的冲突始自婴儿期,这是孩子自主神经系统正在发展的阶段。在头几个月,孩子遭受的任何情绪事件都可能对它的自主状态,即孩子调整神经系统的能力产生严重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是否回应婴儿的哭喊、周围是否经常有安抚或刺激、喂育他/她(们)、给他/她(们)洗澡和他/她(们)共同玩耍的人情绪是否平静,等等,所有这些都关系到婴儿的反应、自我平静度,以及从压力中恢复情绪的能力。

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并与他人接触时,这些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孩子为了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解读别人的肢体语言、脸部表情以及各种社交暗示,都需要懂得自身情绪的调整。缺乏这些情绪智力成份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及人际交往环境,他/她(们)势必处于不利的状态。

研究发现,在离婚和高冲突家庭成长的孩子一般成绩比较差。老师通常对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在性向与智力的评分都较低。在一份文摘周报上,社会评论家是这样评价的:“我们当今教育最大的悲剧不是小孩没有上学,而是因为他们情绪上的无能……老师发现许多孩子心神分散,他们被家庭生活剧烈的事件所困扰,心情困苦以致连一些轻松的作业如乘法表都无法集中精神应付。”

一项有关儿童调查约谈了一批有全国代表性的属于童年的中期、青春期、成年早期的样本。分析结果显示,孩子成年后仍背负着这些他们早年生活的重负。检视240名15岁以前父母便已分居或离婚的年轻人资料,摒除父母的教育程度、种族、和其他因素变化,这项调查发现,来自破碎家庭年轻人比其他非破碎家庭的年轻人表露出较高的情绪烦恼或行为问题比率(前者是后者的两倍);他们在高中辍学比率也是后者的两倍;在辍学生活中,那些来自瓦解家庭的孩子最终也不太可能获得其它学位证世书。

在该份调查分析里,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离婚与亲子关系的联系。离婚家庭中有65%年轻人与父亲关系恶劣,而在父母没有离婚家庭成长的年轻人来说,这一比例是9%。这项结果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事实上,分居或离婚了的父亲并没有在经济上给孩子任何支援,也没有和孩子定期保持联系。同时,孩子与母亲的一起生活也受到离婚的打击。来自离婚家庭的报告显示,大约有30%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淡薄,而那些没有离婚案例的,这一比例为16%。大部份离婚家庭已成年孩子至少与一位家长疏远,一小部份则疏远两者。

父母离婚还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在各类研究中,在父母离婚家庭成长起来的成人有较多压力、对家庭与朋友的满意度低、有较多焦虑、处理一般生活问题能力低等。

父母离婚甚至减短人的寿命。这项结论最早于1921年由美国学者路易士·物克曼(Lewis Termam)得出。在测试他对遗传性智力的理论时,他对1名天赋才能的加州儿童做社会心理及智力发展的追踪研究,每隔5到10年就做一次调查。为了寻找社育会压力如何影响寿命,在利佛塞加州大学的豪威·菲德曼最近调查了特克曼研究的参与者之死亡证书,半数已死亡。在1995年,菲德曼报告那些在他们21岁前父母离婚的参与者比那些父母在一起的参与者早死了4年。菲德曼也发现离婚父母的小孩到了成年其离婚率也较高。

有这么多表明离婚对孩子造成有害影响的例证。这是否意味着婚姻不和睦的家长是否为了孩子的幸福须维系一段悲伤无救的婚姻。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夫妻间的某些冲突,就像离婚一样会对孩子造成有害的影响。即是说,伤害孩子的并不一定是离婚,而是婚姻不和睦父母可能产生的强烈敌意与不良沟通造成的。有事实表明,孩子在家庭中发生情绪退缩,常常与婚姻问题中父母某一方在家庭情绪生活中退缩是不无联系的,即孩子变得焦虑、沉闷、内向。另一方面,在配偶之间的敌意和蔑视,则与孩子对同辈的侵略行为相关。

既然不健康的婚姻和离婚同样对孩子造成伤害,到底有没有已证实的方法让不愉快的已婚夫妻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以为是有的,减少孩子受创的途径就是情绪辅导。

在婚姻中实践情绪辅导

有这么多证据显示父母的争吵会伤害孩子,于是,一些家长怀疑他们是否应以避免所有类型的婚姻冲突为目标,至少应该对孩子隐瞒他们的争执。但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而且也不太可能。冲突与愤怒是每日婚姻生活里的正常成份。事实表明,认可负面情绪的家长往往较能协助孩子处理好他/她(们)自身的愤怒、忧伤、恐惧等负面情绪。

孩子也可以因目睹家庭中某些冲突而受惠,尤其当家长以互敬互重的方式争执,并积极果敢地采取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假如孩子从未见过他们生活中的大人与别人发怒、不和,然后处理争论问题,那孩子就大大错失了情绪智力开发,特别是负面情绪智力开发的重要一课。

我们对孩子情绪需求的研究明确显示,当家长倾听、了解并认真对待孩子,孩子将成为最快乐、最有成就的人。但这些习惯在父母身上及其婚姻生活上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检视了那些情绪辅导型家长的婚姻。这些家长倾向于在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转为倾听的机会,对孩子充份发挥同理心,在必要的时候订定规范,并提供如何有效处理负面情绪、如何解决问题的指导。

这些家长不但身体力行地扮演了一个情绪教练的良好角色,而且对自身婚姻关系的观念和经历、在解决婚姻中不可避免的冲突,以及如何快乐地过着婚姻生活上,都给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

与我们调查的其他家长比较,这些情绪辅导型家长对他们的婚姻较满意,婚姻也较稳定。他们婚姻配偶的关系较多地表现为亲情、喜爱和钦佩。当这些夫妻谈及他们对婚姻的看法时,他们比较容易强调伴侣的价值。他们谈论时较常使用“我们”,视他们的生活为一个合伙事业。他们对自身的婚姻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较少争执、较少蔑视对方。他们认为夫妻有必要讨论双方负面的情感、公开问题、处理好而非逃避冲突。这些夫妻在看待婚姻中有的负面情绪时,也觉得为婚姻而付出痛楚和努是值得的。

那么,快乐的婚姻和孩子情绪教练的社交技巧,何者更为重要?现阶段我们的研究确实很难给它们下一个确切的定位。我们以为,如果家长有美好稳定的婚姻,他们较易在孩子身上投入注意力、时间和情感力量;另一方面,在倾听、同理心发挥、解决问题上具有熟练的技巧的家长,往往在配偶和孩子身上也同样具有这些技巧。我们比较相信孩子情绪教练的社交技巧较之快乐的婚姻更重要,即是说,那些能照料孩子情绪的家长,同样能善待自己的配偶,而这种行为对婚姻关系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位有一个两岁儿子的女性说,在帮助孩子确认一些情绪的时候,她自己也更洞悉了自己的感觉;这也鼓励了她和丈夫在婚姻关系上发挥更多的同理心,肯定对方的情绪。“肯定对方情绪的技巧,是按照常人情绪来设计的。”她说,她是一位艺术工作者,假如我今天收到一封艺术品稿投被拒的信,我一定会感到非常失望。这时,我当然不希望听到丈夫说:‘啊!那你期望什么?他们没有余暇处理你的作品。’而比较想听到的是:我能够理解,你收到这种否定的反应一定很失望在家庭中,需要情绪关怀与理解的不仅是孩子,妻子和丈夫都应成为对方的情绪教练。

保护孩子免受婚姻冲突之苦

处理婚姻冲突就是不要让孩子成为解决婚姻问题的羁绊,也不要让孩子对你们的婚姻问题负责任。保护孩子免受家长婚姻冲突之苦,同样需要情绪辅导里的那种公开自由的沟通方式。除了直系家庭外,那些能给孩子社会支持的力量也很重要。

·不要利用孩子。愤怒的配偶有时候会“利用”他/她与孩子的关系来互相伤害。离婚夫妻还以限制探访孩子来伤害对方。这种情况在被叛离和无力的单亲母亲中较为普遍,她们利用这种限制对方与孩子接触的方法来施展在婚姻关系仅剩的影响力。当无抚养权的父亲无法补贴孩子生活费而使关系变得恶化时,母亲觉得将孩子与父亲隔离更是合情合理愤怒的家长会利用转变孩子的情感来达到伤害配偶或前配偶的目的。其做法是在孩子面前说另一位家长的坏话(不论真的或假的),或要求孩子在婚姻冲突中选择站在他/她一边。

我们认为,这类带有泄私愤的小儿科做法,是冲突的家长对孩子做下的最为愚蠢而有害的事。对于深爱着父母双亲、想要对父母都忠诚、同时又觉得有必要保护被限制一方的家长的孩子,这种行为会给孩子制造两难抉择的痛苦。持续将孩子卷入父母婚姻的争战中,会让孩子承受家庭不和及修复父母婚姻关系的重负。竭力想要维系父母摇曳的婚姻,却又苦于想不出任何办法的孩子,其无助、无奈、思维混乱和沮丧等情绪是可以想见的。

我们对长期彼此对立的家长要建言的是,最好在家庭生活中实施一套“婚姻切除术”,即他们应将作为孩子的家长身份与争斗中的配偶身份分离。作为家长,他们应尽力帮助孩子感到,即便家庭处在摇曳之中,这个家对他/她来说仍不失为是一个静静的“港湾”,他/她仍被双亲挚爱着。

处在不和睦状态的家长应极力避免以批评或责备的方式与孩子讨论另一位家长,因为这可能破坏孩子和另一位家长本来完好无损的关系,或因被迫听命于一方而使孩子处在深深的自责、内疚、不安的诸多精神压力之下。假如你能真诚地做到这一点,接下来的事就是将注意力放在富有建设性地解决婚姻冲突问题上,而在适当时机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吵架是人之常情,问题是要在分歧中理出不同的观点,并寻求解决的通途。

·不要让孩子介入其中。在父母婚姻强烈冲突中生活的孩子尝试着成为一个调停者的例子并不罕见。一些研究所做的理论认为,这是孩子期望的一部份,试图通过斡旋来调整夫/母在冲突中的负面情绪。他们对父母的婚姻冲突常常感到不快、烦心、恐惧,在失望中希冀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他/她(们)成了居于父母中间的当然的婚姻辅导者和裁判角色。但无论怎样说,要承担一个摇曳家庭的责任,对任何孩子来说都太沉重。

假如真的需要孩子出来调停夫妻间的关系,就表明你们间的婚姻冲突已非常严重。为孩子的身心健康计,你们的争战必须降温。在这里,情绪辅导技巧大有用武之地。试着觉察孩子当下的情绪感受,发挥你们的同理心。如果你的孩子还很幼小,让她懂得,照料父母不应是他/她的责任,告诉她大人自会寻求解决之道,而且即便有争执,也是题中应有之议,事情最终会得到妥善解决。对年长一些的孩子,你们的谈话可以尽量深入一些。尝试传达相同的音讯,即解决父母之间的争吵,决不是他/她的责任。你应向孩子解释,父母吵架确实令他/她(们)心里感到不快,但家长有各自的意见和想法是完全正常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最后解决问题。

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向孩子承诺你们会尽量将事情处理得好一些。让孩子确切地明了,你们之间的问题并不因他/她而起。研究发现,年纪稍大到能够明白家长吵架内容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争吵是因他/她(们)的事情而起的话,孩子往往经受较大的精神压力。当事情发生时,他/她(们)很可能感到羞耻、自责、不安和害怕等。在此情况下,你可以说:“爸爸和妈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上有不同看法;但可以肯定说,我们的争吵不是你的过错。”

为防孩子卷入父母的婚姻冲突旋涡,千万不要孩子为你们做中间人。试想一下,当孩子被要求传送一些恐怕连你们都不愿传达的讯息时(例如,带着一个孩子的单亲母亲对孩子说:告诉你父亲,请他不要在未经我同意时就把你从学校接走孩子该有多么为难和窘迫,他要承受的又是怎样的压力!

家长也不该让孩子对另一位家长隐满家庭中的任何事实真相。这是一种欺骗行为,它只会使孩子从小就学会如何欺骗和掩饰,自小就明了家人其实并不可靠,他们也是尔虞我诈的。

·冲突解决时让孩子知道。正如当看到父母争吵,孩子会感到不安;当他/她(们)知道父母已化解矛盾重归于好时,他/她(们)同样会欣慰。美国西维吉尼亚州大学的E。马克·库明斯教授(E。Mark Cummings)的研究发现,孩子在目睹大人争执时经常表露出烦躁不安的情绪。然而,一旦当他/她(们)了解到大人已解决争端,孩子的反应立刻变得平静了许多。除此之外,库明斯发现,父母和好程度对孩子具有重要有义。比如,当孩子目睹大人互向对方道歉,或达成一项谅解协议,此时孩子的反应会较为正面。但有一些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大人将争端转换成另外的话题,或某位家长向配偶“缴械投降”,此时孩子看在眼里,其情绪反应就不那么正面。而当大人对问题保持缄默,或持续公开剧烈地争吵时,孩子产生的反应最为负面。

另外,库明斯还发现,解决问题中的情感因素对孩子无疑具有重要影响,即他/她(们)常常能从大人在争端过程中或争端后说话的语气、肢体动作、情绪表达方式、表示歉意态度等,来猜度问题解决的圆满与否。尤其是年龄还很小的孩子,要他/她(们)明白父母复杂的婚姻冲突解决的抽象深奥的涵意是困难的,因此,在这时,父母的肢体或语言上的心理学暗示就显得举足轻重。比如,父母当着孩子的面相互拥抱、接吻,并配备“言归于好”的语言,可以让孩子获知父母已恢复平稳关系。

·建立孩子的情感支持纲络。当父母经历高度的婚姻压力,较年长的孩子,尤其是10几岁的孩子,摆脱他/她(们)摇曳家庭在其它地方或人物身上寻觅情感支持的案例不乏少见。他/她(们)或会花时间在同龄人身上,和他们相处,并发展出一段人际关系来;或向一些较没有问题的亲戚朋友靠近。虽然孩子退出自己的家庭是件悲伤的事,但如果他/她(们)选择的人或事有正面影响,这不失为一种积极应变的技巧。

不幸的是,许多有家庭问题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一些孩子在转而求其次的生活圈里没有负责任大人可以依恃,也没有足以进行情绪感受发泄的良好管道(如健康的、教育人的课外活动、体育锻炼或文艺活动等)。在这种情形下,孩子常常成为社会上有害团体的“猎物”。研究显示,来自不稳定家庭的孩子被吸引进入同龄人非法团体或社会非法团体,做违法违纪行为的概率物别高。由于他/她(们)处在没有人管教的“真空”危险状态下,他/她(们)被骗被拐现象严重:许多男孩子由此进入黑社会群体中,而女孩子则被蒙骗成了人贩子的囊物,几经转手,被拐卖流入异乡客地,许多人最后成了妓女。

因此,在婚姻家庭发生纠葛期间,多多益善地关注孩子的行为是必要的,例如他/她(们)和谁经常在一起?他/她(们)在做什么?他/她(们)有没有反常的语言和行为?等等。与孩子一起完耍的同龄孩子的父母保持联络,拜托他们监督和管理孩子的行为。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开诚布公地让他们了解你的家庭正承受着一些压力,以便给孩子多得到一些关怀。孩子身边应随时有可信赖的大人,老师、阿姨、邻居、祖父母、同学的父母等,使孩子能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关照。

在家庭发生危机时,年幼小孩是没有在外寻求情感支持的独立能力的,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这类“避难”。为此,与小孩幼托老师交谈,尽可能让他们了解到你的家庭正经历一段非常时期,恳请他们给孩子一点额外耐心和照顾。经常有意识地走访一些亲朋戚友的家庭,特别是家族内的亲戚,在那里能小住则更好,以便让孩子体验在自己家得不到的归属感,获得情感上的支持。

·以情绪辅导方式来讨论婚姻冲突。在家庭爆发婚姻冲突的时候与孩子讨论有关他/她(们)的情绪感受问题,从理论上讲最为恰到火候。当发生婚姻冲突时,夫妻会产生感伤、忧郁、苦闷、愤怒等之类的情绪感受。此时与孩子讨论婚姻冲突,在实际上恐怕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但孩子在这时正在为父母的婚姻冲突而心情郁郁不快,正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关怀。

在你较为平静的时候,尽可能抽一些时间来与孩子谈论他/她(们)对家庭婚姻冲突的情绪压力问题。开首的话可以是这样的:“我和你爸吵架,一定让你心烦。我很抱歉。”鼓励孩子讨论他/她(们)可能有的忧伤、恐惧、愤怒等情绪。以同理心倾听他/她(们)的谈话,帮助他/她(们)描述自身的情绪感受。有时,你会意外地发现一些你以前从未察觉的孩子情绪感受。他/她(们)害怕你们会离异,而他/她(们)将永远不能再同时拥有父母两个人了。有时,未来居住何方、与谁一起居住成了他/她(们)的忧虑所在。他/她(们)也为自己成为父母婚姻冲突的缘由而内疚、烦恼、闷闷不乐。又或者,他/她(们)只知道有些事发生了,他/她(们)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焦虑万分。你可以向他/她(们)指出,就算父母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当你们都不会考虑分居或离婚的。如果你们中的一方真的打算分居,也不妨据实以告。但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对他/她(们)说,问题的发生不在于他她(们)的过错,因此修复的责任也不应该由他/她(们)来承担;要告诉他/她(们),爸爸妈妈正在为这个家庭、为包括他/她(们)在内的每一个家庭成员负责,寻找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接着,你应帮助他/她(们)找出处理负面情绪的方法,其中,包括约见家庭问题专业心理医生;加入援助离婚家庭孩子团体;参加电视节目中“婚姻与家庭”现场专题讨论。孩子可以用写日记、绘图或其它艺术表现手法来调节情绪感受,从中获得慰藉。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接受情绪辅导的孩子较之其他孩子在经历父母婚姻冲突或离异时受到较好的对待,但他们和其他所有问题小孩经历一样的忧伤情绪,则是无可争辩的。但在情绪辅导型家庭里,家长向孩子讲述的则是,伤心是正常的、合理的,因此应被充份理解。

情绪辅导可能帮助婚姻冲突家庭度过难关;同样,未来它在有继父母加入或发生抚养权的争执上,也同样可以继续发挥作用。当一位女儿对母亲再婚计划感到焦虑时,她可以运用情绪辅导技巧来讨论这个敏感的话题。她可以对女儿说:“你好像有点心神不定,是否担心妈妈婚礼后你的生活会是怎样?”或者说,“许多时候,小孩对与继父一起住总感到局促不安,他们害怕自己不会喜欢继父,继父也不会喜欢他们;就是真的喜欢继父,自己的爸爸也不会同意。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呢?”

与孩子谈论对婚姻冲突的感受鲜少是轻而易举的。你会纳闷如何开始这场难堪而沉闷的对话,你会担心孩子负面的、甚至过激的情绪反应。美国学者尼可拉斯·季尔在一项对离婚的长期后果的研究中发现,曾经目睹父母婚姻瓦解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婚姻稳定的孩子,在他们长大后与双亲的关系疏远比率更高。但在我们的一项旨在研究情绪辅导对离异父母与孩子关系的影响时发现,早年持续下来的情绪辅导,会让父母与孩子形成并维持一种可以持续至成年的亲子关系,这一关系不会因婚姻冲突和离婚而造成混乱、改变。